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聯合高鹽廢水零排放技術通過鑑定

2020-12-05 新華網安徽頻道

    日前,經過兩天的技術審定,「中安聯合煤化高鹽廢水零排放處理技術研究」項目通過專家組技術鑑定。專家組認為,中安聯合煤化工高鹽廢水零排放成套技術具有回收率高、能耗低、集成化、模塊化的技術特徵,為煤化工行業高鹽廢水零排放提供了解決方案,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安聯合煤化高鹽廢水零排放處理技術研究項目由中國石化長城能化、中安聯合、工程建設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單位共同進行科技攻關,是中國石化「十條龍」科技攻關項目之一,目前已完成攻關任務。中國石化科技部組織來自中國石化總部相關部門、科研單位、工程建設單位、煤化工企業等單位的專家,在中安聯合召開項目鑑定會,對該項目進行技術鑑定。項目通過技術鑑定為下一步項目「出龍」奠定堅實基礎。

    煤化工高鹽廢水處理是個世界性難題。針對中安聯合煤化工高鹽水特點,攻關單位研發形成了「預處理-反滲透濃縮-納濾預處理-納濾分鹽濃縮-熱法分質結晶」高鹽廢水零排放成套技術。中安聯合煤化工高鹽廢水處理裝置成功應用該項技術成果,裝置於2019年12月投入運行,設計每小時可處理高鹽廢水360噸,經過近一年的生產運行,裝置運行穩定。2020年9月份,煤化工高鹽廢水處理裝置通過性能標定,裝置運行主要技術控制指標優於設計參數。

    中安聯合煤化工高鹽廢水處理裝置成功實現了高鹽廢水的零排放和氯化鈉、硫酸鈉的分質結晶資源化利用,氯化鈉、硫酸鈉總質量收率達78%,產品質量指標分別達到國家工業鹽二級標準、工業無水硫酸鈉Ⅲ類標準,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趙天奇)

    

