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構建未來城市大腦「穹頂」
——站在雄安看前沿(三)
製圖/褚林
12月14日,2020雄安區塊鏈論壇暨雄安區塊鏈底層系統(1.0)發布會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舉行,這意味著國內首個城市級區塊鏈底層作業系統開發完成並投入使用。人們在聚焦雄安新區熱火朝天建設的同時,也在感嘆這座未來之城的「城市大腦」建設。
雄安新區從規劃開始,就以打造智能城市為重任,讓數字城市與實體城市孿生共長。作為智能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區塊鏈的開發應用一直在悄然進行,從基礎架構的搭建到應用落地的牛刀小試,無不昭示打造「智能之城」雄心抱負。
數字雄安從開始就植入區塊鏈基因
11月30日,容城縣大張堡村正式進入徵遷安置補償合同籤約階段。在大張堡村徵遷指揮部,大張堡村黨支部書記王佔忠率先在徵遷安置補償合同上簽字,「大家全力支持新區建設,現在徵拆遷工作透明公開,補償款撥付快,人們盼著更快看見新區的美好生活。」
雄安新區啟動徵遷安置工作以來,通過徵遷安置資金管理區塊鏈平臺完成徵遷款撥付,撥付成功率達100%。
「雄安新區建設離不開金融科技的支持,金融科技發展需要雄安這片創新的沃土。」工行雄安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雄安徵遷安置資金管理區塊鏈平臺,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徵遷原始檔案和資金穿透式撥付的全流程鏈上管理。工商銀行依託金融科技創新優勢,不斷拓寬「區塊鏈+」平臺,研發的工程資金管理系統已用於雄安集團及其子公司的大部分項目,包括截洪渠、唐河治汙、造林項目,覆蓋新區300餘家參建企業和5000多名參建人員。
這是新區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的縮影,也是數據資源融合共享和跨領域應用的實踐。
「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型技術成為信息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雄安從一開始就植入了區塊鏈的基因,區塊鏈與城市作業系統一樣,作為智能城市的基礎設施嵌入到數字雄安建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落。
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就確立了要建設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數字智慧之城。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認知計算等技術研發及試驗。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大力營造創新容錯發展環境,在實踐中深耕探索區塊鏈應用發展,在探索中實現區塊鏈技術創新突破。
在推動協同攻關、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突破方面,雄安新區集聚國內區塊鏈頂級研發力量,共同開發區塊鏈自主可控底層系統。聚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吸引了工銀科技、建信金科、中國電科、啟迪數字等科技領軍企業,以及眾享比特、趣鏈等區塊鏈初創企業,推動新區站在了區塊鏈發展的前沿,並有了向世界技術頂峰發起攻堅的信心和實力。
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協同效率。新區敢於做區塊鏈應用的試驗田,先試先行。區塊鏈與城市作業系統一樣,作為智能城市的基礎設施嵌入到數字雄安建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落。新區堅持創新引領,超前布局區塊鏈技術研發及試驗,在實踐中深耕探索區塊鏈應用發展,在探索中實現區塊鏈技術創新突破,區塊鏈應用全面落地。
在區塊鏈標準研究方面,新區研究制定區塊鏈數據協同、區塊鏈應用安全等標準,為區塊鏈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提供指導依據。結合建設發展實際需要,新區創造性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徵遷安置資金發放、工程建設者工資發放,通過系統之間的跨鏈互通和數據協同,優化資金撥付流程,將徵拆遷傳統資金管理由3個支付節點縮減至1個,效率提升80%以上,累計撥付資金超200億元。
在集成創新融合應用方面,新區通過非稅票據電子化、土地出讓與管理、司法存證、供應鏈金融、數字貨幣等場景,將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
打牢區塊鏈底層堅實的技術「底座」
「雄安區塊鏈底層系統(1.0)是新區集聚國內區塊鏈頂級研發力量,共同開發的區塊鏈自主可控底層系統。系統採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搭建起一條『核心鏈+應用鏈』多層鏈網融合的新型區塊鏈底層架構,並在吞吐量、跨鏈協同、數據可信交換、安全等痛點問題方面實現創新突破。」雄安區塊鏈實驗室副主任李軍表示。
