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清潔取暖督導幫扶工作組查看縣區清潔取暖改造資料。 圖片由市能源局提供能源產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今年以來,我市能源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全國、全省能源工作會議部署,緊密結合我市「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深化「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勇擔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國家使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進一步統籌煤炭、電力、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布局,用綠色繪就我市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最美底色。 加快煤炭行業綠色智能開採 秋收時節,華陽集團(原陽煤集團)坪上公司15104綜放工作面的地平面上,一如往昔的繁忙景象。這邊,農民們正忙著收穫豐收的果實;那邊,隧道內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只留下隆隆聲在耳邊迴蕩。這裡曾是煤炭充填開採技術的試驗場。 坪上公司井田內有4個村莊、1條鐵路線,大量煤炭資源被壓覆。兩年多前,華陽集團在坪上試驗覆巖隔離注漿充填「三下」壓煤開採技術。通過地面鑽孔,他們將電廠廢棄的粉煤灰和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高壓注漿充填離層區,在工作面中部形成一個類似於「煤柱」的壓實支撐區,利用壓實區與隔離煤柱聯合控制覆巖關鍵層結構的穩定性,減小地表下沉。利用這一技術,該集團公司成功從村莊下、鐵路下開採原煤73.63萬噸,實現淨利潤約1億元,並獲得國家資源稅減免600餘萬元。 綠色開採是新型煤炭工業發展的方向,也是煤炭行業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落實省委、省政府堅定走煤炭「減」「優」「綠」之路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市能源局積極推動煤炭生產方式變革,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圍繞我市煤炭領域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強化頂層設計,全面謀劃,因地制宜,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大力推進煤炭智能綠色變革,初步形成「煤炭智能綠色開採單融合和雙融合同步走」的陽泉特色煤炭行業發展新徵程。 陽泉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開採基地之一,開採煤種屬稀缺煤種,長期以來煤炭開採存在埋藏深、瓦斯湧出量大、安全管理難度大等不利因素,全市34座生產礦井中僅高突礦井數量就達31座,高突礦井數量佔比為91%。為實現高突礦井安全經濟雙提升,改進傳統開採工藝,推動煤炭生產方式變革,市能源局把安全開採和智能開採深融合作為創新研究課題。 今年7月,市能源局聯合市發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八部門印發了《陽泉市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意見》,,對全市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進行了總體安排部署,確定了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隨後確定了一礦81404工作面、二礦21501工作面、五礦8718工作面、新景礦3216工作面等4個智能綜採工作面作為試點。目前,各試點工作正在按照計劃正常推進。
按照全省「推廣充填開採、保水開採、煤與瓦斯共採、矸石不升井、無煤柱開採等綠色開採技術」的要求和部署,市能源局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將充填開採和無煤柱開採作為陽泉市綠色開採主導方向,堅持綠色開採和資源利用深融合。目前,全市共有5個綠色開採試點工程,分別是西上莊煤矸石返井利用、盂縣東坪煤礦連採連充開採、新景煤礦中厚煤層無煤柱開採、平定衛東煤礦薄煤層無煤柱開採以及上社厚煤層小煤柱開採等綠色試點工程。目前,各綠色開採試點進展順利,均明確了試點標準、工作進度、工作步驟和市、縣(集團)、礦推進工作三級包保責任人,各項工作正按照計劃有序進行。 建設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體系 一千瓦時電便宜0.04元意味著什麼? 對於兆豐鋁電公司電解鋁一廠來說,電解鋁用電價格降低約0.04元/千瓦時,企業用電成本降低約1800萬元,使企業擺脫了關停的風險。 今年6月28日,省委書記樓陽生在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強調,「要聚焦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實施優勢轉換戰略,把山西的煤炭優勢轉換為電力優勢,把電力優勢轉換成電價優勢,通過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用電成本降下來,集聚先進生產要素」,助推全省轉型發展。 會後,我市立即著手探索電力代加工路徑,想方設法改變原煤賤賣現狀,實現煤炭就地轉化利用,以「電力代加工」為路徑,以增量配電網為依託,鎖定「煤價、電廠、終端電價、戰略用戶」,吸引集聚先進生產要素向我市靠攏。 