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要敬畏因果,這3件有損陰德的事,儘可能不要做

2020-12-23 千面修行者

佛家有這樣的說法:「一切諸果,皆由因起,一切諸報,皆由業起。」

在佛家看來,生而為人,就是帶著因果降臨世間的,種了善因,就得善果;種了惡因,惡果自來。如果想要自己的生活能夠幸福快樂,就要積德行善。

其實行善積德也有分別,明代袁了凡著有訓子善書《了凡四訓》,書中就有這樣的說法:

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

按照書上所說,做好事兒要出名的是陽德;做好事不留名的是陰德。陽德的果報會很快的回報給做好事的人,最明顯就是世人都會知道他的善舉,贏得世間的好名聲。

但是陰德的果報卻不會立刻顯現,經常會在後輩子孫身上顯現出來。

而我們生活中,由於陰德帶來的果報不會立刻報應在自己身上,有很多人往往就會做出一些損陰德而不自知的事情,為自己的生活埋下禍根,等到報應來了,才後悔莫及。

就像那句佛語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三種有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否則後悔莫及。

01造謠生事,口業不淨

生活中,很多人口無遮攔,經常無意或有意口出惡語中傷人,其真實心理可能並沒有什麼惡意。只是因為聽了一些風言風語,經過他的添油加醋又傳到另一人耳朵裡。

有時他不知道對當事人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即使被當事人找上門來,也覺得自己只是聽錯了話,和自己沒啥關係,不認為是自己的口業問題。

另外,還有人喜歡造謠生事,抹黑別人以達到自己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有些人只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快感,而故意為之。

但這種建立在別人痛苦上的事,對己對人都沒有好處,不僅給當事人造成巨大煩惱,也給自己留下無事生非的不好印象。

佛家認為這些人統統在造口業,無論是搬弄是非,還是製造是非,都是要遭受果報的,因為他們的行為,都在傷害他人。

佛家有個這樣的故事:

一位年輕僧侶和一位老僧侶一起過河,年輕僧侶見老僧侶身形佝僂,過水溝時的樣子滑稽,便嘲笑老僧侶說:「你的樣子好像一猴子」。過了很多年,有人在山裡發現一隻猴子模仿僧侶的動作,就是年輕僧侶轉世來的,因為他嘲笑別人犯了口業,應驗在了自己身上。

從上述故事中,我們便能明白,所造口業,後果何其嚴重,因此,人們一定要注意說話別口無遮攔。

生活中,有的惡業可能費時費力,但口業犯的惡業卻隨口就犯了,一不留神就給別人造成了傷害,犯下了口業。

要想扭轉造口業的惡果,就要少評價人,多用讚美的口氣說話。不要在人前造謠生事,在背後搬弄是非,學會多傳善音,少傳蜚語。

生活中,也要日常告誡自己,話出口前多在心裡停留幾秒,給自己一點轉圜的餘地,避免因一言之差,而成千古恨,損害自己的陰德。

02不知感恩,虐待父母

《孝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人之行,莫大於孝。」無論是什麼國度,什麼人群,孝總是人們推崇備至的德行。佛家也認為孝順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是人必須的感恩行為。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位年輕人一心向佛,於是辭別父母雲遊四海,尋找佛的真容。有一次他見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便求:「佛在何處?」與以往的人回答不同,老僧對他說:「你往來時的路走,見到一位披著衣服,穿著木屐的老者,那便是佛。」年輕人便回頭,走了很久,一直走到了家門口,都沒見到佛。到家已經是半夜時分,年輕人的母親聽到兒子回來了,衣服都來不及穿,拖著鞋子就出門去接兒子。兒子這才明白,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母親。

生活中,很多人燒香拜佛,只為求得自己好運連連,福報不斷。但是卻對自己身邊的「佛」,視而不見。有些人甚至虐待父母,對父母拳打腳踢,德行敗壞。

孟子就說過這樣的話:「無父無君,是禽獸也。」一個人不能善待父母,根本就不配為人。

父母與子女本就是一體,沒有父母,也就沒有我們。

父母給予子女生命,將其撫養成人,這種大恩大德,不可能還得清。羊有跪乳之心,鴉有反哺之義,連禽獸都會感恩父母,那些對父母毫無感恩之心的人,又怎麼會有好的陰德呢?

