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的在加速進入「無現金社會」,今年,央行正式推出了「數字貨幣」,並且10月份率先在深圳發放了200元面值的數字人民幣。一旦在全國推行起來,那使用現金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實際上,行動支付在我國非常流行,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行動支付交易規模為90.8萬億元,艾媒諮詢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行動支付用戶規模將達7.9億人。在行動支付中,第三方支付更是發展迅猛,尤其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工具,成為了老百姓生活的必備。
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帶動了第三方行動支付的快速覆蓋,如今,線上網購,外賣;線下交通出行,吃飯娛樂,只要掏出手機,打開二維碼,就能快速完成支付,方便快捷。艾瑞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了94%,處於壟斷優勢,這也說明了這兩大工具在中國的普及度之高。
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截至到今年6月底,支付寶全球活躍用戶規模超10億,其中海外有3億,而微信活躍用戶超12億,這個用戶數量足以覆蓋所有的行動支付人群。隨著市場不斷下沉,未來國內移動用戶數量還將繼續增長。
不過,在全球行動支付領域有一個現象,歐美等發達國家行動支付發展緩慢,而發展中國家卻發展迅猛。普華永道發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行動支付市場中,八個在亞洲地區,其中中國以86%的支付率高居第一。為什麼越是發達的國家,越不流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些工具呢?發達國家雖然也有PayPal、Apple pay等支付工具,但遠沒有中國這麼普及。分析起來,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
首先,發達國家的人更注重隱私。如今在中國到處都是二維碼,只要一掃,就可以輕鬆完成交易。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二維碼是由日本人原昌宏發明,當時只是為了管理汽車零部件。發明了這麼久,在日本並沒有流行起來,沒想到在中國卻快速火了起來。
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之所以不流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二維碼支付,完全是因為注重隱私。國內的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講大數據,說白了就是收集了用戶的所有數據,你的每一筆消費,每一個喜好,個人身份信息等等,都被它們掌握,個人根本沒有隱私可言。甚至還會被出賣,比如最近圓通快遞40億條信息被洩露的新聞,就是一個典型。
相比國人來說,歐美等發達國家更加注重隱私,他們不想自己的信息被收集,甚至是暴露,各大機構也非常注重用戶隱私的保護,所以,對於像中國的支付寶這種支付工具就不太放心。
其次,信用卡已經非常普及。雖然發達國家不怎麼使用支付寶等第三方行動支付工具,但是它們行動支付卻很發達,主要就是信用卡。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消費觀念和中國不一樣,他們倡導提前消費,所以信用卡是主要的支付工具。數據顯示,美國人均持有2.9張信用卡,位居全球第一,加拿大人均2.21張,而2018年中國人均持有信用卡0.47張。
信用卡起源於19世紀末的英國,1952年,美國富蘭克林國民銀行成為第一家發行信用卡的銀行。所以,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信用卡發展歷史很長,普及度很高,這種消費習慣已經深入到他們的生活當中,所以,想讓他們改變比較困難。
第三,移動信號不太好。像支付寶,微信支付都是需要網絡來支撐的,所以移動信號一定要好。在這方面中國做得非常好,要感謝移動等三大運營商,它們在中國的各個角落建設了大量的基站,讓信號覆蓋到鄉村。據了解,全世界600萬座移動通信站,中國就佔了400萬。
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就是在城市信號比較好,在一些鄉鎮信號很差,因為基站太少了。主要原因是這些地方地廣人稀,建設基站會虧本,美國都是私人企業在運作,肯定不願意做賠本的買賣,而中國都是國企,即使是虧本,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信號不好,那使用起來就不方便,自然就無法流行。
對於這一現象,央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在某些方面跟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但中國將來在很多方面有可能領先,特別是新科技和新產品「。不得不說,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速度非常快,之前的2G到4G時代,都是由美國等發達國家主導,沒想到到了5G時代,中國就走在了最前面。
每個國家的發展步伐和觀念不一樣,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麼普及,也有它的優勢所在,在行動支付方面,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未來必定還是會繼續保持,隨著刷臉支付的到來,中國行動支付將進入到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