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驗室牽手武漢理工大學!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在青開建

2021-01-05 湘湘帶你看社會

日前,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啟動建設,同時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近年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積極深度融合新材料技術研發成果與海洋科技發展需求,拓展藍色發展新空間。2019年7月,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吳立新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院士共同倡議下,國內外頂尖材料學科專家齊聚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編制了《面向2035海洋新材料發展規劃》,為我國海洋新材料這一具有重大國家需求的新興交叉學科發展繪製了藍圖,同時也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武漢理工大學的進一步合作指明了發展方向,雙方決定組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

當前,我國海洋領域高端技術裝備的國產化水平亟待提高,材料等基礎學科正是亟須攻克的「卡脖子」技術難點。以面向海洋應用的新材料研究開發利用作為突破未來海洋科技、產業發展瓶頸的重要支撐,對於夯實海洋科學技術發展的材料科學研究基礎、提升我國海洋技術與裝備的國產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底,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決定組建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新材料研發進入快車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次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的啟動,是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探索實現多學科交叉協同機制,融合國內外海洋新材料領域優勢資源協同攻關,進行前沿顛覆性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的重要舉措。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和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將充分發揮武漢理工大學在材料領域的學科優勢,為材料與海洋的交叉融合貢獻力量。通過十年規劃發展,為海洋重大裝備、重大工程和海洋新興產業提供關鍵材料支撐,在若干戰略性海洋新材料方面引領國際前沿,逐步建設成為海洋新材料技術領域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形成面向全球吸引和匯聚海洋新材料領域高端人才的集結地、海洋新材料核心技術的發源地和支撐國家海洋戰略科技力量的戰略性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成世界海洋新材料技術研發中心、國家海洋新材料技術轉移與輻射中心、海洋新材料領域高端人才匯集與國際交流中心。

