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的薛其坤為啥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2021-01-06 刁博

每年的10月份是諾貝爾獎的開獎月,今年會有諾貝爾獎花落中國嗎?可能性不是很大。不過中國已經出現了有可能在未來拿到諾貝爾獎的成果,清華大學薛其坤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就是其中一例。

你用的手機、筆記本中有很多半導體元件,對半導體的研究可謂是引發了當今的信息革命。半導體按載流子是空穴還是電子的不同可分為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若是問怎樣知道一個半導體是P型半導體還是N型半導體?用霍爾效應就可以。

霍爾效應是美國物理學家霍爾於1879年在他讀研究生期間發現的。半導體中通有電流時,在與電流相垂直的方向上加上磁場,半導體中載流子就會在洛倫茲力的作用下發生偏轉,於是在半導體的兩側產生電勢差。由於電子和空穴的電性不同,它們在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偏轉就會使得半導體兩側的電勢差有正有負,這樣就區分了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

霍爾在後來的進一步研究中還發現,有些材料在通有電流時即使不加磁場也會在兩側出現電勢差,這是由材料本身的自發磁化引起的。這種現象叫做反常霍爾效應。

霍爾在1938年去世,當時電子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霍爾沒有拿到諾貝爾獎。霍爾沒有想到的是,在他之後霍爾效應不僅在技術領域有了大範圍的應用,也引出了多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0年,克裡青等人觀察到,在低溫及強磁場的情況下,霍爾效應表現出了量子化的特徵。這一發現使克裡青獲得了198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2年,崔琦、勞克林、施特莫發現,在更強的磁場及更低的溫度下還會表現出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這一發現不僅對量子霍爾效應的研究更深了一步,同時也使人類對量子有了新的認識。憑此發現,三人獲得了199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在石墨烯研究方面做出卓越成就的科學家海姆和諾沃肖洛夫。石墨烯具有一些非凡的特質,其中一項就是利用石墨烯可以在常溫下觀察到量子霍爾效應。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生前被認為拿諾貝爾獎是早晚的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張首晟預言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並在之後被實驗證實。張首晟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也有鋪墊性的研究。

2013年,中國科學家薛其坤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得到這一消息後,楊振寧稱讚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

