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蝕刻機取得重大突破!實現14nm晶片國產化:進行國產替代

2021-01-05 數碼人科技

【12月1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全球科技產業之中,最為複雜的就是晶片以及作業系統產業,尤其是只有指甲蓋大小的晶片產品,內部更是集成了幾十億甚至是上百億的電晶體數量,整個晶片從圖紙到成品大約需要經過400多道工序,其中更需要幾百甚至上千種設備,所以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更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不依賴於國外技術或者是設備的前提下,可以完整的將晶片製造出來;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在整個晶片產業鏈中,美國主要控制了EDA軟體、半導體設備等等,而荷蘭ASML則控制了光刻機,日本則控制著半導體材料,美國、荷蘭、日本這三大巨頭幾乎壟斷著全球晶片產業鏈,但自從華為、中興事件發生以後,國內很多網友也在不斷的考慮和分析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國內晶片企業巨頭們,在完全不使用美國設備的前提下,到底可以實現多少nm工藝晶片的量產呢?

根據國內眾多業內人士表態:「如果使用純國產設備的前提下,目前最多可以量產40nm工藝晶片產品,而對於28nm工藝製程晶片量產,依舊還需要大約兩年左右時間,才能夠實現全面國產化。」 確實從目前國內為28nm工藝晶片生產的設備、材料等等,絕大部分都還無法實現純國產化,但這些短板都有希望在兩年內得到解決。

就在近日,國內ICP蝕刻機也再次傳來了好消息,那就是北方華創的lCP刻蝕機不僅僅順利交付,同時已經完成了1000臺lCP刻蝕機的交付,如此大規模的ICP蝕刻機交付,未來有希望實現14nm工藝的國產替代化,根據北方華創官方公布資料顯示,目前該公司所生產的ICP蝕刻機,主要用於先進存儲器、14/7nm SADP/SAQP、3D TSV等工藝應用,通俗點講就是可以應用到14/7nm晶片刻蝕生產,小編也希望國內能夠誕生越來越多像北方華創這樣的企業,這樣我們國產晶片崛起的希望才越大;

最後:對於國內晶片企業不斷地取得技術突破,似乎我們的晶片「純國產化」也越來越有希望,各位小夥伴們,你們覺得我國是否可以憑藉一國之力,完成「晶片全產業鏈」的壯舉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討論,期待你們的精彩評論!

