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知識:發動機制動的真正概念為「限速」·自動擋同樣可以操作

2020-12-24 汽車科學島

內容概述:M擋與發動機制動的關係,L/S擋的使用方式,沒有特殊檔位的特殊車輛操作方式。汽車下坡應當如何安全控制車速?僅利用正常制動系統有可能造成制動器高溫,結果會造成剎車效果下降甚至失靈。於是「發動機制動」則成為了眾所周知的輔助制動方式,那麼發動機到底是如何實現減速的呢?其實發動機並沒有真正的減速,真正的概念是利用發動機進行【限速】。

01知識點

1:汽車變速箱總會有1~10數量不等的前進擋, 其本質為不同的傳動比。比如1擋是由發動機驅動很小的車輪帶動大齒輪運轉,狀態為曲軸帶動小齒輪轉很多圈,從動齒輪與大齒輪才能轉一圈;這種組合只能實現「大馬力輸出·低車速運行」,然而這就是實現「限速下坡」的基礎。

圖1·1擋傳動比

圖2·5擋傳動比(齒輪組合相反則發動機低轉速即可實現高車速,大擋位是用於降低油耗放大車速)

汽車下坡時利用低速擋(1/2/3)實現大馬力輸出,此時輸出的動力是大於重力作用力的;說白了就是輸出動力比讓車輛滑行的作用力更大,車輪就不得不按照發動機輸出的動力標準運轉。

然而低速擋的特殊組合又無法實現高車速,結果車輛就會被奇怪的以很高的轉速運行,以很低的車速在下坡時行駛——被限速則等於下坡減速。這種操作方式不僅手動擋汽車可以使用,自動擋切換到M(±)手自一體檔位,以手動模式降檔並限制升檔同樣可以實現。

2:部分≤10萬的家用汽車沒有M擋,這些車輛應該怎麼辦呢?如果沒有手自一體模式的話,相信大部分車輛至少還有「S/L」擋。其中Sport釋義為運動擋,標準相當於前進擋中的3~4擋,在下緩坡時仍然可以一定程度的控制車速。

只是在陡坡時只能通過剎車減速了,那麼這些車就要特別注意制動器的溫度。因為能夠簡配變速箱的入門級車輛往往用「前盤後鼓」的制動器,後鼓剎長時間制動是很容易高溫的。所以在駕車下長坡時要不斷去感受制動力的變化,一旦感覺動力明顯下降則要停車散熱。

【Low·低速擋】比較適合下陡坡,因其相當於前進擋的1~2擋,是正適合限速下坡的傳動比。但是這些車又沒法在下長坡時合理控制車速,不像車速太慢就只能用D擋駕駛,用制動器控制車速。此類車輛的後制動器也多為鼓式剎車,所以在駕車時同樣是要注意制動力的。不過還有一些車即使沒有任何特殊行駛擋也不用擔心,因為制動器很牛。

02雙通風盤

部分中高端車輛同樣沒有「S/L/M」三個行駛擋,只有最基礎的PRND。然而這些車並不是簡配設定,只是制動器很強確實用不到發動機限速功能。

普通家用汽車往往使用前通風盤,後普通剎車盤;所謂通風盤指灰鑄鐵的剎車盤會打孔,在行駛中氣流不僅能夠從外部對碟片進行降溫,同時還可以從內部配合進行全面的同步散熱。只要剎車碟片的溫度可控,物體的強度沒有明顯變化則不會影響摩擦係數,那麼即使長時間制動也不會造成制動力的下滑了。

