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補習英語的時候,做題不到一段話就卡住了,因為常常一句話裡面就有兩個單詞搞不懂意思,這時候就去大量的背單詞,所有練習都放到一邊,就專心背單詞。
其實英語的學習並不是像中文一樣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它是需要一個語境和語義的,最好的學單詞的方法,是在閱讀中積累,有了具體的應用場景,更有利於單詞的記憶。想要學好英語也是,單憑背單詞是遠遠不夠的。以下幾點,能夠幫助你快速認識到自己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建議反覆閱讀。
精讀:精讀的精髓在於「active reading」,就是每讀一個句子,不僅要搞懂它的意思,而且要知道它在全文裡起的作用,是主要觀點,還是主要觀點的補充說明,還是例子。我用的還是雅思閱讀,每篇文章在基本掃清了詞彙障礙以後,我會逐句在旁邊標記這句話的作用。但你要明白,弄清楚作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active reading最終要你練成的不是這種摳字眼的能力,而是解決閱讀「看過即忘」的困境,active reading大成的境界是在讀文章的時候每看過一句話腦子裡就會自動把它的作用識別出來,自動聯繫上文以便把整篇文章串起來理解,這樣文章即使只讀一遍也能把握住它的框架,需要找什麼信息也知道去哪個段落找,閱讀能力就是通過這樣的訓練提升的。
語法運用練習:解決了語法問題也就解決了長難句的問題。前面說過其中一種語法學習的偏差,是把語法當條條框框背了。語法問題,我考雅思的時候都沒找到什麼好的學習方法,直到我考GMAT,GMAT有個變態題型叫sentence correction,也就是考了這個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語法是一種邏輯,一種語言邏輯,簡單地來說就是說話的順序。大部分的句子,都離不開一個「主謂賓」的框架,至於什麼從句定語狀語,都是對這個主要結構的修飾和補充罷了。
口語:很多人把口語說不好歸咎為詞彙量不夠,其實日常口語的詞彙量不過2000左右,而高中英語水平的詞彙量都有3500. 既然缺的不是詞彙量,那是什麼呢?是語料,也就是常用表達的積累,比如說現在要你立馬反應「四年級學生」這個表達對應的英語,你能想到什麼呢?別看它很像很簡單,其實很多人都會卡,fourth-year student,你能立馬反應出來嗎?
寫作:只能說大部分人寫作的慘不忍睹都是被高中應試英語教學毒害了!大部分人應該還記得老師讓你摘抄並且強制應用在寫作裡的"However, it is no doubt that" "Moreover, " "By contrast,"吧?不是說摘抄的句子有問題,而是說這種鼓勵使用模板句以及不顧三七二十一地把別人的「好詞好句」拿過來用的應試方法讓大部分人養成了「好的作文=好詞好句多」的觀念,讓大部分人從不重視用詞的合適與否、篇章結構和行文邏輯,反而去追求難詞怪詞,語法結構也是怎麼複雜怎麼來,好像不難、不怪、不偏不足以證明自己的所學。
寫作,就像武林弟子學有所成之後下山的歷練,應該是在詞彙、語法、常用表達等都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才開始琢磨的,初期寫作的目標應該是做到篇章結構安排合理(比如總-分-總)、用詞和表達地道、語法錯誤極少甚至沒有,最好的提升方法是寫完之後找老師修改,並且最開始的修改就只針對上面說的這幾個部分。等這些部分都做得不錯了,就要研究行文邏輯了,這與上面「精讀」裡的研究每個句子的作用相對應,就是寫成每個句子之前都要思考它與前句的邏輯關係,這個邏輯是否說得通、與前句的邏輯承接是否合理等等。與中文的「前後句的邏輯通過意思銜接」不同的是,英文的前後句之間的邏輯關係是需要用連接詞清楚地表達出來的,人家沒有「通過意思自行領悟」這回事。
寫作也是表達的一種,對於非母語者來說,措辭嚴謹、邏輯順暢、表達清楚即可,文採斐然是更高層次的追求,英國這麼多人也就出了一個莎士比亞而已。
這套《英語單詞清淨認知書》適用於3-12歲的小學生,能夠有效結合應用場景,讓孩子在聽讀中辨別單詞,在故事情境中記住單詞。
這套則是針對初高中生的一套思維導圖法進行英語單詞記憶,適用於時間較少,精力高度集中的初高中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