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與開源領域年度榜單揭曉,華為雲持續引領雲原生產業

2020-11-19 華為雲

今日,由InfoQ 發起並組織的【2020 中國技術力量年度榜單評選】結果正式揭曉,華為雲表現搶眼,一連拿下四個席位:KubeEdge入選年度十大開源新銳項目,華為云云原生邊緣技術方案華為云云原生高性能計算技術方案入選年度十大雲原生創新技術方案,北京網路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基於華為雲原生的創新實踐則被評為年度十大雲原生行業落地典範。

在年度十大開源新銳項目的評選競爭尤為激烈,吸引了最近三年內,開源領域活躍度最高、最具創新性和發展潛質的近150+項目參與報名,由華為雲開源的首個雲原生邊緣計算項目KubeEdge成功入選

KubeEdge於2019年就由華為雲捐獻給CNCF,旨在加速雲原生向邊緣計算產業的滲透和融合,推動了雲原生產業的成熟。此外,基於豐富的實踐積累,華為雲還向CNCF捐獻了首個雲原生批量計算項目Volcano。

在時下最炙手可熱的"雲原生"領域,華為云云原生邊緣技術方案、華為云云原生高性能計算技術方案入圍年度十大雲原生創新技術方案。由華為雲支持的北京網路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上報的全國高速公路取消省界收費站項目也獲得認可,成功入選十大雲原生行業落地典範。

北京網路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基於華為雲原生邊緣技術方案打造了全國高速公路取消省界項目,管理了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將近10萬邊緣節點,超過30萬邊緣應用的部署,支撐了高速公路收費業務的不斷調整、更新,滿足了每日3億條以上的信息採集;客車平均通過省界的時間由原來的15秒減少為2秒,貨車通過省界時間由原來的29秒減少為3秒。不僅於此,該解決方案作為典型的邊緣計算場景,可以在智慧交通、分布式園區管理、國家級/省級/縣市級的分布式系統建設中大規模推廣複製。

華為雲認為,當前雲原生技術方案以"雲原生ON基礎設施"的架構為主,在這種架構下,計算、網絡、存儲等基礎設施無法感知應用在高可用、高性能、自動彈性等方面的訴求,也無法滿足跨集群、跨區域、跨雲的全局化業務場景,因此企業業務與應用無法實現真正的"雲原生化"。

針對以上問題,華為雲開創性地提出"雲原生 IN 基礎設施"的融合架構理念,對華為雲原生解決方案進行了重定義基礎設施、新賦能泛在應用、再升級應用架構三大創新升級,將雲原生推進到了2.0時代。

