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產品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必然是輕薄化,人們對續航和重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核芯顯卡性能的不斷增強,輕薄筆記本配備入門獨顯的必要性會越來越低(當然依然會有無良廠商用獨顯噱頭忽悠消費者),那麼這部分用戶就沒辦法運行對顯卡性能要求高的遊戲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為筆記本外接顯卡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在NVIDIA推出Maxwell架構之前,由於顯卡的功耗比降不下來,所以筆記本顯卡往往是同型號的臺式機顯卡進行大幅性能閹割而來的,二者的性能差距非常大。不過這個問題在Maxwell架構發布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在不超頻的情況下,移動顯卡和桌面顯卡的性能差距僅有20%左右。
所以我們並不建議配備了GTX 970M或980M甚至更高級別獨顯的筆記本考慮用筆記本外接顯卡,因為沒有必要,即使未來NVIDIA推出了GTX 1080,它的性能也並不會比980高到哪兒去,也就沒有比980M高到哪兒去,那麼也就沒有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折騰。
如果你對今年的遊戲本產品有些了解,你應該會發現很多產品已經不再只使用標壓版處理器,比如Alienware 13、Acer VN7以及惠普ENVY 15都使用了低壓i5或i7處理器。很多消費者對廠商的這一舉動表示不滿。實際上只從硬體性能來看,今天的低壓處理器性能與前幾年的標壓產品並沒有太多差異,即使只從上一代產品來看,五代低壓i5處理器的性能並沒有比四代標壓i5低多少,而五代低壓i7已經基本達到了四代標壓i5的水準。
低壓處理器也將是未來筆記本的主流配置,當性能足夠時,更低的功耗和更持久的續航時間對用戶更加重要。這麼一來,一臺未來主流筆記本的硬體配置幾乎就已經在我們的眼前:低壓低功耗處理器,使用處理器中集成的核芯顯卡,沒有配備獨顯。
這樣的配置無論怎樣講也是不能應付大型遊戲需求的,但PC遊戲並不會止步不前,在PC出貨量不斷下滑的大背景下遊戲行業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危機,《GTA5》PC版正式發布後還帶來了一波裝機潮。
所以消費者是願意為了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來添置設備的,但PC不同於遊戲主機,它有太多的用處,如果同時使用兩臺或更多的PC就會出現資料分布在不同主機的情況,當我們需要找某一個文件時或許就會變的很麻煩。或許我願意同時使用兩到三臺手機,但絕對不願意同時用2臺或更多的筆記本、臺式機。
那麼我的輕薄筆記本該怎樣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呢,外接顯卡是當前我們能想到的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其實還有雲,但云遊戲涉及到了更多的問題,本文暫時只討論外接顯卡的問題)
給筆記本外接顯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早在多年前就用大神通過筆記本無線網卡中預留的mini PCI-E接口實現了外接顯卡,但這個數據埠的傳輸速度對顯卡性能的損耗略大,跑一些不需要頻繁與CPU進行數據交換的遊戲或許還能用,但是對於如《GTA5》這樣的大作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今年初,Alienware也發布了一款顯卡擴展塢,後來的Alienware全系列筆記本都預留了這個埠,其實這就是一個完整的PCI-E接口,基本能把顯卡的全部性能發揮出來,但在我們的測試中,這個顯卡擴展塢理論上只能使用公版顯卡,這一點實在太不方便。而且這款顯卡擴展塢的接口是Alienware專用的,對於顯卡配置本來就不是很弱的Alienware來講,它存在的意義並不是很大。
微星則發布了一款比Alienware更加封閉的顯卡擴展塢,封閉到目前只有它旗下的GS30筆記本可以使用,GS30本身沒有獨立顯卡,所以這和我們上文的思路比較相似。