相關焦點

  • 高鹽廢水零排放政策、技術全掃描
    隨著近幾年高鹽廢水零排放的政策及議案不斷被提出或試行,一方面零排放熱度一直不減,零排放項目持續上馬;然而另一方面,企業往往難以承受其高昂成本,技術的實現也存在困難,真正實現零排放的項目很少。這一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讓企業紛紛冷靜下來,結合自身的需求以及項目實際情況謹慎進行零排放的實踐。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近期零排放相關政策的梳理及現有技術的分析,給相關企業些許啟發和技術方面的思路。
  • 膜處理技術在高鹽廢水零排放上的應用及展望
    膜處理技術在高鹽廢水零排放上的應用及展望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膜分離及膜濃縮工藝主要有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高壓反滲透、正滲透、電滲析ED、膜蒸餾等。文章通過對各種膜處理工藝的介紹,探討膜處理工藝在高鹽廢水零排放的應用,尋找最經濟環保的零排放膜工藝組合。
  • 常溫結晶分鹽零排放脫硫廢水處理技術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脫硫廢水零排放工藝概述目前脫硫廢水零排放處理有2條基本路徑,即煙氣蒸發工藝和蒸髮結晶工藝。煙氣蒸發工藝是通過霧化噴嘴將脫硫廢水噴入煙道或者旁路煙道內,霧化後被煙氣加熱蒸發成水汽,溶解性鹽結晶析出後隨煙塵一起被除塵器捕集,進入粉煤灰。
  • 燃煤電廠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
    2 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廢水零排放是指電廠廢水經過處理後,將廢水中的鹽類和汙染物從廢水中分離出來,以固體形式排出電廠處理或將其回收利用,產出的淡水進行重複使用,達到無任何廢水排出的技術。2017 年國家頒布《火力發電廠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HJ 2301—2017),指出火電廠實現廢水近零排放的關鍵技術是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
  • 膜集成技術在煤化工高鹽廢水資源化中的應用
    關鍵詞:煤化工高鹽廢水,膜集成,膜濃縮,納濾,電驅動膜,雙極膜煤化工產業具有高汙染、高耗水的特點,而水資源的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煤化工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廢水的深度回用技術及「零排放」技術對促進煤化工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案例解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近年來,燃煤電廠廢水的「零排放」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有效解決了電廠高汙染脫硫廢水中硫化物、氟化物、懸浮物、重金屬離子、COD 等汙染物對環境的嚴重汙染。
  • 柯橋印染廢水近零排放示範項目啟動,津膜科技新型納濾膜提高水和鹽...
    「印染廢水經專用納濾膜及系列技術處理後,水回用率及鹽回用率分別可達95%和90%,能減少近一半的運行成本。」
  • 噴霧乾燥技術在脫硫廢水零排放中的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脫硫廢水作為高鹽水,一般採用軟化、膜過濾、蒸髮結晶、清水復用的工藝,造價和運行成本高,本文介紹一種針對小機組的脫硫廢水旁路煙氣蒸發零排放技術,利用噴霧乾燥作為理論基礎。本工藝造價和運行成本低,針對小機組項目有很大的優勢。
  • ...零排放普及率預計超50% 高含鹽廢水整體工程技術解決方案案例分享
    廢水近零排放技術,雖然在實驗條件下已經得到實現,但是在現實生產過程中仍面臨重重阻力,主要表現在系統運行不穩定、膜單元使用周期短、分鹽效果差、投資運行成本高等方面。未來幾年,我國還將處於工業化過程中,廢水處理需求也與日俱增。因此,穩定、高效、低成本煤化工高含鹽廢水綜合治理方案將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
  • 【技術匯】火電廠團聚除塵協同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應用研究
    結合鄂州電廠的實際情況,煙塵超低排放僅靠常規脫硫協同除塵已不可能實現,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同時其煙氣脫硫採用石灰石-石膏溼法脫硫工藝,脫硫廢水的含鹽量極高,pH值一般<6,主要含有Ca2+、Mg2+、SO42-、Cl-等離子,具有成分複雜、高硬度、高腐蝕性等特點,也是燃煤電廠廢水零排放中處理難度最大的廢水。
  • 300MW機組低溫餘熱閃蒸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應用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火電廠溼法脫硫廢水零排放已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問題。通過分析某電廠脫硫廢水水質特性,提出了一種低溫煙氣餘熱閃蒸脫硫廢水深度處理技術,並進行了15m/h的工程化處理示範。運行結果表明,該工藝系統結構簡單,運行穩定可靠,凝結水回收率高,無廢水排放,達到了脫硫廢水零排放的目的。
  • 「技術匯」火電廠團聚除塵協同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應用研究
    鄂州電廠在一期工程2×330MW機組上創造性地採用團聚除塵協同脫硫廢水蒸發技術,利用脫硫廢水配製團聚劑除塵,有效地解決脫硫廢水零排放的難題,同時大幅提高靜電除塵器的除塵效率、降低煙氣中的SO3含量。鄂州電廠的成功應用表明,利用團聚除塵協同脫硫廢水蒸發技術實現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藝成熟可靠,投資節省較多,運維費用極低,運行操作簡單,設備維護方便,是脫硫廢水處理方面的重大創新,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 基於旁路煙道蒸發的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在火電廠的應用
    固化單元主要有蒸發塘(自然蒸發)、機械霧化蒸發、多效強制循環蒸發、降膜機械蒸汽壓縮蒸發、低溫蒸發、煙道噴霧蒸發等,固化單元是零排放的核心。國內最早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的技術是蒸發濃縮結晶技術,但投資、運行費用高,佔地面積大等特點限制了其市場推廣。
  • 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中南電力技術創新解決「頑疾」
    脫硫廢水進間接空冷塔內高效蒸發新工藝示意圖中南院副總經理胡玉清向記者介紹,電廠大部分廢水通過簡單處理即可完全消納,而脫硫廢水卻是個例外。脫硫廢水汙染物種類繁多,含鹽量高,腐蝕性強,是燃煤電廠中最難處理的廢水,這一度成為制約電廠真正實現「零排放」的瓶頸問題。
  • 高鹽廢水處理技術及三效蒸發器的應用
    在此基礎上,對高鹽廢水進行了總結,探討了高鹽廢水處理工藝及三效蒸發器在高鹽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關鍵詞:高含鹽廢水;處理技術;三效蒸發;應用引言高鹽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學處理、生物處理和蒸汽處理。根據不同的廢水性質和不同的用途和水質要求,處理方法不盡相同。
  • 煤制烯烴含鹽廢水近零排放技術的應用
    常規處理工藝難以實現廢水達標排放和資源回用目標,需通過特定的近零排放技術工藝,將濃鹽水進一步濃縮至鹽結晶,產水全部回用,結晶鹽外排作為固廢處置。本文結合工程實例,介紹了某煤化工項目針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鹽廢水所採取的近零排放處理工藝技術路線,其主要由含鹽廢水膜處理單元和濃鹽水蒸髮結晶單元組成。採用機械蒸汽壓縮循環、強制循環降膜蒸發、高效傳熱和鹽種等技術,同時對蒸髮結晶近零排放系統進行改進和優化。
  • 萊特萊德:225m3/h廢水近零排放系統應用於某化工行業
    化工廢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甚至包含致癌物質。有害物質會影響土壤結構和水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化工廢水中很多雜質都不容易分解,增加了廢水處理難度,因此對於這部分水量大、成分複雜的廢水實現近零排放是必要趨勢。
  • 鉛酸電池行業廢水零排放
    鉛酸電池行業主要汙染物涉及含鉛廢水、含鉛廢氣和含鉛固體廢物,通過廢水處理工藝和汙染物排出量的增加,鉛酸電池行業廢水零排放是目前鉛酸電池生產企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康景輝小編和大家一起聊聊鉛酸電池行業廢水零排放方面的內容。
  • 電吸附技術在電力行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傳統的廢水處理技術面臨著系統繁雜,運行費用高並且容易結垢和腐蝕等問題,因此需要採用一種一體化的多功能耦合系統,兼顧除鹽,防垢等功能,用以除去廢水中的汙染物。電吸附技術就是這樣一種可實現水的淨化、淡化的新型水處理技術,可以在低能耗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水中的雜質離子而不結垢。
  • 廢水零排放!
    12月25日11時58分,內蒙古大唐國際託克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外排水回收改造工程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標誌著公司全面實現廢水零排放。為進一步加大企業環保治理力度、降低外排水量、提高外排水綜合回用率,託克託發電公司結合機組實際情況,經多方調研論證,外排水回收改造工程於今年6月25日正式開工,歷時183個日夜,通過168小時試運行。項目投產後平均每小時約減排水150噸,對實現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經濟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