相關焦點

  • 企業智能升級新階段,華為雲持續引領雲原生2.0時代
    12月18日,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年度最高規格精英盛會——2020中國軟體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以「築強軟體之基·擁抱數字蝶變」為主題,全面系統總結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取得的年度成就,論道軟體產業發展趨勢。華為雲應用平臺領域副總裁汪維敏受邀出席並發表主題為「擁抱雲原生2.0,賦能『新雲原生企業』」的主題演講。
  • 雲原生2.0行動計劃啟動,華為雲加速雲原生產業繁榮
    11月30日,華為雲啟動 「雲原生2.0行動計劃」,持續引領雲原生產業,讓每個企業都能成為「新雲原生企業」。會上,華為還分享了自身基於雲原生的數位化轉型實踐,發布華為云云原生2.0全景圖,並聯合Forrester發布雲原生產業白皮書,為企業雲原生落地提供全方位指導,加速雲原生產業繁榮。
  • 華為云云原生解決方案再獲行業大獎,持續引領雲原生2.0時代
    12月18日,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年度最高規格精英盛會——2020中國軟體大會在北京舉行。憑藉創新的技術、領先的產品競爭力以及豐富的產業落地實踐,華為云云原生解決方案榮獲2020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雲領域最佳解決方案,持續引領雲原生2.0時代。
  • 領跑中國容器軟體市場,華為雲持續賦能新雲原生企業
    而作為雲原生領域的技術引領者與市場領導者,華為雲同樣一直致力於雲原生產業的推動與發展。早在2015年,華為就作為唯一的中國企業參與了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的組建,與CNCF共同推進著雲原生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今年,華為雲又開創性的提出了「雲原生 IN 基礎設施」的理念,並圍繞該理念打造了以應用為中心的雲原生基礎設施,開啟了雲原生2.0的時代。
  • 雲計算和雲原生服務商-從雲原生技術到雲原生開源生態競爭
    華為雲基於華為鯤鵬處理器打造了鯤鵬雲服務和解決方案,開啟雲上的多元新架構。華為具備從晶片到伺服器到平臺的全棧自主創新能力,軟硬體深度協同使我們的鯤鵬雲服務具備極致性能,更好地幫助客戶實現業務安全可靠和產業智能化升級。
  • 華為雲持續引領雲原生 加速混合雲、AI、邊緣計算落地
    近年來,以容器為核心的雲原生技術經過近年的快速發展,各企業在雲原生方面的投資在逐步增長,數位化轉型的雲原生時代已經來臨。國際知名市場諮詢機構Gartner在公有雲報告中指出,從傳統工作負載上雲開始,雙模IT理論將引導用戶在應用架構和運營兩個方面逐漸走向雲原生。
  • 包攬4項大獎,華為云云原生為企業注入創新加速度
    日前,由極客邦科技InfoQ發起組織的《2020中國技術力量年度榜單》結果正式揭曉。其中,華為雲KubeEdge 獲十大開源新銳項目;華為云云原生邊緣技術方案、華為云云原生高性能計算技術方案獲十大雲原生創新技術方案;北京網路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實施方:華為雲)獲十大雲原生行業落地典範等獎項。
  • 華為雲發布雲原生產業白皮書,披露雲原生2.0全景圖
    11月30日,華為雲舉行媒體溝通會,聯合Forrester發布雲原生產業白皮書,並披露了其雲原生2.0全景圖和行動計劃。按照計劃,華為雲將重點打造「創原會」等雲原生交流平臺,持續開源社區貢獻,通過雲原生2.0產業峰會等多種方式實現技術賦能,促進雲原生產業發展。
  • 擁抱雲原生2.0,華為雲賦能「新雲原生企業」智能升級
    11月30日,華為雲發布雲原生產業白皮書、雲原生2.0全景圖和行動計劃,並分享了華為自身基於雲原生進行的數位化轉型實踐,全方位賦能企業雲原生落地,加速雲原生產業繁榮。華為雲CTO張宇昕介紹「新雲原生企業」 引領雲原生2.0時代
  • 華為雲發布雲原生產業白皮書、雲原生2.0全景圖和行動計劃
    36氪獲悉,今日,華為雲發布雲原生產業白皮書,提出擁抱雲原生優先戰略,加速各行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升級。另外,華為雲發布雲原生2.0全景圖和行動計劃,按照計劃,華為雲將重點推出「創原會」等雲原生交流平臺,持續開源社區貢獻。
  • 阿里雲引領雲原生進化 | 雲原生生態周報 Vol. 60
    作者 | 王思宇、汪萌海、李鵬業界要聞阿里雲引領雲原生進化,智能、互聯、可信三位一體阿里巴巴致力於為數字經濟構建智能、互聯、信任三位一體的創新基礎設施,引領雲原生進化新階段。反觀阿里雲容器服務團隊近期在 AI、邊緣、機密計算三個領域的開源新動態,與智能、互聯、信任的方向一一對應。
