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方法的進化論:從豐田精益方法到敏捷研發

2020-12-14 Gitee

20世紀60年代,豐田發明了更為有效的生產管理系統。這種管理方式後來逐漸演變成對價值流的控制方法——精益。在這過程中,豐田發明了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就是「看板」。

在看板方法在製造業發展的幾十年,與現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相結合,幫助現在的產品線進行管理控制,看板方法成為精益理念的重用工具。

看板與敏捷研發

流水線上建立看板的目的是持續改善,減少浪費和積壓,這與敏捷開發的透明化和持續改進的理念相符合,看板方法因此成為一種敏捷方法,在敏捷研發中也處於重要的地位。

在敏捷研發領域,看板方法是一種用於安排工作的非迭代方法。它並不使用固定時長的迭代和計劃會議的工作方式,而是完成先前的工作後才從 Backlog 中取得新的故事來做的工作方式,通過高細粒度的任務流程拆分,進行高效的敏捷研發實踐。

看板方法在研發中的作用

由於啟動快、成本低的優勢,很多使用敏捷研發的團隊都選擇使用看板作為信息展示的工具,用來和團隊成員同步任務進度信息。

看板在整個敏捷管理的過程中主要有4個作用:

生產以及運送工作指令。沒有看板的時候,都是管理者下達指令,但是敏捷強調自適應組織。所以,通過看板可以實現自己識別工作任務。防止過量生產和過量運送。精益思想下,過量就是浪費。所以,會有在制品(Work-In-Progress,WIP)的限制。進行可視化管理。越透明的工具越有幫助。一般傳統數位化工具的團隊之間的交互會比較差,大家不知道也不關心別人做什麼。這些傳統的數位化工具反而限制了人與人的溝通。對于敏捷項目來說透明性和及時性非常重要,所以看板比較符合敏捷的要求。改善研發流程。傳統項目中為了實現項目的可視化管理,需要通過紙面化的文檔記錄項目各個階段的狀態,來實現流程的可視化和可跟蹤性。通過看板可以減少這些不必要的工作,同時可以讓項目團隊內部自發實現過程改進。敏捷中的改進都是自我發起的,通過定期回顧,對於不好點進行總結後,將改進點進行優先排序。

看板方法可視化的優勢對團隊研發效率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提升,相對於傳統的研發方法的確更加「敏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和研發團隊對效率的追求日益增加,看板方法也顯露出了些許的不足:

沒有歷史數據的沉澱,缺乏整體性:看板協助團隊實施當前迭代,但是對於之前迭代的相關信息沒有有效利用,使敏捷相關信息失去規模性、整體性。另一方面,質量管理人員可能因為缺少歷史數據,而逐步失去客觀質量分析評價。管理層不易看到、看懂:特別是有地理區域限制的管理層,他們看不到團隊的計劃和進度,即使走到看板前,也僅僅是看到當前迭代的信息,沒有了解到相關管理信息,如:趨勢、風險等等。

如何將看板方法進一步拓展

由於上面那些不足的存在,很多企業和團隊會使用更現代化的項目管理工具來協助,這些項目管理工具將看板方法移植到了屏幕中,讓看板上的任務管理更加數位化,並將看板本身的可視化優勢進一步拓展,操作也更加便捷:

解決遠距離協作的問題,打破空間限制。很多企業內部確實存在一個團隊分處多地的情況,要解決跨地域的工作協同,數位化看板會成為一個得力助手,打破這種空間上的限制。如果是跨國跨時區的團隊,甚至可以突破時間上的制約。留檔容易,保存方便,不會輕易丟失數據。看板已經將數據電子化,在後期的統計,使用方面比較方便快捷,尤其是那種規模比較大,時間比較久的項目,在最終復盤時可以精準完整的調用這些數據。電子看板同時可展示的數據更多樣。在使用數位化看板時,可以通過切換圖表來顯示不同維度的數據,而且它能夠自動產生一些統計類的數據,以便隨時抓取應用。

在 Gitee 企業版中,就為用戶提供了完善的項目可視化管理的功能。

看板模式中,不論企業成員在什麼位置,都可以輕鬆訪問雲端的項目管理平臺查看。企業成員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前項目中所有的任務和對應的任務狀態,直接在看板上拖拽即可設置任務狀態。

數位化看板在看板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進化,在查看時可以對任務的內容進行便捷的修改,以及父任務、子任務的設置。相關人員可以在相關問題下進行聚焦討論,在數位化的基礎上保持人員之間的溝通效率。

