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系列回顧:
辣評5月MPV銷量:寶駿730跌出前五 師弟寶駿360要上位?
辣評5月自主車企銷量:21家車企同比下跌 中國車市兼併重組苗頭已現
辣評4月自主轎車銷量:吉利包攬自主銷量前三 其他品牌還有機會嗎?
辣評4月自主SUV銷量:寶駿哈弗相愛相殺,小型SUV已成死地?
辣評4月合資轎車銷量:軒逸逆襲奪冠 領動增速超600%
5月,合資SUV共銷售32.48萬輛,同比微增5.2%。途觀、昂科威繼續佔據前二,奇駿超過XR-V力奪第三。
74款車型中,38款銷量同比下滑,同比增長的僅有20款,此外,是16款新增車型。與自主SUV的百花齊放相比,合資SUV顯得有些冷清。在SUV如此火熱的中國,合資SUV們目前的成績並不算優秀。但水面之下,也有暗流湧動。
一方面,我們能看到韓系,準確點說現代強勢復甦。5月份延續了高增長態勢。走親民路線之後,現代放下了身段,收穫了銷量。對其他艱難求生的二線合資SUV品牌來說,現代的經驗或許能學習一下。只是如今自主品牌紛紛向高端化發力,如果只有降價估計很難再吸引消費者。
另一方面,合資SUV新舊交替正在發生。5月銷量倒數前5名月銷量均不足10臺,一樣的數字背後卻是不一樣未來:探歌為一汽大眾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遠的路要走;DS6、野帝、鋒馭則已經走到了盡頭,他們或被自家產品取代,或被市場淘汰。
想在中國車市生存,持續地自我更新必不可少。38款下滑車型中,不乏途觀、昂科威這些合資SUV領軍車型。與自主車企的短平快相比,轉身速度慢一直是合資車企的劣勢。不久前,鈴木與昌河分手,接下來很可能完全退出中國。這給所有合資車企再次提了個醒,要轉變自身來適應中國市場,而不能指望靠自己來改變中國消費者。
當然,大多數合資車企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16款新增車型就是證據。在中國,SUV仍是一片熱土,對那些有志轉變的合資車企來說,銷量增長其實並不是太難的問題。
(本文銷量數據為乘聯會狹義批發數據)
途觀依舊一騎絕塵,雖然今年銷量略有下滑,但巨大的優勢不是一時半會能被撼動的。而隨著探歌上市,大眾在中國的SUV整體實力將更加強大。
昂科威銷量長期堅挺,說明產品不賴。不過進入18年後昂科威有些後勁不足,在市場漸趨飽和的情況下,不進則退是很有可能的。
奇駿今年快速增長跟吃掉一部分CR-V份額有關,但機會總是提供給有準備的人,日產在日系車中一直較好的口碑,讓他能抓住這次機會。
XR-V銷量能穩定在前5,中國的本田粉看來真不少,要是沒CR-V那檔子事兒估計今年本田的銷量會相當好。不過話說回來,是不是粉絲的偏愛讓本田對中國消費者少了一些敬畏呢?
緊湊級SUV目前是一片紅海,競爭最激烈但機會也最多。逍客的銷量會有起伏,但總體還有上漲空間。
RAV4體現了豐田的產品哲學:略顯保守,但勝在穩定。當然,與奇駿一樣,RAV4今年的銷量大漲和CR-V有一定關係。
小型SUV是自主品牌的主場,本田在這個區間能把「一車兩吃」玩得風生水起,說明產品力確實不俗。但與16年的快速增長相比,本田的增長勢頭已經大幅放緩。
GLC月銷量穩定過萬,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不容小覷。5月份奧迪Q5的銷量也將近1萬,隨著X3的國產化,未來豪華SUV還會是BBA三家登臺唱戲。
作為一款老牌SUV,歐藍德無疑是廣汽三菱的「命根子」。雖然5月銷量大幅增長,但只靠這一款車市場風險還是太大了。
Q5的銷量還是很穩,不過寶馬X3的到來會先吃掉誰的份額呢?相比奔馳,也許奧迪的危機感應該更強一點。
5月16號才恢復銷售就有近萬的銷量,CR-V的回歸勢頭相當猛烈。即使機油門不再產生負面影響,也希望本田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
大7座SUV裡漢蘭達目前還是標杆,但今年上半年銷量有所下滑。廣菲克正把精力聚焦到JEEP上,這些老對手也許會給漢蘭達造成一些麻煩。
冠道作為廣本一系基本沒受到機油門事件影響,銷量增長在年初就有苗頭。對不少消費者來說,7座SUV後排的兩個座位並不實用,主打5座的冠道在動力和空間上的優勢贏得了消費者青睞。
經過今年的大漲之後,探界者目前已然躋身主流SUV之列。今年中大型SUV探際者也將引入國內,雪佛蘭在中國的SUV布局將更加全面。
入門級豪華SUV裡X1的表現一直好於奔馳、奧迪,對寶馬來說,接下來的考驗是國產X3的表現。
現代今年的銷量回升是全方面的,既有ix25/35「老」戲新唱,也有Encino新角登場。表面上,降價是推動銷量增長的主要原因;實質上,是現代對中國市場本土化理解更加深入。
