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蝦米音樂將於明年關閉的傳聞備受關注。曾幾何時,蝦米音樂每月人均使用時長達300分鐘以上,位居行業第一,超過網易雲音樂、QQ音樂、全民K歌和唱吧,如今,蝦米音樂卻淪為「落魄貴族」,令人唏噓。
此外,隨著蝦米或將被解散傳聞登上熱搜,其所處的在線音樂行業亦重回大眾視線,行業格局將如何演變?誰還在這一行業中廝殺?
蝦米要解散?
11月29日,某微博認證為「NOVA娛樂主理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網友發文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
隨後,關於蝦米音樂或將解散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網友紛紛表示:「希望不是真的,蝦米承載了很多早年的回憶」、「不會吧?以前在上面買的專輯怎麼辦?」、「希望蝦米活下去」。
11月30日,對於上述傳聞,同日蝦米音樂相關人士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不予置評」。
業內人士分析,在線音樂市場格局,「大局已定」,在阿里的大盤裡,這終歸還是個「小菜」,如「翻身」極難或成本極高,相信不僅是阿里,換其他任一個巨頭也會在某個時間節點做出抉擇,關停、解散不是不可能。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與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平臺相比,蝦米音樂平臺用戶相對較窄,集中在專業人士領域,缺乏大眾化用戶基礎,若阿里商業生態無法承擔起引流作用,再努力耕耘下去也是雞肋。
事實上,近年來阿里對蝦米的支持還不及網易雲音樂。
天眼查顯示,2019年9月,網易雲音樂獲阿里巴巴領投7億美元B2輪融資,隨後,網易雲音樂相繼與優酷會員、支付寶、阿里影業旗下數據平檯燈塔專業版等阿里體系業務合作。
而在今年的阿里88VIP會員節前夕,網易雲音樂更是與阿里88VIP達成戰略合作,網易雲音樂黑膠VIP年卡權益正式加入88VIP年度生態權益包。活動期間,阿里88VIP新用戶和老用戶均可在其會員主頁領取網易雲音樂黑膠VIP權益。
在線音樂江湖,蝦米已掉隊
蝦米音樂官網顯示,蝦米音樂成立於2006年,彼時名叫EMUMO,取的是EARN MUSIC&MONEY的意思,後更名為蝦米音樂。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
有了阿里資本的加持,2014 年,蝦米音樂斥資 3000 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2015年,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組建成阿里音樂。2016年,高曉松、宋柯、何炅等名人的加盟,更是給阿里系在線音樂平臺帶來了大批粉絲。
彼時,蝦米音樂憑藉高音質、高品位歌單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阿里音樂也通過蝦米、天天動聽在在線音樂市場上獲得了一席之地。
根據智研諮詢數據,在2017年中國音樂流媒體平臺下載量的市場份額中,騰訊以65.2%的市佔率排名第一,網易雲音樂排名第二,阿里音樂則以9.2%的市佔率排名第三。
好景不長,隨著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被轉崗釘釘,天天動聽團隊集體請辭,在線音樂行業進入正版化時代,以及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的不斷壯大,阿里音樂錯失了時機,蝦米音樂逐漸被邊緣化。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蝦米的衰落,始於幾年前的版權爭奪戰。作為老牌音樂平臺,蝦米音樂從初創開始,就致力於扶持原創音樂和音樂人。國內最早的一批獨立音樂人,都是靠蝦米音樂,才讓更多人聽到了自己的作品。然而十幾年來,蝦米音樂一直缺少創新,始終堅守原創意識,變成了一個小眾社區。這種「老派」做法導致了其版權作品越來越少。
張孝榮進一步表示,早期蝦米音樂允許用戶自主上傳音樂資源到曲庫,隨著2015年國家版權局出臺政策,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並將平臺上的未經授權音樂作品下線。此政策一出,不只蝦米音樂,包括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在內的平臺相繼陷入版權爭奪大戰。在本次版權大戰中,蝦米音樂失勢,大部分歌手的音樂版權被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收入囊中。導致蝦米音樂的大量歌曲下架,QQ音樂、網易雲音樂兩大巨頭崛起。
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國內在線音樂社區研究報告》顯示,以QQ、酷狗、酷我、網易雲音樂為代表的第一陣營,滲透率達到8%,MAU(月活躍用戶人數)達8000萬;蝦米音樂則掉落至第二陣營,和咪咕音樂分得1%的滲透率,以及800萬的MAU。其中,QQ、酷狗、酷我均為騰訊系在線音樂軟體。
根據天眼查,目前蝦米音樂的關聯公司為阿里巴巴(杭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文創」)、杭州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為北京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2019年10月,高曉松卸任北京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不僅如此,阿里巴巴CEO張勇、阿里巴巴CFO武衛等人也退出了阿里音樂董事行列。
在張孝榮看來,網絡音樂只是個小眾市場,不適合太多平臺入局,很容易出現贏家通吃,2019年,坊間一度還傳出過蝦米音樂要和網易雲音樂合併的說法,但後來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