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
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思路
我中心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認真落實國家、省地震局防震減災工作精神,切實履行防震減災核心職能,明確事業發展思路,不斷夯實地震監測、加強預報,強化抗震設防,保障應急響應、增強公共服務,紮實有效開展防震減災工作。切實抓好「十四五」重點項目謀劃,確保了防震減災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業務工作指標
(一)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穩步推進
1、提高分析預報和業務水平。進一步學習掌握地震預報分析系統軟體,並把軟體應用到實際工作中。5月編寫了《2020年下半年伊春及鄰近地區地震趨勢分析報告》,線上參加了全省半年地震趨勢會商會;10月編寫了《2020年度伊春及鄰近地區地震趨勢分析報告》。按時完成每月月會商資料的分析和報告的編寫,並將新的學習成果應用到報告當中,提高了業務水平。
2、制定了2020年震情跟蹤工作方案,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嚴格落實震情跟蹤工作方案。充分發揮地震部門和地震臺站的作用,以科學嚴謹的作風和紮實細緻的工作做好年度震情跟蹤研判。當遇地震宏觀前兆時,及時進行核實,並按著規定上報省局,深入細緻地協助完成調查分析工作。
3、對伊春地震監測臺網的數據進行整理。編寫了《伊春市2020年度地震目錄》,按時完成了向省地震中心報送地震觀測報告。整理2020年度的觀測資料,對資料進行了整理和保存。
4、加強臺網中心監測管理工作。完善了《震情值班上崗制度》、《臺站維護制度》和《震情報告、地震速報管理規定》等制度。按照《地震速報管理規定》要求,對接收到的地震情況及時上報,並備案。全年共記錄地震事件672個,其中可計算地震63個。
5、繼續協助省局做好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網項目工作。做好2個改造基準臺、5個新建基本臺和13新建一般臺站的基本建設工作。5個基本臺建設已經基本完成。
6、加強了地震監測設備保護措施,確保各種地震監測儀器設備安全和正常運行。全年對青峰、長青、三合和一江子臺多次進行檢查、維修、維護,保證了臺網設備正常運行,臺網連續運行率達到99%。
7、對監測員進行培訓。提升監測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學習監測設備維修維護技能。
8、加強了地震觀測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地震監測設施充分發揮其工作效能。確定臺站保護範圍,切實做好觀測環境保護工作。一是對在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範圍內進行爆破、採石、設置振動設施、堆放金屬物,設置高頻電磁輻射裝置等影響地震監測設施工作效能的行為,及時制止。二是我市即將建設的哈伊鐵路項目,對位於伊春市翠巒區一江村的測震子臺會產生嚴重影響,為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在省地震局的指導下我單位多次和中鐵工程設計諮詢集團有限公司聯繫溝通臺站搬遷事宜,以保證地震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保證監測質量。
9、積極推進長青子臺雷擊損壞設備的採購工作。按照政府採購要求推進長青子臺雷擊損壞設備的採購工作,2020年4月27日在伊春政府採購網進入採購流程,2020年10月份,在採購辦的指導下,依據2020年9月下發的新的文件(伊財採〔2020〕16號)中的2020年採購目錄要求,設備由單位自行採購,現已基本完成設備的採購工作。
(二)震害防禦工作有新進展
1、抗震設防管理工作
2020年,我們切實增強了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需求為導向,加強了重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監督管理。以服務為導向,加強了一般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同時依法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全過程監督管理和服務。參加了黑龍江省地震局組織的市縣防震減災業務工作培訓班,對地震災害風險防治、防震減災科普宣傳以及防震減災法律法規進行了系統的了解。
2、政務服務事項工作
根據我省「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要求,我市不斷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地震測報中心依據省地震局政務服務事項和中心工作實際,認領政務服務事項三項,公共服務事項二項,在錄入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復用」工作,完成省事項庫與權責清單對比工作,完成流程節點和中介服務的補充工作。同時,在「黑龍江省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平臺」上,進行事項的梳理,壓縮辦理時限和即辦件數量。跟進「網際網路+監管」系統事項工作
3、地震宣傳教育工作
今年「5.12」是我國第十二個防災減災日,活動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我們通過微信平臺、網絡科普、新媒體等多種形式,面向社會公眾普及地震災害應急知識和防範應對基本技能。2020年8月23日,地震測報中心參加了科技宣傳周活動,我們通過現場設立諮詢點、散發宣傳單、發放宣傳冊和科普資料、諮詢講解等形式,對現場群眾進行了地震科普宣傳,讓廣大市民從中汲取到豐富的地震科普知識。2020年9月19日,地震測報中心參加了科普宣傳日活動。此次宣傳旨在聚焦重點人群需求, 通過認真謀劃、精心組織,進一步拓展活動載體,切實增強主題科普活動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激發廣大市民的科普興趣。引導廣大科普工作者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和優勢,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始終緊跟科技潮流,主動參與科技創新,積極投身科普活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4、網際網路+地震科普宣傳
我局利用伊春政務網,通過和中國地震局、黑龍江省地震局網站連結,普及地震基礎知識。同時,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等新媒體作用,積極動員單位職工、社區組織和科普志願者等進行地震科普知識宣傳。在科普教育基地市科技館擺放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板,加大防震減災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繼續推進地震應急工作
1、高度重視,把加強應急管理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我們嚴格按照"立足現實、充實加強、細化職責,重在建設"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強化應急管理工作組織領導,健全機制,切實轉變職能。不斷提高各階層人員的防災減災意識以及緊急避險的應變能力。
