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匯聚善治力量 奏響民生福祉最強音
□ 本報記者文宇
進入寒冬的綿陽,天氣很冷,但人心很暖。
涪城區工區街道大力推行「社區+銀行黨群服務分中心」,讓轄區群眾到銀行辦事時也可順利處理諸如計生、民政、人社等事宜,少跑冤枉路、少走來迴路;
三臺縣潼川派出所聯合街道、社區,組織數十名志願者在轄區重點路段、重點單位、居住小區等關鍵部位開展夜間巡防,營造平安和諧環境;
……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是國家的基礎和重心,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量任務在基層,推動各項政策落地的關鍵還是在基層。面對群眾的期盼,面對社會治理新格局帶來的變化和挑戰,「十三五」,綿陽如何「答題」?
5年來,綿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特別是市委七屆八次全會以來,市委把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作為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的基礎工作來抓,突出黨建引領、構築四梁八柱,群眾積極參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生活越來越安逸,越來越有盼頭、奔頭。
城市治理
基層「叫好」不斷,群眾「贊聲」一片
今年,遊仙區富樂街道相繼承接食品經營許可、個體工商戶註冊等一大批審批權限,同時被賦予綜合行政執法、市場監管執法等力量的調度權,有效提升了街道治理能力。僅今年下半年,富樂街道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等行政許可就達393件,協同綜合執法、市場監管處理違建、虛假宣傳等居民投訴1588件,極大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城市基層治理,首當其衝就是街道管理體制改革,這既是抓好城市基層治理的「當頭炮」,也是「硬骨頭」。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下大力破解基層權利職能受制約,「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這一「瓶頸」。
5年來,尤其是市委七屆八次全會之後,我市緊扣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市、全省城市基層治理示範市建設要求,著力創新和完善城市基層治理制度,推動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賦權街道、下沉力量、提升效能,不斷提升服務居民的能力水平,基層「叫好」不斷,群眾「贊聲」一片。
社區是創新社會治理、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基礎平臺,社區聯繫千家萬戶最具體,服務千家萬戶最直接,這一點,涪城區勇拓洋樓小區的住戶感觸頗深。
勇拓洋樓小區是我市較早修建的電梯公寓之一,在2017年以前,小區環境衛生髒亂差、物業費收取難等問題長期困擾住戶。面對問題,社區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小區治理新途徑、新方法,自創「六自六化」新模式,推動小區實現蝶變。如今,小區環境衛生好,糾紛矛盾少,住戶主動參與小區建設,成為全市微治理的典型。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社區科學分類治理,精準靶向施策,將社區分為商品住宅型社區、商圈樓宇型社區等6種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社區存在的重難點問題採取針對性治理措施,切實解決群眾家門口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通過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不斷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
安州區界牌鎮富安社區屬於村改居社區,為了滿足群眾需求,社區通過開發商對幾百平方米辦公場所進行親民化打造,修建志願者服務陣地、小學生空間、老年人活動場所、心理健康輔導諮詢處、書吧等活動空間。目前,硬體設施基本到位,預計本月底全部投入使用;
最近,百盛商場外的廣場修建起一座漂亮的小亭子,這是涪城區城廂街道設立的黨群「暖心驛站」,驛站可以進行生育服務證辦理、各種社會保險事務辦理,能對接、解決群眾需求100餘項。驛站還能根據不同區域提供兒童臨時看護、愛心義診、法律援助等特色服務項目。目前,已先行在城廂街道建成13個,整個涪城區將在全區建設31個。
……
親民化打造,推動社區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這是5年來我市提升城鄉基層治理水平的又一「接地氣」的抓手。如今的綿陽,大大小小的社區已經建起或者正在建設規範化便民服務窗口,設置辦事指南和流程圖,拆除「一隔兩重天」的隔離式辦公櫃檯,優化群眾辦事環境,為群眾提供飲水、閱讀等休閒服務,逐步開啟「面對面、零距離」的便民服務新模式。
鄉村治理
村民腰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
當前,兩項改革「前半篇」文章基本完成,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有利於完善基層治理制度、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夯實基層治理根基。作為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綜合試點,綿陽制定「1+28」改革方案,明確153項重點任務,推動改革走深走實,更好惠及民生,為全省探索經驗、作出示範。優化鄉鎮機構編制資源配置、完善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系、盤活用好鎮(村)公有資產、提升農村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加強場鎮市政設施建設……一道道「必答題」擺在綿陽的「案頭上」,並最終落實在具體行動中。