總結:下長坡一般指動輒幾公裡的山路,幾百米或幾華裡的坡道對於四輪盤剎的汽車而言並不算長,只有使用鼓剎的老舊車型與貨車才需要注意降溫。因為鼓剎的制動動作是在剎車鼓裡操作,圓形的剎車鼓散熱效果很差;高溫降低了剎車鼓表面的強度,制動過程中改變了物體形態則會影響制動力。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自動擋汽車的「加速知識」詳解:高轉速起步&降檔超車的操作方法
    基礎知識:MT(手動)汽車的急加速起步需要控制兩組踏板,分別為離合器踏板與油門踏板;流程時將離合器踏板踩到底,此時是通過壓踏板抬起離合器內部的壓盤,摩擦片在飛輪高速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被甩開,狀態為發動機與變速箱分離,也就是「空轉·不傳動」。
  • 「M擋&發動機制動」概念解析:沒有M擋應該如何下長坡呢?
    M·manual為手動操控的概念,自動擋汽車總會保留這一檔位。不過不論是通過擋杆前後推拉實現手動換擋,還是通過方向盤換擋撥片或者檔杆按鍵換擋;這些操作實際都是在觸發電信號,並不是純機械結構聯動導杆齒輪直接換擋。
  • 自動擋汽車「停車步驟」小知識:兩種類型的不同操作方式
    >一般只會建議N擋拉手剎再掛P擋,但是以稍高的車速減速到停車,或者後驅四驅汽車還是在N擋松一次剎車比較好;因為高速剎停的車身姿態仍舊呈俯衝狀,直接拉手剎只會讓手剎制動蹄始終處於高負荷抱死的狀態,或者制動力下降車身往後下沉同樣可能會讓棘輪棘爪較勁。
  • 「發動機制動」能避免剎車高溫失靈·為什麼貨車卻不使用呢?
    內容概述:發動機制動概念詳解,中重型車輛不宜使用的原因,鼓剎的輔助安全減速方式。【發動機制動】是汽車長下坡時主要的減速方式,然而發動機並不具備「制動」的設定,準確的定義應當為「限速」。擋位·概念仍然以1擋和5擋作為參考:1擋的齒輪組合是「小+大」,由發動機通過離合器驅動的動力齒輪直徑與齒數都很小,但是帶動運轉的從動齒輪(驅動車輪的齒輪)直徑很大。
  • 趣味冷知識:自動擋汽車虧電怎麼辦-「推車」能啟動嗎?
    汽車虧電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長時間駕駛時的「待機狀態」仍然在消耗電瓶的電量,比如放倒系統與靜態電流。虧電後的手動擋汽車可以「推車啟動」,指通過離合器的分離結合控制,在車輛推到一定速度後結合離合器,通過滑行的反作用力強拉曲軸運轉實現點火。那麼自動擋的汽車能不能這麼操作了?
  • 「+-」檔位概念解析:自動擋為什麼需要手動模式?
    摘要:+-擋概念解析,M擋使用方式與適用場景。各類型自動變速器均有「M擋」或「+-」符號,其概念是特殊的前進擋!自動變速器的主要檔位為【D_drive】自動前進擋,不論前進擋有6個或者10個,在D擋模式中都能實現以TCU控制單元自動以速度需求升降檔,說白了就是全自動不用人工幹預操作的行駛擋。
  • 假設自動擋汽車掛D檔滑行下坡,車速是否會升高,如何安全減速?
    #內容概述:重力與摩擦的關係滑行反向動力傳動概念安全下長坡的制動方式自動變速箱有四個基礎控制檔位,分別「PRND」。其中D-drive是真正的自動擋的概念,在該模式中變速箱會自動的升降前進擋,也就是手動變速箱用數字標準的檔位;但控制升降檔的基礎是油門,油門並不直接控制噴油量,而是通過控制節氣門開度(進氣量)大小,以14.7:1的空氣燃料比例決定噴油多少。混合油氣基數大則燃燒產生的熱能高,說白了就是馬力會比較大;那麼此時是不是應該升檔,以降低發動機轉速來控制油耗呢?
  • 自動擋汽車一定比手動擋費油嗎?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內容概述:前進擋數量與變矩器的問題帶檔滑行的節油原理解析自動擋汽車與手動擋汽車相比,油耗是更高還是更低?也許對於從「5MT」階段開始駕駛汽車的老司機而言,MT(手動擋)汽車早期確實更節油;原因為同期的自動擋汽車只有兩種變速箱可選,標準為【≥4AT&CVT】,前進擋數量與特殊換擋結構決定了油耗總會偏高。
  • 汽車百科知識「剎車」篇:盤剎結構特點與制動原理,鼓剎優缺點
    汽車「盤剎」制動系統結構與運行原理很簡單汽車「盤剎/碟剎」的結構與原理可以用兩個字總結:&磨!「碟剎」是自行車常用的稱呼,其制動原理的關鍵詞是「拉」。由於自行車的碟剎結構很容易識別與理解,所以有些用戶也認為汽車或摩託車的【盤剎】也是「拉動摩擦制動」,然而這是錯誤的理解。拉or推剎車油的別稱是什麼?——迫力油迫力≠魄力,其概念可以理解為「壓迫」「擠壓」。
  • 自動擋汽車能像手動擋一樣「彈射起步」嗎?
