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堆積成山的煤矸石如今真的是『鹹魚翻身』了!」6月20日,在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孫村煤礦的充填車間裡,充填工韓洪祥說。根據充填需要,今天他需要完成500噸煤矸石的輸送任務。
過去,煤礦開採產生的煤矸石堆積如山,不僅佔用土地資源,還會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破壞,是較難處理的固體廢棄物之一。
山東能源集團把綠色發展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大力推進實施「綠煤戰略」,針對傳統採煤工藝帶來的矸石排放、採煤塌陷等問題,創新實施「以矸換煤」等多樣化充填開採技術,先後建立「煤礦充填開採國家工程實驗室」「山東省充填開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引領煤炭產業綠色發展。
據了解,山東能源集團是全國率先實施矸石充填置換煤炭技術研究的企業。2012年,國家能源局在新礦集團召開現場會,向全國推廣了充填開採技術。2013年,新礦集團成立「煤礦充填開採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內煤炭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充填開採研發和工程化平臺。
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位民介紹說,目前,山東能源集團已有18對礦井開展充填開採,累計完成充採產量930多萬噸,充填矸石1050多萬噸,減少塌陷地面積4.5萬畝。
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用「智慧」為綠色開採賦能,全力推進煤礦充填開採智能化技術攻關,綠色智能充填開採走在了全國前列。山東能源集團充填開採現已形成固體物充填、膏體似膏體充填和高水超高水充填三大技術工藝和裝備體系,制定11項充填行業技術標準,獲授專利120多項,「矸石膏體充填開採成套技術」被國家能源局推薦為「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先進技術」。
位於內蒙鄂託克旗的裕興煤礦,井田範圍全部在地方視為「眼珠子」的生態園下,一度面臨停產退出。礦井生死存亡之際,充填技術成為「救命稻草」。不僅解決了周邊4家洗煤廠的排矸問題,而且解放生態園下壓覆煤炭資源1000萬噸,延長了礦井開採壽命10年。
目前,「裕興模式」已在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省內外7對礦井「開花結果」,去年以來累計回收煤柱和「三下」壓覆資源75.3萬噸,因使用充填技術而獲得的收益超過了8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東能源集團綠色智能充填開採徹底破解了矸石外排問題,走出了一條生態和效益雙贏的發展新路徑。據了解,通過實施綠色開採,山東能源集團解放了煤炭資源,延長了礦井壽命,等於新增了上億噸的大煤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李志勇 侯豔含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