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34;到底哪個是手機攝像發展方向的討論又甚囂塵上,激辯的雙方仍然是小米和榮耀。
先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和榮耀總裁趙明在微博上科普&34;,引發小米的高管王騰發微博回懟,並引戰到銷量上。接著,榮耀營銷經理申開朗又發微博提問:小米下一部高端旗艦還用不用1億像素?
其實早在榮耀V30發布的時候,就曾發生過類似的辯論,最終的結論是:手機影像能力並不是簡單由像素大小決定的,而是像素、處理器、算法以及晶片能力協同作用的結果。
那麼,這個已經結論十分清晰的話題為何又一次成為兩大廠商辯論的焦點?未來手機攝像的發展趨勢到底是怎樣的?
一條科普攝影技術的微博引起爭議
最近,關於1億像素和大底誰是手機拍照方向的討論很多。7月23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突然發了一條科普拍照技術的微博,然後榮耀總裁趙明也參與了討論,緊接著小米高管王騰也加入進來,引發了微博網友的熱議。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微博上表示:&34;
餘承東的這條微博,看起來是在對下一代新機進行方案選擇、研發探討時,有感而發的一條技術性微博。因為在手機拍照市場上,確實出現了以華為和榮耀為代表&34;,以及其他追求像素為先的手機品牌,不僅有小米。企業在研發的時候,一定會對比不同的技術方案,進行不斷測試和選擇。
餘承東對手機攝像技術的觀點得到了榮耀總裁趙明的認同,他轉發這條微博稱:&34;
趙明這條微博也毫無敵意,同樣是在探討技術,而且從榮耀V30,再到榮耀30系列,榮耀的確一直在堅持RYYB大底以及軟硬協同的攝像解決方案,從未改變過。
但是這兩條微博,似乎引起了小米的極度不適。在趙明轉了微博之後,小米公司Redmi產品總監王騰接著便發微博回懟:&34;
除了簡單回應攝像方向的討論外,這條微博還把話題轉移到手機銷量的對比中,火藥味十足。
接著,榮耀營銷經理申開朗再發微博提出三大疑問:友商的銷量都快到others裡了,心裡不抖麼?榮耀30 Pro+實際拍照體驗甩米10 Pro幾條街,還嘴硬不承認1億像素方向錯了?
更重要的是,申開朗還發出了靈魂一問:以後還繼續在高端旗艦機上用一億像素麼?
據CINNO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華為和榮耀在中國的合併市場份額為40.2%,而小米和紅米合併份額排在Apple之後,比2019年第一季度有不小的下滑。如果將榮耀單獨拿出來計算,小米系的市場份額的確跌出了市場前五。
至於小米是否會在下一代旗艦機的相機中使用1億像素的Sensor,我們現在還無法得知。但是從申開朗的疑問中看,小米很可能會在下一代旗艦機中放棄1億像素。
手機攝影的未來方向
到底1億像素和大底哪個才是手機攝影的未來方向?我們可以從像素、大底對拍照質量的影響、DXOMark的得分以及實際的拍攝樣張進行對比。
首先,從專業技術層面分析,高像素在手機這個尺寸較小的鏡頭下,缺點明顯。
先來看一組公式:單像素麵積=傳感器長邊÷該邊長的像素數。手機的鏡頭傳感器長度是一定的,要增加像素數,就意味著單像素麵積會變得更小。而&34;決定了單像素在相同光照下能接收到的光信號多少,越小意味著感光能力越差,因此在暗光、弱光下的表現會比較差。
而&34;的鏡頭,可以增加&34;,在邊長像素數固定的條件下,單像素麵積會更大。小米1億像素的傳感器已經足夠大了,無法再繼續提升,1億像素下所以它的單像素麵積是0.8μm,而榮耀30 Pro+的單像素麵積超過1μm。
這導致的後果是,1億像素的鏡頭在暗光下,進光效果不好。在強光下,又很難壓住高光,無法實現多幀合成。如果把1億像素的CMOS放到一個鏡頭更大的單反、微單上,可以有效增加底的大小,問題就迎刃而解。或者通過提升處理器的能力,也可以優化控光能力,但是這就需要很強的晶片研發實力。
另外,CMOS的RYYB陣列、圖像ISP以及AI算法、處理器等都對拍照有著深刻影響。
目前,大部分的手機CMOS都採用RGGB陣列,所以在暗光下,手機很難拍出明亮的照片。
而榮耀的多款手機都採用的是RYYB陣列鏡頭。和RGGB相比,RYYB可以減輕拜耳濾鏡在濾色過程中帶來光的進光量折損問題,同時可以讓進光量提升40%之多。
但是由於把G(綠)替換了Y(黃),會很容易導致傳感器偏色,這就需要圖像ISP、AI算法以及處理器共同作用,在保證增加進光量的同時,校正色彩。
所以,華為自主研發了圖像ISP、AI算法以及自主研發的達文西架構NPU。這一整套軟硬結合的系統就是榮耀30系列上搭載的 &34;。
這是一個突破性的把晶片/算法/光學系統進行深度融合的一種全新技術框架。這個架構徹底打破了堆砌光學器件的線性發展方式,使得影像能力真正得到突破性提升,是軟硬協同的系統性影像技術框架。
在DXOMARK最新排行榜中,榮耀30 Pro+位居排行榜第二,超越米10 Pro,也證明了榮耀所走的&34;的軟硬協同路線的正確性。
而從拍攝樣張的對比中,也能看出1億像素在強光和暗光下的表現,均不如榮耀的大底和超感光。
結語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從專業技術,還是從實際拍攝效果來看,&34;都要比1億像素更好。
榮耀一直堅持這個攝影的發展方向,從未改變過。2020年2月的時候,&34;還發了一條長微博《榮耀攝影的發展方向:超大底+超大Pixel+超感光》對這個方向進行全面分析。
他提出了手機攝影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拿來主義階段。手機廠商將供應商的鏡頭和傳感器引入到手機上,通過像素等指標進行比拼,屬於&34;的初級階段。
第二階段:關鍵技術自研階段。引入多攝光學系統,自研ISP晶片和算法,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第三階段:光學底層研究階段。構築一體化的攝影系統,除光學、ISP晶片和算法之外,開始在光學底層技術開展研究。
他表示,榮耀早已不同於其他國內廠商在像素單點上&34;的初級階段。
筆者認為,在未來,隨著處理器能力提升,或手機鏡頭尺寸可以做到更大,1億像素才會被規模化應用到手機攝影中。當前,手機廠商還是要進行光學技術、ISP晶片、圖像算法等方面的技術創新,而不是陷入單純比拼像素數的營銷套路中,畢竟消費者要的是更好拍照效果和體驗,而不是像素數的大小。
另外,讓技術的討論回歸技術,減少情緒化和互相攻擊。這將有利於手機企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也是廣大網友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