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綜改「滿月」風險導向定價獎勵「好車主」_政策視點_中國金融...

2020-12-17 中國金融新聞網

  編者按

  消費者對於本輪車險綜改後的保費變化感受不盡相同,實際保費支出有降有升。在服務拓展的同時,一些車主繳納的保費因車型風險水平不同以及駕駛習慣差異而有所上浮,但總體符合此番車險綜改「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原則。

  今年9月19日,《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落地,史上步伐最大的一次車險綜合改革由此啟幕。轉眼間,車險綜改實施已經「滿月」,車險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保險消費者是否獲得了實惠?車險費用率有沒有被控制住?帶著上述這些問題,《金融時報》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調查。

  總體上看,此次車險綜改使車主權益得到了更好的保護,產品服務更加豐富,商車險的保障更加健全,車險的測算機制逐步完善。但具體到消費者而言,對於本輪車險綜改後的保費變化感受不盡相同,實際保費支出有降有升。在享受到優質服務的同時,一些車主所面臨的部分車型因風險水平不同以及駕駛習慣差異而產生的保費上漲合情合理,符合「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原則。改革落地後,保險公司目前的車險業務費用率總體處於可控制範圍內。

  車主切實感到保障增多利好

  今年8月裡的一天,車主吳先生發現自己車子的擋風玻璃上出現了裂痕,有明顯被砸損的痕跡。吳先生告訴記者:「調了室外停車場的監控錄像沒發現任何線索,於是想到要走保險來補償維修費用。但查閱保單後,銷售人員告知我沒投保單獨的玻璃險,所以沒辦法理賠。」像吳先生的這種遭遇在車險綜改後將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因為車改後的車損險主險增加了玻璃險責任,無需再單獨投保。銷售人員隨即也向吳先生講明了新車險的改變,雖然對這次出險不能賠付感到遺憾,但吳先生還是表示:「再續保能享受到更全面的保障對於車主來說是極大的利好。」

  正如吳先生所言,許多消費者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新車險的保障範圍和保障額度擴大了。從車險綜改的核心變化來看,自2008年一直就沒變過的交強險保額終於調高了。比如「有責」保額從最高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的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

  另外,改革前商車險主要由4項主險和多項附加險組合而成,很多消費者對各險種責任範圍、賠償範圍和免賠範圍不了解或覺得不需要,所以只選擇部分險種投保。在遇到事故需要賠償時才發現各種套路,要麼「高保低賠」,要麼保險公司通過各種免賠條款將理賠責任間接地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導致用戶針對車險業務的投訴數量始終居高不下。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涉及財險公司的投訴中,車輛理賠糾紛佔到了投訴總量的75.14%。正是針對車險亂象與理賠糾紛,商車險作出了改進,原來在附加險體現的玻璃險、發動機涉水險等七項保險責任全部調到了主險車損險的保險責任內,且對於事故責任免賠率、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率等免賠約定,進行了刪除。同時,商業第三者責任險保障限額則從5萬元至500萬元提升到10萬元至1000萬元,更加有利於滿足車主風險保障需求,可更好地發揮車險經濟補償和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

  此次車險綜改不僅擴大了保障範圍和保障額度,還改進了車險服務,提升了車險經營效率和服務能力。如人保財險就針對此次改革開發了代送險、道路救援、代駕服務、安全監測四項服務產品,以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保障體驗和服務。

  選擇讓愛車「裸奔」事出有因

  關於車險綜改,大眾關注點主要在於「量」與「價」。目前看來,保障無疑加大了,價格變化又如何呢?在摸底調查中,記者發現已經續保的消費者對於新車險保費的增降感受不盡相同,一部分車主的保費的確較上一年有所降低。比如,一位在太保產險投保的老客戶,駕駛習慣良好,一年來都沒有出險,保費從去年的4150元降至今年的3171元,保費同比減少約24%,其中商業險去年為3380元,今年下降1309元。因為保費優惠,該車主還主動把第三者責任險限額從去年的100萬元提高到了150萬元。

  數據資料

  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消費者向記者抱怨,續保等來的並不是「加量不加價」,而是保費上漲。保費上漲的主要爭議集中在車損險。接受記者採訪的黃女士說:「車損險涵蓋的保障範圍擴大是沒錯,但保費也隨之大幅提升。我以前認為沒必要買的盜搶、玻璃險等現在不給我選擇權就直接要求必須全買,這導致我的車險保費從去年的3000多元漲到今年的4200多元。」黃女士表示十分不解與無奈。

