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資本市場跌宕起伏,從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重挫與恐慌,到止跌回升後的恢復與上揚。A股市場的整體改革與個股分化間,公募基金行業以專業投資優勢為投資者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展望2021,易方達投顧基金研究員潘琨做客「易方達投顧大講堂」直播活動並表示,2021年,經濟產出、通脹和政策三大宏觀因素將成為影響資產價格的重要維度;股市存在結構性機會,而債市需要警惕風險因素。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尤其需要依託公募基金等專業機構的投顧優勢,尋找適合自身的投資策略。
宏觀:三大因素影響資產價格
潘琨表示,對資產價格有較大影響的宏觀因素有三個維度:一是經濟產出,二是通脹,三是政策,在國內政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維度。其中經濟產出重點在於投資、消費、淨出口「三駕馬車」,影響通脹的因素包括大宗商品價格、貨幣政策和產出缺口情況,政策維度的關注點則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對三大維度在2021的整體判斷,潘琨指出,首先經濟復甦是一個大的趨勢,至少國內在投資、消費和進出口都存在恢復預期的條件下,經濟復甦的景氣度依然向上。其次從政策定調和內外部環境來看,流動性不會過快收緊,但貨幣政策會在中性偏緊的路途上,財政政策則可能穩中有退。真正在市場上分歧比較大的維度是通脹,我們認為2021年存在一定的通脹壓力,需要密切跟蹤相關數據。
「通脹方面,全球疫情期間,各國央行的實行了超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大宗商品如鐵礦石最近開始猛抬頭,明年大宗商品價格還是有比較大的上行空間,由此帶來的海外輸入型通脹確實值得擔心。至於國內的通脹還要走一步看一步,但必須關注通脹對資產價格帶來的壓力。」 潘琨說。
市場:股市重盈利債市防風險
對於2021年的市場走勢,潘琨認為,結合目前的宏觀環境和資產的估值水平,股市可以維持相對均衡的配置,不過當中仍然有一些結構性機會。債市相對偏謹慎,考慮到信用風險,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投資者的情緒還在修復過程中,2021年部分地方城投債的信用風險有一定壓力,加上通脹影響,對於低等級信用債應當非常謹慎。利率債相對樂觀一些,但也需要關注貨幣政策的邊際變化。
對於市場板塊熱點,潘琨建議在整體均衡的思路下,可以關注有盈利支撐的行業,例如產業鏈上遊的資源品行業、需求毛利在同步改善的中遊製造業以及從相對估值角度的順周期板塊,對於估值比較高的行業,應保持適度謹慎。
投資:適合的策略
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新發基金超過1400隻,合計首募份額超3萬億份,新基金髮行數量相比去年漲了40%,整個公募基金市場仍在快速擴容之中。與此同時,如何在數千隻公募基金產品中,選對基金且以正確的「姿勢」持有,讓盈利的基金真正為自己賺錢,也成為投資者更加關注的問題。
2019年10月,公募基金投顧試點正式落地,專業投顧機構可接受客戶的委託,代客戶進行基金產品研究、投資和調倉。易方達基金作為首批獲得試點資格的機構之一,繼2020年9月在天天基金、招行招贏通等四個平臺接連上線基金投顧服務後,又於12月初在交通銀行上線該服務,在投顧業務上構建全客戶類型、全合作機構的布局框架。
據介紹,易方達投顧業務從一開始就確立了獨立、客觀的發展定位。在架構上建立了完整的投研、金融科技、市場、技術等團隊,立足於買方代理,真正從客戶利益出發,踐行買方代理模式,獨立客觀、專業全面地從全市場優選基金產品,構建出合理的基金組合。
「我們會綜合考慮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需求等因素,為客戶推薦更適合他的策略。」 潘琨說。
(編輯:許楠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