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高調進軍電商,「會玩」的中國賣家機會來了!

2021-01-07 雨果網

四年跨境電商行業觀察,輸出觀點,記錄事實,善待每一個文字。

2020-06-08 19:01

「社交電商、直播購物」,這種國內早已習以為常的模式,拉到海外市場或是跨境領域,仍是個新鮮的存在。與國內相比,海外電商市場沒那麼多花樣,基本上是亞馬遜、eBay這樣的三方電商平臺佔大頭,近期比較火的獨立站作為一個重要的補充。而前不久,橫空出世的社交電商Facebook Shops,勢必要打破這樣的格局。

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自帶海量社交流量絕對是Facebook轉做電商的最大殺技,但在電商領域有限的經驗,或又是其社交電商道路上最大的挑戰。那Facebook Shops到底能不能做起來?Facebook Shops又會對中國賣家產生怎樣的影響?

日前,雨果網約訪了藍瀚互動商業服務部高級總監,魯班跨境通業務負責人李騰,針對上述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度的探討。

Facebook Shops具備做大的基因

李騰講到:「在Facebook Shops推出之前,其實Facebook已經存在「shop」的功能,但這些功能更多的是對商品的展示,也就是說如果用戶想要購買相關的產品,還是需要跳轉到其他的電商平臺或獨立站去結算,所以這些「shop」更多的還是起到銜接社交媒體與平臺、獨立站之間的橋梁作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明,Facebook布局社交電商的念頭由來已久。」

此次的Facebook Shops,實現的是購物的全流程化,用戶可以直接在Facebook Shops上完成支付而無需跳轉——用戶從對商品產生興趣到下單結帳再到完成購買,整個流程無需跳轉其他應用程式。目前Facebook Shops面向Instagram 和Facebook開放,未來還將逐步開放在WhatsApp,Messenge或Instagram Direct的店鋪購買功能。由此也可見,Facebook社交電商的布局決心很大。

布局很久,決心又那麼大,Facebook Shops到底能否做成?對此,藍瀚互動商業服務總監李騰表示:「想要做成機會很大,但也面臨很多不可控的挑戰。」

先說機會,Facebook 將Facebook Shops設在ins首頁的位置,而非將其隱藏在某一個內部入口裡,實際上想真真正正的把社交的元素融入電商流程中。而Facebook的流量規模,無疑是Facebook Shops最大的優勢。

同時,社交媒體的廣告展示,是系統主動推送,用戶被動接受,也就是說用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活躍時間越長,可能收到的相關廣告推送就越多,從而達成的交易就也越多,這也是獨立站賣家在疫情期間爆單的重要原因。而這些也同樣適用於Facebook Shops。

「從Facebook Shops的投入框架來看,其本身是具備做大的先決條件,但具體能做成什麼樣,關鍵還要看其在電商生態鏈方面的作為。」李騰介紹道。

他表示,對於Facebook Shops來說,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實際上就是電商領域的經驗不足。之前的Facebook 的Shop功能僅僅停留在展示功能上,本質上還只是一個流量入口,不涉及物流、支付結算、售後等電商的必要環節,而這些環節恰又是Facebook比較陌生的領域。

「如果Facebook Shops僅僅針對大品牌或是大型廠商,又或者只針對美國地區賣家開發,即便是相對陌生領域,其實難度會小很多。但之前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 Shops,是幫助受疫情影響的線下中小企業緩解壓力,未來Facebook Shops還將逐漸開放給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的賣家。也就是說,Facebook Shops未來會有大量的中小賣家進駐,這就要涵蓋到產品品控,供應鏈管理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未來等時機成熟推向全球,還將涉及跨境貿易,包括物流、境外賣家管理、供應鏈的審核等,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非常多的。所以才說shops機會很大,但也面臨很多不可控的挑戰。」

Facebook Shops是否會掀起海外「社交電商潮」?

Facebook其實已經佔據了海外社交領域的大份額,其戰略大方向的改變,也一定會給整個社交媒體領域帶來巨大的影響。那其他社交平臺會不會快速跟上,布局社交電商,在這其中是否會存在Facebook Shops未來潛在的競爭對手?

