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圖書館裡人氣旺」一文中以我區居民在家門口圖書室享受閱讀服務,切身感受幸福滿滿和文化自信為例,宣傳介紹我國公共文化事業加速推進和群眾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的喜人成效。與此同時,在2020年全國「書香城市(區縣級)」發現活動評選中,石景山區作為北京市唯一一家成功入選。本次「書香城市」發現活動全國共有37個城市申報,經過嚴格篩選,包含我區在內的14個城市(區縣級)入選。
近年來,石景山區深入貫徹黨和國家「倡導全民閱讀 建設書香社會」的總體要求,積極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牢牢把握首都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和石景山「三區定位」,以創建國家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契機,將文化建設作為引領區域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努力營造書香石景山文化氛圍,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一、特色品牌引領地區閱讀新風尚
石景山區圖書館是國家一級圖書館,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一館兩址,包括總館和少兒館。多年來充分發揮文獻資源優勢,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形成了「石圖講壇」「小小書蟲俱樂部」「快樂閱讀直通車」等多個特色活動品牌。「石圖講壇」自2007年創辦以來,先後邀請紅色後代、各界名家走進石景山,免費為群眾帶來高品質專題講座,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小小書蟲俱樂部」是圖書館少兒館特色親子品牌活動,創辦於2009年,定期組織開展親子故事會、親子手工會、科學小達人、英語故事會等親子閱讀活動,深受小讀者喜愛以及家長認可。「快樂閱讀直通車」定期開進街道社區、學校、敬老院等地,將圖書和閱讀活動送進基層,讓群眾在家門口品味書香,參加讀書活動。2019年,區圖書館共組織全民閱讀活動740餘場,4萬餘人參與其中,讀者外借圖書116萬餘冊次。石景山區圖書館先後被評為「全民閱讀先進單位」「全民閱讀示範基地」,區圖書館少兒館連續多年獲得「十佳繪本館」「全國最美繪本館」「最具影響力繪本館」等全國性獎項。
二、深化機構改革,激發全民閱讀活力
(一)紮實推進總分館制建設
作為全國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試點,我區按照「一刻鐘服務圈」要求,以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為標準,科學繪製總分館制地圖,合理確定分館和基層服務點布局。在全區各街道掛牌建立圖書分館,在冬奧組委辦公地、郎園park文創園區、銀保建國酒店建立3個特色分館,在60個社區建立基層服務點,形成「1+12+60」的三級總分館制體系。制定總分館制建設標準化操作手冊,明確規範工作流程,統一標誌標識、服務供給、服務標準和管理機制。2019年區圖書館完成基層圖書流轉配送需求服務908次,「快樂閱讀直通車」活動配送234次,推出「你讀書我買單」、夜間延時開放等便民、惠民服務措施。成立區圖書館文化志願服務總分支隊,開展「圖書漂流」志願服務活動,入選2019年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五個100」先進典型項目和2019年「春雨工程」。
(二)有序推進法人治理結構改革
石景山區圖書館理事會於2018年7月成立,由14名理事組成。其中社會理事10名,形成了公眾廣泛參與的多元治理結構。理事會成員在各自行業中有一定工作經驗,具備履職能力。作為區圖書館的決策機構,理事會監督圖書館的履職情況,向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並報告工作。發揮理事成員的社會資源優勢,面向公眾每月開設理事接待日,了解群眾文化閱讀需求,傾聽對地區文化發展建設的意見建議,促進地區文化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的提升。
三、街道全域推行社會化運營,助力全民閱讀遍地開花
在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進程中,我區將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作為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進專業機構運營9個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和部分社區文化室。通過社會化運營的實施,全區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平均開放時長達到72小時,服務項目和服務人次較實施運營前同期增長6倍以上,服務效能和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滿意率顯著提升。
為積極倡導全民閱讀,打造書香石景山的文化氛圍,社會化運營團隊結合各自轄區居民閱讀需求,策劃開展了「朗讀者大賽」、閱讀小時光、共賞中華詩詞之美、經典國學鑑賞、親子閱讀互動、戶外文化夜市等創新活動,推出場館預約、定製活動等惠民服務項目,打造了棲社生活美學館、良閱城市書房、「家+home」會客廳等一批特色閱讀空間。在市文旅局組織的2019年度全市街道(鄉鎮)綜合文化中心效能評估排名中,石景山區包攬前4名,8個街道位列全市前20名內。
四、24小時閱讀空間點亮石景山夜空
書香石景山24小時閱讀空間。今年9月30日,位於區文化中心一層外側東北角的「書香石景山24小時閱讀空間」面向公眾正式開放。閱讀空間採取一站式無人值守、智能化服務方式,凡持有北京市公共圖書館網絡聯合讀者卡(簡稱「一卡通」)的讀者均可免費進入。3000餘冊圖書和20餘個閱覽坐席,為市民群眾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自主借閱和學習環境。
圖書館+書店「館店」結合構建閱讀新空間。在全區建設50個「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具有按需定供、通借通還、24小時不打烊、新書上架流通速度快等特點,與公共圖書館資源形成有益補充,讓圖書資源服務在全區範圍內得到了均衡配置與發展,有效解決了全民閱讀「最後一公裡」的問題。自2018年建設以來註冊用戶1.1萬餘人,其中2019年共借閱圖書36644冊次,年流通率1.87次。相關工作成果被中宣部在全國農家書屋工作會上做經驗推廣。
五、文化科技融合開啟閱讀新時代
搭建數字閱讀平臺。作為第三批國家示範項目—公共文化服務目錄製的核心創建成果,「石景山文化E站」平臺、「石景山文E」手機APP及「石景山公共文化」微信訂閱號已經成為地區群眾享受數字閱讀的主渠道。平臺內容涵蓋國學、音樂、書法、外文繪本、連環畫、冬奧專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專題等,方便群眾隨時隨地享受閱讀。在上半年期間,平臺精選推薦海量電子圖書、文博名師講壇、經典影片、慕課資源等數字資源共計41TB,組織開展原創作品有獎徵集、慶元宵猜燈謎、等形式多樣的線上文化活動,為特殊時期市民居家生活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大數據採集分析平臺。藉助平臺對場館人流數據、活動開展情況等進行採集,綜合分析服務群眾性別年齡、享受服務時長、圖書借閱偏好、活動行為取向、情緒愉悅指數等信息,精準推送公共文化服務或活動項目,進而提升市民對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的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
六、文旅融合激發閱讀新動能
2020年,區圖書館入選文旅部「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功能融合試點單位」。為探索文化和旅遊空間雙進入、功能雙融合的工作路徑,制定了《石景山區圖書館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方案》。開設旅遊專題書架,在服務窗口設立旅遊諮詢臺,向讀者免費發放石景山旅遊資源地圖等旅遊宣傳資料,宣傳展示石景山特色旅遊產品。加強旅遊文獻資源建設,編輯旅遊相關二次文獻,組織收集整理石景山旅遊音頻故事、「靈動石景山」等旅遊數字文獻資料,不斷充實圖書館地方文獻、西山永定河數字資源庫,助力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名片。同時通過石景山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加大石景山旅遊資源宣傳推薦,開展文化景觀宣傳等旅遊相關文化活動,大力宣傳「三道五區」旅遊文化名片。拓展在賓館酒店建設公共閱讀空間,高水平建設銀保建國酒店圖書分館並面向讀者開放,同時在分館中植入旅遊元素,開展石景山區旅遊資源、產品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