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這一屆父母都知道,在雞娃界「原版娃」的概念大行其道。
所謂原版娃,就是從小讀原版分級閱讀和繪本來進行英語啟蒙的小孩。目前,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讀英語分級讀物幾乎成為了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牛娃的標配。
雖然每個娃讀分級、讀原版書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同(簡稱為含「原」量不同),但父母起碼都有讀原版的規劃和目標,我們廣義地把讀過牛津樹、RAZ、紅火箭、大貓等分級讀物及英語原版繪本、橋梁書、章節書的娃稱為廣義的「原版娃」。
筆者之前寫了大量的英語啟蒙文章,闡述了如何通過多套英語分級讀物搭配使用進行英語啟蒙的方法和路徑(如《啟蒙實錄:一年刷完牛津樹9階》)。
今年Oscar剛剛成為小學生,公立課內英語內容對原版娃可以說非常簡單,於是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原版娃上小學後應該如何規劃英語學習?
筆者翻閱了不少資料甚至論文,參考了很多英語牛娃的成長經歷,在思考中不斷實踐,摸索前進。
Oscar在學前已經刷完了牛津樹13階,大貓13階,同時看來了不少的原版橋梁書、章節書,還把小豬佩奇1-6季英文版都看得每句臺詞都倒背如流——基本上講上句就能條件反射不假思索地蹦出下一句的程度。應該說,Oscar在學前已經算是通過原版讀物練下了不錯的英文聽說「底子」,發音標準,聽力詞彙量也很不錯,經常能說出連在英國留學老父親都不懂的單詞。細心追問,這是來自於哪本書和哪本繪本,或者來自於某個動畫片的臺詞。
作為一個「原版娃」,或者說起碼讀原版來啟蒙的娃,Oscar的輸入是不少了,筆者覺得趁著上小學,校內「寫」的作業慢慢多起來,是時候借著這陣「東風」可以開始抓系統輸出了。
原版娃學前的原版閱讀,給娃大量地道的輸入,這些都是很好的底子。但要進一步發展,光靠繼續刷更難的原版,程度更深的原版書,肯定是不夠的,這時候就必然要引入——優秀的原版英語教材。
原版娃大腦中存下了大量地道的詞彙、短語、表達,但這時候這些詞彙、表達、句型是大多是零散的,無組織的,或者是和情景關聯的。我們在繼續擴大詞彙和表達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把這些零散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組織成有條理的樹,以使得輸出應用時能順手拈來,維持穩定的、高水平的輸出。
而好的原版英語教材,就是把這些表達、詞彙、句式組織起來的有力武器。
因此,筆者認為進入小學階段,孩子在學校通過教材學習各科的知識,原版娃也應該通過教材得學習梳理知識,總結語法,練習寫作,提高穩定輸出的綜合水平。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筆者這裡說的教材,並不是指現在很多英語培訓機構自己編寫的課程材料,而是英語國家權威出版機構組織專家編寫的原版教材(原版教材是個很有價值的大坑,回頭我專門撰文來分析)。
結合很多著名啟蒙老師和英語牛娃的經驗,目前主流認為在小學一二年級,原版輸入:原版教材學習的時間為8:2是比較適合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比如在三年級可調整為7:3,四年級調整為6:4,五年級後一段較長時間大致保持5:5的水平(以上只是大致經驗數據,可以因人而異進行調整)。
不像啟蒙期間可進行親子閱讀,到了學習原版教材階段,對家長來說不管你英語水平的高低,是否留學,99%的家長是無法勝任做孩子原版教材的老師的。
一般來說,原版教材大多數都涉及聽說讀寫各方面,需要大量的拓展和精講,還有練習,越好的原版教材,越需要專業的老師就行教授、講解。只有好的老師,才能充分發揮原版教材的強大威力。
這又是一個宏大的課(da)題(keng):不同孩子上公立還是民辦,上雙語還是國際學校,校內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難度,學習時長都不同,如何協調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不同校內英語教學難度,學好原版教材?如何根據孩子的水平選原版教材?選綜合性的教材,還是針對孩子的弱項,選專項教材?如何搭配綜合性教材和專項教材?我感覺後面我要慢慢研究,寫很多篇了……
小結
原版分級和繪本的閱讀是肉,教材是骨;光有肉就是散的,松垮的;光有骨架則是精瘦的,營養不良的,只有骨和肉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組成強健的體魄。
家長難以勝任作為孩子原版教材的老師,但直接交給外面的機構又良莠不齊,且大多數機構的進度,對原版娃來說太慢,太浪費時間了。
如何結合課內英語,學好的原版教材,並繼續原版進階之路?筆者願意在後面用一系列的文章與大家一起詳細分析、探究、分享也交流。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