「其實,在當前形勢下,對於Tiktok來說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利好機會,畢竟抖音在國內的社交電商領域已經有了自己的經驗積累,雖然這樣的經驗搬到海外市場不一定會馬上復刻成功,但Tiktok是已經具有社交電商的基因了。」李騰分析道。

再來分析其他社交媒體:

以Twitter為例,其實社交平臺中Twitter屬性更偏新聞,區別於傳統的社交媒體,Twitter實際上是一個結合了社交和新聞、搜索屬性為一體的平臺。類似於國內的微博,所以其本身的模式距離社交電商的模式還是相對遠一點。

而Pinterest,其實在Facebook shops推出之前,一直在往社交電商的方向發展,平臺本身電商屬性也非常強,未來一段時間還是大有作為。但目前用戶量級有限,此次Facebook shops的推出,會令Pinterest非常難受。

再來看Snapchat平臺,Snapchat和Tiktok都是最近幾年比較火的新型社交媒體,同屬短視頻類的平臺。在Snapchat和Tiktok上做電商推廣,可以將電商產品和短視頻內容結合,只要能找到刺激用戶的點,就有機會觸發用戶的瞬時消費。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Snapchat平臺本上受眾相對年輕化,在購買力方面會比較弱一點,平臺本身推廣的產品價格也並不高,所以也很難形成能和Facebook shops直面硬剛的勢力。

除此之外,谷歌一直都有Google Shopping ,類似於老Facebook shop store的功能——商品的展示功能,需要跳轉支付。

李騰介紹:「谷歌在這個領域其實也做了很多年了,但是Google Shopping 核心問題還是在於購物場景,因為谷歌的流量來源,最大的兩個自有流量陣地就是Google Search和YouTube。而這兩個場景離電商購物也都還有一定的距離。曾經百度搜索也嘗試過做直接的店鋪,但最終沒能成功;而想要把視頻平臺和購物直接扯上關係也比較牽強。

總體來看,Facebook Shops的出現,一定會對整個社交媒體領域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的,但是他們能學到什麼程度?或者能不能對Facebook shops構成威脅,從現在來看可能TikTok的可能性會更大。」

對於中國賣家的影響和思考

李騰表示,Facebook shops的出現,可能會對現有的跨境電商格局造成一定的影響,對賣家而言相當於又多了一個流量入口。無論是平臺的商家還是獨立站的商家,都會考慮把自己的商店搬到Facebook shops上來。而入駐Facebook shops後還是要通過廣告的投放來引流。從這個角度來看,Facebook 的廣告收入肯定會相應的增加。

近兩年我們一直在講DTC、平臺轉做獨立站、私域流量,這的確也是當下的趨勢,但賣家還要靠獨立站這樣一個「介質」,把流量從各個渠道、從Facebook上引過去。如果現在Facebook shops針對中國的賣家免費開放後,很多平臺轉做獨立站的賣家,可能會更容易的轉到Facebook shops上來,然後通過廣告的形式去直接獲取流量。從這個角度來看,用戶的基數和量級,以及廣告的投放也會迅速的增加。

而Facebook shops另一個值得期待的功能就是其與Facebook live功能之間可產生的想像空間是非常巨大的。誰都無法預知未來在Facebook上是否會出現美國版「李佳琦」或「羅永浩」

從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 shops這個新功能以來,我們發現「中國賣家其實對Facebook shops興趣是非常之高,但現在Facebook shops現在還沒有對中國地區開放,所以不存在如何入駐、去使用這個功能的問題。可能一些論壇上有賣家提到,如果用美國的帳號和科學上網是可以使用這個功能,但究竟是否可行也沒有被驗證過。」

之所以中國賣家對於Facebook shops期待度那麼高,很大程度是因為國內的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的模式是已經被驗證過可行的,Facebook shops必然也是往這個方向發展——把社交流量和電商更緊密的聯繫。而與之相比,海外賣家,因為沒有經歷過國內這種社交電商發展起來的過程,可能對這樣的新興事物還有一定的懷疑。所以中國賣家更覺得這是一個市場先機,雖然現在國內還不能入駐,到也是早晚的事。

「中國賣家確實積極努力,或者說更懂得有利於自己的玩法。但是某些灰色的操作,可能從個人角度來說是在賺錢,但是從整個行業得發展來講,確實不太可取。

其實現在得國內的網紅帶貨,已經出現了這樣了一些不好的苗頭——在行業一片欣欣向榮場景之下,比如很多賣貨層面的虛假流量、虛假單、下單再退貨等等,如果這些不加強監管,確實會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當然也提醒廣大賣家,合規運營,別把原本挺好得事情玩壞了。」

(文/雨果網 張毅)

