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臨時ICU關閉上海重症醫生團隊床邊守護換來高...

2020-12-20 騰訊網

整個2月,是上海第三批醫療隊ICU醫生團隊的攻堅階段,醫生們急於尋找更好的治療措施,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

昨天(3月16日)是上海市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在武漢奮戰的第50天,下午1點20分,上海醫療隊負責的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臨時ICU病房,正式關閉。醫療隊隊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表示,下階段醫療隊伍進入休整階段,做好全面總結,進一步提高業務水平,等待國家的統一調配,疫情不止,戰鬥不息!

醫療隊隊長陳爾真正在安排最後一批患者轉運

上海醫療隊負責的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臨時ICU病房正式關閉

十天前,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一個病區已經關閉,兩次「關門大吉」,預示著這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已近尾聲。等到新冠肺炎患者全部轉運到集中收治醫院後,這家醫院將經過徹底消毒後,恢復正常的醫療服務。

重症醫生24小時床邊觀察

「50天,1200小時的工作對我們來說是終身難忘的。」上海市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應佑國醫生向《新民周刊》介紹,昨天已經有13名患者轉運到其他醫院,今天上午,最後10名患者轉運,這些患者將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等醫院繼續接受治療。

病人轉運到其他醫院

ICU關閉後,意味著醫療隊ICU醫生團隊的工作告一段落。

上海市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是1月28日(年初四)達到武漢的,截至3月13日累計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107人,治癒出院5人,好轉後轉入院內其他病房41人,轉外院5人(因需ECMO治療及高危孕產婦),累計死亡36人(其中確診新冠肺炎24人),新冠肺炎死亡率為22.4%。事實上,醫療隊到達武漢的第一周,由於氧氣供應跟不上、治療設備不足,造成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低,基本救治條件具備後,這個團隊負責的重症患者,死亡率逐步下降,是武漢各級醫院中重症患者救治效果比較好的一家醫院。應佑國醫生介紹,武漢第三醫院ICU病房一共有醫生26人,其中13人為上海醫療隊的醫生。他們中有20位值班醫生,其中10人為上海醫療隊的醫生,另外10人是武漢當地的醫生。病房保持24小時都有醫生值班,每一班醫生持續工作6小時。醫生對患者病情的密切觀察,保證了病情有任何變化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大大提高了治癒率。「對ICU醫生來講,重症病人在哪,我們就在哪,ICU醫生是為重症病人而生的。」應佑國醫生說。ICU病房住院患者最多的時候有三十多個病人,少的時候也有二十五六個病人,這對於在病房中值班的醫生來說,是巨大的壓力。整個2月,是上海第三批醫療隊ICU醫生團隊的攻堅階段,醫生們急於尋找更好的治療措施,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他們在一個個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在與死神一次次的較量中,找尋突破口和診療路徑。頭一個月摸索治療的過程是相當艱苦的。「那段時間,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提高治癒率上,特別累,回到酒店倒頭就睡,連跟家裡視頻的力氣都沒有,我愛人發微信問我怎麼『失聯』了,我就回兩個字『沒空』。」應佑國說。ICU醫生團隊在這段時間承受著心理和體力的雙重壓力,一方面醫生們希望迅速降低死亡率,不斷探索有效的救治方法;另一方面,穿著防護服在病房中時刻監測患者病情,體力上是巨大的考驗。「以前在自己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我一個人管4個病人沒問題,但在這裡,穿著防護服,一直處於缺氧狀態,一般最多只能同時管2名病人。」而且,武漢第三醫院的ICU是由普通病房改造的,不像大型醫院ICU開放式的格局,病人住在不同的房間,醫生需要不停地走動,照顧到不同房間裡的病人。

來自上海各家醫院的重症醫學科醫生組成的ICU團隊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上海醫療隊負責治療的重症患者,治療效果逐步提升。應佑國介紹,後期難治的重症患者,主要是自身有多重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比如大面積腦梗的患者,腎功能衰竭的患者等等。

史無前例的挑戰

上海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陳爾真,也是重症醫學專家,因此醫療隊的ICU醫生團隊,有著很強的專業能力,也被給予了更多期待。應佑國醫生說,作為最早到達武漢的醫療隊之一,年初四出發前,只有兩三天的準備時間。雖然已經在ICU工作近二十年,救治重病患者是他的日常,但親身參與如此大規模的烈性傳染病救治,還是第一次。「到武漢前,說不害怕是假的,心裡還是有一定恐懼的。」2003年非典疫情中,應佑國研究生階段學習的一家軍隊系統醫院,派出幾位護士支援北京小湯山醫院,其中幾位護士因感染非典去世,沒能回家。到了武漢第三醫院,應佑國醫生看到的場面讓他感覺「非常震撼」,病人的病情都非常的危重,危重病人的死亡率很高。和他之前的設想不同,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症不僅僅在肺部,而是全身器官的損傷。「救治的過程中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困難一些。」