  另一個大眾比較關注的點是商車險價格折扣的變化。對此,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向《金融時報》記者解釋道,改革後的商車險價格=基準保費×費率調整係數=[基準純風險保費/(1-附加費用率)]×[無賠款優待係數(NCD係數)×交通違章係數×自主定價係數]。NCD係數是保險公司根據被保險人以往年度的賠付記錄,對其續期保費給付獎勵或者懲罰的制度。改革後,賠付記錄的範圍由前1年擴大到前3年,也就是說想要拿到這筆折扣,難度係數增加了不少。無賠款優待係數主要由中國銀保信根據規則返回各公司,具體是根據車輛的出險次數以及連續投保年數為車輛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出險次數越多,其對應的折扣率就高,係數也越高。舉例來說,如果連續4年沒出過險,可以享受0.5的無賠款優待係數。如果多次出險,保費也會上漲,如若1年6次、2年7次、3年8次,那無賠款優待係數就會變成2.0。

數據資料

  隨著商車險打折變難,車損險保費增加和返點消失,有一些車主竟做出了只投保交強險的選擇。一家財險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公司單保交強險的這部分客戶群體較去年增加了差不多10%。」該人士坦言,車主選擇讓愛車「裸奔」,一是部分私家車車主駕齡長,開車比較有經驗,而且主要在市區跑,平時出險次數很少,最多就是日常小刮小碰,交強險可以滿足其賠付需求;二是部分私家車步入老齡化,車主覺得購買盜搶險、車損險沒有必要,於是連其他商車險一起不投保了。」

  保費上漲與否「從車」「從人」

  實際上,要更全面地分析車險保費的增降還要考慮「附加費用率下降」和「逐步放開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兩方面變化,這兩個因素有可能降低商車險的價格。上述財險公司人士說,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上限由35%下調為25%,「附加費用率」降低,意味著「基準保費」下降,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車險價格就降低了。監管部門也在逐步放開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第一步將自主定價係數範圍確定為從0.65到1.35,第二步適時完全放開自主定價係數的範圍。也就是說,按照目前[0.65-1.35]的係數範圍,車險價最低可打6.5折,當然也可能上升到1.35倍。根據政策規定,險企可以在自主定價係數上發揮定價差異,保險公司在測算保費時根據投保人標的給出不同的風險判定,進而給出的自主折扣係數也不一樣。

  另外,基準純風險保費是決定車險價格的重要自變量,由車型事故率、維修費用、零整比等因素決定。保險業此次根據市場實際風險情況,重新測算了商車險行業純風險保費,比如改革後的車型因素劃分為30檔,將處於不同檔次車型之間的費率級差拉大。「高端車型因為零整比高、維修貴,在此次改革的車型分檔中,被提至很高級別,這也是為何有些車主的保費會有比較明顯的增長。但總體看來,新商車險的定價更加科學合理了。」該負責人表示。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車險保費增減要整體而論,對不同車型和駕駛習慣,個體的保費結構上有升有降是合理的。因為車險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每個車主的風險跟自己交的保費儘可能匹配,這樣才是公平合理的。」車改後保險責任明顯提升,如果按照過去的風險費率,保費肯定要上漲一大截,但在新版費率下,上漲並不明顯,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加量不加價」。

  針對消費者的疑惑,有業內人士這樣總結:「改革後,對於駕駛技術好的普通車車主,保險費用可能下降;而對於那些開高端車,且技術不好的車主,保費上漲是必然。」

  據記者了解,早在2015年,光博管理諮詢(上海)公司董事長祝光建就提出,「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車險定價體系是車險費率市場化的主要目標之一,車險定價應充分考慮從人、從車、從地、從渠道等風險因素。在商業車險改革中,引入車型定價、精細化無賠款優待係數、賦予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等,將更能反映不同業務之間的風險差距。今後國內車險市場上,保險公司自主定價能力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倒逼市場理性競爭是內在邏輯

  我國車險行業經過二十年改革,正持續向消費者期待的方向改進。但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車險綜改絕不只是簡單的讓利於消費者,更是在倒逼保險公司全面提升風險定價能力,使市場競爭趨於理性。

  早在車險綜改《徵求意見稿》發布時,銀保監會就表示,改革後商車險基準保費價格將大幅下降,預計消費者的實際籤單保費也將明顯下降,行業整體車險保費規模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同時,在制度層面將商車險產品的預期賠付率從65%提高到75%,並壓縮公司的手續費空間。對於大型險企而言,在費用率縮減的背景下,能藉機實現「去中介」,且壓縮的費用可以幫助其對衝賠付支出上升的影響。中銀證券分析師蘭曉飛指出,財險「老三家」科技布局較早,在車險改革定價方面具有一定數據優勢,有望更好消化車險綜改帶來的影響。對於中小險企而言,費率的嚴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其向專業化、精細化轉型,原有市場上存在的「陋習」將得到改善,規範車險市場化經營。

