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無源元件對PCB技術發展的影響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集成無源元件技術可以集成多種電子功能,具有小型化和提高系統性能的優勢,以取代體積龐大的分立無源元件。文章主要介紹了集成無源元件技術的發展情況,以及採用IPD薄膜技術實現電容。電阻和電感的加工,並探討了IPD對PCB技術發展的影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5998.htm

  1引言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半導體從微米製程進入納米製成後,主動式電子元件的集成度隨之大幅提升,相對搭配主動元件的無源元件需求量更是大幅增長。電子產品的市場發展趨勢為輕薄短小,所以半導體製程能力的提升,使相同體積內的主動元件數大增,除了配套的無源元件數量大幅增加,也需要有較多的空間來放置這些無源元件,因此必然增加整體封裝器件的體積大小,這與市場的發展趨勢大相逕庭。從成本角度來看,總成本與無源元件數量成正比關係,因此在大量無源元件使用的前提下,如何去降低無源元件的成本及空間,甚至提高無源元件的性能,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IPD(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s集成無源元件)技術,可以集成多種電子功能,如傳感器。射頻收發器。微機電系統MEMS.功率放大器。電源管理單元和數字處理器等,提供緊湊的集成無源器件IPD產品,具有小型化和提高系統性能的優勢。因此,無論是減小整個產品的尺寸與重量,還是在現有的產品體積內增加功能,集成無源元件技術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在過去的幾年中,IPD技術已經成為系統級封裝(SiP)的一個重要實現方式,IPD技術將為「超越穆爾定律」的集成多功能化鋪平道路;同時,PCB的加工可以引入IPD技術,通過IPD技術的集成優勢,可以彌合封裝技術和PCB技術之間不斷擴大的差距。

  IPD集成無源元件技術,從最初的商用技術已經發展到目前以取代分立無源元件,在ESD/EMI.RF.高亮度LED.數字混合電路等行業帶動下穩步增長。

  Yole關於薄膜集成無源和有源器件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13年總市場份額超過10億美元,IPD技術將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軍工。醫療。工控和通訊等各個領域的電子行業。

  2薄膜IPD技術介紹

  IPD技術,根據製程技術可分為厚膜製程和薄膜製程,其中厚膜製程技術中有使用陶瓷為基板的低溫共燒陶瓷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Ceramics)技術和基於HDI高密度互連的PCB印製電路板埋入式無源元件(Embedded Passives)技術;而薄膜IPD技術,採用常用的半導體技術製作線路及電容。電阻和電感。

  LTCC技術利用陶瓷材料作為基板,將電容。電阻等被動元件埋入陶瓷基板中,通過燒結形成集成的陶瓷元件,可大幅度縮小元件的空間,但隨著層數的增加,製作難度及成本越高,因此LTCC元件大多是為了某一特定功能的電路;HDI埋入式元器件的PCB技術通常用於數字系統,在這種系統裡只適用於分布裝焊的電容與中低等精度的電阻,隨著元件體積的縮小,SMT設備不易處理過小元件。雖然埋入式印刷電路板技術最為成熟,但產品特性較差,公差無法準確把握,因為元件是被埋藏在多層板之內,出現問題後難以進行替換或修補調整。相比LTCC技術和PCB埋置元器件技術,集成電路的薄膜IPD技術,具有高精度。高重複性。尺寸小。高可靠度及低成本等優點,未來勢必成為IPD主流,本文將主要就薄膜IPD技術進行介紹。

  3薄膜集成無源元件技術的發展現況

  薄膜IPD技術採用曝光。顯影。鍍膜。擴散。刻蝕等薄膜製程,一個有代表性的薄膜集成無源工藝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這個工藝能製作各種電阻。電容和電感元件,以及低電感接地板和連接無源元件的傳輸線走線。薄膜結構在合適的載體襯底材料上製造,工藝既要能滿足所要求的元件性能和精度指標,還不能複雜,需要掩模數較少(一般為6~10張)。每個無源元件通常佔據不到1 mm2的面積,以便能在面積和成本方面與表面貼裝技術的分立元件競爭。

  

 

  根據現有的IPD結構,以發展廠商分別介紹如下:

  (1)Telephus

  Telephus發展的IPD採用厚銅製程,該製程可以為只具有無源元件線路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以及減小尺寸,如濾波器和分工器,厚銅金屬層(10 mm)和矽絕緣表面使無線通信系統和集成RF模組具有高性能表現,而低介電常數材料適用於減少金屬層間的寄生電容,其IPD結構如圖2所示。

  

 

  (2)IMEC

  IMEC的薄膜技術也是採用電鍍銅做為連接線路,BCB做為介電層,Ni/Au層做為最終連接面金屬,使用多達4層的金屬層。其IPD結構如圖3所示。

  

pa相關文章:pa是什麼


相關焦點

  • 用於集成無源器件的工藝技術
    到目前為止,矽和 GaAs 集成電路技術發展迅速,加上採用更小的封裝形式、更小的分立無源元件和高密度互連印製電路技術,已經能滿足上述要求。這些產品的基帶部分可用矽單片集成電路實現,而射頻部分仍需要有源器件與高性能的無源元件多種方式的結合。因為對於射頻功能來說,完全單片集成的方法會導致產品性能大幅降低。
  • Protel99 PCB元件編輯中的幾個快捷鍵
    掌握製作元器件封裝時的一些快捷鍵,可以極大的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電子元器件也是層出不窮.我們在用Protel99進行PCB設計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在Protel99的元件庫裡找不到所需的元器件封裝.這時就需要用手工來製作
  • 淺談埋嵌元件PCB的技術(一)
    多層板中埋嵌LSI或者無源元件方式的埋嵌元件基板從2003年開始採用,從2006年開始正式用作高功能便攜電話或者用於表用的小型模組基板。這些基板分別採用了元件製造商和PCB製造商獨自開發的特徵構造和工藝。本文就參考日本電子電路工業協會(JPCA)的規格中埋嵌方式的埋嵌元件基板技術的分類,採用的元件和安裝技術和評價解析等加以介紹。
  • 常用pcb layout軟體有哪些
    印刷電路板同時也叫印製電路板,是一種讓各類電子元件實現有規則連接的載體。   pcb layout中文翻譯為印製板布局,傳統工藝上的電路板是利用印刷蝕刻出線路的方式,因此稱之為印刷或印製電路板。利用印製板人們不僅能夠避免安裝過程接線錯誤(在pcb出現前,電子元件都是通過導線連接,不僅錯綜雜亂還存在安全隱患)。最早使用PCB的是一個奧地利人叫保羅。
  • pcb線路板特性阻抗的影響因素
    打開APP pcb線路板特性阻抗的影響因素 pcb資訊網 發表於 2020-06-07 10:02:40   1.當路線距板材邊緣低於25mm時,路線特性阻抗值比板正中間偏小1~4ohm,而路線距板材邊緣超過50毫米時特性阻抗值受部位危害變化幅度減少,在考慮拼板使用率前提條件下,提議首先選擇切料規格考慮特性阻抗線到板材邊緣間距超過25mm;   2.危害pcb線路板拼板特性阻抗統一性最關鍵的要素是不一樣的部位介厚勻稱性,次之則是圖形界限勻稱性;
  • PCB布局布線技術是怎麼樣發展的
    PCB布局布線技術是怎麼樣發展的 福星電子網 發表於 2020-01-21 10:18:00   隨著微孔和單片高密度集成系統等新硬體技術的應用,自由角度布線、自動布局和
  • SMT印製電路板製造和組裝技術的發展
    打開APP SMT印製電路板製造和組裝技術的發展 發表於 2020-04-08 15:41:01 目前代表性的pcb製造就是高密度互連
  • Protel99se刪除元件
    打開APP Protel99se刪除元件 陳翠 發表於 2018-08-22 16:52:52
  • pcb鋼網做什麼的,如何清洗SMT鋼網?
    以及如何清洗鋼網等等問題,雷射鋼網也即是SMT貼片用雷射製作的模板:它是一項SMT專用的模具;由於其製作是用雷射機割切而成而得名,具體功能是幫助錫膏或紅膠的沉積;最終目的是將準確量的錫膏或紅膠轉換到空pcb線路板板上相對的地方。最先看它漲啥樣!
  • PCB抄板軟體如何選擇
    PROTEL99SE為最好,99SE的元件庫非常豐富,可在互連網上下載到。這個也是很關鍵的事情,PCB抄板靠手工製作元件的時代已經過去,因為很多象BGP元件封裝中有上百個之多的元素,靠手工再去建元件代價太大。   為了電路穩定可靠,在設計電路時一般要有大塊的銅皮和電源或地連接,這樣可減少電路的噪聲和幹擾。
