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網友金石道人來稿
其實,蘋果關於造車的盤算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果粉們對於蘋果汽車的期待也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就在幾天前媒體報導蘋果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會在明年9月發布,雖然消息並非來自蘋果官方,而是來自蘋果的汽車生產供應商們,但是這足以讓果粉們炸開了鍋!
點擊播放 GIF 1.5M
蘋果汽車真的要來了?根據臺灣《經濟日報》援引臺灣製造商未透露姓名的高管的話說,傳聞已久的蘋果電動汽車至少比原計劃提前兩年運行,並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發布。
報導稱,供應鏈正準備最早在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蘋果汽車的零部件生產,因應 Apple Car 備貨需求,和大、貿聯等大廠已全面爆單。 供應鏈指出,按照此前蘋果 iPhone 備料催貨的慣例,蘋果近期向和大、貿聯 - KY、和勤、富田等中國臺灣的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並將相關企業列入首波供應鏈名單。 此外,蘋果目前正在對全新的汽車產品進行測試,據稱蘋果在加州已經秘密上路測試了數十輛原型車。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不說明年九月,至少也不會超過明年將會與大家見面。自此,蘋果汽車這個磨人的小妖精將會向果粉們揭開神秘的面紗!蓄力不止一兩天!如果說蘋果之前都是在悄咪咪的造車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在2017年,蘋果公司就上線了由庫克帶領的「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隨後的一系列收購計劃讓果粉們又看到了一絲曙光。
自「泰坦計劃」上線以來,就先後標籤下了69項專利,其中涵蓋了自動駕駛、電力系統、車載系統及車體結構等多個新能源汽車應用板塊。 由於強大的現金流支持,蘋果公司的造車項目一出手就比其他的企業高出一個臺階。蘋果公司對於這款DREAM CAR的設想是及其遠大和超前的,這使得市場上甚至沒有什麼能讓蘋果公司拿來借鑑的車型,包括那個被市場追捧的特斯拉甚至也不在蘋果的眼裡。 在「泰坦計劃」啟動之前,蘋果曾經計劃聘高薪聘請動力電池專家、傳統車企高管,可以看出那時的蘋果公司是希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當時也傳出了,蘋果汽車將在2019年面世。那是,對於蘋果這樣的公司,要是想造一輛傳統的新能源車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不過,我們了解的蘋果怎麼能是那麼平平無奇呢?隨後,由於蘋果內部管理層的調整,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及其團隊極力想要打造一個全自動駕駛平臺,堅持要從「優先整車製造」轉向「優先軟體平臺開發」。 2017年4月,蘋果獲得加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許可證。「泰坦計劃」正式上馬!根據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預測,蘋果的Dream Car可能會在2023-2025年正式亮相。 然而比我們預計早了至少兩年問世的汽車,究竟包含了幾層意思呢?將手刃其他新能源車?其實這件事情,說的大一點就是如今新能源車市場發展速度超過了蘋果之前的預期,所以蘋果汽車需要儘快推出自己的首款產品,否則三五年後,就只剩下被特斯拉以及其他新能源車蠶食後的殘羹剩飯了。 我們近幾年看到的特斯拉在國內風生水起,新勢力三劍客「小鵬、蔚來、理想」也逐漸展露鋒芒,在一個科技巨頭面前似乎都顯得有些弱小無力。 這次關於蘋果汽車即將問世的消息一出,同樣作為國際品牌的特斯拉股價就開始了連續下跌!