應佑國醫生在病房中

武漢前方的救治,得到了上海後方的全力支持。救治中,ICU醫生的自我防護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特別是重症科醫生,在進行氣管插管操作時,感染風險比較高。應佑國醫生說,2月25日ICU病房已經用上了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醫生發明的「一次性防飛濺隔離巾」,在床邊氣管插管、吸痰過程中,這個新發明能很好地避免噴濺,降低暴露性感染風險,對氣溶膠能起到明顯阻隔作用。

武漢近2個月,重症醫學科醫生們的生活可能是外界難以了解的。應佑國說,50天裡的生活只有兩點一線。下班前洗好澡、做好消毒,乘班車或者步行到酒店,進酒店直奔自己的房間,關上門再進行消毒。酒店內的活動範圍僅限於自己房間到餐廳,拿好飯後直接回房間單獨吃飯。這些嚴格的規定,都是為了避免醫護人員之間相互傳染。

武漢光谷全稱是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類似上海張江,是一個遠離鬧市區的園區。這裡居民較少,但配備了一些醫療機構,成為這次疫情中徵用定點醫院的理想選擇。

應佑國說,酒店與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之間相距一公裡左右,他唯一的「放風」機會,就是步行上下班。在空蕩蕩的馬路上步行一公裡,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是最珍貴的放鬆。

