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項目參考方案圖。
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項目概況圖。
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項目區位示意圖。
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項目交通環線圖。
大會展,猶如一個「金磁極」。
從廣交會,到進博會,一次大型國際展會的舉辦,往往能吸引巨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成為城市流量經濟的谷地所在。
在武漢,則將添加這樣一座「超級城市會客廳」——8月21日,綠地控股(600606.SH)以總地價逾164億元,成功摘得武漢黃陂臨空經濟區7幅核心地塊,擬投建「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項目。
作為積極響應、落實中央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大戰略項目,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總投資約500億元,總計容建面積約426萬平方米,將全力打造集展覽、貿易、會議、商務、文化、旅遊、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國際會展新城。
對此,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該項目將建成世界級綜合性會展中心,彌補武漢現有會展體量與城市能級的相對不匹配;也成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踐行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和戰略支點。
同時他還表示,作為滬鄂合作的領軍企業之一,綠地通過以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等為代表的更多重大戰略項目落地,依託「長江經濟帶」這條黃金走廊,助力湖北社會經濟的全面重振,也為滬鄂合作交流播撒更多種子,結出更多碩果。
於武漢北,這架會展經濟「立交橋」即將拔地而起、縱橫四方。未來,通過一系列國家級、國際級展會的引入、承接與舉辦,在區域「大會展」與「大臨空」戰略交疊之下,多重維度助推武漢從「九省通衢」邁向「九州通衢」。
布局「大會展+」,滬鄂合作結出新碩果
以得「中」獨厚的地理優勢,在中國會展經濟的版圖之上,武漢佔有一席之地。
1909年,「武漢勸業獎進會」舉行,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首個成規制的地方性商品博覽會,更被學者譽為「我華萬國博覽會之起點」。
其後的百年之間,武漢也作為重要力量之一,推動了中國會展經濟的縱深變革。
今年5月12日,ICCA(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發布「2019年國際協會會議數量排行」。其中,中國位列全球TOP7,亞洲TOP1。武漢則以全年舉辦了13個國際會議的數量,躋身全國前10。
近年來,包括世界郵展、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中國國際友城大會、上合組織旅遊部長會議、金雞百花電影節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展會,都在這裡留下了姓名。
四海五洲,八方來客,更多的目光正聚焦武漢。世界500強綠地,則以一座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的打造,向世界遞出了一張燙金的「Wuhan」城市新名片。
根據規劃,這一項目總體用地約3634畝,總計容建面積約426萬平方米,包括會展中心面積約90萬平方米,室內淨展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其餘為商服、居住等產業綜合及新型城鎮化配套;並計劃引入綠地自有高端酒店品牌「鉑瑞」與「鉑驪」,以及綠地主力商業品牌「繽紛城」等。
自規劃之初,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即頭頂多項「光環」:武漢有史以來單次供地規模最大的項目、全球已披露的室內淨展面積最大會展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部最大、全國前三的會展中心。
這是綠地全速布局「大會展+」板塊的雄心所在,也是武漢著力打造「國際會展之都」的信心所在。
此前,武漢會展產業的整體格局為「一大四小」,即一個大型綜合會展中心——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四處中小型場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科技會展中心、中國文化博覽中心、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
以體量之巨、規格之高、業態之全,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的即將開建,必將引發城市會展產業的地殼大變動,也將一顆滬鄂合作的超級種子,於城市之北深深埋下。
依託「臨空」優勢,建設城市會展經濟新高地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會展」與「臨空」都是頻頻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之中的熱詞。
那如果,二者交疊呢?