一直以來馬斯克帶領的特斯拉都是不被沒有主流投資圈認可的,華爾街也對他編織的神話將信將疑。巴菲特說特斯拉沒有價值,段永平說特斯拉的企業文化會導致他的最終分文不值。特斯拉的股票也成為整個華爾街被做空最多的股票,時常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四處奔波融資的馬斯克一度傳出要讓自沙特的基金來私有化的傳聞,就這樣矽谷鋼鐵俠一路也走的跌跌撞撞。
然而,2019年原本作為特斯拉的中國元年,因為進入中國能夠讓特斯拉實現量產,看上去對於特斯拉是利好的。可是,偏偏還是被特斯拉的「減配門」給玩脫了。 2月28日,陸續有特斯拉國產Model 3的車主在微博、論壇等社交媒體上稱,自己購買的國產Model 3出現「減配」,即特斯拉給車輛配置的是HW2.5( Hardware 2.5,自動駕駛硬體2.5)晶片,與隨車環保清單上標註的HW3.0( Hardware 3.0,自動駕駛硬體3.0)晶片不一致。於是事情開始迅速在網絡車主論壇發酵。 3月10日工信部針對特斯拉Model 3車型部分車輛違規裝配HW2.5組件問題約談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責令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按照《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立即整改,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確保生產一致性和產品質量安全。 事情引起了中國消費者的強烈不滿,特斯拉拿著中國5.9億的資金支持,卻喪失了來自中國消費者的信心。 隨後出現的就是特斯拉一波又一波的降價,許多特斯拉車主前腳買完特斯拉,後腳就得知降價的消息,讓更多已經購買了特斯拉的人心生不滿。 更多人更是對特斯拉這樣一個不穩定因素望而卻步。 而此時,蘋果的出現勢必會大幅度搶佔特斯拉的目標客戶,畢竟購買特斯拉與購買蘋果汽車的消費者是同屬性的。蘋果汽車的可能性!雖然特斯拉與蘋果的消費者是同屬性,但是不同的是,特斯拉已經是一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成熟產品,而蘋果對於我們來說則是一個具有很大幻想空間,有很多可能性的產品。 蘋果公司早在2016年就公布過一系列蘋果汽車的概念設計草圖,從外觀上看科技感十足,畢竟蘋果的工業設計確實領先於時代。
可是作為一輛汽車,蘋果公司對於安全和駕駛才是主要考量的因素。為保證汽車整車安全的萬無一失,蘋果對車輛安全性上的專利投入較多,比如,增強底盤穩定的系統、可伸縮保險槓,以及借鑑MacBook鉸鏈技術的智能車門系統。iPhone手機就是車鑰匙(Apple CarKey),人臉識別也可以開啟蘋果車門。智能門鉸鏈將「單手開合電腦」的體驗帶到車上,觸覺反饋裝置在緊急情況下將加大阻力或震動反饋,增加安全性。安全帶成了「觸控欄」,不僅能調節通話音量大小,還有檢測酒駕和加熱的功能。在人車交互上面,蘋果也有很多細節性技術改造,比如在車外提供圖文自動提示的專利技術,這一技術來自於2019年,收購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的一項專利,可以結合高精度地圖,在學校、人行道、停車位等特定場景下提供智能化的車外信息提示,保證車輛與外部行人的信息互通。車窗有防偷窺功能,還能通過「交流調製波形」調控車內外照明狀況,以保護駕駛員視力。後視鏡不再成必需品,畫面可投射到側窗玻璃或抬頭顯示的HUD(平行顯示系統)上。戴上AR眼鏡即可獲取地圖,後排乘客能通過VR系統瞬間進入工作環境,開啟雲辦公模式。「夜間模式」用進了自動駕駛,還能在特定路段(如學校路段)改變車輛視覺給行人反饋。在汽車的能源方面,最近又曝出蘋果在汽車太陽能電池板的技術專利。這一新能源技術,試圖通過在車身安裝具有柔性基板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來解決汽車的能源供應問題。由此也可以看到蘋果在造車上面的前瞻性。自動駕駛作為蘋果汽車的主打性能,司機可以通過CarPlay預設目的地,一鍵啟動自動駕駛導航系統(ANS),蘋果汽車可以自動將用戶帶往目的地。 看完這些可能性拼圖之後,似乎已經能夠想像到自己擁有一輛蘋果汽車後的完美生活了。畢竟蘋果在移動通信上已經改變了全世界人的消費習慣,而此次蘋果為我們帶來的則是更大的可能性,這也是蘋果公司最不缺的東西了。 那麼,這樣的蘋果汽車你會購買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