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把香港還給中國,卻不願意放棄馬島,這究竟是什麼緣故?

2020-12-24 騰訊網

眾所周知中國在過去曾有過一段積貧積弱的歷史,並且西方列強通過各種不平等的條約,強行割佔了中國大部分領土,隨著新中國建立以後,國家逐漸的強大,這些地方也逐漸的被收回來,比如香港,香港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英國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強行割佔的,此後又通過各種條約加固,使得香港脫離中國達99年。

不過最終香港還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從這一方面也體現出中國的強大,事實上自二戰結束以後,隨著殖民主義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英國在海外超過3000萬平方公裡的殖民地大部分都被吐了出來,只保留了14塊海外領地,不過有一個地方,英國始終不願意放棄,這就是位於南大西洋的一個群島,名字叫做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

馬島包含的群島有776座島嶼,總面積達到了1.2萬平方公裡,而有關馬島的歸屬權,就要從歷史上開始說起,其實馬島據說最早也是英國人發現的,並且據說也是英國最早佔據的,後來隨著殖民主義的泛濫,法國、西班牙相繼在這座島上建立居民點,並且西班牙後來買走了法國在馬島上的居民點,因此事實上馬島就成為了英國和西班牙共同佔據。

不過英國並未在上面設置居民點,僅僅只是出於戰爭的需要,設置了哨所,從西班牙統治下獨立的阿根廷後來宣稱擁有馬島的統治權,實際上也說得過去,畢竟那時候島上居住的民眾大部分都是原來西班牙人,但很快美國摧毀了阿根廷在島上的居民點,英國順勢在兩年以後,沒開一槍就趕走了阿根廷在島上的官員。

從這個時候開始,馬島實際上被納入到了英國的管轄,直到今天,阿根廷自然不承認英國的行為,雙方字二戰以後,就開始為此事爭執,雖然聯合國也出面幹預,但實際上並未解決兩者的紛爭,要知道作為英國同等重視的兩塊海外領地,而且從另外一個側面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理論上比馬島戰略地位更重要,但香港英國很快就還給了中國,而為什麼始終不放棄馬島的主權。

要知道雖然阿根廷始終宣稱馬島的歸屬權,但其軍事實力並不如英國,八十年到左右,爆發的馬島戰爭中,阿根廷雖然在道義上佔據優勢,但卻不是英軍對手,僅僅10個星期就結束了戰鬥,阿根廷軍隊投降。

