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個月之前美國下髮禁令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的晶片代工廠給華為製造晶片。
消息一出,全國哇然。華為作為國民智能機品牌,是中國手機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
這些年也扶持了不少企業。華為的晶片一直是由臺積電代生產的,這些年華為也把一些14nm的單給了中芯國際。但禁不住歐美國家對國內半導體晶片的技術封鎖,中芯國際難以獲得先進的光刻機。
因此,封鎖了華為的晶片代生產渠道,這是逼迫華為停止研發CPU嗎?
這些國家層面的問題小編就不猜測了。
我們繼續聊晶片,現階段臺積電可以製作5nm的晶片。量產7nm晶片,良率達百分之九十五。
對比臺積電,中芯科技可以製作7nm晶片,良率百分之八十,量產14nm晶片。
別小看這9nm的差別,差別就是三代科技。因此,要趕超臺積電,任重道遠。
即便中芯科技的晶片製作技術暫時比不上臺積電,但顯然歐美國家不想給華為活路,中芯科技使用的光刻機亦為進口光刻機,也不能給華為代生產晶片。
正當一切似乎陷入困局的時候,國民企業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中芯國際帶著n+1技術來到了國民的面前。
n+1技術是在目前中國的光刻機和晶片技術的大前提下,用其他技術製作出媲美7nm晶片的一項技術,預計明年可以小規模上市,2022到2023年則可以實現量產。
其實小編認為,在現在剛剛募資500億的情況下,中芯國際屬於免稅的那批晶片公司,在這收入加大,支出減少的情況下,的n+1晶片的量產可能會提前。
對晶片技術不完全了解的小編有一個大膽的猜想,懂行的朋友可以評論說一下小編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把n+2技術和5nm技術完美融合,是否會是性能的一個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