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科博會:防疫新科技和城市大腦預示未來趨勢

2020-09-17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9月17日至20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科博會)登陸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各領域最新科技創新成果匯聚展會,包括嫦娥月球車、全自動核酸檢測分析系統、梟龍VR等頗受關注的科技產品。

作為2020中關村論壇的展覽板塊,本屆科博會與中關村論壇共同聚焦「合作創新 共迎挑戰」主題。展覽展示主展場設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館),設置12個專題展區。

展覽中,未來生活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式已經出現端倪。

首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區,觀眾利用「世界藝術雲圖——雲立方·千秋頌」AR探究儀,觀看展覽講解。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觀展新方式:用綜合技術打造文化遺產「數字孿生」

每年科博會的首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都是聚集人氣的展區。展區展示的是企業將科技注入文化的最新成果,往往能帶來改變觀念的文化新體驗。

例如,今年歌華傳媒集團展示的「世界藝術雲圖——雲立方·千秋頌」數字文化空間。觀眾拿起一個放大鏡一般的設備,對準顯示屏上的屈原浮雕,「屈原」就動了起來,畫面出現了屈原的詩歌和有關的文化解讀。這個設備名叫「AR探究儀」。

顯示屏中的浮雕,源自中華世紀壇二層展廳彩色浮雕壁畫《中華千秋頌》。對這個涵蓋五千年中華文明史重大事件、人物的壁畫,研究團隊已將其中幾百個信息點做了AR解讀。這是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和北京郵電大學聯合成立的數字藝術聯合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包括AR在內,研究團隊一共綜合九種數字方式,涵蓋數字畫廊、全息投影、體感套裝、數字導覽牆、AR講解、全景沉浸空間等,將《中華千秋頌》拆解、延伸再重塑,一大面浮雕被破解成上千個活態的體驗元素。

「全數字展覽反映著當下策展和觀展方式的演變。」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館副館長王昭禕介紹,例如數字導覽牆將整幅壁畫解構,原來觀眾只能被動看,現在能充分發揮自主性。目前「雲立方」已經可以實現一鍵切換主題,例如從《中華千秋頌》轉化為世界文化遺產地,數字設備內容同時喚醒。

這一技術可以打破時空局限,讓靜止的文化遺產或展覽在各地複製。例如,博物館裡可以專設一個數字展廳,以往所有已經閉幕的展覽都可以通過這些數位化設備再生,實現「數字孿生」,永久保留。王昭禕表示,目前版權是一個待解問題。

依文公司在防疫期間臨時轉型,生產防護服等應急防疫物資。

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抗疫新方式:企業臨時轉型應急防疫物資生產

與新冠疫情防控有關的高科技產品,在今年科博會上隨處可見,醫療科技成為熱點中的熱點。

本屆科博會專設防疫科技展區,將與之相關的全自動核酸檢測分析系統及可攜式超聲儀、網上診療系統、智能消殺機器人等抗疫醫療器械和智能裝備等匯聚在一起,僅是體溫監測設備,就有多個企業拿出產品。

除了高科技產品,展會中還能看到抗疫對一些企業的改變。

清華同方以潔淨空調、計算機等科技產品馳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基礎設施,還以輻照滅菌技術保障醫療物資的流通與使用安全,並利用旗下中國知網、數學加等網際網路和無線數位電視內容資源,為民眾提供了豐富的線上學習、辦公、娛樂休閒條件。

為應對北京新發地疫情的批量核酸檢測需求,同方威視研發團隊用72小時開發出防疫採樣隔離艙和防疫檢測移動艙,相繼在清華大學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醫院投入使用。同方潔淨研製的正壓防護採樣站,解決了醫護人員連續高溫條件工作的難題,創造了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依文公司以商務服務為主業,之前未涉足防護用品。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依文接到任務,全面啟動防疫應急物資的生產。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依文月產防護服100萬套,隔離衣、手術衣150萬套,為北京和全國抗疫提供了物資支持。

當時,該公司員工大多因疫情滯留家鄉,為儘快啟動生產線,率先派車從京津冀較近的地區接回員工,啟動生產。直到現在,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平穩,依文仍在繼續生產防護用品,向國外輸出。