在軍事化建設上,阿根廷並沒有很大的優勢,而且馬島在歷史上歸屬本身就沒辦法完全說清,但中國不一樣,由於經濟迅猛發展和崛起,英國在各方面領域上都要和中國保持合作,加上香港本來就屬於中國領土也從來不畏懼挑戰,因此歸還香港也就成為一個不得已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英國願意歸還香港,因不想挑戰中國權威,卻為何堅決不放棄馬島
    在我國建國之後,被割讓的土地也被一一收回,其中最隆重的便是從英國手中拿回香港的主權。其實英國手中還有一塊兒阿根廷的土地,名叫馬島,英國對其態度很堅決,不肯放棄。在1997年,我國終於光明正大地從英國手中收回了香港。英方稱,願意將香港拱手歸還,是因為尊重中國的權威,並且並不想因此破壞兩國之間的關係。其實英國人也深知香港的價值,在香港淪為英租界的時期中,英國對其對其發展十分重視。但是建國之後,我國發展迅速,加之我國要回香港的態度十分堅決強硬,所以英國只能乖乖地把香港還給我國。
  • 為什麼英國願意歸還香港,卻死後不願意放棄馬島呢?你知道原因嗎
    曾經的英國極其強大,它的版圖涵蓋世界各個角落,在全球24個時區都有殖民地。英國進行殖民活動的時候,中國因為國力衰弱,被迫籤署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連我們的香港都落到了英國人的手裡。除了香港之外,英國還佔領了一個叫馬島的地方,這兩個地方跟香港的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比較相似,但是兩個地方的結局卻截然相反,為什麼英國堅決不敢放棄馬島,反而願意歸還香港呢?你知道原因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英國在馬島問題上跟阿根廷已經爭議了很多年,阿根廷原本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他們對外宣稱西班牙早在1820年就已經發現馬島,因此現在的阿根廷有權利繼承馬島的權利。
  • 英國歸還香港,因不想挑戰中國權威,但為何又對馬島不肯放手?
    近代的中國因為清政府曾經實施的閉關鎖國政策,成了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拿著槍枝彈藥,跑到中國境內肆意妄為時,清朝的士兵根本無法對抗,只能被迫認輸,緊接著,清朝皇帝還派人跟英國籤署了屈辱的議和協議。
  • 英國同意將香港歸還我國,卻對幾千人的馬島不放手,這是為什麼?
    由於中國戰敗,中國和英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條約內容規定了允許五口通商;協定關稅;以及實行公行制度,以及後來附件中所提到的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於是中國的香港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 英國願意歸還香港,卻拒還僅3000多人的小島,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雖然英國現在的領土看起來並不大,但是曾經卻是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之前能有這這樣的稱號就是因為在全球都有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國最強盛的時候,無論是什麼時候總有一塊土地是被太陽照耀的,所以才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曾經因為滿清政府的統治不力,中國的香港慘遭英國殖民。
  • 為何我國能收回香港,阿根廷卻只能對馬島「乾瞪眼」?
    19世紀中期,英國人用鴉片撬開了我國國門,兩次鴉片戰爭不僅是清政府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且還讓我國大量領土被瓜分了出去,當時香港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當然,當時受害的國家不止我國一個,亞洲很多國家都沒逃過淪為西方列強殖民地的結局,大英帝國的魔爪甚至伸到了遙遠的阿根廷。那麼同樣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了我國能夠順利收回香港,而阿根廷卻只對馬島「乾瞪眼」呢?
  • 馬島問題上,有多少國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國家支持英國?
    話說這場戰爭的爆發也非常具有戲劇性,因為阿根廷在軍政府上臺之後,不善於治理國家,導致阿根廷的經濟每況愈下。當時通貨膨脹率達到600%,GDP下降12%以上,失業率極高,人民都非常不滿,當時阿根廷軍政府的首腦加爾鐵裡的座位相當的不穩。為了挽回自己的生日,同時為了挽回軍政府的命運,加爾鐵裡就準備冒險發動戰爭,準備把離阿根廷有500公裡的馬島搶回來。
  • 大國啟示錄:馬島海戰之後的扳手腕,偉人鄧小平扯下的日暮英帝國
    1981年英國打算撤走在馬島的部分軍隊以及同年《英國國籍法》中限制給予馬島居民全面的公民權這一系列事件。使得加爾鐵裡也認為,英國已經打算放棄馬爾維納斯群島了。阿根廷海軍司令霍黑·阿那亞,加爾鐵裡的最堅定支持者,也是軍隊的高級將領已經制定好了進攻馬島的計劃,在他的鼓勵下,加爾鐵裡也更加堅定自己搶奪馬島的決心。
  • 馬島問題是如何產生的,當時是怎麼解決的,馬島近況如何
    現在的馬島被英國實際控制,島上駐紮著1300名英國士兵,到處都是迎風飄揚的米字旗,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人們,這裡是大英帝國的領土。 但是,這片領土的歸屬權歷來存在爭議,這種爭議不僅僅發生在英阿兩國,即便是在國際上也予以承認。
  • 又拿香港「護照問題」說事,英國究竟要幹什麼
