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鳥的硬筆書法從唐楷入手,上溯秦漢篆隸,繼而攻「二王」行草

2021-01-09 1314書法繪畫工作室

江鳥,是 沈鴻根的別號與筆名,1943年12月26日出生,上海中華書法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硬筆書法天地》網站高級顧問。

江鳥的硬筆書法從唐楷入手,上溯秦漢篆隸,繼而攻「二王」行草,旁及「顛張醉素」和「宋四家」,後又學習魏碑和漢簡,書風高古雄放而又清麗流暢。

在風格表現上其楷書多現骨力,有晉唐遺風;而行草書,尤其是 大草書,又能體現恢弘氣勢,大氣磅礴,字勢雄放而不野,在精神上取自古人,但在揮運時又自書我心了。

作品特點江鳥先生硬筆行草書得王羲之之三昧:「動」、「道」、「潤」。所謂「動」,主要表現在單字如劃上十字格,很少平直對稱,大多呈現或大或小地左右搖曳之姿,上下竄動之態,妙處在於不穩。

所謂「遒」,主要表現在用筆常令筆鋒在點畫中行,行筆取澀勢,只在轉折頓筆處,才中鋒輔以側峰,雖筆畫粗細變化不甚大,但起到運行自然,每每入木三分,力透紙背,少外露,多內含,有彈性,有力度,有韻味;加上字的結構,往往內緊外松,成團包狀,組成一種團結不散的結構力,含筋抱骨,勢圓力遒,耐人尋味。所謂「潤」,主要表現在筆滋墨潤。