  平安產險董事長兼CEO孫建平認為,車險綜合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行業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陣痛期,短期內行業車險保費增速可能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綜合成本率可能會超過100%,但市場化改革是中國車險的最佳選擇,只有推進市場化改革才能解決車險市場長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車險才能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位業內人士道出了車險綜改的內在邏輯:「改革後,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少了,預期賠付高了,手續費空間自然大大降低,這將從根本上抑制保險公司過分依賴手續費競爭的衝動。」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單均保費縮減約15%至20%,此前普遍的預測是車險保費規模下降空間在15%至20%之間,而真實保費下降情況還要給市場一定反應時間。

  以實際情況來看,車改對於車險費用率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據記者對小範圍車主的調查,其最近續保時並沒有像先前一樣拿到任何返點優惠。有4S店人員表示,今年渠道將返點直接改為了減保費。不過,也有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稱,明年續保可能會給到一定「優惠」。在保費導向下,保險公司近期盈利承壓,為了拉業務,行業高費率、高返點的現象會不會重新抬頭,還有待觀察。朱俊生說:「對於行業可能出現的費用競爭反彈問題,監管部門要保持關注。另外,大家也要反思這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原因,如發展理念和公司治理,需要尋根溯源加強這方面的建設。」

  據悉,目前監管部門也在密切監測中國銀保信系統的實時數據,重點關注市場的調研情況。一旦發現公司、地區出現過度「低價競爭」,監管部門將出手幹預,確保車險綜改平穩推進。