但是微星在接駁設計上的設計比Alienware還要專制封閉,並且很不方便。GS30採用了商務本上經常有的擴展塢設計思路,需要把筆記本放在擴展塢上面才能使用獨立顯卡。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筆記本擺放起來也會顯得很奇怪。
筆記本外接顯卡會慢慢地從一個小眾方案變成大眾消費者都喜聞樂見的事兒,如果想實現這個願望,通用的接口標準和大公司的牽頭支持是兩個充分必要條件,尤其是通用接口標準,這一點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USB Type-C
USB Type-C將是未來筆記本外接顯卡的一個最熱門接口,它豐富的擴展性和超高的傳輸速度在新MacBook中我們已經領教過。
而有意思的是今年六月份的一則新聞:英特爾高級副總裁Kirk Skaugen宣布,即將發布的新一代Thunderbolt 3將與USB Type-C統一埠,兼容USB 3.1標準,未來的USB Type-C設備可直接插在Thunderbolt 3接口上使用。這也就是說,在通用接口的戰爭中,USB獲得了勝利。
兼容USB 3.1標準的USB Type-C接口的最高速度是10Gbps,與第一代雷電接口相當,換算成我們能理解的速度就是1.25GB/S。這個速度已經比無線網卡的mini PCI-E接口快了不少。
USB Type-C接口的優勢在於開放、通用,它將是未來最普遍的接口之一。
Thunderbolt 3
但如果單純地討論速度,我們能夠想到的第一個答案仍然是Intel牽頭的Thunderbolt。事實上,這個方案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經有國外網友在MacBook Pro上面實現了,他利用MBP的Thunderbolt 2接口連接了一組GTX 780 SLI。不過這事兒後來就沒有下文了。
不久前,Intel和蘋果攜手發布了最新的雷電3接口標準,雷電3接口的速度高達40Gbps,也就是5GB/S。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Intel官方宣布雷電3接口將支持外接顯卡。未來任意一臺配備了雷電3接口的筆記本都可以通過這個接口運行完整規格的獨立顯卡。
速度快、可擴展性豐富是雷電接口的最大優勢,在之前的版本中,雷電接口幾乎可以實現所有常見的數據傳輸任務。但需要注意,雖然雷電接口和mini DP是通用的,但二者的功能差的很遠,mini DP只能作為顯示輸出,很多Windows筆記本中都只是配備了mini DP而已。
雷電的最大劣勢在於它的成本太高,Intel高昂的授權費用讓很多OEM廠商望而卻步,只有蘋果一直在旗下的筆記本中應用(雷電接口的研發也有蘋果的一份力),但蘋果在最新的MacBook中也放棄了這個接口。
事情到這裡似乎又變得迷茫了,既然雷電3接口和USB Type-C是通用的,那麼能夠在雷電3上外接的顯卡是否能在USB Type-C上接入呢?
答案看起來是肯定的,但想想又覺得不太對,畢竟這是Intel的技術,它真的會免費開放給沒有授權的OEM廠商使用嗎?
不過即使Intel不允許雷電3的外接顯卡連接在USB Type-C上使用,我相信也會有廠商在開放的USB Type-C上開發出相應的工具,就像用mini PCI-E接口連接的外置顯卡一樣。
至於其它,我能夠想到的是利用無線技術連接,這會是未來電子設備發展的大方向。NVIDIA有一個「雲遊戲」的想法,我們只需要有一個帶有屏幕的終端和無線網絡就可以暢玩所有雲端的遊戲。這個暢想短期內基本不會實現,畢竟喊了這麼多年的雲,目前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直接的應用只有網絡硬碟和協同辦公。
關於筆記本外接顯卡,我認為可以將雷電3和USB Type-C看做高端版和入門版的區別(如果二者可以無差別地接入外置顯卡), 但不排除Intel會在新的雷電接口上添加某些特殊的晶片或協議以實現更高的執行效率,這是大公司自主研發的優勢。
理論上只支持USB Type-C的外接顯卡設備將會有著超高的性價比(與雷電3相比),雖然速度和效率會有所下降,但也足以滿足大部分主流遊戲的需求。
外接顯卡將會給輕薄的筆記本帶來更多可能,或許在未來的某天,你可以在MacBook Pro上玩兒《GTA》,可以在戴爾XPS 13上跑《極品飛車》。技術的進步總是讓人興奮,一起期待那天的到來吧。■
相關閱讀:
《是否可行?筆記本外接臺式機顯卡實戰》
《是否值得買 聊聊筆記本外接顯卡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