出版作品有:《行書概論》江蘇古籍出版社,《書法章法》清華大學出版社,《書法十五講》 上海三聯書店,《四體常用字鋼筆字帖》 學林出版社,《中國鋼筆書法藝術》 江西教育出版社,《碑帖臨摹》 上海科技出版社,《王羲之十七帖臨習指南》 臺灣大眾書局,《楷書百日通》 上海文化出版社,《行書百日通》 上海文化出版社,《書法形式百日通》 上海文化出版社,《籤名藝術》 上海科技出版社,《硬筆書法百日通》 江西美術出版社,《江鳥書法作品選》 上海文化出版社,《鋼筆行草入門》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唐詩鋼筆行書字帖》 學林出版社,《三字經毛筆字帖》 學林出版社,《現代書法名家作品鑑賞》 重慶出版社,《古代書法名家作品鑑賞》 重慶出版社,《當代書法名家作品鑑賞》 重慶出版社,《歷代篆隸名作鑑賞》 重慶出版社,《歷代楷書名作鑑賞》 重慶出版社,《歷代行草名作鑑賞》重慶出版社,《硬筆書法名家作品鑑賞》 重慶出版社,《海外書法名家作品鑑賞》 重慶出版社,《少字數書法名家作品鑑賞》 重慶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學書法先要了解楷行草隸篆五種字體特徵 練習順序也有講究
    眾所周知,書法最常見的有五種書體,相互之間存在著流變和發展的關係。了解每種書體特徵,對學習書法有很大的益處。作者:文質彬在魏晉時期達到成熟,標誌著書法自覺時期的到來。草書是書法藝術中情感色彩最濃,藝術境界最高,同時也是技巧最難的一種書體,韓愈說:「喜怒、窘窮、憂悲、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捨棄了字形,只有線條的表現力。所以劉熙載云:「書凡兩種,篆、分、正為一種,皆詳而靜者;行、草為一種,皆簡而動者。」草書化時間為空間,一瞬間在紙面上達到情緒的展現和宣洩。
  • 他自創「姜氏破體」,融匯篆隸行草與魏碑諸體,楷書大氣、靈動
    董其昌提到了用筆、運筆的重要性,但是到了現在硬筆書法的湧入,讓很多人書法愛好者產生了疑惑,學習書法究竟是該選毛筆書法呢,還是硬筆書法。若論其內涵,自然是毛筆書法內涵更加豐富,承襲了千年的歷史文明,通過毛筆字我們能夠感受到魏晉書法的風韻,唐朝書法的法度,宋人書法的意態,以及明清書法的形態,毛筆書法呈現出不同時代不同書法的特色,本身就是一個文化寶庫。
  • 二王書法之正脈,趙文敏行書《洛神賦》:好看不爛俗、還能漲知識
    學習趙體書法,如何高效臨帖?選擇「高清、真跡、代表作」是關鍵常常有書法愛好者問提出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那就是「我應該先學習哪一家的字?」對於已經入門的人來講,這似乎算不得是問題,但也不必嘲笑和輕視。畢竟這是對於一個有志於學習書法的人,最初所必須面臨的實際問題。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各個書法家的回答並不一致。有的認為應該先從魏晉的小楷、行書開始,有的認為應從秦漢的篆隸開始,當然更多的則認為應從唐楷開始,或者從元明的行楷、小楷練習。總之,雖然各有各的理由,但大多離不開「二王」這一路數。
  • 清朝書法篆刻大師鄧石如,隸篆被列為神品,遒麗天成
    清代中葉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劇變時期,碑學的興起衝擊和改變了清初帖學一統天下的頹弱之勢,書壇呈現出奇姿異態的繁榮景象。此時崇尚碑學的書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成為碑學實踐典範的就是鄧石如。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鏐家八年,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遂工四體書,尤長於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性廉介,遍遊名山水,以書刻自給。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 中書協書法家沈鴻根,18幅鋼筆書法欣賞:骨力勁健筆法流暢,好字
    沈鴻根沈鴻根先生的鋼筆章草飛靈逸秀,亨譽中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東南亞,是我最崇拜的書法家之一,由於他的書法講究態勢筆意,機變多巧,要求臨習者需有一定的硬筆功底,這對於目前崇尚急功近利的一些人來說難度較大,尤其是功課繁重
  • 清朝書法由行草向篆隸的返古避俗風尚
    在清代學術由樸學逐漸勢壓理學的轉型過程中,學術浸潤書學的景況突出表現在:理論上關注篆、隸的言論不斷增強,最終形成碑學思潮;創作中篆、隸二體取得的成就與影響逐漸超越行、草書,至乾隆、嘉慶年間形成了書法史上「帖學」與「碑學」在朝廷之外的影響力的轉換,成為清代書法史的一大關妞與特徵。
  • 鄧石如楷書與行草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字體?
    鄧石如的楷書,跳脫於時人固守的唐楷界限和館閣之風,上溯北朝碑版刻石,主要取法六朝之《張猛龍》《賈使君》《梁始興王碑》《石門銘》《瘞鶴銘》。穩健疏朗篆隸意蘊楷書作品有《被銘、屏風銘、地銘、裳銘、履銘、床銘》楷書四條屏、《都門寓廬記古》四體書屏之楷書、《贈曹儷笙老先生論古人》四體書之楷書等。
  • 真行草隸篆之楷書,啟功楷書作品欣賞
    真行草隸篆之楷書,啟功楷書作品欣賞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楷書由隸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雲「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楷書字就是我們現在通用的漢字手寫正體規範字體。啟功曾臨習大量碑帖,他的書法作品,有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被稱為「啟體」。書法界評論道:「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對於書法藝術,他有很多創見。一般人學書法都是從寫「九宮格」或「米字格」開始,並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