數字朝陽展區通過科技天幕展示城市大腦。

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城市治理新方式:城市大腦推動精細化管理

城市治理的理念,一直隨科技轉變,智慧城市、城市大腦等相關技術的應用,使得城市治理面貌一新。

例如朝陽區在科博會上整體展示的「數字朝陽」。朝陽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智慧城市建設生態。例如通過虛擬實境地圖效果,打造科技感數字城市。

朝陽還在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的「城市管理大腦」「經濟大腦」和「安全大腦」,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展區圍繞城市管理相關的交通、信息安全等內容,重點展現城市治理、經濟管理、安全保障等智慧數字城市建設成果。

數位技術還用在了城市安全保障中。比如今年最受關注的衛生安全,朝陽區展示了防疫期間應用的智能醫療系統,基於智慧機器人及網際網路+的消殺機器人,以及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

將裸視三維智慧膜貼在屏幕上,手機視頻就能轉製成3D效果,裸眼觀看。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生活新方式:更加便利、智能的出行和娛樂

出行、購物、娛樂、社交,被迭代的科技手段不斷重塑。更新的科技手段對未來生活的改變,已經可以在科博會上看到趨勢。

掃描車庫一臺酷似小音箱的「快喵」設備,可以精準找到車位,定位誤差在分米級。這臺設備可以實現六自由度定位,除了經度、緯度、高度,還增加俯仰、滾轉、偏航三個維度,以此判斷用戶姿態。未來,智慧城市、智能物流、文旅、社交等領域都可以量身定製智能化場景。「快喵」的生產者外號信息技術公司,擁有完備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池,已獲授權專利72項。

同樣致力於出行方式改變的,還有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位於北京亦莊的該中心,正在探索「氫能出行」關鍵技術研發,完成了儲氫供氫系統耐久和碰撞安全評價技術、氫電安全評價體系,可以耐受冬季極端寒冷,用於冬奧舉辦。

未來或許隨時隨地都能看3D視頻。立體通的裸眼3D技術,將一層與鋼化玻璃膜厚度類似的裸視三維智慧膜貼在屏幕上,通過專屬瀏覽器觀看視頻平臺的視頻,即轉換成裸眼3D效果。如果觀看軟體中自帶的特製3D影片,效果更逼真。

不過目前裸視膜還在測試階段,肉眼可見細微的網格,影響清晰度。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即將正式上市的產品清晰度會更高。

科博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今年11個國際組織和800餘家中外科技企業參展參會,天津、河北、吉林、山東、廣東、廣西等20個省區市前來,科博會為各省區市提供產業對接等平臺。例如,今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技術研究院攜人工智慧、新型材料等領域科技成果首次參加科博會,並在現場發布院長、副院長、技術總監等一批核心崗位的招聘信息,希望藉助科博會平臺與國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攜手。