也許還需要用時間為薛其坤鋪墊通往諾貝爾獎的道路,但是可以肯定,薛其坤在未來獲得諾貝爾獎是實至名歸的。

相關焦點

  • 屠呦呦之後,國人還有誰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和莫言獲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屠呦呦獲得「美國的諾貝爾獎」拉斯克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她,在國內她也和一些同行關係搞得比較遭,連院士都評不上。當屠呦呦獲得了2011年的拉斯克獎後,有一些人才意識到屠呦呦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拿到了諾貝爾獎,業內人士並沒有覺得有什麼意外。
  •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 10月28日上午,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能源部前部長、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一行訪問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在工字廳會見了來賓,雙方對加強科研合作等內容交換了意見。
  • 「中國諾貝爾獎」揭曉薛其坤與盧煜明獲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分別榮獲「物質科學獎」和「生命科學獎」,每人還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物質科學獎」獲得者薛其坤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對奇特量子現象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分子束外延生長是一種先進的薄膜生長方法,能在材料襯底上一層一層地生長單晶薄膜。
  • 山東人薛其坤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日前,南方科技大學官網更新了校領導介紹,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出任該校校長。南科大官網消息顯示,11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學新任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先後到理學院、工學院調研,併到食堂與學子交流、共進午餐。
  • 薛其坤:三戰考研,兩個39分,最終成為清華大學副校長
    他就是現在的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薛其坤,我國著名的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圖片來自網絡你或許會認為薛其坤教授能夠獲此殊榮,從小的學習肯定不賴,說是天才也不為過。的確,薛其坤教授從小的學習挺不錯的,從小學到大學,他的路走得似乎比普通人順利。
  • 鵬城政事 |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
    11月19日,從多個獨立信源處了解到,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將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薛其坤)公開資料顯示,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考研「三戰
  • 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快拿到?
    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的獲獎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振奮人心,也可以拉開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帷幕,目前國內已有多人做出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
    「7-11」教授薛其坤: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如果僅從履歷上看,1963年出生的薛其坤可謂是順風順水:35歲當教授,41歲就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50歲攻克量子世界難題,並開始擔任清華大學分管科研的副校長。但實際上,薛其坤的科研之路並不平坦。
  • ...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校長,實驗發現曾被楊振寧評價為「諾貝爾獎」級
    11月19日晚,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官網消息顯示,中科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中科院院士、南科大原校長陳十一任期屆滿卸任。
  •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科技創新要佔領科學高地 也要...
    這是清華大學物理系四樓一間辦公室,屋子不大,書櫃裡、桌子上擺得滿滿當當,地上也摞著好幾摞半人多高的資料,就連沙發旁方几上擺著的褐黑色方石,也標刻著物理曲線圖。  記者走進這間辦公室時,已臨近中午。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著名物理學家薛其坤正在跟電話那頭的合作者討論學術問題,一個個深奧的物理學名詞被拋出,語速飛快、聲音高昂。
  • 薛其坤:考研物理得過39分的院士
    個人簡介: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如果不是2019年「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獲得本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中的唯一的一等獎——楊振寧先生評價為「諾貝爾獎」級的科學發現,公眾可能還不知道薛其坤有多厲害。
  • 今晚八點檔,CCTV-1《朗讀者》第二季回歸,姚明、薛其坤、宗慶後品...
    「7-11教授」薛其坤憶艱難求學路致敬清華大學物理系創辦人葉企孫對於籃球的初心讓姚明在NBA打下一片天地,而支撐薛其坤拿下無數科研成果的,也是他對科學最樸素的嚮往。2012年,薛其坤帶領自己的團隊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全世界引發轟動,甚至被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稱為「中國本土實驗室裡首個諾貝爾獎級別的實驗」。作為科學家,薛其坤的成就無疑算得上業內頂尖。不過就天賦來說,薛其坤相較於那些少年成名的天才並不突出,甚至還有一段距離。身為農家子弟,薛其坤從小就沒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條件。
  • 薛其坤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
    據深圳教育微信公號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考研「三戰」成功,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他從2005年起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同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記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
    攻克量子世界的制高點——記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來源:新華網 2013-04-12 李江濤 吳晶晶   初春時節,北京傳出喜訊: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聯合組成的團隊在實驗中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稱之為「諾貝爾獎級」的科研成果。
  •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昨晚,記者從南方科技大學官網獲悉,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薛其坤已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中科院院士、南科大原校長陳十一任期屆滿卸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先後在日本、美國學習和工作,1999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他從2005年起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深晚報導|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系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曾獲...
    薛其坤 據南科大官網11 月 19 日,根據南方科技大學官方網站更新的校領導介紹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薛其坤,男,漢族,1962 年 12 月生,山東蒙陰人,1984 年 9 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除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獲 " 諾獎 " 級科研成果這些最為人熟知的標籤外,薛其坤還被稱作 " 量子王國垂釣者 "。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任職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11 月 19 日,根據南方科技大學官方網站更新的校領導介紹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南方科技大學原校長、現年 64 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科技大學的歷任校長都是院士,此前的創校校長朱清時也是院士。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曾歷經三次考研,如今獲「諾獎」級科研成果
    2005年,薛其坤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同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41歲的他,是同批當選院士中最年輕的一位。2013年5月,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同年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楊振寧評價為諾貝爾獎級別。今年,在剛剛揭曉的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由他主持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曾考研3次,5年沒出過成果
    這幾天,最熱的無疑是量子力學,而主講人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更是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物理學家。他是從沂蒙山走出來的世界級大師,可誰曾相當,科學大咖也曾3次考研,讀研5年內沒出過任何成果,甚至沒有寫一篇像樣的博士論文。
  • 薛其坤將獲諾獎嗎?楊振寧也看好他,該獎項已有5人成諾獎得主
    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將獎項頒給了三位中外科學家,分別是英國的麥可·貝裡教授、美國的查爾斯·凱恩院士和中國的薛其坤院士。由於此前這個獎項的獲獎者中有5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大家推測薛其坤院士將成為下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其實,楊振寧先生早有這樣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