  • 這位硬筆書協主席,精通書法五體,啟功稱他為「當代楷書王」
    前段時間有朋友詢問:初學書法,應該是先選擇硬筆書法還是毛筆書法呢?其實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很長時間的爭議了,毛筆書法歷經千年,博大精深,各朝各代都有卓越的書法家,蔚然成觀,其造詣深不可言;而硬筆書法雖然不如毛筆書法那般造詣深厚,卻簡潔、便利,擁有了廣大的群體。
  • 宣家鑫書法長三角巡迴展在合肥亞明藝術館開幕
    安徽省書協副主席、合肥市書協主席陳智主持開幕式本次展覽由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安徽省書畫院、中國書法家協會展覽中心、亞明藝術館主辦;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劉海粟美術館分館、上海海派書畫藝術館承辦,寧波美術館(浙江)、劉海粟美術館(江蘇常州)、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篆隸專業委員會協辦
  • 金山區首屆硬筆書法大展亮相「中國硬筆書法名鎮」,展期一個月市民...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毛麗君)真、草、隸、篆……一場匯集了近百幅作品的硬筆書法群英薈萃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今天上午,由金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廊下鎮人民政府、金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金山區首屆硬筆書法大展活動,在廊下青簷版畫基地正式啟動。
  • 民國第一高手,書法得「二王」真傳,這字足以令當代書家汗顏!
    但在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取法於特色,這與當時的社會與文化環境息息相關,但有一點是大家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上追魏晉,學習「二王」,書法不入「二王」基本就等於「野狐禪」,這是千百年來書法人共識。白蕉《蘭題雜存》行草長卷但縱觀整個書法史,能學習「二王」達到了一定高度的人寥寥無幾,今天我們介紹一位民國第一高手,書法得「二王」真傳,這字足以令當代書家汗顏!
  • 滬郊金山在「中國硬筆書法名鎮」推出首屆硬筆書法大展
    新華網上海12月20日電(記者李榮)硬筆書法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一種,長期以來以雅俗共賞、方便易學、書寫快捷而受到普通民眾的喜愛。滬郊金山近日在「中國硬筆書法名鎮」——廊下鎮推出了首屆硬筆書法大展。長三角毗鄰地區的廊下、廣陳硬筆書法聯盟也正式揭牌。
  • 硬筆書法比賽評審結束,看看評審委員會專家們如何看待本次大賽
    有魏碑和墓誌風格的楷書作品,寫得灑脫,我多次投票而未得高票,估計是硬筆書法還得從實用美觀角度考慮,最後此類能有數名作者進入前二十,還真不錯,成為亮點。行書作品的取法更為單調,主要師法米芾及二王系列,習東坡及其他法書者甚少,這與當今繼承傳統書法之大觀的毛筆書法相差甚遠,應提於硬筆書法創作發展及教育者慎思。
  • 「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的起源和特點
    中國書法在久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傳統。一般來說書法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每一大類又可細分。了解區別有助於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深廣內涵。
  • 當代楷書之王,硬筆書法一樣了得,連啟功都為之點讚
    唐代以後,楷書逐漸成為學習書法入門之選,現在自然也不例外,無論學歐陽詢、顏真卿、趙子昂,老師都會要求學生都是從楷書入手!提起楷書,很多人會想到田英章、田蘊章兄弟二人,然而他們的作品,一直爭議很大,主流書法圈非常排斥,說是「印刷體」!
  • 書法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呢?
    從書寫工具上來看可主要分為硬筆書法、篆刻、毛筆三大類:(1)硬筆書法,主要是用鋼筆、籤字筆等為書寫工具,在普通紙張上把漢字書寫美觀大方的藝術活動,硬筆書法的特點是實用性強,缺點是不能寫大字,缺乏用筆的變化,可以把字寫得漂亮,但藝術性較低!
  • 「蠶頭燕尾,一波三磔」——為什麼說篆隸是漢字的源頭和根本
    在漢字字體演變終結之前,書法是依附於漢字的演變而發展的,所以對書法的關照還應該納入到文字學的體系來考察。文字學將隸變之前的文字稱之為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國文字和秦系文字等,隸變以後的字體統稱之今文字。為了和今文非篆書系統加以區分,又將古文系統稱之為篆系文字,即篆體。篆體作為漢字的早期階段,自然是漢字的源頭。
  • 硬筆楷書的一個經典範本,這字寫得太美了!
    當代書法史上,有一位書畫家,他既能作二米見方的榜書,亦能寫細如粟米的小楷,其妙心獨運熔鑄篆、隸、行、草與魏碑諸體於一爐,別樹一幟,為我國書壇一絕。為世所公認,被譽為「中國當代楷書之王」。《姜東舒小楷書法集》姜東舒從事書法活動60餘年,尤其是他的楷書,融合篆隸楷行草諸體於一體,自創一種書法,稱「破體」,又稱「姜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