新民周刊 黃祺

編輯 施雨

相關焦點

  • 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急診科、重症醫學科主任付守芝:保護好自己...
    付守芝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的主任。這次疫情,她救治的是全院最緊急、最危重患者;她戰鬥的地方,也是全院最前沿、最危險的地方。在同事和患者眼裡,她總是在危急時刻,帶領團隊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
  • 重症ICU紀實丨戰時聯合醫院 吹響生命集結號
    在武漢市10多家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集中了90多支國家和省市級的高水平醫療團隊,他們和武漢當地的醫護人員密切配合、並肩作戰,努力將重症患者的治癒率從15%提升到超過了60%,在這個來之不易的數字背後,是國家對醫療資源和醫療力量的一次戰時總動員、總調度。
  • ICU關門大吉!與死神拼命的「華山四縱」,明天返滬
    原本壁壘森嚴的病房入口,今天裝飾一新,成了拍照背景板3月30日,隨著最後一名ECMO患者安全轉運,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重症監護室「清零」關閉。卸下重任、完成援鄂使命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療隊員走出ICU,用將防護服擺成背景拍照、種植「抗疫樹」等多種方式,慶祝、紀念。
  • 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7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66歲重症患者8天快速...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7日訊7日下午5點,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7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這是該院自1月27日成為武漢市發熱定點醫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來,第一批出院的患者。66歲的鄒女士(化名)是1月30日收治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的,她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入院時呼吸困難,情況危重。此前,她曾發燒近一個星期。入院後經過3天的治療,鄒女士病情好轉,氧飽和上升,脫離了呼吸機,改用經鼻高流量吸氧。經過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鄒女士身體各項指標趨於正常,體溫恢復正常。
  • 直擊ICU病房:他們就這樣將瀕死的重症患者救了回來
    在包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協和醫院西院等多家重症、危重症定點醫院裡,都已組建了插管小分隊,他們每天穿梭在醫院的ICU病房,與死神比拼速度。機器一報警,大家都會很緊張在ICU病房裡,除了與死神比拼速度,還需要夜以繼日地細心守候。
  • 「光谷經驗」閃耀江蘇智慧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武漢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救治的9家高級別、高水平定點醫院之一,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複雜。來自上海、廣東、山東、浙江、江蘇、福建等6個省市17支醫療隊共計2349名醫務人員,與該院光谷院區近800名醫護人員並肩戰疫,協力同死神較量。
  • ...新冠肺炎|武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2月1日,一接到「戰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鍾南山院士團隊的張挪富教授便帶領廣醫一院7人「先鋒隊」直奔武漢協和西院。隨後,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兩支國家級醫療隊,以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一批批廣東醫護人員陸續加入武漢協和西院的「戰隊」中。「把最危重的病人交給我們!」
  • ICU病房裡的「阻擊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影報導2月26日,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病房內的監控屏幕。2月26日,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血液淨化中心的護士們要推著血液淨化機,穿過三道門,才從清潔區進入汙染區。2月26日,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病房內,「護腎小隊」與上海華山醫院醫療隊的醫護人員一起,觀察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血液淨化過程中的體徵變化。2月26日,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病房內,「護腎小隊」為一名病人做股靜脈置管,這是為患者進行血液淨化的前期工作。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助理楊揚:醫者的初心就是守護病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助理楊揚:醫者的初心就是守護病人 央視網消息
  • 參與光谷院區改造奇蹟 徐巧:在武漢做白衣天使的守護者
    在武漢,她踐行黨員使命職責,參與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改造奇蹟;排查各種院感防控風險點,築起醫務工作者防護牆,譜寫了一曲麗州女兒的讚歌。 徐巧(左二)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參與院感防控參與光谷院區改造奇蹟徐巧是永康市江南街道溪口村人。
  • 醫院恢復正常診療迎來首位嬰兒出生,上海援鄂醫療隊發來紅包祝賀
    近日,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產科裡,響起了2個月來第一聲響亮的新生兒啼哭。得到這個消息後,曾在這裡抗擊疫情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駐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醫生彭滬也很高興,他說,醫院抗疫不容易,恢復正常診療不容易,這也是武漢和上海的醫護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 省婦幼光谷院區門診開始試運行
    25 13:45:20 來源: 故鄉江城之聲 舉報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門診
  • 上海女醫生支援武漢ICU:看著病人從這裡轉出,比什麼都好
    :澎湃新聞 「我們來武漢一個多月了,今天看到第一個從我們武漢三院ICU出院的患者再次來到醫院複查CT,患者恢復得非常好,我們終於看到勝利的曙光了。」
  • 鍾南山團隊在武漢:改造ICU,連線「最強大腦」,參與後方課題
    劃重點: 在疫區核心武漢,鍾南山團隊也派出了13名醫護人員,分別駐紮在協和醫院西區、金銀潭醫院和漢口醫院,他們接手重症病區、改造ICU,並與廣州的「最強大腦」緊密配合,被視為鍾南山團隊在武漢的「嫡系部隊」。 親歷過抗擊SARS全程,陳愛蘭對傳染性疾病非常敏感。
  • 央視《新聞直播間》:重症ICU紀實 最後的接力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9日訊 3月29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播發《重症ICU紀實 最後的接力》,其中提到:一輛救護者就相當於一個移動的急診室,檢查完所有的急救配備和藥品,這次關鍵節點的轉運工作也即將開始。
  • 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45名患者康復出院過元宵節
    經過兩次核酸檢測為陰性,達到出院標準,45名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今日出院回家。患者康復出院,醫護人員出來相送。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1月27日成為武漢市洪山區發熱定點醫院開始接收發熱患者,13天時間已經累計出院52名患者,其中包括1名66歲的重症患者。
  • 上海醫療隊即將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兩個重症病區
    7日夜,來自上海的中山醫院醫療隊抵達前線武漢。一天後,他們即將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以下簡稱人民醫院)的兩個重症病區。 從抵達,到戰鬥,留給醫療隊的準備時間只有一天。此刻,戰場形勢如何,我方陣地堅固嗎,彈藥充足嗎,傷員病情穩定嗎?對於上海醫療隊,這些信息還是未知。 兵家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他們必須在一天內,摸清敵我雙方的情況。
  • 華山醫院一線醫生:目前沒有明確的特效藥 別期待夏天病毒自然消亡
    此次華山醫院先後派出四個團隊支援武漢,接管了武昌方艙醫院和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重症監護室。這是一個帶著寒氣的深夜採訪,馬昕十點多回到駐地酒店後,接通了電話。在一個半小時的電話中,他誠懇談到了在抗疫一線的觀察和感受,也回應了一些爭議性的醫學問題。對於現在爭議頗大的「眼結膜傳播」,他直言,老百姓戴口罩足夠,不需要戴護目鏡。
  • 等我凱旋 為我驕傲 ——紹興市上虞中醫醫院(邵逸夫醫院紹興院區...
    其中,紹興市上虞中醫醫院(邵逸夫醫院紹興院區)此次有8名隊員逆行武漢,他們被編入邵逸夫醫院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協和腫瘤醫院(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8樓病房工作。此次出徵,他擔任了中醫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同時被任命為紹興市第四批馳援武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和邵逸夫醫院援助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臨時黨總支第二黨支部委員。目前,他擔任重症病區帶組醫生,負責病人醫囑下達等醫療任務,需要隨時了解病人病情變化並給出診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