  • 雲原生產業白皮書發布,華為雲加速企業智能升級
    11月30日,華為雲並提出雲原生2.0是企業智能升級的新階段,企業雲化從「ON Cloud「向「IN Cloud」轉變,並發布雲原生產業白皮書、華為云云原生2.0全景圖,為企業雲原生落地提供全方位指導,加速雲原生產業繁榮。
  • 華為雲正式提出雲原生2.0的概念
    華為雲發布雲原生產業白皮書,並提出雲原生2.0的概念。Forrester首席分析師戴鯤表示,雲原生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基礎,企業需要建立雲原生優先的戰略,構建一體化全棧雲原生平臺。華為雲聯合Forrester共同發布雲原生白皮書,提出擁抱雲原生優先戰略,加速各行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升級。
  • 華為雲開啟雲原生2.0時代,打造未來無憂的雲原生基礎設施
    從2017年底到2019年這兩年多的時間裡,華為雲通過內外部持續不斷的創新與實踐,打造了豐富的雲原生解決方案,包括混合雲容器、邊緣容器、容器批量計算等。基於以上經驗,華為雲打造並向CNCF捐獻了首個雲原生智能邊緣計算項目KubeEdge和首個雲原生批量計算項目Volcano,已在數百家企業使用。這些項目的成功應用促進了雲原生在邊緣、大數據、AI等場景的落地,同時也加速了雲原生向其它領域的滲透和融合,進一步完善了Kubernetes生態,催熟了雲原生產業。
  • 華為雲開啟雲原生2.0時代,打造未來無憂的雲原生基礎設施
    從2017年底到2019年這兩年多的時間裡,華為雲通過內外部持續不斷的創新與實踐,打造了豐富的雲原生解決方案,包括混合雲容器、邊緣容器、容器批量計算等。面向公司在內部支撐華為終端雲服務等核心業務容器化,為也華為雲EI、WeLink等核心產品提供了雲原生平臺底座;面向公司外部在泛網際網路、金融、政府、通信等十多個行業中,服務了數千客戶,逐步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
  • 引領雲原生發展 阿里雲首創雲原生容器界面方法論
    (原標題:引領雲原生發展 阿里雲首創雲原生容器界面方法論)
  • 華為雲又獲可信雲認可
    近日,中國信通院在2020雲原生產業大會上公布了「可信雲大規模容器集群性能認證」結果,華為雲容器解決方案通過萬節點大規模場景下全部用例測試,獲得卓越級認證,是國內首批獲得該認證的廠商之一。單集群萬節點的大規模管理2019年,華為雲首發了支持單集群萬節點的容器解決方案,解決了企業核心業務容器化過程中所面臨的集群資源不足、網絡性能及存儲效率低的問題,加速了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的雲原生先行實踐者,全面、大規模落地雲原生技術。
  • 向雲計算要技術紅利,華為雲定義雲原生2.0時代
    Forrester指出,如果企業採用開源雲原生技術,自行研發雲原生平臺及基礎設施,將面臨如下風險:包括雲原生主流框架在內的不同組件快速迭代,各個技術路線組件成熟度各有不同,為企業帶來自主開發上的穩定性風險;雲原生技術體系涉及領域廣泛,不同領域存在多種路線的開源組件,為企業帶來技術方案選擇及技術的可持續性風險;各開源技術組件存在不同的複雜性、組件間的依賴性,提高了企業自主構建雲原生平臺的擴展性風險;部分開源組件尚未經歷過大規模企業級應用的驗證
  • 騰訊雲十年新風向:雲原生與開源的未來
    今天更為強調的微信小程序雲開發、騰訊音視頻、騰訊資料庫、騰訊大數據與AI、騰訊安全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生態,很大程度上也源自於貫穿騰訊過去十年的關鍵詞——擁抱雲原生與開源。對此,騰訊針對自研業務上雲曾給到非常詳細的推動方案,根據騰訊雲資深運維專家周小軍披露的騰訊自研業務上雲歷程一文中所指出的:「騰訊自研業務上雲有三個階段,分別是直播類業務上雲、沙箱雲、整個業務上公有雲。」自研上雲的過程,實質是驗證雲原生架構、部分甚至全部擁抱雲原生體系的過程。
  • 騰訊雲十年新風向:雲原生與開源的未來
    今天更為強調的微信小程序雲開發、騰訊音視頻、騰訊資料庫、騰訊大數據與AI、騰訊安全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生態,很大程度上也源自於貫穿騰訊過去十年的關鍵詞——擁抱雲原生與開源。實際上,基於騰訊雲原生能力的實踐案例已經有很多。例如,大量開發者已經通過小程序雲開發進行實踐;作業幫在3個月內實現從0到1的全面容器化;南方電網從傳統技術轉型,實現升級改造;以及更多網際網路公司全面擁抱雲原生,實現雲原生應用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