在廣深沿江高速驅車,過空港新城,遠遠眺望,目光會被一片綿延的藍色鋼構「海洋」吸引——作為深圳建市以來最大的單體建築,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被視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世界秀場」和「城市T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深圳到武漢,一個沿海開放高地,一個中部樞紐之城,二者在大型會展中心的規劃與建設之中,也有著許多微妙的相似之處——都臨國際機場、踞空港新城。
近年來,從日本長崎、荷蘭阿姆斯特丹,到北京順義、上海虹橋、深圳寶安,再到武漢黃陂,在國際國內重要城市之中,「臨空經濟區」正成為一個醒目板塊。
根據規劃,武漢臨空經濟區以黃陂區為核心區,是繼車都經開、智造光谷、港口陽邏之後,武漢的城市發展「第四極」。
對此,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即落子黃陂臨空經濟區核心,距離天河機場僅5公裡;周邊軌道交通密集,包括5條地鐵線、7個軌道交通站點,以及漢孝城軌盤龍城站和規劃中的高鐵天河北站,正在形成「機場+高鐵+地鐵+城鐵」的空軌一體化TOD國家級交通樞紐。
對此,張玉良表示,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的打造,將對標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杜拜世界展覽中心、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等世界標杆。
他介紹,項目將以百萬方會展會議為核心、創新型國際貿易港為載體,依託武漢臨空經濟區的樞紐優勢和產業集群,全力打造集聚展覽、貿易、會議、商務、文化、旅遊、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國際會展新城,構建會展經濟新中心、產城融合新高地、健康人居新典範,實現資本、資源、信息、文化等城市要素的全方位交互。
前有空港經濟,後有會展經濟,雙磁極疊加,將助黃陂從武漢城市面積的「大區」,跨步至經濟動能的「強區」。
一座以「空、鐵、港、城」為筋骨的新城,正輪廓漸顯;一個以「工、商、都、會」為羽翼的武漢,也振翅待飛。
參與城市建設,構築「大綠地」產業矩陣
在綠地的多元產業體系之中,「大會展+」是繁星一點,也是燦爛一顆。
隨著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增長動力的轉舵,「大會展+」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開放度、國際化的重要指標之一。它濃縮著城市的萬千業態,也釋放著城市的無窮能量。
對此,綠地在「大會展+」板塊的謀篇布局,既有跡可循,也發力迅猛。
2017年,綠地提出「深度布局大虹橋」,將其旗下最大的綜合體酒店群落子上海大虹橋商務門戶位置,為區域充分發揮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建成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添加重要的產業要素與基礎配套。
2018年,綠地將會展列為重要的戰略新興業務,以成為「國內會展業龍頭」,助推中國會展業國際化為目標,先後與兩大國際知名會展業巨頭——漢諾瓦會展公司、巴塞隆納國際展覽中心啟動戰略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並對標國際一線會展企業,不斷提升會展產業場館硬實力和綜合運營能力。
3年來,綠地在重點城市複製「臨港經濟圈會展產業」的大邏輯已經逐漸清晰、不斷強化——截至目前,綠地會展產業建成及在建會展綜合體項目12個,總建築面積超過470萬平方米,在濟南、徐州、蘇州等地,已成功布局2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會展項目6個。
在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項目的打造上,綠地則通過與漢諾瓦會展公司展開合作、共同運營,包括規劃引入進口博覽會、國際車展、國際論壇、政府會議等大型會展,以及文化交流會、文化活動、大型文體賽事等文體活動。
自2010年進入湖北以來,綠地秉承「做政府所想,為市場所需」的發展理念,深刻參與省內城鎮化建設,打造了一大批「綠地系」產業矩陣。
從武漢,到荊州、襄陽、鹹寧,再到黃石、隨州等7座城市,以24個代表項目的相繼落子,綠地在湖北已累計開發面積逾210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逾1500億元。
10年來,包括武漢綠地中心、綠地城歐洲風情小鎮、綠地漢正中心、綠地荊州城際空間站、綠地·梓灣國際康養度假區、綠地鹹寧城際空間站、綠地·經開國際城、黃石·綠地城等在內,綠地在湖北的一系列項目,已從三兩幼苗,長成密林叢叢。
圍繞地產主業,綠地全面布局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大科技、大健康5大產業板塊,通過「1+5>N」的產業協同效應,以摩天高樓、繽紛商業、濱江住宅、產業新城、城際空間站、康養旅居、國際會展等業態為核,為城市造就了更多的功能中心。
荊楚大地之上,新城漸崛起,「綠」意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