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3日訊(記者 黃琳 通訊員 蔡淑娟)12月22日—23日,「2020年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青年創新論壇」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下,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青年聯合會、深圳市青年創業促進會、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在深圳青年廣場舉行。以「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全球七十多個國家的三萬多名青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赴創新盛會,展望國際青年科技創新美好未來,倡導以科技創新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
論壇以加強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目標。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主辦方在保證安全辦會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節儉辦會、務求實效的八項規定,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進一步激發全民創新創業活力,引導更廣泛的社會資源關注國內外可持續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吸引海內外優秀創業團隊及企業到深圳創業發展,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尋求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契合點。
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徐友軍出席大會並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所長谷樹忠、深圳市科創委黨組書記、副主任邱宣、共青團深圳市委書記、深圳市青年聯合會名譽主席方琳等領導嘉賓出席,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執行秘書長阿爾米達•薩爾西婭•阿里沙赫巴納女士、聯合國工發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主任哈希姆博士通過視頻致辭;
徐友軍表示,科技創新是引領深圳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圳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深化科技領域改革,有效整合創新資源,全面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努力推動深圳更好更快發展。繼續堅持科技發展以人為本的原則,堅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進一步打開科技創新局面,開創未來。
阿爾米達•薩爾西婭•阿里沙赫巴納在視頻講話中肯定了數字經濟在新冠疫情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指出青年是社會、經濟和文化變革的主要動力,並對青年一代推動未來世界的發展提出了殷切期待。她表示,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聯合國系統機構及合作夥伴們,為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正與成員國和所有利益攸關方密切合作,尋找新途徑為年輕人提供幫助,與他們一起制定創新解決方案,該方案有望在亞太地區得到加快落實。
哈希姆博士在視頻講話中強調:青年是未來發展的動力,是數字革命、創業和創新的主力,並公布將與深圳市青年創業促進會開展「全球企業家計劃」和「虛擬導師計劃」兩項全球性合作項目,為促進全球價值投資起到積極作用。
本屆論壇通過三場平行論壇,20多位來至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青年高層次人才等代表圍繞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經驗分享嘉賓精彩絕倫的論壇發言,為各國間團結合作、共克時艱、互利共贏、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為各方務實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哈希姆先生表示,本屆論壇在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有望進一步提升層次,擴大影響,打造長期制度性平臺,不斷拓展制度性研究領域,更加注重成果分享,為保護生態環境,為中國企業更好的走向世界參加「阿聯2021年杜拜世界博覽會」立足世界舞臺創造良好條件,打造了華麗的起點。
論壇三大亮點全解讀
亮點一:線上+線下,安全互動
疫情阻隔了人與人的距離,卻無法阻擋大家參會的熱情。本次論壇採用了「線上+線下」方式,來自全球七十多個國家的三萬名多創業青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赴盛會。
為了提升線上參會體驗,本屆論壇利用大數據、5G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建立數字平臺,實現論壇會議、洽談籤約的全流程、全場景線上線下互動,為世界各國青年企業家和創業者搭建共創、共贏的國際合作平臺。洽談方面,利用即時消息通訊、視頻洽談、在線同聲傳譯等手段,搭建起雲端洽談的橋梁,通過直播服務,實現全媒體視頻、圖文直播,打破地域與語言限制。
亮點二:節儉辦會,追求實效
本次論壇會場布置採用簡約風格,所有搭建材料均採用環保再循環材料,可隨時搭建和拆卸,活動結束後,零部件將拆卸回收,實現循環再利用。此次論壇採用可循環利用的再生紙,小到鉛筆也是由環保紙張製作而成。與會人員的座籤,在不同會議中重複利用。論壇期間,與會人員籤到、通知、會議簡報等多採用信息化手段,發揮移動平臺作用,提高會議效率、減少紙質文件印刷數量。
亮點三:論壇主題緊貼社會熱點、含金量高
論壇以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涉及「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韌性城市建設與深圳可持續發展」「良好健康和福祉與深圳行動」三場平行論壇,邀請了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代表以及疾病防控教授、海內外社會治理專家、國際青年社區青年代表共20多位嘉賓進行論壇主題發言,還有來自各產業界的企業家和代表等通過多媒體的強大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數字經濟合作為契機,助力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
青年才俊深圳「論劍」,都聊了啥?
平行論壇一: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論壇成果:明確了非接觸科技創新在可持續發展產業轉型過程中的發展方向
新冠肺炎催生了非接觸式經濟,同時也凸顯了其在預防傳染病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興產業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在產業轉型升級中能否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攜手同行,開創未來?又如何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其積極作用?
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代表等大咖,通過在如何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深圳如何通過科技賦能大力推進非接觸式物流、非接觸式信息流、非接觸式貨幣流、非接觸式交通人流、非接觸式與人體相關的醫護服務、衛生服務等細分產業解決方案,運用自己製造業的優勢等方面進行詳細深入交流。
平行論壇二:韌性城市更新與深圳可持續發展
論壇成果:初步建設起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韌性社區量化體系。
什麼是韌性社區?如何建立起韌性社區?韌性社區在本次疫情中起到了什麼作用?以後該如何運行維護?
論壇以深圳可持續發展示範社區「南坑社區」為案例,通過量化及數位化表現「韌性化社區」的相關要素,得出建立安全和韌性社區「N+1+1+N」的解決模型。模型通過加強相關部門與社區合作的形式,規劃城市和人類住區,建立起包含:服務「一老一小」、拉近服務距離、打造線上社區、暢通民情民意、助力復產復工五大維度的「智慧社區」平臺支持可持續發展場景,以便韌性社區模式的廣泛複製。
平行論壇三:良好健康和福祉與深圳行動
論壇成果:為深圳繼續堅定落實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新的思路。
論壇通過藍色經濟與海洋可持續發展議題,突出藍色經濟在發展新型產業中的積極作用,以及在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SDG14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論壇邀請國際組織代表、政府代表、智庫學者代表和社會組織代表出席,為深圳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建言獻策。論壇呼籲通過發行「藍色債券」,有效提高針對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滿足日益增長的藍色經濟融資需求,在藍色產業升級轉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