相關焦點

  • Facebook進軍電商領域,借鑑「中國經驗」搞直播帶貨?
    有觀點認為,這標誌著Facebook大舉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將社交網絡轉變為頂級購物目的地。現在,由於疫情隔離的影響,電商銷售額屢創新高。對於小企業來說,在線銷售是亮點。Facebook堅信,讓更多的本地企業上線將有助於他們生存下去,同時也會為Facebook本身創造巨大的新商機。雖然在線店面可以自由創建,但並不意味著Facebook沒有盈利的機會。
  • 中國跨境賣家進軍日本電商市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跨境賣家進軍日本電商市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國際生產總值位於全球第三。同時,日本也是全球第三大電商市場,在1.3億人口中,有80%以上的國民有網購經驗,其中60%的人每個月都會至少會網購一次。預計在2022年,日本電商市場的價值將超高1100億美元。
  • Facebook Shops不對中國賣家開放了,還有啥可以玩?
    Facebook Shops不對中國賣家開放了,還有啥可以玩? Facebook Shops正式上線的消息一出,受到了大批跨境賣家關注。Facebook作為全球頂尖的社交媒體平臺用戶數非常龐大。
  • 新增網店購物板塊,Facebook大舉進軍電商
    社交平臺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進入電商領域。騰訊如此,Facebook亦是如此。並且,消費者可以與賣家溝通信息,已達到更好地購物體驗。」直播帶貨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傳統電商平臺、新興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等都在紛紛入局,倒是社交老大哥騰訊不慌不忙,似乎沒什麼動靜。
  • Facebook店鋪來了!今年跨境電商流量風口該怎麼玩
    Facebook Shops的功能,對於熟悉微商、熟悉內容電商的跨境電商賣家,簡直是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機會窗口!Facebook Shops的運作原理是這樣的。在設置店鋪之前,賣家需要先收到相關郵件或通知,提示可以開始使用 Facebook店鋪。
  • 亞馬遜:鼓勵中國賣家進入日本電商市場
    日本經濟發達,商業環境優良,但是電商在日本整體零售市場只佔一小部分,可以說日本電商市場還是片「藍海」。對中國賣家來說,這也是機遇。近日,亞馬遜宣布全面升級2018日本站點服務舉措,鼓勵更多中國賣家繼歐美市場之後,能向日本市場進軍。
  • 亞馬遜封庫下架中國賣家商品,同在美國的eBay是不是機會來了?
    【編者按】全球抗疫形勢嚴峻,跨境電商迎來「生死大考」。BT財經特此推出『中國跨境電商在行動』系列文章,立足全球視角,解讀跨境電商,助力中國賣家。第一篇回顧:《7萬億出口告急!亞馬遜封庫背後的生死劫》第二篇回顧:《美國人都買不到口罩了,亞馬遜為何還要下架中國賣家的貨?》
  • 臺灣Uber模式電商的未來:「三流」合一 社群是商機
    首先,從他們各自原有經營的社群來看,會發現他們的社群的目標族群仍會有一定的天花板限制,例如:願意付費聽音樂的人數或者喜歡玩遊戲的民眾,這些數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可是購物卻很沒有年齡性別等任何限制,購物是很基本的需求,這也就因此當想要擴展其社群數量的時候,電商的想法很合理的進入了他們的腦中,因此當他們選擇了C2C的拍賣,而非B2C模式時,也很容易理解了。
  • 沒有現金流和物流的社群電商,在臺灣是怎麼火起來的?
    首先,從他們各自原有經營的社群來看,會發現他們的社群的目標族群仍會有一定的天花板限制,例如:願意付費聽音樂的人數或者喜歡玩遊戲的民眾,這些數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可是購物卻很沒有年齡性別等任何限制,購物是很基本的需求,這也就因此當想要擴展其社群數量的時候,電商的想法很合理的進入了他們的腦中,因此當他們選擇了C2C的拍賣,而非B2C模式時,也很容易理解了。
  • 臺灣Uber模式電商的未來:「三流」合一,社群是商機-虎嗅網
    首先,從他們各自原有經營的社群來看,會發現他們的社群的目標族群仍會有一定的天花板限制,例如:願意付費聽音樂的人數或者喜歡玩遊戲的民眾,這些數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可是購物卻很沒有年齡性別等任何限制,購物是很基本的需求,這也就因此當想要擴展其社群數量的時候,電商的想法很合理的進入了他們的腦中,因此當他們選擇了C2C的拍賣,而非B2C模式時,也很容易理解了。