大眾品牌+大車身,這兩個理由就足以解釋途昂為什麼在國內熱銷。30萬左右的價位切得也比較準,買BBA的話只夠入門款,一輛足夠大的途昂自然更能俘獲德系粉絲們的心。
如果只有現代就說「韓系回歸」似乎不那麼有說服力,起亞在今年也有良好表現。與現代不同,起亞的重點放在了產品的更新換代上,新智跑從外觀到配置都比老款有了提升,有面子也有裡子。
二線豪華品牌裡凱迪拉克現在領先了一個身位,但從「小眾」到「大眾」,面對的競爭環境將會完全不同。目前看凱迪拉克還沒到與BBA正面交鋒的時候。
KX cross 8萬左右的價格在合資SUV中相當低,跟自主品牌也能正面廝殺。
Q3 5月銷量有所下滑,目前經銷商已經給出了7萬的大幅讓利。今年下半年,BBA的競爭主力將聚焦在GLC、Q5和X3身上,入門級豪華SUV相對會平靜一些。
ix35的增長原因和ix25一樣,現在我們的疑問只是,現代的這股勢頭還能持續多久。
銳界曾經一度壓制漢蘭達,如今銷量只及對方一半。今年銷量仍在大步後退,未來差距還會更加明顯。
斯柯達SUV按照「柯」字輩命名,雖然不好念但相當有辨識度。今年斯柯達在SUV上全面發力,良好的產品力是銷量的保證。
不久前FCA宣布將聚焦SUV領域,中國市場也將把精力放在Jeep上。這種押寶式策略對於Jeep這樣一個二線品牌是打上一針強心劑還是拔苗助長,目前看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強行突破現有定位,Jeep想成功難度不小。
入門級豪華SUV市場漸趨飽和,BBA三家此消彼長。
XR-V和繽智,UR-V和冠道,「一車兩吃」方面本田技藝純熟。與冠道相比,UR-V在體量上有不小差距,這與東本營銷資源傾斜有關。
CX-5最近的新聞是因轉向器齒輪問題召回。僅就外觀來說,CX-5延續了馬自達的設計風格,時尚現代。近兩個月銷量也勢頭良好,希望質量上的細節問題不要成為CX-5的阿克琉斯之踵。
XC60銷量穩健增長,但目前與沃爾沃的期待還有差距。作為SUV主力產品,沃爾沃今年對XC60進行了全新換代升級,這也給銷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4月恢復增長後,5月4008銷量再次下滑。法系幾大品牌銷量都不盡如人意,這也不是標緻一家的問題。
雷諾目前面臨的問題是難以突破發展瓶頸。在經歷了品牌導入初期的快速增長後,雷諾暫時無法進一步打開局面。銷量下滑並不是科雷傲一款車型的問題。
發現神行銷量起伏變化不大,雖然和GLC、Q5這些主流豪華SUV沒法比,但路虎的品牌加持為發現神行提供了基礎銷量保證。
同為緊湊型SUV,有低價走量的ix35在,途勝對消費者吸引力有限。進一步說,現代的品牌力已經撐不起途勝的價格了。
普拉多在中國不是主流,但也有自己的一批擁躉。銷量大幅下滑主要是國產普拉多取消了2.7L入門級產品以及全時四驅改分時四驅,進口普拉多銷量還是不錯的。
銷量下滑已成了Jeep的頑疾,一方面是產品與當前主流消費不匹配,另一方面是質量問題頻發。在治好銷量問題之前,Jeep得先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在中國市場扮演怎樣的角色。
BX5大漲讓寶沃暫時鬆了口氣,但目前的銷量遠沒到安全的地步。增長是否有延續性,是對寶沃接下來的考驗。
5008延續了迅猛的增長勢頭,當然總量依然不高。如果5008還能繼續增長,估計4000-5000的月銷量就是天花板了。
天逸C5在價格上切入了當前合資緊湊型SUV的主流區間,外觀上頗具個性,但這也使其註定難成爆款。
按理說柯珞克應該是走量的產品,但銷量上卻比不過柯迪亞克。柯珞克的價格在同級別裡偏高,消費者既可以選擇買一輛大尺寸自主SUV,也可以加點錢買輛更大的合資SUV,柯珞克顯得不上不下。小一碼的柯米克價格還未公布,柯珞克未來的定位可能更加尷尬。
歐藍德給三菱找回了一些存在感,勁炫的增長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從總體上來說,三菱還是沒有形成一個有競爭合力的產品矩陣。
樓蘭有點兒「生不逢時」,誕生初期「大五座」概念還沒有被廣為接受。不過這也不是核心問題,對比如今冠道的熱銷,樓蘭其實還是自身產品力不足。
關於小型SUV該怎麼做,日產或許要跟本田取取經。小型SUV這塊市場還是很大的,勁客目前的銷量有點說不過去。
C3-XR今年銷量有較大幅度增長,當然,促銷力度也相當大。相比於起死回生,目前的勢頭更像是迴光返照。
自由俠沒能讓Jeep一口吃成胖子,如今出現了消化不良。雖說肌肉大漢跟賣萌有點不搭邊,但自由俠的外觀其實挺有特點,不過價格是靠情懷加成?
