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I前線」(ID:ai-front),作者:李冬梅,36氪經授權發布。
近日,一些 SpaceX Starlink Beta 用戶已經開始在社交網站、技術論壇等公開平臺上分享他們使用 SpaceX Starlink 的體驗,以便確認衛星服務可以在偏遠地區提供快速的寬帶速度和低延遲。一位名為 Wandering-coder 的用戶在 Reddit 上發布了一則 SpaceX Starlink 開箱測試體驗的帖子,帖子發布後引來了眾多網友圍觀和熱議。
Wandering-coder 將他的新 Starlink 設備和可攜式電源帶到了愛達荷州的一個國家森林,在那裡他以 120Mbps 的下載速度連接到網際網路。Wandering-coder 自己在開箱體驗完 SpaceX Starlink 後,也表示:「感覺就像是來自未來……對它的運行效果感到驚訝。」
Wandering-coder 在 Reddit 上表示,他在距離服務地址約 15 英裡的國家森林進行了測試,那裡有一個射擊場。他進行了實時視頻通話和一些測試,他的電源最大為 300w,而整個系統在運行時的耗電量約為 116w。Wandering-coder 的手機使用的是谷歌 Fi,但是卻無法通過 Google Fi 獲得任何手機運營商的服務。然而,Starlink 卻在這個沒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完成了實時視頻通話和測試。Wandering-coder 還補充道,正如之前所料,由於一些沉重的樹木和枝椏遮擋了部分視線,因此 Starlink 沒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因此他一次只能連接 5 秒鐘。想要信號更加穩定,最好儘可能地確保你能看到清晰的天空。
Wandering-coder 上述所描述的內容,是在測試現場寫完的,通過移動 Starlink 發送。
以下是 Wandering-coder 在國家森林中測試的一些照片:
(圖片來源:Wandering-coder)
(圖片來源:Wandering-coder)
將 Starlink 用戶終端 / 衛星天線放置在森林中一個相對開闊的地方的地面上,Wandering-coder 進行了一項速度測試,測試測量出下 載速度為 120Mbps、上傳速度為 12Mbps,延遲為 37ms。由於 Starlink 需要與 SpaceX 衛星保持清晰的視線,因此在另一個森林茂密的地方進行測試後所獲得的結果要更差一些。
Wandering-coder 不鼓勵其他 Starlink 測試人員完成相同的實驗,因為在遠離 SpaceX 服務位置的情況下使用該服務可能不會成功。他在 Reddit 中稱:「考慮到所有因素,最好將「用戶終端」保持在註冊的服務位置上,直到官方發表權威意見。」
Wandering-coder 不僅在國家森林進行了 Starlink 的測試,他還分享了在家中將設備開箱時的一些感受和照片:
Starlink 外包裝(圖片來源:Wandering-coder)
開箱(圖片來源:Wandering-coder)
Starlink 路由器(圖片來源:Wandering-coder)
Starlink 衛星天線(圖片來源:Wandering-coder)
Starlink 電源(圖片來源:Wandering-coder)
將設備拆箱後,Wandering-coder 對 Starlink 的品質和定價都頗為滿意。他寫道:「整個設備的構建質量非常好,並且它的性能比我想像的要好得多。」 「感覺就像是來自未來。一想到現在市面上高端手機的價格都在 1000 美元左右,我能以 500 美元左右的價格買到這樣的設備,著實令我震驚。因此我對它非常滿意。」
上周,Space X 表示已經向那些在 Starlink 網站上對該服務感興趣的人發送了郵件邀請,邀請這些用戶使用 Beta 版設備,費用為每月 99 美元,此外還將一次性收取 499 美元的用戶終端、安裝三腳架和路由器端費用。
在對家中 Starlink 設備進行測試時,Wandering-coder 稱,他將衛星盤放在了地面上,當衛星盤與天空之間有「一定的障礙物」時,他的下載速度為 135Mbps,上傳速度為 25Mbps,延遲時間為 21ms。他還在「惡劣天氣」、「樹梢」、「柵欄」和「房屋」等嚴重阻礙視線的不同位置對用戶終端進行了測試,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設備的下載速度依然能達到 46Mbps,上傳速度能達到 15Mbps,延遲為 41ms。進行測試時,他沒有將天線放在屋頂上。
即使在連接時設置了重重障礙,但設備取得的效果然仍然讓 Wandering-coder 感到驚訝。他稱:「通過此服務,流媒體、低延遲視頻會議和遊戲都可以輕鬆訪問。即使是 Beta 版,似乎也低估了 Starlink 的性能,因此,我很期待它真正地成熟。」
雖然將用戶終端安裝在屋頂上這一步驟聽起來很複雜,但 Wandering-coder 表示,其實一切其他操作都很簡單:
接通電源後,啟動大約需要 1 分鐘。然後大約 1~15 分鐘左右就能正確進行機械定位。定位都是自動完成的,因此基本上就是即插即用。從天線陣列到電源有一根帶電的乙太網線,從電源到路由器也有一根帶電的乙太網線。除了需要手動將設備放置在屋頂以及設置 Wi-Fi 名稱和密碼外,無需進行任何設置,所有棘手的工作都是自動化的。
由 Ookla 收集並由 PCMag 上周發布的新的速度測試數據發現,十月份,Starlink 的平均下載速度為 79.5Mbps,平均上傳速度為 13.8Mbps,當時該服務的 beta 版有更多局限性。同一份數據中,Viasat Exede 服務的平均下載速度為 24.75Mbps,HughesNet 的平均下載速度為 19.84Mbps,這兩種速度均來自對地靜止衛星。Viasat 和 HughesNet 的上傳速度分別為 3.25Mbps 和 2.64Mbps。
同樣,數據顯示,Starlink 的地球低軌衛星在等待時間方面大大優於較高軌道的衛星,Starlink 的平均時差為 42ms。據 PCMag 稱,Viasat 和 HughesNet 的平均時差分別為 643ms 和 728ms。
在 SpaceX 上周向新用戶發出的邀請中表示,「隨著 Starlink 系統的增強,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數據傳輸速度將從 50Mbps 變為 150Mbps,延遲從 40ms 變為 20ms……對於延遲,我們希望達到在 2021 年夏季達到 16ms 到 19ms。」
一位蒙大拿州居民發布了 Starlink 速度測試的結果,其下載速度為 174Mbps,上傳速度為 33Mbps,延遲為 39ms。這位 Beta 測試人員昨日在 Reddit 上寫道:「在蒙大拿州的鄉村中,我們的選擇還停留在全球信息網絡上,而 Starlink 的出現將永遠改變遊戲規則。」
https://arstechnica.com/information-technology/2020/11/spacex-starlink-beta-tester-takes-user-terminal-into-forest-gets-120mbps/
https://www.reddit.com/r/Starlink/comments/jllpet/starlink_beta_report_specifications_dimen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