    當地時間7月1日,英國首相詹森表示,將向300萬有資格申請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人提供入籍途徑。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7月2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香港回歸前,英方曾明確承諾不給予BNO旅行證件持有者在英居留權。英方無視中方嚴正立場,執意改變政策,為有關人員在英居留和入籍提供路徑,嚴重違背自身承諾,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 英國首相詹森,究竟想對香港幹什麼
    當年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的時候,香港不少人想移民英國,結果英國馬上修改《國籍法》關上大門,不讓香港的英國屬土公民有到英國定居的權利,把香港人原來持有的英國屬土公民護照改為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這就是BNO的由來,「加了『海外』二字,是清楚說明護照持有者沒有英國居留權」。第二,英國人極其抗拒新移民。英國脫歐其中一個主要推動力,是英國人覺得加入歐盟使大量歐洲人到英國工作,搶了他們的飯碗。
  • 如果「馬島戰爭」阿根廷勝利了,英國會失去五常位置嗎?
    這就是馬島戰爭爆發的原因。令阿根廷總統沒想到的是,經過74天的死磕,阿根廷這個新手還真不是英國老牌帝國主義的對手,英國最終戰勝了阿根廷,奪得了馬島的主權。其實戰爭之初就決定了勝敗,阿根廷的小夥伴很少,美法等西方國家都支持英國,別看馬島離英國本土很遠,但和阿根廷毗鄰而居的智利,這個世界上最窄最長的國家卻為英國提供了便利。中國有句俗語話叫做「寧惱遠親,不惱近鄰」難道智利總統不懂這些?
  • 外交部:英國應放棄在香港延續殖民影響的幻想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董雪、朱超)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就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發表涉港不當言論答問時表示,英國應放棄在香港延續殖民影響的幻想。針對拉布有關言論,中方已向英方提出嚴正交涉。
  • 中國不承認香港BNO護照,英國想幹嘛呢
    在這段時間裡面,香港問題上出現了英國與中國的敵對,主要問題就是英國的旅行證件BNO,英國人給香港人派發的這個證件是想促使他們以後離開香港,離開中國,中國的大門是想走就走,想進就進的嗎?你想啥呢,小老弟?
  • 「奪島之戰」馬島戰爭中,遠徵的英國如何取得馬島戰爭勝利的?
    (大戰一觸即發)自從馬島被發現後,有不少殖民者都曾涉足,其中就包括西班牙和英國,而阿根廷自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正式獨立後,就一直認為其擁有馬島的主權,然而實際上,馬島一直掌握在英國手中。其實,在馬島戰爭正式開始前,英阿兩國的情況都不容樂觀,英國雖說取得了二戰的勝利,但是大量的戰爭財政支出使其經濟出現了大量問題,加上其殖民地都逐漸獨立,英國的經濟情況一度低迷。
  • 英國應放棄在香港延續殖民影響的幻想
    據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記者董雪、朱超)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就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發表涉港不當言論答問時表示,英國應放棄在香港延續殖民影響的幻想
  • 香港回歸前,英國並不想歸還香港全境,曾經還想玩這一手段
    香港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但是這三個部分都是分開割讓出去的。 了後來中國要收回香港時,英國也想要利用三個地方租借時間不同來大做文章。當時的英國首相還是有鐵娘子之稱的柴契爾夫人,她就提議要把三個地方分開談判。
  • 英國與阿根延的百年仇恨(上):馬島之戰原因
    1592年英國人約翰戴維斯發現了這個島,但也有人說在1520年葡萄牙人戈麥斯早就在這玩過了,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總之世紀佔領是在1764年,法國人為了增加在南半球的影響力,先佔領了東島,隔年世仇英國人佔領在西道建立了據點。1766年剛打完7年戰爭的法國窮破產了,把東島以25萬英鎊賣給了自己最堅定的盟友西班牙。
  • 日本宣布放棄之後,我們也退出英國千億核電項目,究竟發生了什麼
    出於節能減排等需求,英國計劃在2025年之前關停所有火電廠,所以現在英國將希望放在發展核電項目上,希望核電能解決英國供電問題。英國為解決供電問題,準備開展千億核項目,該項目還打算拉日本和東方大國進行合作。然而此前日本以預算超支為理由,推出了英國核電站項目。
  • 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香港事態根本不是什麼「中國政府鎮壓民主抗議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3日訊 據中國駐英國使館網站消息,2020年6月1日晚,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參加英國天空新聞臺特別節目《疫情後我們的新世界》在線訪談,與愛爾蘭前總統瑪麗·羅賓遜、英國前外交大臣大衛·米利班德、美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就疫情的全球影響、中國抗疫表現、涉疫情獨立調查、氣候變化、香港局勢等展開討論,並回答在線觀眾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