合資小型SUV賣不好真不是自主品牌的鍋,人家本田XR-V和繽智兩張牌都能玩得風生水起。翼博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終究還是產品缺乏誠意。
跟昂科威一字之差,銷量卻是天差地別。自主頭疼向上的問題,而向下的問題,合資也頭疼。
消費者好像沒什麼理由不買逍客而買科雷嘉,除了少數對法國車情有獨鐘的。
維特拉會不會是鈴木在中國最後的掙扎呢?目前的銷量說明鈴木退出中國理所應當。鈴木所擅長的和中國消費者需要的不是一回事,這個問題靠維特拉顯然解決不了。
對比上月途達的銷量少了近900臺。低廉的起售價賺了一波眼球,目前的銷量並不算成功。
攬勝極光是路虎在中國的經典車型,如今也走入產品生命末期。國產化後頻發的質量問題加速了銷量的衰退。
新智跑上市,老智跑的銷量下滑是一個自然過程,這種新舊交替對東風悅達起亞來說是一件好事。
新能源豪華車目前整體還處於起跑階段,多數消費者也是持幣觀望。x1 PHEV目前的銷量在同級別中是領先的。
BX5銷量有所起色,但BX7依然沉淪,也許BX5代表了市場對寶沃品牌的真實看法。
提起納智捷不禁讓人聯想到htc,雖然二者在業務上沒什麼關係。產品跟不上時代,營銷也沒有亮點,這個臺灣品牌在大陸市場已然是邊緣化狀態。
Encino銷量比4月下滑了不少,不過4月10號才上市,現在的銷量都不是穩定水平。ix35和25的增長解決了目前的銷量問題,Encino要解決的是未來的品牌問題。而真正考驗現代的,是對當前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把握。
5月份標緻SUV除了5008都在下降,2008也算是老產品了,雖說目前的價格不貴,但產品與其他小型合資SUV相比還是少了些亮點。
創酷的問題跟大多數合資小型SUV一樣。2018款創酷產品上沒什麼吸引人的改變,10萬的起步價實在是沒什麼競爭力。
DS7銷量環比大漲60%,這樣說是不是大氣不少?從300臺到500臺,DS依然沒走出銷量困局。法系豪華就和英倫大餐一樣,只能用來忽悠村裡小王。產品不符合中國人口味,DS的經銷體系也沒能鋪開。
驍途表明鈴木還不想放棄,但依然按原來的老路走,並不能讓鈴木走出困局。在目前的中國車市裡,並沒有給鈴木這樣「小而美」存在的空間。
日系豪華裡謳歌本來存在感就低,國產化沒能拯救銷量,繼續進口反倒還是塊遮羞布。CDX在尺寸和價格上定位失當,銷量註定難有起色。
柯米克目前終端銷售還沒開始,從一眾合資小型SUV的市場表現看,柯米克能成為另一款XR-V的概率不大。不過有大眾光環在身,柯米克應該也不會太差。
KX5反映出目前韓系在中國品牌定位偏低的尷尬。現代想通過Encino破局,起亞又該如何跟進?
大指揮官近28萬的起步價,是誰給的勇氣去叫板漢蘭達呢?目前Jeep給人的感覺是過於冒進,無論是產品布局還是品牌定位。
中型SUV這塊蛋糕,韓系目前是看得到吃不到。低端產品帶來了銷量回歸,品牌何時能回歸,現代暫時還沒有答案。
3008今年銷量大幅縮水,在緊湊型SUV這塊熱土上一路下滑,3008隻能說是沒救了。相比之下,同門兄弟C3-XR還要稍好一點。
KX5都賣不好,KX7更不用說。KX7和現代途勝也算是一對難兄難弟。
BX6的起步價比BX5頂配高了3萬,感覺這步子邁得有些大。也許寶沃是想維持自己的品牌溢價,但在強者環伺的緊湊型SUV市場,BX6要實現突圍難度很高。
有KX cross在,KX3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KX3產品自身也缺乏競爭力。
國產X3千呼萬喚始出來,中型豪華SUV這個戰場上,BBA再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U5這個月只賣了6臺,納智捷這是要追趕退市的潮流?
今年上半年關注度最高的SUV大概就是探歌,在經歷了一波波媒體造勢後,探歌終於粉墨登場。作為大眾今年在中國推出的重點SUV車型,探歌必定會給目前的SUV格局帶來一些變化。
都是4臺,探歌在走向新生,DS6則面臨死亡。DS7銷量也就那樣,DS6還能翻身?
這款名字有些奇怪的小型SUV到了說告別的時候,2臺的銷量估計是清理積壓庫存。
驍途取代了鋒馭,但鈴木的自救遠沒有完成。驍途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鋒馭呢?若不改變思路,這事很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