7月20日,兆豐鋁電公司與五礦籤訂《供煤戰略合作協議》,實現煤電互補。按照協議,今年8月至10月,五礦供應兆豐鋁電公司自備電廠燃煤38.6 萬噸,兆豐自備電廠發電6億千瓦時,供兆豐電解鋁一廠約4.5億千瓦時,電解鋁用電價格降低約0.04元/千瓦時,企業用電成本降低約1800萬元,為我市打造電價「窪地」率先蹚出一條新路。 此外,我市積極開拓「點對網」的電力代加工模式,由山西陽煤電力銷售有限公司牽頭,委託陽光電廠,為華越機械、廣瑞達、奧倫膠帶、平定乙二醇等8家企業代加工電量26億千瓦時,就地轉化標煤約88.4萬噸,1千瓦時電價較市場價低0.005元,總計降低電費約1300萬元。 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降低用電成本新政策的實施將成為全省優勢轉換戰略的重要一步。電價下降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企業有更多的利潤招聘人才、擴大投資。另一方面會帶給客戶更多紅利,讓終端客戶享受到高質量的算力以及便捷的服務。從經濟角度來說,降低電價不僅是一個企業省多少錢的問題,而是在吸引上下遊的配套企業時,帶動投資,形成集群效應、帶動效應、乘數效應,意味著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近年來,市能源局緊跟國內、國際能源轉型形勢,在清潔化、低碳化發展態勢愈發強勁的當下,我市能源產業轉型升級也邁出新的步伐。今年以來,我市煤炭洗選行業產業升級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績,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計劃淘汰社會獨立洗選煤企業27家,淘汰洗選能力2601萬噸/年。全市原煤入洗率達到80%以上。
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共有洗選煤企業109家,洗選能力15811萬噸/年。其中,煤礦附屬洗煤廠23家,洗選能力6180萬噸/年;群礦型洗煤廠3家,洗選能力310萬噸/年;社會獨立洗煤廠83家,洗選能力9321萬噸/年。升級後,全市計劃保留洗選煤企業(廠)82家,洗選能力13210萬噸/年,其中煤礦附屬洗煤廠23家,洗選能力6180萬噸/年;群礦型洗煤廠3家,洗選能力310萬噸/年;社會獨立洗選煤企業56家,洗選能力6720萬噸/年,有效推進全市煤炭洗選行業產業升級。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工作圓滿收官 「再也不用和泥、打炭、倒爐灰,不僅清潔溫暖度過冬天,而且取暖費用還比以前減少了。」這幾天,屋外陣陣寒風,郊區平坦鎮中莊村村民白彥雲家中卻是暖意融融。說起「煤改電」帶來的變化,白彥雲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插上插座,只要一按這個啟動鍵,兩個屋子的暖氣片立馬就能熱起來!」白彥雲指著牆上的電採暖設備說,「這可真方便,隨時能用,還能調節溫度、預設時間,讓它幾點開幾點關都沒問題!」和白彥雲一樣,今年全市238個村的32905戶居民用上了清潔電。 近年來,我市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因地制宜、創新探索,推進了若干具有陽泉特色的清潔取暖方式和路徑。其中,根據市區人口居住集中的特點,我市採取城市、縣城和城鄉接合部以熱電聯產集中供暖為主的供暖方式。同時,我市全力挖掘新增集中供暖潛能,做到了建成區及城市周邊新建建築集中供暖全覆蓋。 隨著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力度的加大,煤層氣產業成為我市資源型城市轉型中的新興產業。作為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我市的煤層氣含量極為豐富,近年來利用煤層氣取暖有效緩解了我市部分地區取暖壓力。 我市農村地區山高坡陡,居住分散,農村常住人口數量少,對「雙替代」覆蓋不到的農村地區,積極發展醇基燃料清潔取暖。利用平定化工及周邊充裕的甲醇產能,我市大力發展煤改甲醇清潔取暖,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控、產品質量控制、燃料保供、價格補貼政策,探索出陽泉特色的「煤改甲醇」新路徑,解決了部分農村地區的度冬之急。 入冬以後,冷空氣來襲,人們紛紛換上了禦寒的冬衣,而在我市老舊小區實施節能改造中,許多小區住宅樓也穿上了高科技「保暖衣」。 近年來,為加快推進國家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我市與華陽集團深入開展合作,結合該集團納米氣凝膠新材料生產優勢,全面推動老舊小區外牆保溫塗層改造試點工作,進一步改善職工群眾居住環境,降低建築物能耗指標。 氣凝膠外牆保溫塗層共有7層,由多功能底漆、氣凝膠保溫塗層、抗鹼底漆、水熱性反射面底漆等組成。其中,核心塗層為納米氣凝膠,僅有0.2釐米厚,是目前世界上合成材料中最輕的固體材料。氣凝膠具有防火、隔熱、耐用、吸附等特性,廣泛應用於航空、軍工、工業、民用等領域,特別是在建築節能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空間和發展前景。 我市發揮產業特長,創新探索氣凝膠建築節能改造技術體系,於2019年首次在礦區建設47萬平方米的氣凝膠建築節能改造試點項目,並於當年年底進行竣工驗收,經過一個採暖季的檢驗,群眾反映普遍滿意。
推進冬季清潔取暖,關係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係區域大氣環境改善,既是重大環境工程也是重要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了2020年度533個村110467戶冬季取暖改造任務,「十三五」清潔取暖工作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