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查 發自 751罐量子位 編輯 | 公眾號 QbitAI
連今年微博上最火的AI網紅大谷也來捧場,中文圈最火的AI老師李宏毅也要親自為它開設課程,國產開源深度學習平臺飛槳這一次可謂排面十足。
周日,由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與百度聯合主辦的WAVE SUMMIT+ 2020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在北京舉辦。
而為大會捧場的大谷正是將AI與藝術結合的技術達人。
他用AI製作的給老北京黑白視頻上色、復原兵馬俑人臉等視頻,在微博上點讚轉發過萬。
現在,得益於開源技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掌握和大谷老師一樣的AI技術。
在飛槳的加持下,AI也不僅僅用來「炫技」,它也成為了改變我們生活和生產效率的利器。
在大會開場,百度CTO、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海峰就說:
開源開放已經成為驅動技術創新和加速產業發展的核心動能。讓我們可以更快追蹤到最新的技術發展。
因為飛槳的開源開放,參與到其中的開發者也越來越壯大,百度透露,飛槳平臺迄今為止凝聚了265萬開發者,服務了10萬+企業,創造了34萬+個模型。
而在今年5月的WAVE SUMMIT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上,飛槳的開發者數量還是190多萬,這半年來可謂進步神速。
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加入飛槳,飛槳的技能也在開源社區的幫助下不斷前進。
昨天,百度又為飛槳帶來了多項重磅升級更新。
生物計算平臺「螺旋槳」發布
今年的疫情加速了AI在生物醫療領域的應用。
飛槳推出了自己的生物計算平臺——PaddleHelix(螺旋槳)。
據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吳甜介紹,螺旋槳的開源工具集包括:RNA二級結構預測、大規模的分子預訓練、DTI藥物靶點親和力預測、ADMET成藥性預測等。
這些工具集能為生物研究者提供新藥研發和疫苗設計環節的核心能力,幫助生物信息學、計算機交叉學科背景的學習者、研究者和合作夥伴,更便利地構建AI算法模型。
飛槳開源框架2.0 RC版
而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平臺部高級總監馬豔軍則帶來了飛槳開源框架的全新版本——2.0 RC版,為開發者提供「編程一致、動靜統一」的全新開發體驗。
經過2年的研發,飛槳開源框架2.0RC版終於和開發者見面。
和其他平臺的大版本升級不同,飛槳首先考慮了兼容性。原來所有在1.x版上的程序都可以在2.0上運行,大大降低了代碼遷移成本。
為方便大家使用2.0RC版API,飛槳還提供了Paddle up gradetool遷移工具,以及API對應關係的對照表。
另外,飛槳還格外重視體系化的設計與簡潔性。
這次飛槳把API分成19個大類,新增了200多個API。2.0RC版加入了高層API,與基礎API一體化設計,稱為「高低融合」,可以交叉使用。
使用高層API以後,很多模型甚至只用10行代碼就可以寫訓練程序,可以做到低代碼開發。
伴隨著2.0RC版的發布,飛槳正式推出大規模分布式訓練的升級,發布業內首個通用異構參數伺服器架構。開源算法庫全面升級,官方算法數量從140+擴展至200+。
此外馬豔軍還公布了飛槳硬體生態路線圖。
目前,飛槳硬體生態夥伴達到20家,適配或者正在適配的晶片/IP型號29種,並且在國產晶片支持上,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狀態。
飛槳企業版新特性
除框架本身,在生產實踐環節,飛槳為數據處理和標註、模型訓練、推理預測等生產環節的簡化做出了大量努力。
飛槳企業版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它包括兩個重要的平臺。
一個是零門檻AI開發平臺EasyDL。
現在EasyDL內置了視頻、圖像、文本、語音等六個技術方向的預置模型。
今年5月推出並上線EasyDL的智能數據服務平臺EasyData也有重要進展公布,大幅提升智能標註的效能,新增多人標註能力以及高級智能清洗能力。