03尖酸刻薄,嗔恨心重

佛家中有這樣的說法:「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恨心是一切惡業的起點,嗔恨心強烈的人會將自己的不順,都歸結在他人的身上,對他人冷嘲熱諷。

甚至將他人視為自己的絆腳石,對人有莫名的敵視和仇恨。擁有這樣的心理人,往往會為當事人帶來不好的後果。

一個人的嗔恨心,輕則讓其事業不順,重則帶來牢獄之災。君不見,很多身陷囹圄的人都是因為一時衝動,嗔恨心爆發,犯下惡行。事後再後悔則已晚矣,令人唏噓。

因而,我們要做一個心胸寬闊的人,時刻觀察自己的內心,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冷靜處理,而不是一時熱血上頭,讓嗔恨心主宰了自己的行為,犯下惡果,毀掉自己積累的陰德。

佛家說:「一飲一琢,莫非前定;蘭因絮果,必有來因。」

人生的果報從來不是沒有來由的,種善因得善果,行善積德,才是正道,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福報綿長,好運不斷。

如果口業不斷,不孝父母,嗔恨心強,即使現在沒有發生,災禍也會在不遠的未來等著我們。

有句老話說的好:「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雖然,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不能掌握,也無法保證人生是否能一帆風順,但我們能夠把握讓自己心安順遂的方法,那便是積陰德。

生而為人,要有敬畏之心,一定得多多積累自己的陰德,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留下福田。(作者:千面修行者