打造數字城市新基建,推動技術產業新變革。雄安的智慧城市建設,首先建設底層基礎設施。一般的數字智慧城市建設多是智慧政務、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能源與環保等方向的建設,而雄安新區作為一張「白紙」,則從具有公用性、開放性、基礎性的基礎設施開始布局搭建智慧城市。在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之上接入數字身份、數字信用等,提供經濟、便捷、安全、可靠的區塊鏈基礎公共服務,為區塊鏈技術研究、城市應用、行業應用等提供一個彈性的、靈活的生存、生長環境,促進構建豐富的城域區塊鏈生態。
李軍認為,雄安區塊鏈底層系統(1.0)具有速度快、安全、管理的隱私性等特徵,包括建、用、管、擴、跨、治6類技術場景開發,是具有彈性可擴展的架構,自主可控性表現在核心架構算法的自主性,關鍵代碼不涉及智慧財產權情況下的可控。
「沒有它,城市大腦不能運轉,數字城市的智能系統方方面面都與之息息相關。」李軍稱。
「區塊鏈技術能夠賦能新型信用體系和治理構建,將人與人,人與世界的信任規模化,通過數字身份認證建立新型信用體系。區塊鏈還可以保障數字資產交易和存證服務的安全,因為區塊鏈本質是一種安全透明、分布式交易驗證和數字帳戶系統。」中電科網安院智能城市安全研究所技術總監戴超表示,區塊鏈帶來信任橋梁,能夠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獨立,有效解決產業發展中面臨實體協作難、數據共享難的痛點,從而發揮降低產業成本和增強效能的作用。
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認為,雄安區塊鏈底層系統(1.0)的發布,對於雄安新區建設意義重大,它包含2大創新架構、9項關鍵技術和5類應用場景,對雄安技術和產業發展、數字城市建設起到重要支撐。「在這個意義上,它既是堅實的技術『底』,也是智能城市的『穹頂』。」
推動標準的成果轉化,在不同行業推廣應用
毋庸置疑,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推動人類第三次社會變革。作為標準IT技術的集成創新應用,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公開透明、不易篡改、易追溯等特點,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雄安新區首席信息官張強表示,雄安區塊鏈底層系統(1.0)將開啟雄安新區引領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服務城市建設發展的新徵程。下一步,新區將以標準研究制定和成果轉化為重點,持續深耕技術創新,研究制定區塊鏈標準,形成可複製、可推廣、完備的區塊鏈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標準的成果轉化,研究開發區塊鏈技術產品,在不同行業進行推廣應用。
新區瞄準科技前沿發力,著力發展創業孵化、技術轉移轉化,充分發揮知識溢出效應,並且將面向全社會高度開放區塊鏈應用場景,為企業、學校、研究機構等提供更多的區塊鏈創新發展空間。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解決各領域痛點,全面推動區塊鏈創新發展。
「以標準研究制定和成果轉化為重點,持續深耕技術創新。更多地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為中國競爭區塊鏈發展獲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搭建開源開放實驗環境,持續開展區塊鏈技術基礎研究和創新研究,構建安全可控的技術能力,讓區塊鏈創新發展的基礎更加紮實。
未來,雄安新區將持續拓展「區塊鏈+」在民生領域運用,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和智能城市建設相結合。利用新區智能城市與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的發展優勢,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醫療健康、食品藥品溯源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緊緊把握「新基建」大規模建設的契機,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在數字道路、智慧能源、智能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推廣應用,不斷探索城市建設、管理、服務的新理念、新路徑和新模式。
據介紹,雄安新區將以區塊鏈驅動數據全面融合共享為核心,全面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從源頭上打破數據壁壘,利用區塊鏈技術深度挖掘數據共享模式,全面實現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同時,以創新實現重塑,以協同開放實現發展,鼓勵先行先試,將新區打造成為區塊鏈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的先發策源地。進一步打通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推動區塊鏈與經濟社會全面融合,為數字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河北日報記者 張偉亞 原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