新京報記者 倪偉 攝影記者 浦峰

編輯 張暢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科博會「趕集」打卡前沿科技
    北鬥助力高鐵停車誤差降至釐米級中國通號展臺的「區域軌道交通協同運輸與服務系統」,融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圖像識別等先進信息技術,構建出區域軌道交通的「智慧大腦」。軌道交通是城市(群)交通網的「骨幹」和「血脈」,但由於信號制式不同導致無法互通銜接。
  • 起源、機制與趨勢,如何理解和定義城市大腦
    前言:從城市大腦的起源背景,技術支撐,建設重點,服務對象和未來目標等多個角度,對城市大腦如何定義進行了分析和解讀應該說這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大腦模型的概括,此後產業界和研究機構對城市大腦給分別從超級人工智慧系統和城市生命體的角度進行了解讀,如:「城市大腦要搭建的是整個城市的人工智慧中樞,是一個對城市信息進行處理和調度的超級人工智慧系統。」
  • 起源,機制與趨勢,如何理解和定義城市大腦
    ,對城市大腦如何定義進行了分析和解讀,提出:城市大腦是網際網路大腦架構與智慧城市建設結合的產物,是城市級的類腦複雜智能巨系統,在人類智慧和機器智能的共同參與下,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邊緣計算,5G、雲機器人、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的支撐下,城市神經元網絡和城市雲反射弧將是城市大腦建設的重點,城市大腦的作用是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解決城市運行中面臨的複雜問題,更好的滿足城市各成員的不同需求
  • 科博會「趕集」打卡前沿科技 北鬥助力高鐵停車誤差降至釐米級
    北鬥助力高鐵停車誤差降至釐米級中國通號展臺的「區域軌道交通協同運輸與服務系統」,融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圖像識別等先進信息技術,構建出區域軌道交通的「智慧大腦」。軌道交通是城市(群)交通網的「骨幹」和「血脈」,但由於信號制式不同導致無法互通銜接。這套系統就是要打通壁壘,解決信號和管理協同的痛點。
  • 10大未來科技盡在「未來新科技少兒新知」系列
    2015年12月,接力出版社將推出由美國多位頂尖科學家聯手打造的「未來新科技少兒新知」系列,該系列圖書在科技全球化與前沿化的大背景下,為孩子描繪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未來並深入淺出地解釋這些能夠改變未來的科技。
  • 專家觀點 | 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發展趨勢
    未來只需要引入三個網絡中的一個,就能實現電視、網際網路、電話的功能和相同的服務內容。通過構建涵蓋雲、網、端的全域覆蓋感知控制、高速安全網絡傳輸、多源融合數據資源、精準動態城市畫像、高效靈活智能分析、協同共享智慧應用的數字孿生城市體系,使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實現對城市未來健康發展的趨勢預測,從而實現智慧城市的安全高效、幸福宜居、綠色生態、環境友好的建設目標。
  • 關注科博會「科博會雲展館」搭建中 將帶來極致視覺體驗
    【導語】第八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將於9月21日—9月25日在綿陽舉行,今年首次設立「科博會雲展館」,把線下展覽場景全部搬到線上,打破實體場館時空限制,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創新盛會。【同期聲】綿陽市科發會展旅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陸濤:本次科博會採用雲上展覽,分別為序廳、國家高新區建設成果館、四川省科技創新成果館、中國科技城主題館,主要圍繞電子信息、汽車等六大重點產業,和5G、新型顯示等六大創新產業,展開戰略性和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成果及產品展示。 【正文】在呈現內容上,雲展以星空下的科技城為外觀主題,主題鮮明,層層鋪墊。
  • 這個科博會很有「料」
    未來能用到哪些新科技產品?第八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簡稱:科博會)中國科技城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李蘭娟介紹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科技戰「疫」的力量。李蘭娟介紹,我國科研人員揭示的全球首個全病毒三維結構為研發疫苗、抗體和病毒藥物提供重要支撐。藉助分子動力學和人工智慧,科研團隊從151種上市藥物中迅速篩選出4種可以明顯抑制病毒的老藥,尋找到「老藥新用」抗擊病毒的有效方法。
  • 2021China北京科博會=北京科博會
    北京科博會由中國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貿促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市貿促會承辦,每年定期在北京舉辦的大型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的盛會。「教育裝備」 「機器人」「3d列印」「節能環保展」與「新能源展」是科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傾心打造,已成為科博會最受矚目的新興品牌專業展,得到海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
  • 搭建合作創新「舞臺」 打造中國數字經濟名片 科技企業齊聚科博會...
    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582家企業的創新成果「雲上」展示,我們看到了綿陽科技城的發展藍圖、四川21市州「成績單」,看到了「成渝」、「綿碚」CP雲中亮相、14個國家科技高地的碩果纍纍。
  • 封面評論 | 科博會榮耀開啟,科技城再續傳奇