其中智能標註讓數據標註的時長平均減少了74%,標註的準確率亦有提升,在物體檢測和圖像分割上分別提升了6.4%和3.2%。
另一個是全功能AI開發平臺BML。
BML此次全新發布了端雲協同的AI集成開發環境BML CodeLab,開箱即用的客戶端內置飛槳文心(ERNIE)NLP套件及單機高性能技術引擎,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無縫擴展到包括百度智能雲在內的多個雲端算力平臺,極大加強了客戶端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
飛槳加大教育投入
為了讓開發者能夠更輕鬆地使用飛槳,學習與實訓社區AI Studio上的課程與項目快速豐富,自疫情以來,舉辦線上直播課程176次,AI Studio累計學習人次290萬。目前還上線了名師專欄實戰課程專區,引入了李宏毅等多位老師的最新教程,配套飛槳使用,讓開發者邊學邊練。
為了更好支持青年學者基於飛槳開展科研,百度和CCF聯合發布了百度松果基金,致力於推動我國深度學習平臺和科技的應用。
從7月份開始申報以來,百度一共收到來自全球80多所高校近200份申報方案,最終評選出23位青年學者獲得了今年年度的松果基金資助。
在書籍方面,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飛槳聯合中科院、北航等知名高校推出一系列的書籍,比如《深度學習導論與應用實踐》和青少年科普讀物《大聖陪你學AI》。
在校園裡,高校計算機和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在參加了飛槳組織的師資培訓班後,已經開始紛紛採用國產AI平臺教學,如南開大學等超過200所高校開設了飛槳相關AI課程。
飛槳還發布了「大航海」計劃,包含面向核心開發者的「領航」、面向人才培養的「啟航」和面向產業智能化升級的「護航」三個部分。
本次正式發布圍繞高校人才培養的啟航計劃:未來三年,飛槳將投入總價值5億元的資金與資源,支持全國500所高校,重點培訓5000位高校AI教師,聯合培養50萬AI未來人才。
百度還鼓勵開發者加入用飛槳復現論文的課程,最近推出的論文復現營課程上,百度精選了全球前沿論文,手把手帶著開發者解讀論文、動手復現。
這也進一步擴大了飛槳在AI最前沿技術上的影響力。
飛槳「落地」
百度飛槳一方面深耕技術,另一方面貼合實際應用場景迅速落地。在工業化和科技向善方面,飛槳做出了頗多貢獻。
在AI技術落地化的環節,寧德時代智能製造部部長張偉介紹了百度飛槳在智能製造中的助力作用。
通過與飛槳合作,寧德時代整條產線原來的人工質檢工作,現在都已經用智能化平臺取代。
崑崙數智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總監衛乾分享了另一個應用案例,夢想雲AIoT平臺助力油氣勘探開發智能化。
飛槳為崑崙數智科技現有業務提供AI能力的支撐,推動油氣行業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過渡。
在AI for Good環節,百度副總裁徐菁為AI瀕危物種保護項目、AI文物保護項目、AI沙漠栽樹機器人項目三支團隊頒發了2020 年度AI公益合作項目證書並授予星辰計劃基金。
飛槳「起飛」
從發布至今,飛槳在GitHub上已經收穫了13.6k星,無論從熱度、開發社區支持度,還是生態,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內第一AI開源平臺。
飛槳憑藉自身實力,不僅一步步俘獲開發者的認可,也在將AI的影響力帶出圈外。
越來越多非網際網路IT行業加入到產業智能化升級的浪潮中,飛槳公布的兩組數據令人深思:
非網際網路行業在行業AI應用的佔比,從兩年前的53.4%增至67.9%;非計算機專業的AI培訓高校教師佔比,從2019年的35%增長至2020年的45%。
這些數據都在說明一個道理:AI正在破圈。起飛的飛槳在AI技術破圈中起著重要作用。
飛槳簡單易用的特性和豐富中文AI學習資源,讓更多人愛上AI、用上AI,無疑將成為在AI「擴張」中的重要勢力。
今天,飛槳在現場授予了97位開發者技術專家(PPDE)榮譽,現場開發者更是座無虛席,更加說明飛槳在開源社區的巨大影響力。
相信明年在飛槳的幫助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像「大谷」老師一樣的個人開發者和寧德時代一樣的企業開發者出現。而這些通過飛槳踏入AI門檻的開發者們,未來也會成為加速AI落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