相關焦點

  • 佛教:這八件事,易損陰德,不要再做了!
    陰德,在民間有更通俗的名稱,即為「陰騭」。所謂陰德,就是不被人知道,也不圖名利回報的善行。陰德厚重的人,自然能承載他周遭的一切,然而「德不配位」,將受其殃。佛家常常勸世人行善積德,許多學佛人,平日也很注意做善事,積功德。可是,很多時候,儘管我們善事做了不少,但自身的境遇卻沒有改觀,甚至越來越糟,這又是為何呢?
  • 一位高僧的告誡:這3件事有損陰德,你最好不要去做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人說要積陰德,特別是老人,喜歡用這話來勸人行善。所謂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不被人知道。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佛學上說: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由此可見,陰德比陽善更具有無量功德福報。
  • 「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
    多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福報和災禍其實都是自己行為的因果,如果你經常做損耗陰德的事,自然會招來災禍,如果你經常做積德積福的事,自然會收穫善果。有人說,一個人要想積累更多陰德,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做損耗陰德的事情。文字覺得,「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
  • 佛教:因果不空,易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
    「德」又有兩種,一種是有漏福報,即陽善;一種是無漏福德,也即陰德。不管是陽善,還是陰德,都非一成不變,萬法不離因果,善因緣是厚積陰德,惡因緣則折損陰德。下面這四件事,易損陰德,別再做了!偷盜之因在「貪」,損無量陰德,經雲犯偷盜者,果報是窮困。被奉為律宗祖師的弘一大師,對善信的一頁宣紙,都不敢私自佔用。原來,這位善信曾向弘一大師求墨寶,並且寄過來一卷宣紙,待大師寫完字,尚有宣紙剩餘。於是弘一大師便專門寫信,告知善信實情。
  • 佛教:「舉頭三尺有神明」,這5件事損「陰德」,別再做了
    陰德就是一個人暗中做好事,不告訴別人。常言說得好「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陰德是使命運向好裡發展,最重要的動力。老祖宗就非常重視陰德,並認為應該要多積陰德,才能有福報。沒有福報的人,一生窮困潦倒、奔波勞累,最是心酸。凡事都有兩面性,善與惡就在一念之間。
  • 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趨吉避兇,避禍得福,但因為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所以一旦獲得福報,就容易得意忘形;一旦遭遇災禍,又會怨天尤人。其實我們所有的境遇,都是由自己的心念言行所感召而來的,所以古人告訴我們:「行不不得,皆反求諸己」。下面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沒有做過,如果做過,也要趕緊懺悔改過。
  • 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要懺悔了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十件事是最損陰德的,最好一件也不要去做,一旦做了福報就會被損耗掉,福報少時災禍就會出現。要想積陰德,這十件事千萬不要做。第一、廣結惡緣。我們在和別人交往時,儘量要與人結下善緣,因為善緣會帶來善果,如果經常與人結下惡緣,很容易招來惡果。第二、不信因果。
  • 積「陰德」的10件事,若是做了3件以上,就要恭喜你了
    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積德一定要多積陰德,陽德是有漏之德,陰德是無漏之德。要想多積陰德,可以去做這十件事。《金剛經》上說:「菩薩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陰德,就是暗中去做有德於人之事,做了有德之事,又不被人知道,就能積累陰德,惠及子孫。◆第一、不殺生。
  • 易損陰德的十件事,你做過幾件?哪怕做過一件,都可能招來災禍
    所以,多積陰德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在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做福報。一個人是否會得到福報,還是迎來災禍,其實都跟自己有關。如果經常做的是積陰德的事情,福報自然而來。如果做得是損陰德的事情,那麼災禍當然去找你了。《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想要積累自己的陰德,那麼損陰德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 佛教: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你了!
    「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相比「陽善」,「陰德」更能為上天所記功,它的福德更大。「陰德」重,不僅利益自己,更能庇佑子孫後代。不論我們信奉什麼,其根本都是要勸人行善。這世上,唯一能保佑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善業。你不修善,誰也拯救不了你。佛家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如果你相信因果,這50件事不要去做,有損「陰德」!
    世間萬事,都不離因果二字,種惡因得惡果,種善因得善果,這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道家經典《太上感應篇》上列舉了170種惡行,告誡世人不要去犯,否則就會損害「陰德」,感召惡報。今天末學選取了其中常見的50種,如果你相信因果,希望不要去做!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折損「陰德」的6件事,別再做了!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一切福報和災禍都是自己的因果,是自己感召來的。種什麼因,結什麼果,要想遠離災禍,就要從當下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行善是為自己積德修福,人生最大的福報不是家財萬貫,而是陰德厚重。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有句話叫「陰德天報之」,陰德厚重的人,自有天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不作惡,人生自然越來越順遂。
  • 這三件損陰德的事,正在消耗你的福報!
    《國語.晉語六》裡有:「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德,在中國人幾千年的精神文化傳承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德有二十五種之多,我們今天來講陰德!積陰德歷來為古人所重視!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積陰德的人,雖然人們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不會虧待善心!
  • 佛教:最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就值得恭喜!
    什麼是陰德?《了凡四訓》中給了答案:凡為善而人知之者,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者,即為陰德。一個人暗自做好事,不求回報,不想讓別人知道,不求名利,這樣的人就像我們常說的人間「活菩薩」,所做的善事最有功德,能為上天所記功,「陰德天報之」。
  • 佛教:這五件事,最積「陰德」,你能做到幾個?
    然而功不唐捐,遠在子孫近在身,司馬光有句家訓,叫做「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陰德厚重者,非但自身受益,且足以蔭蔽子孫。對於學佛人來講,成佛作祖,離不開福慧雙修,陰德就是出世間的福德資糧。下面這五件事,最能積「陰德」,你能做到幾個?第一件,深信因果。
  • 最積陰德的六件事,哪怕做過三件,也能感召好運!
    《了凡四訓》上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所謂陰德,就是暗中去做有德於人之事,如果一個人經常做好事不留名,就能積累陰德。佛家常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人活一世,積累再多的錢財,也都是身外之物,到頭來什麼也帶不走,與其積累錢財,不如多積陰德,惠及子孫。在佛家看來,這六件事最積陰德,哪怕做過三件,也能感召好運,看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不邪淫。古人常說:「萬惡淫為首。」
  • 佛說:「因果不空」,這4件事,折損福報,你有做過嗎?
    ,敬畏天道無常,敬畏因果輪迴。做人不要缺德,缺德最後都是缺了自己的德,傷害別人,最終害了自己,損的是自己的福。「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做好事利益他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積德修福;做壞事傷害他人,其實最終都是害了自己。人生有因果、命運有輪迴,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真正能庇佑自己的不是你所崇信的神靈,而是自己的善業。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吉人自有天相。
  • 這十件事,非常損陰德,看看你做過嗎?
    什麼陰德呢?「陰」,就是暗中地;「德」,就是功德福報,意思就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積累的功德福報。換句話說,如果被人知道了,那就不是「陰德」了,那就變成「陽善」了。大家都希望自己多積陰德,不要損陰德,下面列舉的這十件事,非常損陰德,希望大家不要去做!
  • 七種積陰德的事,要儘量去做!
    俗話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只要我們能暗中去做有德於人的事情,就能積累陰德,只要我們平時不去損耗陰德,也是一件積陰德的事。這7件事,最積陰德,哪怕你能做過2件,也能功德無量,感召到好運。在佛家看來,最損陰德的事情就是說這三種話,如果你想積陰德,就不要去損耗陰德,就不能說這三種話。口是禍患之門,福從口入,禍從口出,積陰德還是損陰德,就看你說什麼樣的話,如果你能多說善言善語,就能積陰德。第二、不邪淫。
  • 盤點人生中最損陰德10件事,最好一件也別做
    當我們少做好事而多做壞事時,就好像銀行的存款用完了,我們就必須刷信用卡,刷卡後,人們就完蛋了。古人稱「「祿盡人亡」。因此,一個人應該做更多的善事,積累更多的美德,同時切斷邪惡。下面列出的10件事對陰德最不利事,希望你沒有做過!1.為了自己利益,使別人沒有靈魂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