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如果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年頒給研究」拍賣理論「的美國學者威爾森和米格羅姆。
諾貝爾獎委員會說,過去人們總是把物件賣給出最高價者,或者是向出最低價者購入。而運用了兩位學者的理論以後,人們發現這是錯的,拍賣模式發生巨變。
拍賣理論造福社會
他們的理論改善拍賣實務,一些很難用傳統模式拍賣的商品和服務,設計出新的拍賣模式,例如無線電頻譜拍賣等。他們的理論不但造福拍賣者和競標者,也造福全球的納稅人。
拍賣的結果取決於三項因素。第一是拍賣規則,即拍賣架構,包括拍賣活動究竟是公開式或閉門式,參與者可以出價多少次,贏家要支付多少價格,支付他自己出的價格,還是支付價高者提出的價格。
第二項因素是拍賣標的物,例如標的物的價值,是否對每一位競標者都不同,還是每位競標者,都以相同的方式估價。
第三項因素則涉及不確定性,例如不同競標者對標的物研究如何,擁有哪些信息。
利用拍賣理論,有可能解釋這三項因素,如何主導競標者的策略性行為,從而得出拍賣的結果。
這項理論也能夠設計一場拍賣,來創造出可能的最高價格。
價高者得,是錯誤的?
」拍賣理論「,是賽局理論延伸出來的領域,目的就是研究通過哪種拍賣機制,能讓市場更有效率。
獲獎學者將」信息理論「和」拍賣理論「,融入既有的賽局理論框架,研究」不同信息結構之下,對應不同的拍賣方式「。
經濟學裡的效率,就是讓社會福利越高越好,也就是買方與賣方利益的加總;應該讓最願意給商品合理評價的人得標,而不是價格最高,或者價格最低的得標,這樣社會資源分配最有效率。
由於信息不對稱,傳統拍賣模式沒有效率,買方可能擔心自己出價太高而不敢出價,讓得標價格不符合競爭市場價格。
例如eBay採用的」出最高價者得標、付第二高的價格「方式,就能讓出價者安心給出自己心中願意購買的價格。
雖然賣家並沒有賣得最高價,但買家是給商品最高評價的人,雙方利益加總為最大,無謂損失也越小。
生活中可以拍賣的產品和形式非常多,從土地、房屋、債券、股票、骨董、網絡關鍵字,到5G頻譜等,每種拍賣,都會因買賣雙方對於產品價值的信息和認知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拍賣方式。
拍賣會上常見」贏家詛咒「,假設今天拍賣一座森林的礦產,礦產的儲藏量是固定的,但買家會有不同預期猜測;這時,過分樂觀者將會吃虧,他會出較高價,但較容易得標,在他得標的那一瞬間,立刻成為」壞消息「,因為期望值是負的。
如果今天拍賣一支蘋果手機,買家對產品非常了解,但產品在每個人心中的價值並不同,這就是信息結構改變後,對拍賣的影響。
這兩位學者,曾替許多國家設計」頻譜拍賣「規則,在數量並非唯一、買家不需全拿,且每位買家需求不一的情況下,通過拍賣創造政府最大利益,是很少見的具有高度實用性的理論。
兩位學者為許多產業進行拍賣設計,例如威爾森主要為電力市場,設計動態拍賣架構,目前全球電力業在制定電價模式時,已經普遍應用他的理論;米格羅姆在金融海嘯期間,曾為美國財政部的銀行救助措施提出建議,在谷歌2004年上市時提供建議,而且一直是雅虎、微軟和全球許多政府的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