而在項目視圖中,也為企業提供了更為直觀的燃盡圖,對於管理層來說,可以更快捷的了解任務完成情況,也對項目整體趨勢等信息有更清晰的認識。

當然,除了「看板」以外,甘特圖與上文提到的燃盡圖也是項目管理可視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他們結合起來使用後會極大地幫助團隊提高項目管理效率,將在後續的系列文章中向大家逐一介紹。

相關焦點

  • 項目成功經驗分享:敏捷與看板的完美結合
    看板(Kanban)最初是由日本豐田公司(Toyota)研發的,它在日語裡意思是「信號卡片」。這種方法依賴於看板卡片,表明重新訂購某些物資的需求。看板被視為精益生產系統,因其避免了時間和資源浪費。簡而言之,看板讓企業「至精至簡」。 許多項目經理將看板的概念連同敏捷方法一塊使用。
  • 阿里過程改進專家:看板核心在於拉動式管理過程+數據化支持改進
    脫胎於豐田生產方式和約束理論的看板方法,在目前的軟體開發過程中,被視為一種關於價值流的方法論體系。企業管理者建立看板方法體系,其實質在於建立一種價值觀,一種能夠直接服務於企業轉型的方法論體系。「看板是基於優化現有過程來驅動變革,通過改變WIP(Working In Process,流水線)的數量、上下遊業務間的交互方式來對組織流程進行優化。在IT企業裡,在引入敏捷研發/精益創業方法論過程中,看板是一種很好的導入手段。技術管理者、過程改進或SQA這樣的角色在掌握了看板方法後,將對改進工作的範圍擴大到E2E的業務流程的優化,甚至是組織流程的優化。
  • 精益方法:看板管理法
    看板是一種基於標準化操作、5S和可視化管理三種概念之上的精益方法,旨在為醫院提供簡單卻有效的物資和庫存管理方法。
  • 深諳敏捷和精益理念,Leangoo要做小而美的看板協作工具
    深諳敏捷和精益理念,Leangoo要做小而美的看板協作工具 【獵雲網(微信:ilieyun)廣州】5月27日報導(文/第七筆畫)信息數字時代
  • 設計思維、精益創業和敏捷開發:三者區別和關聯是什麼?
    光澗實驗室一直在跟大家分享「設計思維」,也經常會被問到設計思維和其他的一些創業和產品方法論在適用性上的差別。今天,光澗實驗室分享這篇文章,幫助大家理清設計思維、精益創業和敏捷開發三者的區別和結合方式。
  • 敏捷、精益、六西格瑪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
    有剛接觸敏捷的朋友問:「有些基本概念不是很清楚,問敏捷、精益、六西格瑪、PMP 等方法論之間的有什麼差異?」由於「敏捷宣言」的提出者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先驅,各自都在探索不同的軟體開發實踐,因此敏捷代表了許多方法的總和,而不是特定方法。
  • 精益生產之看板管理
    下面給大家講講精益生產之看板管理:看板基本概念:看板管理方法是在同一道工序或者前後工序之間進行物流或信息流的傳遞。JIT是一種拉動式的管理方式,它需要從最後一道工序通過信息流向上一道工序傳遞信息,這種傳遞信息的載體就是看板。沒有看板,JIT是無法進行的。因此,JIT生產方式有時也被稱作看板生產方式。
  • 敏捷開發軟體(1):團隊看板
    整個敏捷開發軟體裡,若是用于敏捷團隊管理,最核心的就是看板機制。所謂的看板機制,就是將團隊內的各個角色成員,安排在類似一條生產線上,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看板一詞來源於,日本的豐田製造。最早為了解決,生產機器之間的協作生產問題,發明了「kanban」:B機器在空閒時,發出一張「kanban」卡,A機器接收到此卡就進行推送任務。
  • 設計思維、精益、敏捷、DevOps的整合實踐分享
    設計思維、精益、敏捷、DevOps是最近幾年國內IT領域的熱門話題,也不乏一些誰優誰劣的爭論和探討,經過一系列的學習和實踐,對於四者之間的關係我有了一些思考和組合應用,現梳理分享給大家,也歡迎各位讀者的反饋。
  • 從用戶故事地圖到Scrum敏捷研發管理
    ,由於最近1年我們基於DevOps成熟度模型對我們的研發過程管理進行持續改進,裡面也包括了敏捷研發管理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包括了敏捷研發管理和DevOps的集成。就這兩種方法來說,自頂向下分析可以確保更加完整無缺漏,而自底向上方法往往則更加快速和敏捷。具體採用哪種方法進行需要根據項目團隊實際情況來綜合考慮。
  • 張馳諮詢:闡述精益生產管理培訓看板管理那些事兒!