2、嚴格要求,繼續加大規範管理工作力度。規範了日常值班,認真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報送、協調指導等職責職能,認真落實緊急報送信息的具體要求;提高應急事件處理能力和水平,嚴格執行突發地震事件上報制度、考核制度、工作預案、領導帶班制度等,逐步走上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3、加強桌面應急演練提高實戰能力。中心在8月3日上午,進行了伊春市地震測報中心破壞性地震桌面應急演練。通過桌面演練和現場處置方式,使參演人員進一步熟悉掌握地震應急響應和處置的工作流程,通過演練增強互動信息,鍛鍊處置突發事件的管理能力,提高地震應急響應決策意見和建議,為市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提高地震現場應急處置能力。
二、全面完成共同工作目標
(一)扶貧工作
2020年,地震測報中心在市委二十一工作隊的協助下,深入美溪鎮青松村,召開包聯單位聯席會議。通過為幾家貧困戶購買雞雛和飼料,加大了扶貧力度。目前,青松村的貧困戶三黃雞都已經出欄,銷售的也非常不錯,進一步鞏固了成果,防止了返貧。同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重要講話精神,青松村幫扶單位凝心聚力做好精準脫貧工作,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二)黨建工作
嚴格落實黨建責任制,堅持把黨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黨支部黨建工作職責,通過召開支委會,研究解決黨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部署階段性工作任務。建立黨建工作制度,按時完成黨建信息報送,並按照機關黨委要求,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突出政治學習和教育,有力推動地震測報中心黨建工作不斷深入開展。
(三)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測報中心黨支部堅持把嚴肅黨的紀律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項任務,嚴格落實一崗雙責。持續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活動,使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地位觀,努力提升黨員幹部拒腐防變能力和嚴格執行黨的各項紀律意識,形成弘揚清政廉潔、勤政為民的良好風氣。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我中心繼續堅持「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工作方針,不斷提高我市監測預報的綜合能力。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一)監測預報工作
1、做好分析預報工作,努力提升分析預報水平。認真做好月會商、半年及年度地震趨勢會商報告,按時完成《伊春市宏微觀異常零報告登記表》。
2、加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工作,設立保護標誌。對各子臺的觀測環境進行保護,及時制止影響破壞觀測環境的行為。
3、做好觀測數據和各類觀測資料的整理和存儲工作。對伊春地震監測臺網的數據進行整理,按時向省地震中心報送地震觀測報告。整理觀測資料,對資料進行整理和保存。認真做好臺網中心值班工作安排,做到24小時值班,無漏崗。
4、推進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臺站建設項目收尾和運行工作,協助省地震局局做好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臺站建設的工作。
5、加強地震監測子臺的維修和維護,保證臺網正常運行、做好的設備檢修工作,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
6、做好我市2021年的震情跟蹤工作。圍繞全省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判定結果,突出重點,統籌安排,充分發揮地震部門和地震臺站的作用,加強地震監測和異常核實工作,深化會商制度,紮實做好年度震情監視跟蹤工作。
(二)地震應急工作
不斷提高地震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保障地震應急工作能夠有序、高效進行,及時提供應急服務。
(三)震害防禦工作
1、加強建築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工作。重點做好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工作。繼續完善政務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流程,簡化程序,提高效率。
2、深入貫徹落實《全面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積極配合伊春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緊密圍繞防震減災中心工作及《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總體部署,合力推進防震減災科普工作與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融合式發展。配合省地震局繼續開展中國地震動參數第五代區劃圖宣貫工作。
3、做好重要時段防震減災社會宣教工作。積極做好唐山地震紀念日宣傳活動,利用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國家防災減災日、科技活動周等重點時段宣傳教育活動,集中宣傳第五代區劃圖、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和防震減災新成果、新技術。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活動,加強與媒體(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確定合作機制,並利用開通微信等新媒體發布科普知識。
4、規範防震減災社會宣教基地建設。積極推動防震減災科普基地、科普場館建設,主動發揮科普教育基地重要作用。繼續配合各中小學做好地震科普教育工作,以學校為陣地,開闢系列科普宣傳園地。重視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高層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職能部門應對地震災害的意識和指揮調度能力。
5、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地震示範工程建設。為提高我市社會防震減災綜合能力、震後自救互救能力,積極推進地震安全示範工程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