相關焦點

  • 晶片材料陸續取得重大突破!均可擺脫國外壟斷,助力國產晶片替代
    但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國在各個方面都已經布局,各個材料都有企業在努力攻關,國內廠商開始逐漸在部分材料領域打破國外巨頭壟斷,實現國產替代。下面介紹三個最近突破的晶片製造材料,都非常的厲害!要製造晶片,首先就是從沙子中提純變成單晶矽,其次製成圓柱形狀單晶矽棒;再切成圓圓的一片叫晶圓。然後就是塗上一些光刻膠進行光刻曝光、蝕刻等工序。因此,蘇州新美光這個單晶矽棒的突破意義相當重大。
  • 被稱為晶片的「魄」,國產蝕刻機已突破封鎖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國產晶片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雖然離世界晶片巨頭還有距離,但是現在無疑已經來到了最佳時刻。
  • 又一晶片巨頭取得重大突破!7nm級晶片成功流片:IP純國產化
    【10月27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全球主要晶片代工市場份額一直都被臺積電、三星所瓜分,其中臺積電作為全球實力最強晶片代工巨頭,更是佔據著全球超過50%+以上晶片代工市場份額,而三星的晶片代工市場份額也佔到了接近25%左右,其實臺積電、三星之所以能夠如此強大,也是因為臺積電、三星是全球唯二可以量產7nm晶片廠商,同時臺積電目前還是實現了5nm晶片量產,三星也將在2020年底實現5nm晶片量產;
  • 又一晶片巨頭取得重大突破!7nm級晶片成功流片:IP純國產化
    【10月27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全球主要晶片代工市場份額一直都被臺積電、三星所瓜分,其中臺積電作為全球實力最強晶片代工巨頭,更是佔據著全球超過50%+以上晶片代工市場份額,而三星的晶片代工市場份額也佔到了接近25%左右,其實臺積電、三星之所以能夠如此強大,也是因為臺積電、三星是全球唯二可以量產
  • 國產7nm晶片取得重大突破!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nm良品率突破大關
    9月15日,當美國對華的晶片禁令正式生效之後,「中國芯」便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一個絕對的心臟病問題,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國人似乎才意識到,中國的晶片產業真的是落後著世界一大截,不過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之下,近日根據中芯國際給出的消息,國產的7nm晶片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14nm晶片良品率突破大關。
  • 絕處逢生,下一站:中國「芯」國產替代|IT國產化國慶特別專題
    美國對華為的步步緊逼讓「晶片國產化」這一重大議題從幕後走到了臺前,成為了人人關注的話題。在晶片領域,美國無疑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無論是材料、設計、製造還是封測,技術都處於領先的地位。近年來國產科技的發展迅速,5G 技術甚至真正做到了全球領先,這也讓一直以來憑技術霸權橫行的美國起了忌憚之心,開始嚴防死守中國獲得「技術霸權」。
  • 國產晶片現狀大曝光!"純國產化"或可實現28nm工藝:促進國產替代潮
    【7月25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2020年5月份,美國再次針對華為海思晶片升級了「禁令新規」,這也意味著在9月14日後,全球各大晶片代工巨頭都將無法繼續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產品,對此很多網友也是非常期待,國內晶片製造企業能夠實現「去美化」,不再使用美國的技術以及半導體設備,這樣就可以不再受到美國的「斷供」限制,讓國內的晶片代工廠商能夠繼續給華為代工生產晶片產品,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產晶片想要實現突破
  • 國產晶片,取得最新重大突破
    終究還是不辱使命咱們的國產晶片傳來重大技術突破! N+1的性能要比現有的14nm晶片提升20%而功耗又可以降低57%!就意味著:中國已經達到了世界一線晶片陣營! 半個月前N哥做過一次預言:9月15號將會是我們晶片半導體產業命運反轉的重要時間點!你看雖然日子略有遲到但N哥的預言依然沒有缺席!連最近能有重大進展都讓我給猜到了!為什麼?
  • 智慧型手機配件全面國產化還有多遠?大部分已實現國產化替代
    在當前全球環境下,中國品牌智慧型手機的國產化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好消息是目前國產智慧型手機在攝像頭和屏幕已經完全實現了國產化。壞消息是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由於外部壓力,今年將停產,後續只能向其他地區供應商採購。
  • 又一晶片技術迎來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問世,可用於14nm晶片製造
    因此在晶片等尖端技術應用領域,我國出現了被「卡脖子」的局面。為了緩解晶片製造產業鏈上的僵局,前段時間中科院也對外界宣布,將會布局光刻機等尖端技術的科研工作。而在近日,我國又在晶片技術上迎來了新的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成功問世。
  • 中國科技傳來捷報,國產5nm蝕刻機突破技術封鎖,華為陸續跟進
    中國科技傳來捷報,國產5nm蝕刻機突破技術封鎖,華為陸續跟進眾所周知,在現代科技領域,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晶片領域的發展,一向被視為中國技術的短板所在,美國也是基於抓住了我國這一劣勢,才得以一再出手
  • 賽諾聯合重磅發布:國產PET/CT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飛行時間技術...
    會上,賽諾聯合醫療發布:已率先實現200皮秒量級飛行時間技術(TOF),並已獲得檢測機構認證。作為國內首家推出飛行時間技術(TOF)的PET/CT廠家,賽諾聯合醫療此次在飛行時間技術(TOF)上的重大突破,與其在晶片國產化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這條消息一發出,便引起了醫療界的廣泛關注。
  • 國產晶片發展「探班」:從國產替代到創新突破 高端人才依舊缺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國產晶片發展「探班」:從國產替代到創新突破,高端人才依舊缺乏進口受限放大了我國晶片產業的弱點,因此,「實現晶片國產替代」就成了我國解決晶片發展掣肘的「必要選項」。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蘇州國際科技園了解到,該園區內的部分晶片企業的晶片產品在一些領域不僅已經實現了國產替代,而且在某些細分領域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不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同時也感受到,晶片行業的研髮型人才缺口依舊是制約國內晶片企業發展的一大「掣肘」。
  • 國產蝕刻機實現5nm工藝,臺積電都採購,國產光刻機要多久?
    這裡就要提到晶片生產過程中,重要性僅次於光刻機的設備:蝕刻機。蝕刻機佔比晶片製造設備金額總量的20%左右。「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開幕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一家國產龍頭廠商已經在刻蝕機方面,不但是技術取得了突破,成為全球第一梯隊,而且某些性能甚至已經領先世界。
  • 國產蝕刻機突破科技封鎖,中國「芯」或將迎來曙光
    現如今,無論是在航空航天、醫療、通訊等等多個領域我國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也正是因為這樣,華為近期在晶片方面可謂是受盡了「委屈」。這就是過度依賴的結果,在影響到一部分人的利益的時候,我們會瞬間被人卡住脖子,從而無法對抗。
  • 中國自主國產作業系統取得重大突破振奮人心
    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充分適應5G時代需求,打通手機、平板電腦、PC等,實現多端融合,其獨創的kydroid技術,可以原生支持海量安卓應用,成功將300萬餘款安卓適配軟硬體無縫遷移到國產平臺上來,快速實現了
  • 國產晶片巨頭迎來重大突破,或供貨華為5G!
    目前為止,我國的FPGA晶片有90%以上被歐美企業壟斷,高精端的FPGA晶片全部要依賴外企,華為的5G基站就必須依賴美國的Xilinx,在2018年的時候Xilinx就對華為實行了斷供措施。值得高興的是,如今國產FPGA晶片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
  • 九成晶片可替代?中芯國際正式官宣新突破,晶片國產化指日可待?
    中芯國際官宣了,光刻工藝新突破,晶片國產化指日可待。14nm級以上的代工方案。一邊是國產化晶片逐漸成熟,一邊是市場所需,或許下一個高端晶片國產化,就要開啟。、國產化,在晶片被斷供之後呼聲更加強烈,而基礎薄弱的我們,其實也有很多優勢,而國內也迎來眾多好消息。
  • 阿里推出首個區塊鏈場景商用晶片方案,半導體國產替代加速落地
    政策加持,推動半導體國產化進程雖然目前國內半導體產業國產化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在國家政策的加持下,半導體產業正茁壯成長。今年的兩會上再提出「關於推動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科學發展」的提案,建議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政策,並大力扶持矽材料功率半導體晶片技術攻關。在政策利好支持下,半導體發展有了良好的產業環境。
  • 最強國產5nm晶片蝕刻機誕生:再次打破技術封鎖
    【5月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時間,國產晶片也是不斷傳來好消息,華為和中芯國際的強強聯手,預計在今年年底能夠實現7nm晶片量產,這對於整個國產晶片產業鏈而言,也將會起到進一步促進作用,而近日,中微集團也是傳來了好消息,正式官宣:「5nm蝕刻機已經正式獲得了上遊客戶認可,同時還與臺積電籤訂了大批量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