    通過看板管理,各工序負責人便能夠合理安排同步化的工作。從表面看,拉式制度的最主要形式——看板管理,就是藉助一張裝在透明塑膠袋內的卡片,實施信息控制。其實,它是豐田公司企業文化、生產方式、管理模式的縮影。二、看板管理的作用看板是實現準時化生產的工具。具有指示生產與搬運的作用、目視管理的作用和現場改善的作用。
  • 甘肅生產精益管理培訓怎麼考
    企業如何避免精益生產引入企業以後沒有效果?因此有些管理專家也稱精益生產方式為JIT生產方式、準時制生產方式、適時生產方式或看板生產方式。精益生產讓生產時間減少90%;企業怎樣才能成功推行精益生產?華天謀精益生產管理專家概述:無論是小批量、多品種、短周期的市場需求變化,還是原料價格、人力成本節節上漲的壓力,精益生產模式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具有極大的學習和探索價值。
  • 可視化看板,新一代汽車研發項目管理必備!
    然而,一項技術或一款新車從設計到測試通常需要超過10億美元的費用和3-5年的時間,所以汽車研發項目管理的有效性非常重要。看板方法高度迭代,鼓勵小批量交付,主要的關注點在於客戶價值的頻繁交付和變化條件的更快響應。所以,在汽車製造的新時代,看板在汽車行業的應用越來越頻繁。  客戶對汽車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從舒適性到性能再到連接性,汽車公司必須正確理解什麼在潛在買家看來是有價值的,是什麼驅動他們做出購買決定。使用看板的主要原則是客戶協作和更快的反饋循環。
  • 《精益一席談-08》豐田案例
    原創蔣維豪維豪精益學堂4月21日說明:《精益一席談》是繼《一天一精益》後平臺新推出的精益原創系列作品。文章來源於幾年前蔣老師的博客作品。始終縈繞大野的心頭,直到 1953年的美國之行,大野才在〝超市概念〞上獲得啟發,〝以看板來拉動〞(傳遞需求信息及物料搬運指令)的機制終於幫大野實現了讓整條製程完全流動起來的夢想。
  • 精益低成本自動化之看板可視化機構應用實例
    精益低成本自動化真正的起源是來自日本:在日本からくり(羅馬標註為Karakuni)的基礎上轉換而來,翻譯成中文是機關的意思,最先指的是日本古代的機械結構。漢字是機關,能轉動,機巧,的裝置等。機關文化可追溯到江戶時代,這種機關文化在國際上也被關注。
  • 《精益一席談-09》豐田案例:豐田是如何實現 JIT(及時生產)的?
    《精益一席談-09》豐田案例:豐田是如何實現 JIT(及時生產)的?(3)原創蔣維豪維豪精益學堂4月22日說明:《精益一席談》是繼《一天一精益》後平臺新推出的精益原創系列作品。文章來源於幾年前蔣老師的博客作品。為方便閱讀,對幾年前蔣老師博客內容進行匯總整理。
  • DevOps 和敏捷:究竟有什麼區別?
    敏捷Agile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它拋棄了規劃整個項目,承諾估計的時間點,簡單的遵循計劃。與瀑布流程相反,它假設和擁抱不確定性。它的理念是以響應變化代替討論過去,它認為變更是客戶需求的一部分。許多軟體開發方法、框架和實踐遵從敏捷的理念,包括: Scrum 看板Kanban(可視化工作流) 極限編程Xtreme Programming(XP) 精益方法Lean DevOps 特性驅動開發Feature-Driven Development(FDD
  • DevOps 和敏捷:究竟有什麼區別?(
    面對面溝通是傳遞信息的最佳的也是效率最高的方法。可工作的軟體是進度的首要度量標準。敏捷流程倡導可持續的開發,責任人、開發人員和用戶要能夠共同維持其步調穩定延續。堅持不懈地追求技術卓越和良好設計,敏捷能力由此增強。以簡潔為本,它是極力減少不必要工作量的藝術。
  • 20種常用的項目管理方法論,你get到了嗎
    1敏捷(Agile)敏捷(Agile)作為一種開發流程, 目前為各大公司所採用, 敏捷流程的具體實踐有XP 和Scrum,敏捷開發以用戶的需求進化為核心,採用迭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軟體開發。在敏捷開發中,軟體項目在構建初期被切分成多個子項目,各個子項目的成果都經過測試,具備可視、可集成和可運行使用的特徵。
  • 精益生產#精益管理十二條原則
    精益生產管理12條原則之建立無間斷流程以快速應變 建立無間斷流程,將流程中不增值的無效時間儘可能壓縮以縮短整個流程的時間,從而快速應變顧客的需要。在這方面,國內企業與豐田的差距非常大。筆者房貸還清時,到某國有商業銀行的網點去拿房產證,工作人員告訴我需要一個月後才能拿到,如果嫌慢自己就到分行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