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下《雪國列車》的故事。
劇集版《雪國列車》終於來了,而這部作品也給大家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感受,標準的末日科幻類小說,但卻重點描繪在不同階級之間的博弈之上,而在科幻方面除了極寒天氣和永動機之外,並沒有太多的建樹。
劇版的開頭簡單而粗暴,人類用戰爭升溫了整個世界,所以試圖利用一種製冷劑將地球變回了原來的樣子,然而它的作用過於強勢,直接將人類帶回來冰川時期,甚至比冰川世紀更加寒冷。
為了應對這種極寒的末世,人類並沒有選擇建立庇護所,而是建造了一輛擁有1001節車廂的超級列車,它的建造者設計了一套完美的生態循環系統,並用永動機構造了列車的核心。
而列車儼然就是一個末日之下的小小王國,那些擁有高級車票的人每日醉生夢死,歡天酒地,而末等車廂中的「偷渡客」卻只能以「蛋白質棒」為食物,就像電影中揭露的一樣,它是以蟑螂為原材料的,還是上層人為了維持列車的循環才給他們食物的。
永動機成為了人類在末世中的希望,也變成了雪國列車不停前進的動力,它永遠都不會停下,一直在前進,如同一座堡壘,守護著世界上最後的人類。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永動機是並不存在的,而《雪國列車》中的永動機更像是一種設定,它甚至可能不是永動的,只是核能或者高效的能源,都是統治者為了維持火車穩定,而說的彌天大謊。
就像《進擊的巨人》中出現了信仰巨牆的教徒一樣,永動機對於列車上的人們來說就是希望,是黑暗中的光明,他們必須相信車頭上安裝的是永動機,哪怕只是一種心理安慰,這也是列車長維持平衡中最重要的一點。
在遊戲《冰汽時代》的劇情中,面對末日般的嚴寒,遊戲玩家也擁有兩條不同的發展路線,一種是成為獨裁者,而另一種是建立以能量核心為主的信仰路線。
人們相信能量核心永遠都不會存在問題,當然冰汽時代的劇情設定更加嚴謹一些,其中在DLC「最後的秋天」中,也出現了和雪國列車相關的劇情。
實際上《雪國列車》的原作漫畫比較小眾,最初除了法國之外,只在韓國大火,而這背後的原因就是雪國列車塑造的世界觀讓他們感同身受,而且信教在韓國非常的普遍,根據網絡上的資料來看,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韓國人信奉著某種宗教。
所以在2013年,韓國導演奉俊昊改編的漫畫《雪國列車》才如此的成功,不僅是因為這位導演擁有極高的水平,也是因為他們對這部《雪國列車》擁有獨到的理解。
但是對於部分科幻迷來說,他們很難接受永動機這種設定,畢竟按照傳統的思想來看,如果真的創造出的永動機,那麼建立一座末世中的地下庇護所或許是更加完美的。
而雪國列車設定中最經典的部分就在這裡,完全封閉的雪國列車,有1001節車廂,就像是一座橫躺在地上的大廈,車尾人沒有其他的出路,只能不停向前,期許著更加美好的生活.........
然而原作中提到了很關鍵的一點,雪國列車並不完全是為了末世而設計的,威爾福德先生設計的循環系統只是為了讓這列火車像豪華遊輪一樣,可以完全不依靠外界長時間運轉。
目前電視劇版《雪國列車》已經提到了這一點,他們的畜牧車廂被雪崩破壞,修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列車的循環已經被打破,他們在舊世界中囤積的各種資源也即將消耗殆盡,然而雪國列車在原作設定中就是無法停下,而這也是車尾人被削減食物和飲水的原因。
三等車廂的人都無法保證充足的供水,而車尾人只能依靠自己囤積的資源,相比較而言,富豪車廂(漫畫中是黃金車廂)的人卻每天都有充足的食物和飲料,然而隨著資源的不斷枯竭,他們喝的東西更像是一種酒精的混合物。
在劇版雪國列車之中,一位女性似乎代替了威爾福德先生,她是管理整個列車的梅蘭妮,列車是一座末世中的方舟,她小心翼翼維持著整個列車的平衡,卻還是不斷的在出現問題。
威爾福德先生為何沒有露面,他為何沒有親自管理這列火車,而是讓梅蘭妮代替自己行動呢?
目前劇集版《雪國列車》口碑一般,但是我覺得作為一部改編於神作的電視劇我們不應該太過急切,我相信這部作品應該有其自己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