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9月17日至20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科博會)登陸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各領域最新科技創新成果匯聚展會,包括嫦娥月球車、全自動核酸檢測分析系統、梟龍VR等頗受關注的科技產品。
作為2020中關村論壇的展覽板塊,本屆科博會與中關村論壇共同聚焦「合作創新 共迎挑戰」主題。展覽展示主展場設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館),設置12個專題展區。
展覽中,未來生活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式已經出現端倪。
首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區,觀眾利用「世界藝術雲圖——雲立方·千秋頌」AR探究儀,觀看展覽講解。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觀展新方式:用綜合技術打造文化遺產「數字孿生」
每年科博會的首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都是聚集人氣的展區。展區展示的是企業將科技注入文化的最新成果,往往能帶來改變觀念的文化新體驗。
例如,今年歌華傳媒集團展示的「世界藝術雲圖——雲立方·千秋頌」數字文化空間。觀眾拿起一個放大鏡一般的設備,對準顯示屏上的屈原浮雕,「屈原」就動了起來,畫面出現了屈原的詩歌和有關的文化解讀。這個設備名叫「AR探究儀」。
顯示屏中的浮雕,源自中華世紀壇二層展廳彩色浮雕壁畫《中華千秋頌》。對這個涵蓋五千年中華文明史重大事件、人物的壁畫,研究團隊已將其中幾百個信息點做了AR解讀。這是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和北京郵電大學聯合成立的數字藝術聯合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包括AR在內,研究團隊一共綜合九種數字方式,涵蓋數字畫廊、全息投影、體感套裝、數字導覽牆、AR講解、全景沉浸空間等,將《中華千秋頌》拆解、延伸再重塑,一大面浮雕被破解成上千個活態的體驗元素。
「全數字展覽反映著當下策展和觀展方式的演變。」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館副館長王昭禕介紹,例如數字導覽牆將整幅壁畫解構,原來觀眾只能被動看,現在能充分發揮自主性。目前「雲立方」已經可以實現一鍵切換主題,例如從《中華千秋頌》轉化為世界文化遺產地,數字設備內容同時喚醒。
這一技術可以打破時空局限,讓靜止的文化遺產或展覽在各地複製。例如,博物館裡可以專設一個數字展廳,以往所有已經閉幕的展覽都可以通過這些數位化設備再生,實現「數字孿生」,永久保留。王昭禕表示,目前版權是一個待解問題。
依文公司在防疫期間臨時轉型,生產防護服等應急防疫物資。
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抗疫新方式:企業臨時轉型應急防疫物資生產
與新冠疫情防控有關的高科技產品,在今年科博會上隨處可見,醫療科技成為熱點中的熱點。
本屆科博會專設防疫科技展區,將與之相關的全自動核酸檢測分析系統及可攜式超聲儀、網上診療系統、智能消殺機器人等抗疫醫療器械和智能裝備等匯聚在一起,僅是體溫監測設備,就有多個企業拿出產品。
除了高科技產品,展會中還能看到抗疫對一些企業的改變。
清華同方以潔淨空調、計算機等科技產品馳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基礎設施,還以輻照滅菌技術保障醫療物資的流通與使用安全,並利用旗下中國知網、數學加等網際網路和無線數位電視內容資源,為民眾提供了豐富的線上學習、辦公、娛樂休閒條件。
為應對北京新發地疫情的批量核酸檢測需求,同方威視研發團隊用72小時開發出防疫採樣隔離艙和防疫檢測移動艙,相繼在清華大學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醫院投入使用。同方潔淨研製的正壓防護採樣站,解決了醫護人員連續高溫條件工作的難題,創造了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依文公司以商務服務為主業,之前未涉足防護用品。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依文接到任務,全面啟動防疫應急物資的生產。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依文月產防護服100萬套,隔離衣、手術衣150萬套,為北京和全國抗疫提供了物資支持。
當時,該公司員工大多因疫情滯留家鄉,為儘快啟動生產線,率先派車從京津冀較近的地區接回員工,啟動生產。直到現在,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平穩,依文仍在繼續生產防護用品,向國外輸出。
數字朝陽展區通過科技天幕展示城市大腦。
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城市治理新方式:城市大腦推動精細化管理
城市治理的理念,一直隨科技轉變,智慧城市、城市大腦等相關技術的應用,使得城市治理面貌一新。
例如朝陽區在科博會上整體展示的「數字朝陽」。朝陽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智慧城市建設生態。例如通過虛擬實境地圖效果,打造科技感數字城市。
朝陽還在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的「城市管理大腦」「經濟大腦」和「安全大腦」,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展區圍繞城市管理相關的交通、信息安全等內容,重點展現城市治理、經濟管理、安全保障等智慧數字城市建設成果。
數位技術還用在了城市安全保障中。比如今年最受關注的衛生安全,朝陽區展示了防疫期間應用的智能醫療系統,基於智慧機器人及網際網路+的消殺機器人,以及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
將裸視三維智慧膜貼在屏幕上,手機視頻就能轉製成3D效果,裸眼觀看。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生活新方式:更加便利、智能的出行和娛樂
出行、購物、娛樂、社交,被迭代的科技手段不斷重塑。更新的科技手段對未來生活的改變,已經可以在科博會上看到趨勢。
掃描車庫一臺酷似小音箱的「快喵」設備,可以精準找到車位,定位誤差在分米級。這臺設備可以實現六自由度定位,除了經度、緯度、高度,還增加俯仰、滾轉、偏航三個維度,以此判斷用戶姿態。未來,智慧城市、智能物流、文旅、社交等領域都可以量身定製智能化場景。「快喵」的生產者外號信息技術公司,擁有完備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池,已獲授權專利72項。
同樣致力於出行方式改變的,還有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位於北京亦莊的該中心,正在探索「氫能出行」關鍵技術研發,完成了儲氫供氫系統耐久和碰撞安全評價技術、氫電安全評價體系,可以耐受冬季極端寒冷,用於冬奧舉辦。
未來或許隨時隨地都能看3D視頻。立體通的裸眼3D技術,將一層與鋼化玻璃膜厚度類似的裸視三維智慧膜貼在屏幕上,通過專屬瀏覽器觀看視頻平臺的視頻,即轉換成裸眼3D效果。如果觀看軟體中自帶的特製3D影片,效果更逼真。
不過目前裸視膜還在測試階段,肉眼可見細微的網格,影響清晰度。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即將正式上市的產品清晰度會更高。
科博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今年11個國際組織和800餘家中外科技企業參展參會,天津、河北、吉林、山東、廣東、廣西等20個省區市前來,科博會為各省區市提供產業對接等平臺。例如,今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技術研究院攜人工智慧、新型材料等領域科技成果首次參加科博會,並在現場發布院長、副院長、技術總監等一批核心崗位的招聘信息,希望藉助科博會平臺與國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攜手。
新京報記者 倪偉 攝影記者 浦峰
編輯 張暢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