    文/蔣璟璟科技形塑當下,科技洞見未來。在當下與未來之間,一座特別的城市,一個特別的展會,為我們建構媒介。是綿陽,也是科技城。科技的基因,自一開始就嵌入這座城市的靈魂。9月21日,第八屆科博會於四川綿陽啟幕。「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主題之下,是一個個具象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思想,而由之所開啟的,必將是全新的生活方式、產業形態、經濟藍圖。從某種意義上說,本屆科博會,不僅是展現科技創新的時空載體,其本身就是科技創新的集成運用。今年科博會,將首設「雲展館」,將線下展覽場景全部搬到線上,打破實體場館時空限制,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創新盛會。
  • 改變未來的十大新科技介紹
    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改變未來的十大新科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改變未來的新科技1 十大新科技,改變你的「未來」縱觀古今,人類之未來,在於科技。從遠古「舊石器時代」代開始,猿人掌握技術學會了使用工具和火焰而進化為智人。至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人類研發出機器而代替手工勞作。到如今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湧現出無數新科技的火苗,迎來科技的爆發。
  • 「城市大腦與未來城市挑戰2018」峰會在杭州舉行 未來城市或將如何
    「我們不是要把大腦裝在城市裡面,城市會自己生長出大腦。」杭州雲棲科技創始基金會發起人王堅博士在「城市大腦與未來城市挑戰 2018」峰會上如是說。   「城市大腦與未來城市挑戰 2018」峰會是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杭州雲棲工程院和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主辦,億歐公司承辦的學術對話,在城市大腦的誕生地杭州雲棲小鎮舉辦。
  • 深度|「城市大腦」能讓未來城市更聰明嗎?
    近 日,北京朝陽區、河南鄭州等地的「城市大腦」項目相繼亮相。據統計,我國已經有500多個城市正在布局或者已經建成「城市大腦」項目。這項聽起來充滿未來感和科幻感的工程,到底有哪些神奇妙用,它和百姓的實際生活又有哪些關聯?
  • 第23屆科博會:800餘家企業共赴科技盛宴
    9月17日至20日,第23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下稱科博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作為2020中關村論壇的展覽板塊,本屆科博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原始創新,精心打造科技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 未來的杭州城市大腦「圈定」五大功能特徵
    會上,「杭州城市大腦」數字界面發布,它依託城市大腦中樞與技術框架體系,融合杭州辦事服務等平臺,建構便民、惠企、民生、民意、新聞服務「五個直達」。這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城市大腦變得更加可感可觸。「多遊一小時」「非浙A急事通」「小客車搖號」「公積金辦理」……藉助數字界面可以輕鬆「乘坐」城市大腦「快車」,遨遊38個依託於城市大腦建設的場景。
  • 城市大腦和智慧城市的區別和聯繫
    城市大腦就是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5G、物聯網、數字孿生、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城市交通治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網格防控、醫療衛生、旅遊、環境保護、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構建的一個人工智慧中樞,推動建設並打通各類城市數位化管理平臺,利用實時全量的城市數據,即時修正運行短板,優化城市公共資源,實現城市治理模式、服務模式和數字產業發展的高質量突破
  • 建「城市大腦」聯「神經末梢」
    目前在廣州軟體所和中科智城承擔建設的「南沙城市大腦」平臺上,近8萬個不同系統領域的物聯網設備被接入進來。目前在南沙,與「城市大腦」連線的智慧路燈充分具備汽車違停、闖紅燈等事件的聯動提醒和動態監管功能,讓城市管理更加智慧。
  • 「城市大腦」提供智慧城市服務 杭州越來越「聰明」了
    杭州網訊 杭州城市大腦加速進化,不斷拓展城市數字治理變革的廣度和深度,杭州這座城市正在變得越來越「聰明」。在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信息協會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數字治理報告(2020)》中,杭州數字治理指數位居全國第一。城市大腦正在成為杭州城市治理新的基礎設施,持續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為了探索城市大腦的核心奧秘,發掘智慧化城市建設的創新理念,「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便是城市大腦指揮部,直擊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工作。
  • 浙江上虞1.4億引入阿里雲城市大腦探索智能城市未來社區養老
    5月15日,記者採訪獲悉,浙江上虞正聯合阿里雲建設城市大腦。項目總預算1.395億,首次提出以城市大腦為基礎,應用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實現「城市、街道、社區、居民」四級聯動的未來社區,為社區智慧化養老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和更便捷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