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曾說過:「我們越研究華為,越覺得華為越牛。」
華為這兩年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上,伴隨著是美國「無底線」的打壓制裁,華為也很頑強,屢次破局,打開新局面。
但到了現在這個時刻,華為確實有些「扛不住」了。
外購晶片被斷供,自研晶片造不出,短短一句話包含了華為的無奈,臺積電是目前世界上晶片製造的王者,可以說一段時間以內,想要有最先進的晶片,就離不開臺積電。
然而臺積電的正式斷供,讓華為手機最大的競爭力麒麟晶片「沒了」,華為史上最強的麒麟晶片也真成為了史上最強,因為短期看下一代確實造不出來了。
手機業務未來會受到影響已成必然,雖然短期來看有著國內市場的大力支持,但未來呢?沒有最先進的晶片終究還是硬傷。
當然了唇亡齒寒,國內的其他廠商過得也不踏實。很多消息稱,華為的市場份額會下滑,會被一眾廠商瓜分、佔據。這點確實,但有著華為這個例子在,誰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安安穩穩地賺錢了。
據日本媒體報導稱,自9月份開始日本的JDI、TDK等元器件大廠,收到了來自國內小米、OPPO、VIVO等廠商的大量訂單。
而且這份訂單的採購量出奇的高,甚至已經快要趕超華為的訂單採購量,這不得不反應出一個問題,「斷供禁令」影響確實太大了,現在不抓緊進行囤積,未來很有可能會面臨華為現在的局面。
同時廠商集中向日本採購元器件,也反映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家都想著避免使用美國的設備、技術生產的元器件。
並且不止是客戶有這樣的擔憂,就連日本也有製造商和國內廠商展開合作,例如日本的往友電工已經和華為繼續展開合作,已經通過使用日本設備,來代替一些來自美國的設備,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繞過禁令,為華為繼續提供元器件。
華為一事,是給了一個警鐘,造成的是全球供應鏈的「大調整」,誰也不想自己以後的主動權掌握在別人的手中,雖然短期來看,華為確實是輸了,但未來誰說得準呢?
目前國內的半導體供應鏈已初現規模,國內的中芯國際也在前段時間N+1工藝實現技術突破,7nm晶片流片成功,雖然距離量產7nm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這就是一個大的突破。
因為這次的7nm晶片是中芯國際自己造出來的,依靠了新工藝,從而無需使用EUV光刻機。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繞過EUV光刻機,實現自主生產的7nm晶片。
其實,自從西方開始阻礙,我們都看清了世界的殘酷,自己沒有的就要受制於人。因此我們各種「B計劃」出現,國內各大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合力入局高端自主研發,國內整體開啟以內循環為主的新格局。
很明顯,局勢現在已經完全變了,高科技晶片我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也是我們心中最大的自信和底氣。不否認還有差距,但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假以時日,未來一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