改革帶來的「紅利」顯而易見。站在「十三五」收官的節點,「十四五」規劃未來可期:到2020年底,涉改鄉鎮(街道)、村(社區)運行機制基本理順,公共服務水平和基層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到2022年,鄉鎮(街道)、村(社區)運行機制高效順暢,公共服務水平和基層治理能力持續提升;到2025年,改革成果充分顯現,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和基層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民主村位於平武縣高村鄉,是2019年第一批中省財政扶持村。近年來,村「兩委」帶領群眾依託轄區內老河溝自然風光、原生態田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全力打造「原種平武·桑田高村」生態品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鄉間慢生活」成了民主村的新名片,村集體收入達到21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5萬元。
早在幾年前,我市就在做強做大村集體經濟這塊「蛋糕」上下足了功夫。進入「十三五」,按照「做大存量、共享增量」的原則,我市逐步建立起村集體經濟發展長效機制,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途徑、新形式,積極穩妥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整合,實現「人合、事合、心合」,不斷提升村集體經濟組織自我「造血」功能,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
不僅富起來,還要美起來,這是綿陽的思路。
2019年7月,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綿陽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要實施全域「美麗綿陽·宜居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大規模綠化綿州行動,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一場人居環境整治的硬仗在綿州大地打響,圍繞農村廁所、垃圾和汙水整治,以及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綿陽以排山倒海之勢推進「美麗綿陽·宜居鄉村」建設,大大小小的鄉村正「舊貌換新顏」,漸次展現出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田園風光。
市域治理
「活水」潤綿州,繪就平安和諧圖
近日,網格員於會容雙巡至三臺縣潼川鎮打包廠宿舍時,發現有兩三隻馬蜂在空中飛來飛去,仔細一看,原來是3樓住戶的陽臺上有一個大馬蜂窩。經了解,該住戶十多年前就搬出,這套房屋一直空置。於會容馬上向社區反映了這一情況。第二天一大早,專業人員對馬蜂窩做了專業的無害化處理,安全隱患排除。
全科網格員機制的建立,無疑為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市域版注入了新的活力。5年來,尤其是今年,我市以開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契機,以解決市域內突出問題矛盾風險為目標導向,努力建設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平安綿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視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打實的舉措:市委七屆八次全會決定,將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有力保障和戰略抓手,納入市委中心工作推進;市委常委會會議常態化聽取市域社會治理情況匯報、研究部署重點工作;成功申報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後,市委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
頂層設計為全面布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對照「藍本」,試點工作在綿陽遍地開花。遊仙區新橋鎮形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精神不空虛、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新橋版;北川發展「老命人」「母舅」等德高望重的群眾為志願者,轄區治理、調解矛盾糾紛、群防群治成效顯著;江油完善「民轉刑」防範機制,在全市率先建成實體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服務中心,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
在綿陽,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在抓好抓快每一項具體工作中,綿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效果正在逐步凸顯,一幅平安和諧的前景圖正在繪就。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十三五」時期要實現「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5年拼搏奮進,5年砥礪攻堅,綿陽,在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有效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交出了精彩答卷。
「中國之治」開啟新境界,綿陽答卷書寫新篇章。站在「十四五」的起點,期待基層治理這汪「活水」更好滋潤綿陽,讓社會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綿陽人。
(文章來源:綿陽日報)
(責任編輯:DF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