  • pcb多層線路板多用於哪些地方|pcb線路板分類
    多層線路板就是指具備三層之上的導電性圖型層與期間的絕緣層材料以間隔壓層而成,且期間導電性圖型按要求互聯的pcb板。多層pcb線路板是電子器件信息科技向高速運行、智能、大空間、小容積、薄形化、輕量方位發展趨勢的物質。pcb線路板按特點來分得話分成軟板(FPC),硬板(PCB),軟硬結合板(FPCB)。
  • PCB布線的基本原則與操作
    PCB布線的基本原則與操作 凡億 發表於 2020-06-29 17:26:19   布線概述及原則   隨著高速理論的飛速發展,pcb走線已經不能看作簡單的互連載體了
  • 風華高科研究小記--RCL元件今年繼續漲價,你準備好了嗎?
    Paumanok PublicationsInc的行業報告顯示,被動元件需求直接受全球經濟景氣度和下遊新應用市場爆發的影響。得益於個人計算機應用的普及,2003年至2008年被動元件的複合增長率高達8.17%。2009年後,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需求連續兩年維持在210億美元以下。2011年智能機開始爆發式增長後市場才開始復甦。 本輪RCL元件漲價情況: 本輪RCL元件漲價的核心驅動因素: 日本MLCC巨頭退出中低端MLCC市場。
  • 有源元件和無源元件的區別
    (通俗的說就是需要電源才能顯示其特性的就是有源元件,如三極體。而不用電源就能顯示其特性的就叫無源元件) 如果電子元器件工作時,其內部沒有任何形式的電源,則這種器件叫做無源器件。從電路性質上看,無源器件有兩個基本特點: (1)自身或消耗電能,或把電能轉變為不同形式的其他能量。
  • 工程師必看:選擇PCB元件的六大技巧
    最佳PCB設計方法:在基於元件封裝選擇PCB元件時需要考慮的六件事。本文中的所有例子都是用Multisim設計環境開發的,不過即使使用不同的EDA工具,同樣的概念仍然適用。  1.考慮元件封裝的選擇  在整個原理圖繪製階段,就應該考慮需要在版圖階段作出的元件封裝和焊盤圖案決定。下面給出了在根據元件封裝選擇元件時需要考慮的一些建議。  (1)記住,封裝包括了元件的電氣焊盤連接和機械尺寸(X、Y和Z),即元件本體的外形以及連接PCB的引腳。
  • 如何創建PCB元件及元件庫實例
    學會創建PCB元件庫。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0420.htm二、實訓內容與步驟: 1。 啟動Protel 99 SE,在D盤建立名為Protel的文件夾,並在文件夾中建立名為自製PCB元件.ddb設計資料庫文件。在資料庫中建立一個名為MyPCBLIB.LIB的庫文件。 2。
  • pcb原理圖設計步驟
    pcb原理圖設計步驟 陳翠 發表於 2019-04-28 16:06:39   pcb原理圖設計步驟
  • 用protel99se畫pcb的基本步驟和心得體會
    但規劃也只是大概的規劃,除非想得特別周全和仔細,否則在畫pcb時根據走線的情況都要多多少少修改原理圖中晶片的管腳分配。  2.建立pcb文件 New PCB  新建文件之後,一個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在Keepout Layer中畫出pcb的外框,確立pcb的大小。另外就是畫多層板時別忘了添加中間層。
  • 元件的座位,藝術的走線-什麼是PCB-PCB系列教程1-1
    在絕緣基材上,按照預定設計製成印製線路、印製元件或兩者結合而成的導電圖形。稱為印製電路。這個定義包含2個概念:1、支撐體,跟座位一樣。什麼樣的元件,放到什麼樣的封裝上,就像什麼樣的屁股,放到什麼樣的椅子上。
  • pcb覆銅技巧總結,學電子技術必看
    一、pcb覆銅技巧1、如果PCB的地較多,有SGND、AGND、GND,等等,就要根據PCB板面位置的不同,分別以最主要的「地」作為基準參考來獨立覆銅,數字地和模擬地分開來敷銅自不多言,同時在覆銅之前,首先加粗相應的電源連線:5.0V、3.3V等等,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多個不同形狀的多變形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