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要求在2020年時創新型裝配式建築在新建築中佔比達15%以上,2025年佔比達30%。
順應政策導向,萬億市場前景,裝配式建築在各個地方開展得如火如荼。但由此引來的「裝配式輕鋼別墅騙局」、「建了輕鋼別墅很後悔」等聲音更是「此起彼伏」。
不少消費者藉助各大媒體「哭訴」了自己建立輕鋼別墅後悔的經歷,而在湖北、湖南、廣東等多地這樣的投訴不止1例。
而其中的投訴包括:承諾的工程全款一增再增、施工進程緩慢、周期過長、施工合同變代理合同、終止合同難退款難索賠等。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幾乎每個中小型企業都能在這個時代擁有自己「品牌」的機會。他們通過行業網站、抖音、軟文發布平臺、小紅書等,建立了閉合產品營銷鏈。而消費者也大多通過這些平臺或者熟人介紹,初步了解到了裝配式輕鋼別墅項目,並進一步通過現場考察、公司案例查詢等環節熟悉這些「材料」公司。而在這些項目考察中,消費者經常被這些公司通過異地邀請免費參觀、展示新材料政策等方面,洞察消費者的心理,打擊消費者的顧慮從而「誘導」消費者在現場籤訂合同。
更有甚者,這些輕鋼別墅公司打著「加入代理享折扣價」、「代理享受低價或贈品」的旗號,讓消費者與其籤訂相關代理合同。在輕鋼別墅實際施工中,「材料費」、「內裝費」等等都由原先的價格翻了翻。而這些公司又會利用消費者「不想房子爛尾」的心理逼迫消費者贈款。
某建築材料公司A,前期通過說服消費者籤訂了代理合同,消費者王某預付了3萬定金,作為設計加工,而當王某詢問材料公司A圖紙設計情況時,被告知誰交錢多先給誰設計生產的消息,隨後王某又付給材料公司A3萬元。在這之後每逢王某詢問工程進度,則都被對方搪塞需增加款項才能「緊急加工」。
除了上述情況,「推廣扶持代理按廠價贈送輕鋼別墅主體材料費」、「800元/平方米建成房並包含(輕鋼主體、內外裝修、門、窗、水、電、衛浴、人工)」、「交59萬8,公司贈送20萬」、等也是這些材料公司常用的手段。
如何有一雙火眼金睛識別這些合同欺詐?
1、謹慎辨別。網際網路上的推廣信息尤其是帶有「招商加盟」、「代理」等字眼,消費者一定要仔細辨別。
2、理性分析,對於通過電話邀約去現場考察講述裝配式建築各種優勢好處的,並要求現場籤約代理合同等情況,消費者一定要理性分析,繳納費用後保留相關轉帳記錄,索要發票等付款憑證。
3、維權有據。對於代理合同,合同中款項一增再增,消費者需要保留紙質版合同,對於那些只能「拍照留存合同」的說法,消費者一定要警惕,項目實施過程中記錄好每個關鍵時間點的相關證據。
4、選擇靠譜公司。對於消費者來說能夠切實有效保障利益,避免上當受騙的方法即是選擇一家誠信公司(從公司的口碑、行業經歷、工程案例等入手),履行合同內容,堅守產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