    #內容概述:彈射起步概念手動擋的操作模式自動擋的操作極限在汽車江湖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手動擋汽車可以拉伸轉速(轟油門)起步,一般認為N(空擋)轟油門只有迅速掛D擋能實現彈射起步,實測這種方式確實能提高起步效率,但如果轉速過高則「ECU&TCU」(發動機與變速箱控制單元)不會執行操作;而即使允許操作也會對變速箱與傳動系統產生衝擊,這種操作不建議嘗試。
  • 科普:汽車發動機功率不應該用「匹」標註,扭矩比馬力更重要
    國內常用的馬力標準為「米制」,那麼為什麼很多品牌的汽車要用「PS」標註功率呢?比如某某汽車的最大功率是150匹(匹為PS的音譯)。1馬力的概念為驅動75公斤物體,以「一米一秒」的速度移動,也許是因為馬力更容易直觀的理解吧。
  • 「M·手自一體檔位」概念解析:行駛中能否與D檔切換
    內容概述:手動模式概念,三種常規操作方式。M·manual釋義為手動控制,在自動擋汽車的控制面板中總會有這一標誌,如果沒有的話則會以「+-」符號替代(加號升檔·減號降檔),其功能正是所謂的「手自一體」。
  • 汽車百科:手動擋汽車如何實現「無頓挫·換擋」
    手動變速器(MT_manual transmission簡稱MT)換擋如何實現平順,解析這一問題的基礎是理解換擋為什麼會出現「頓挫」,在腦海中有了概念後就能自己找到讓換擋平順的方式了。本篇的關鍵詞為:發動機制動。
  • 「發動機清洗」概念解析:清洗什麼與如何清洗
    #內容概述:發動機清洗概念解析正常養護髮動機的方式基礎知識:燃油動力汽車裝備的是活塞往復循環-內燃式熱機。,而HC對於空氣品質的影響是很大的,其次則是NOx到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形成的酸雨等問題;不過對於「碳&膠質」則是直接影響發動機工況,這兩種物質與其他雜質混合後會形成【積碳與油泥】!
  • 汽車小知識:發動機制動系統的結構特點與運行原理
    似乎這種制動方式有些不可思議,但如果對動力傳動系統有的機械結構特點,以及內燃式發動機運行的原理有一定程度掌握的話,對於發動機制動的整體流程則會有清晰的概念。下面以最白話的語言進行講解,相信讀者都能夠明白。前進擋與怠速轉速不論手動擋還是自動擋汽車,駕駛汽車都會對「掛擋」有概念吧。
  • 自動擋汽車在行駛中怎麼換擋,比如S/L/M/R?
    #內容概述:空擋滑行注意事項M擋操作模式S/L前進擋的特殊性解析自動擋汽車換擋的問題,首先要談一談「空擋滑行」的話題,因為仍舊有些老司機認為空擋滑行更節油液力變矩器-AT/CVT不宜空擋滑行離合器結構-AMT/DCT可以空擋滑行原因在於液力變矩器不僅是接收發動機動力並傳遞到變速箱的媒介,同時也是為變速箱油泵提供壓力的基礎;在減速過程中如果空擋滑行,發動機與變矩器斷開連接則會導致油泵失去動力
  • 「MT·汽車」的建議:能選自動擋不選手動擋
    比如換擋速度快且操控感良好,動力強勁能夠秒殺自動擋汽車,維護成本低保養不操心等等,然而這些都是「幻覺」。因為MT機型是最原始的手控機械型變速器,且換擋過程中不僅要操作變速箱,還有對離合器通過踏板進行控制;所以換擋速度往往是按照秒來計算,但是通過電控系統與電磁閥實現換擋的優秀AT或DCT,換擋速度可以低至幾十毫秒。
  • 自動擋汽車應用駕駛操作教程-制動(剎車)踏板操作規範
    自動擋汽車的駕駛操縱機件分為:制動(剎車)踏板,加速(油門)踏板,駐車制動(手剎車),方向盤,變速操縱杆等五大機件。學習駕駛自動擋汽車應首先從了解和熟悉駕駛機件的功能及操作規範開始。這是因為駕駛操作時如果方法不當、動作不規範就會導致誤操作,從而加速機件磨損甚至發生事故。
  • 未來高速公路有沒有可能提速到「150km/h」,為什麼要限速
    高速公路為什麼限速120km/h?這一問題應該有太多人關注,很多人認為這是老舊的設計標準;因為汽車的極限車速可以超過200km/h,速度限制為極速的60%似乎不太合理。然而出於安全通行,節油減排,以及地形特徵等諸多因素考量,「120km/h」的限速實際是最科學的。說明:目前執行是的1981年出版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不能否認還是有些專家是很有遠見的,至少該標準目前仍然沒有超過閾值。
  • 「黃牌/藍牌」摩託車號牌顏色概念&高速通勤合理性解析 - 汽車科學島
    輕便摩託車的概念為普通道路低速通勤車輛,量產車的最大設計時速不得超過50km/h。為了限制車輛的時速則需要嚴格限制發動機排量,因為四衝程內燃機的排量越大馬力越大(極速越高)。電驅輕便摩託車則要求功率「≤4kw」,速度限制標準是相同的,下圖組為輕便摩託車的主要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