  • 私域流量或成跨境電商賣家突圍新策略!
    那麼,跨境賣家又該如何建立私域流量?首先需要弄清楚消費者社交屬性和消費習慣。消費者是分散的,社區化的,不再只一種社交方式,不再只一種購物渠道,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選擇進入不同的社區,加入與自己價值觀同頻的社群,參與熱愛的比賽與活動。
  • 進軍電商,Facebook(FB.US)的保守與激進
    十年多的嘗試之後,Facebook(FB.US)在電商業務上仍然保守、謹慎,但它也毫不掩飾成為一個超級APP的野心。衛生事件仍舊在美國肆虐,美國實體經濟遭受重創,許多店鋪正面臨破產。但對於社交巨頭Facebook看來,這卻是進軍電商的最好時機。
  • 歐洲電商需求井噴式增長,跨境賣家們的機會來了
    相比中國日趨成熟的電商網絡和早已遍布神州各地的物流體系,歐洲的電商「至少相差十年」,但是2020年的疫情和歐洲的兩次封鎖讓歐洲的電商需求出現井噴式增長,原本歲月靜好的歐洲市場終於被電商撕開了一道口子,中國人也終於有機會參與進歐洲的電商建設潮了。
  • 內貿電商競爭如此激烈,賣家還有機會嗎?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電子商務日益「走進」千家萬戶,發展迅猛,成績驚人。同時,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也已相當成熟,作為新賣家進入市場,機會雖有,但紅利期已過,若想店鋪迅速成長銷量激增可能性非常小。、同質化程度高、流量不精準轉化率極低、社交電商衝擊大等等壁壘讓老賣家步履薄冰、讓新手賣家望而卻步。
  • 亞馬遜賣家「艱難自救」獨立站賣家悶聲發大財
    疫情之下,跨境電商行業內的從業者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家是命運共同體。一位跨境從業者表示,目前對貿易型的賣家來說,相對而言,可以靈活轉型。而對工廠型的賣家來說,則更困難一些。此外,在歐美市場暫停的情況下,如果企業有其他市場的業務,比如澳大利亞、杜拜等等,市場比較分散的話,這個時期會好過一些。自救的同時,對亞馬遜賣家來說,還要面臨著許多未知的變化。
  • 亞馬遜三方電商業務暴增53%!中國賣家貢獻最大……
    亞馬遜7月30日發布二季度公告,亞馬遜電商業務整體增幅超過50%!同時三方賣家業務增長超過自營業務;自營業務突破458.9億美金,同比增長率為驚人的49%;第三方賣家業務收入突破181.9億美金,由於中國賣家佔比三方市場最大,所以,Mark認為中國賣家的貢獻比例最大
  • 想要成為跨境電商頭部賣家,這個市場或許是個機會
    而2019年1月1日之後,許多新政策的正式施行,也給跨境電商從業者釋放了更強烈的信號。 中澳全面進入零關稅時代,它會是跨境電商的新藍海嗎? 根據《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框架,從2015年起中澳雙方已經進行過4次關稅減讓,今年1月1日起對絕大多數產品正式施行「零關稅」,主要覆蓋了電子商務、物流服務、旅遊、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等一系列領域。
  • 澳大利亞機會沒了?中國已另尋賣家,五萬頭活牛正在來的路上
    據中國商務新聞網報導,隨著中澳貿易持續緊張,越來越多的澳洲商品逐漸從我國市場上消失,澳洲牛肉就是其中一種。眼下中國已另尋賣家,烏拉圭出口的五萬頭活牛正在來的路上。我國進口這些活牛的部分目的是為了改良本土品種,通過雜交讓牛肉的質量變得更好。
  • 想進軍以色列嗎?中國賣家如何抓住即將到來的光明節商機?
    首選支付方式:銀行卡、IsraCard、PayPal谷歌搜索市場份額:97.9%以色列人酷愛網購,這是跨境賣家眾所皆知的事情下半年的光明節(Hanukkah)對於賣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光明節又稱燭光節,九枝燭臺絕對是節日銷售必備款:點燃九枝燭臺是光明節的重要慶祝儀式。賣家可準備一些獨特、亮眼的九枝燭臺,吸引買家的目光,同時,賣家也不能忽視光明節專用的蠟燭,對消費者來說它們跟九枝燭臺一樣重要。
  • 亞馬遜賣家想用facebook刷評?得先看看這篇文章
    無法精確評估效果:由於亞馬遜不允許賣家安裝fb追蹤代碼,所以媒體的投入產出比也難以精準衡量,fb的投放將很難持久。 「劣質客戶」這四個字聽起來很刺耳,確是事實。有賣家這時會顧慮:如果我都劣質客戶了,那麼服務商會不會就不好好服務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