【來源:青島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和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韓建軍 胡劍)6月17日,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暨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該校副校長王發洲
  • 武漢理工大學,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並都與材料有關!
    武漢理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首批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 銀隆新能源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校企研發中心
    6月11日,銀隆新能源珠海總部舉辦「銀隆新能源-武漢理工大學校企研發中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珠海廣通汽車&武漢理工大學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銀隆新能源與武漢理工大學將共建校企研發中心,建設地點位於銀隆新能源珠海總部,下設「珠海廣通汽車&武漢理工大學聯合實驗室」。
  • 武漢理工大學:三大優勢專業做支柱,推動熱門學科交叉,創造就業機會
    張璐:武漢理工大學源於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於支柱性和基礎性地位的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辦學,與三大行業相關的專業是傳統優勢專業,如材料類、交通類、機械類、車輛類、土木類等專業實力強勁。學校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等15個國家特色專業,車輛工程、通信工程等4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物流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28個國家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甬江實驗室來了!寧波昨召開論證研討會,聚焦海洋新材料方向
    他從國家海洋戰略和浙江省、寧波市海洋經濟區域發展需求、以及海洋新材料學科體系的角度出發,詳細闡述了海洋新材料與應用甬江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實驗室定位與方向、代表性重點任務、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以及實驗室現有的基礎和對下一步建設的具體部署和安排。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物質科學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即將開建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物質科學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啟動施工總承包招標,即將開工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內物質科學的重要研究基地。物質科學致力於研究自然界物質的結構、運動及其相互作用的一般規律,不僅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還可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原理,推動新材料與新器件研發,是當前富有挑戰性和強烈社會需求的研究領域。
  • 從淡青丸到新青丸 日本新型海洋調查船發展歷程
    作者:鶴飛天際1962年,東京大學成立了海洋研究所,為了更好的開展海洋研究,1963年,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建造了淡青丸號(第一代)海洋調查船,該船總噸位297噸,船長40m,船寬7.4m,吃水3.7m,最大航速11.6節,續航力7500海裡,定員37人,其中研究人員10人,7月開始了首次調查活動
  • 光電律動,綠韻華中——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項目概況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原名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大樓),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組建的6個國家級研究中心之一。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是中國光電領域最大實驗室,也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武漢·中國光谷」的創新研究基地。項目功能定位為國家級科研實驗室,兼顧展陳與會議功能的科研綜合體建築。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擔負激勵後學、弘揚科學精神、展示科技發展的科研教育基地和開展光電信息研究的工作基地。
  • 梅炳初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梅炳初,男,1962年1月出生於湖南臨湘,工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 1995年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 重點大學介紹——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成立於2000年,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由三所學校合併組建而來,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2000年,院校合併開啟,眾多學校強強聯合,此時都在武漢的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順勢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開啟新的篇章。一、武漢工業大學武漢工業大學源頭較多,歷史久遠。有1898年,武昌洋務局開辦湖北工藝學堂;1907年,更名為湖北工業中學堂。
  • 武漢理工大學科技衍生大產業
    本報訊最近,武漢理工大學與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中建三局二公司籤約,共同組建「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園股份公司」。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園正式啟動。該園是國家大學科技園首批試點單位,是「武漢——中國光谷」大學科技園重要組成部分,是繼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武漢大學科技園之後,湖北省啟動的第三家科技園。
  • 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揭牌,未來將謀劃國家實驗室建設
    打造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  山東省實驗室是省級基礎創新平臺的龍頭,是創建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新能源省實驗室負責人劉中民院士告訴記者,新能源省實驗室的目標是創建國家實驗室。  「我們將開展『從0到1』原創導向的前瞻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前瞻關鍵技術創新研究和能源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等,建成立足山東、面向世界的新能源科學研究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劉中民說。  高水平的建設呼喚高層次的人才和平臺。
  • 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掛牌,未來將謀劃國家實驗室建設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7日訊 繼山東能源研究院在青島奠基開建後,以青島為「圓點」,以山東為「根據地」,全國的能源科學發展將再迎新突破——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以下簡稱「新能源省實驗室」)掛牌,進入了快馬加鞭的建設環節。
  • 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排名,這25所大學科研實力最強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的科研實體。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可以說國家重點實驗室代表了目前中國最精高端的科學研究技術,是中國最高端的科研人才的聚集地。
  •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位列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
    學科概況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國家第四輪學科水平評估中排名A+,位列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是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依託「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辦學,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學科擁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材料研究與測試分析國家級計量中心、特種功能材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建築材料及製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十餘個科研支撐和人才培養基地。
  •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光電律動 綠韻華中 /華南理工設計院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項目概況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原名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大樓),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組建的6個國家級研究中心之一。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是中國光電領域最大實驗室,也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武漢•中國光谷」的創新研究基地。項目功能定位為國家級科研實驗室,兼顧展陳與會議功能的科研綜合體建築。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擔負激勵後學、弘揚科學精神、展示科技發展的科研教育基地和開展光電信息研究的工作基地。
  • 武漢理工大學「雲校慶」師生校友雲聚送祝福
    5月27日,是武漢理工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的日子。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能回到校園的廣大理工學子和海內外校友,通過「雲學術」「雲祝福」等系列「校慶日」線上活動,為母校「雲慶生」。「博學理工」呈上86道學術「大餐」「這次線上學術研討會報告主題十分鮮明,討論也很熱烈,極大增強了老師之間的凝聚力,加強了青年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
  • 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今日開園
    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俯瞰效果圖今天,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正式開園。從去年1月10日籤署合作協議至今,這所由寧波市人民政府與大連理工大學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再一次刷出了我市推進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加強校地合作的新速度。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坐擁2個國家級實驗室,到底研究啥的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各類科研機構、實驗室、研究院(所、中心)86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4個。
  • ...災害防控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暨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在致辭中對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在實驗室發展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指導表示感謝。他指出,隨著國家對深海研究發展的需求,開展海洋環境地質研究已成為海洋開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提高深海調查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