相關焦點

  • 車險綜改「滿月」 風險導向定價獎勵「好車主」
    編者按  消費者對於本輪車險綜改後的保費變化感受不盡相同,實際保費支出有降有升。在服務拓展的同時,一些車主繳納的保費因車型風險水平不同以及駕駛習慣差異而有所上浮,但總體符合此番車險綜改「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原則。
  • 車險綜改施行以來 消費者和車主是否感受到真實惠?
    從《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情況來看,自車險綜改後,雖也有車主保費出現上漲,但很多車主普遍感受到了保費的下滑,監管披露的數據亦顯示,行業車均保費降幅達27%。從行業來看,泰康在線副總裁左衛東對《證券日報》預計,車險綜改後,車險市場保費規模下降,千億元級保費的減少,就是讓利給消費者的。
  • 車險綜改後險企定價能力更顯重要
    過去對於同一車輛的車險保費,市場上幾乎90%的保險公司給出的報價相差無幾,但這次允許保險公司自由定價以後,不同保險公司的價格不一樣,而且差別比較多大,有的會差60%,甚至一倍。光博諮詢創始人兼董事長祝光建認為,車險價格下降,意味著保險行業落實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更實惠的服務。
  • 車險綜改滿月成績單出爐,險企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預計隨著綜改的推進,保費同比下降的態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明年我們的保費目標也會適當調低。而對於險企來說,隨著自主定價空間的加大,將倒逼我們向著集約化和精細化方向轉型。」一名產險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多名產險精算人士認為,更精細化的風險定價能力和更高效的運營能力將成為險企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 車險綜改後:保單報價「差異化」 保險公司研發新能源汽車保險產品...
    保費下滑,降幅在25%左右   很多車主都明顯地感覺到,車險綜改後,近兩個月的車險保費比去年便宜了25%左右。對此,保險業內人士表示,車險價格下降,意味著保險行業將為客戶提供更加實惠的服務。   各家公司保單報價「差異化」   「車險能像機票一樣比價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車險綜改後,保險公司的定價出現差異化。
  • 車險綜改後讓利消費者千億元,「雙11」多險企車險再打8折
    自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印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稱「車險綜改」)9月19日施行以來,已過去一個多月,期間消費者和車主是否感受到真實惠?對此,「金融1號院」對多家財險公司及多位車主進行調查。
  • 崔化:車險綜改之後的機遇和挑戰
    【演講實錄】 各位聽眾朋友下午好, 一、淺析車險綜改修訂思路與發展 我國的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次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階段(2001-2006)、車險統頒條款時代與改革準備期(2006-2015)、深化商車費改階段(2015 年至今)。
  • 車險綜改後保費便宜了
    車車科技創始人兼CEO張磊表示,第一大變化即銀保監會提出的這次改革的「降價、增加保額、提質」方向,全行業近兩個月的車險保費便宜了25%以上。第二大變化是同一客戶在不同保險公司之間的車險價格差異性加大。過去對於同一車輛的車險保費,市場上幾乎90%的保險公司給出的報價相差無幾,但這次允許保險公司自由定價以後,不同保險公司的價格不一樣,而且差別比較大,有的會差60%,甚至一倍。 光博諮詢創始人兼董事長祝光建認為,車險價格下降,意味著保險行業落實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更實惠的服務。
  • 車險綜改落地後首月:車險保費增速下滑 險企預計2021年下降15%-20%
    原標題:車險保費增速下滑,保險公司下調預算目標   轉眼間,車險綜改實施已經「滿月」了。記者採訪了解到,此次車險綜合改革後,消費者實際的保費支出有降有升,總體符合「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原則。改革落地後,保險公司的車險保費增速均有所下滑,各保險公司因此紛紛下調預算目標,定調負增長,預計2021年下降15%-20%。
  • 保費增速下降 漲降費存差異 車險綜改效果顯著引發市場熱議
    原標題:保費增速下降 漲降費存差異 車險綜改效果顯著引發市場熱議   10月份是車險綜改實施後的首個完整統計月。
  • 8000億車險綜改正式推行:中小財險的難關
    車險綜改可以說是一把「加量不加價」的雙刃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車改也意圖從費率的獎罰來引導車主形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只有車主遵守交通法,減少出險次數,才能最大程度的享受政策紅利。 另外,車改給各中小保險公司也帶來了一定的考驗。被壓榨市場份額的中小財險公司,只有不斷修煉自己才能在車改的大潮中站穩腳。
  • 車險綜改後讓利消費者千億元 多險企車險「雙11」再打八折
    從《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情況來看,自車險綜改後,雖也有車主保費出現上漲,但很多車主普遍感受到了保費的下滑,監管披露的數據亦顯示,行業車均保費降幅達27%。從行業來看,泰康在線副總裁左衛東對《證券日報》預計,車險綜改後,車險市場保費規模下降,千億元級保費的減少,就是讓利給消費者的。
  • 車險綜改直指8000億元市場利益藩籬 七成車主車險保費降逾三成
    本報記者 冷翠華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疫情擋不住保險業改革的步伐,車險綜合改革自9月19日正式實施,至今已落地三個月有餘。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車險綜改的影響重大而深遠,近七成車主的車險保費降幅超30%;險企則一邊承受保費收入下降的陣痛,一邊直面更加激烈的角力。
  • 綜改後部分車險價格不降反漲?詳析背後7大原因,核心是風險與保費更...
    改變區域之間的不平衡狀態也是此次車險綜合改革的重要影響之一,所以此次綜改之後,經濟發達省份,即以前交強險承保虧損顯著的地區消費者商業車險價格上漲的感受會比較明顯,而欠發達地區消費者商業車險價格下調的感受會比較明顯。
  • 車險綜改實施三天 車主投保出現一天一個報價
    原標題:車險綜改實施三天車主投保出現一天一個報價   買車險銷售返傭、送油卡、送保養、送優惠等成為車險新規下
  • 眾安在線:車險綜改有效改善了行業嚴重同質化問題
    綜改為車主帶來多元化場景服務 就車險綜改對公司的影響,眾安在線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車險綜合改革進一步推動了行業轉型升級,強化險企對車險服務質效的重視度,在實際應用中更好地起到經濟補償和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
  • 綜改後部分車險價格不降反漲?詳析背後7大原因
    來源:新浪財經原標題:綜改後部分車險價格不降反漲?陝西、廣西等地車主也會普遍感受到商業車險價格上漲,這是因為兩地前期已經進行了充分的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車險價格基本已經降至地板價,而此次車險綜改之後,保險公司需要承擔的責任範圍明顯擴大,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價格的回彈,不過專家預計,由於前期單均保費較低,因此增幅導致的絕對值不會太大,大多數消費者商業險漲幅都在兩三百之內。
  • 車險綜合改革滿月 到底車險保費升還是降?
    「大家都說此次車險綜改後的保費降了,但是我續保卻漲價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陽光財險:車險綜改將促使公司及行業向精細化經營轉型
    三是車險定價支持方面,陽光財險在行業起步較早。目前依託於大數據應用和智能管理平臺的車險風險定價模型和應用的體系已比較完善,為綜改後車險自主定價、逐單報價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和平臺支持。《證券日報》:公司認為車險綜改對貴公司和行業有哪些影響?
  • 車險綜改直指8000億元市場利益藩籬 保費價格及手續費率「雙降」
    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疫情擋不住保險業改革的步伐,車險綜合改革自9月19日正式實施,至今已落地三個月有餘。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車險綜改的影響重大而深遠,近七成車主的車險保費降幅超30%;險企則一邊承受保費收入下降的陣痛,一邊直面更加激烈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