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上線全國首個破產資金管理系統;率先開通綠色通道,推動破產審理「換擋提速」;率先運用5G技術召開債權人會議……諸多「率先」的背後,是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破產審判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責任和重大作用的深刻領會,是對「提升辦理破產質效,優化營商環境」目標的始終堅持。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公布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結果,廣州中院牽頭落實的「辦理破產」指標在營商環境測評中排名第一。
2019年12月20日,廣州破產法庭揭牌成立,標誌著廣州地區破產審判工作開啟新篇章。 廣州中院院長王勇表示,廣州中院以創新為突破口,主動發揮破產審判職能作用,積極在制度、機制、專業化及信息化建設上大膽探索,實現多個全國首創,打造了破產審判「廣州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數據:推動574家國有「殭屍企業」有序退市 清理債務331.63億
自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廣州中院共審結企業破產和強制清算案件751件,推動574家國有「殭屍企業」有序退出市場,累計清理債務331.63億元,盤活中心城區土地資源約134.4萬平方米,為廣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率先開通綠色通道 推動破產審理「換擋提速」
廣州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沉澱了較多國有「殭屍企業」急待出清。
廣州中院清算與破產審判庭成立後,受理審查的首件破產清算案也是首件國有「殭屍企業」案,即廣東省紡織工業總公司破產清算案,這是塊「硬骨頭」。通過破產清算,清理債務10.8億元,使廣東省紡織行業擺脫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對上級集團完成國資混改有重要意義。2019年11月25日,廣州中院裁定終結省紡織總公司破產程序。
2019年12月20日,廣州破產法庭正式揭牌,將在進一步暢通廣東地區市場主體救治與退出通道,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廣州破產法庭庭長劉冬梅告訴記者,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市場環境下,大量「殭屍企業」因產能過剩、技術落後或不符合國家環保、能耗標準被市場淘汰,急需退出市場,司法出清成為國有「殭屍企業」退出市場的重要途徑。
為推進國有「殭屍企業」順利退出市場,提升破產審判效率,廣州中院開通司法處置國有殭屍企業綠色通道,於2018年率先出臺《關於設置國有「殭屍企業」破產審判綠色通道的若干意見》等制度規定,為簡易破產和強制清算案件的批量受理、審理、審結提供司法依據。
截至目前,共有616件破產和強制清算案件進入綠色快速審理通道,其中最快的三個月內審結,有力推動破產審理整體「換擋提速」,有效促進了國有資本優化布局和國有企業轉型升級。
2020年2月25日,廣州中院又出臺破產案件快速審理等指引文件,實現破產案件「簡案快審、繁案精審」。今年上半年,快審程序適用率62.9%,平均審理周期較去年同期縮短19.5%。
創新重整和解機制 積極挽救困境企業再生
廣州中院副院長吳翔表示,近幾年,廣州中院靈活利用和解程序優勢,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和解實現各方主體利益共贏,成功挽救華廈公司、欣迪公司、中岱公司等一批危困企業擺脫困境,恢復經營。
在中岱公司破產和解案中,通過引入外部投資6億元,成功清償職工債權90多萬元、普通債權4.15億元,清償率高達81.6%,同時盤活了位於中心城區(琶洲)的在建工程中岱廣場,實現了債權人、破產企業、職工、投資人等多方利益共贏。
2020年5月28日,出臺《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重整案件審理指引(試行)》,運用市場化標準優化重整識別機制,建立預重整制度,實現庭外重整與庭內重整的優先銜接,降低破產重整制度性成本,提高破產重整效率。
通過重整程序引入3億餘元的戰略投資,成功幫助華康公司、凱路仕公司、泛誠公司、天河偉天公司等一批困境企業獲得重生,共化解債務10多億元,盤活土地11萬平方米,實現了債務人企業資產最大化和債權人清償率的大幅提升。
全國首開先河 運用5G技術召開債權人會議
作為全國首例共享單車破產案,「小鳴單車」用戶債權人眾多,分散在全國各地,如何保障債權人申報債權以及召開債權人會議成為最大難題。廣州中院開發微信小程序用於提交債權,使得有效債權申報達118738人。
在這一嘗試的基礎上,廣州中院將破產審判信息化建設與智慧法院建設進一步融合推進。在全國首開先河,率先在「廣州微法院」開發債權申報小程序,實現了債權人可以不跑腿,網上參與破產程序;同時突破了全國破產重整平臺只能容納1萬人參與程序的瓶頸,可以支持10多萬債權人同時參與程序;
其次,率先運用5G技術召開債權人會議,利用5G「大寬帶、低延時、大連接」的優勢,實現了法院、全國各地債權人、破產管理人即時連接、信息同步,極大地提升了債權人會議參與人的視覺效果和會議效果;
率先研發上線全國首個破產資金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上升級啟用「智慧破產」審理系統,實現了「四個全國首創」,即全國首個地方管理人智能服務平臺、全國首個地方破產審判動態監管平臺、全國首個債權人監督評價平臺、全國首個破產審判區塊鏈運用平臺,該系統獲得了法官、管理人、債權人的廣泛認可。
疫情期間,為實現疫情防控與破產審判兩不誤,廣州中院通過智破系統廣泛召開線上債權人會議,大大降低債權人會議組織召開成本和債權人參會成本。智慧破產審理系統的建設成果為全國破產審判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廣州經驗」。
幾個「率先」:
1.率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形成工作合力在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廣州中院先後推動建立全省首個黨委領導下的司法處置國有「殭屍企業」聯席會議制度和廣州市協作推進破產和強制清算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截至今年上半年,依託聯席會議制度已聯合出臺3個會籤文件,解決了破產企業職工安置、中小客車帶牌拍賣、司法清算企業市場退出、稅務註銷等難題,為高效推進破產程序提供了極大助力。
2.率先納入財政預算保障 有效破解程序啟動難題
面對部分「殭屍企業」沒有資金或資金不足不能啟動破產程序問題,廣州中院前期經過主動協調,至2018年,已將破產審理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從根本上解決了因資金短缺不能啟動破產審理的難題。
3.率先上線破產信息公開平臺 提升程序透明度
2019年10月,廣州中院率先上線專門的破產信息公開平臺,提高破產公開透明度。2020年5月28日,上線廣州法院營商環境公開平臺,實時更新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動態、改革舉措、典型案例,讓破產審判工作全程在陽光下運行。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魏麗娜 通訊員 穗法宣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