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2020-12-27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確定為我國的法定假日。 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確定為我國的法定假日。

 

  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由來

 

  端午最初是為拜祭龍祖,就是所說的圖騰祭祀。

 

  後來有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等說法,以紀念屈原的說法為主。

 

  傳說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逝,端午源於紀念屈原的說法,最早流傳於荊楚地區,後來人們就逐漸把端午活動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增添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端午習俗

 

  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有賽龍舟,懸掛鍾馗像,掛艾草、菖蒲、葫蘆,佩掛香囊、戴五色線等。

 

  【賽龍舟】

 

  賽龍舟也是拜祭龍祖的活動,把舟船畫成龍的圖騰,五月初五舉行盛大的活動,祈福平安。

 

  《荊楚歲時記》記載:是日競渡。因楚國人不舍屈原投江而去,划船救之。

 

  而後五月五日以賽龍舟的方式紀念屈原。

  【懸掛鍾馗像】

 

  江淮地區家家懸掛鍾馗像,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他自驪山校場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楊貴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最終大鬼捉住了小鬼。明皇喝問,大鬼對明皇說:臣是終南山道士鍾馗,因應舉不捷,羞愧不已,觸殿階而亡。死後成為鬼王,誓除天下惡鬼妖孽。

 

  唐明皇醒後覺得病全好了,於是召吳道子進宮,按他夢境所見畫出鍾馗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之時張貼,以驅邪魔。

  【採摘艾草】

 

  屬端午採藥活動,艾草等中草藥在端午前後成熟,為採摘 時期。

 

  西晉周處所撰《風土記》中記載:採艾懸於門上以闢邪氣。

 

  《荊楚歲時記》也有記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

  【佩掛香囊】

 

  有驅邪驅瘟、祈望健康之意。

 

  香囊裡裝有雄黃、硃砂等藥用效果的香料,口鼻吸入,通經脈,祛邪扶正,提神醒腦。

 

  特有的香味,也能驅蚊驅蟲。

  【戴五色線】

 

  端午節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上吉祥五色線,以避五毒,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戴上後在下第一場大雨時,才能摘下拋到河裡,意味著衝走瘟疫、疾病。

 

  也有說摘下放到房頂或掛在樹梢,被喜鵲銜去,待到七月初七為牛郎織女搭橋。

 

  【端午三友】

 

  艾草、菖蒲、蒜稱為端午三友,菖蒲香氣宜人,大蒜殺菌消毒。

 

  端午食俗

 

  食俗比較一致,多是食五黃三白、粽子等。

    【五黃】

    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雄黃酒。按民間說法,在正午食用五黃可以更好的驅毒闢邪。

    【三白】

    茭白、鴨蛋白、白切肉。也有五白之說,豆腐、白斬雞、大蒜等。

  【粽子】

 

  粽子在晉朝時成為端午應節食物,傳承至今。

 

  西晉周處所撰《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這就是"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的由來。

 

  當時江南地區的端午節,人們已普遍食用用菰葉裹黍米粟棗的粽子,叫簡粽,也叫角黍。以黍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餘餡料。

    千百年的傳承與創新,粽子花樣翻新、造型別致,有三角粽、四角粽、龍舟粽、寶塔粽等。

    粽子內涵日趨豐富,有棗粽、肉粽、火腿粽、蛋黃粽、水晶粽、板慄粽、豆沙粽、紅豆粽、八寶粽、松仁粽、鹼水粽等。

餡料的內容,最能凸顯地方特色,北方粽以甜為主,南方則鹹多甜少。

    粽子的個頭大小不一,有二、三斤重的兜粽,也有4、5釐米大小的袖珍粽。

製作粽子通常選用糯米(江米)或大黃米,浸泡以後添加相應餡料,以苕葉、竹葉、葦葉或荷葉包裹,經長時間煮製後,糯米的甜香加上植物葉子的清香,成就了粽子這樣特別的美味。

【雄黃酒】

古時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雄黃酒有驅毒驅蟲的作用,據說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傷身。

端午節時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或用酒和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

提示: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含汞,有毒。可入藥,但須經醫師正確使用。外用尚可,飲用應謹慎。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時間:2020-06-25 09: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又到一年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呢,我們了解一下。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端午節的豐富文化內涵你get了嗎?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端午節的豐富文化內涵你get了嗎?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端午節的豐富文化內涵你get了嗎?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國家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08年一月一日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偉人之名人盡皆知,傳統節日全民共享,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 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2020-06-26 0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手抄報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由來,今年有些特別,本世紀罕見!
    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端午節到了,你都了解關於這個節日的哪些知識呢?1、端午節名稱與由來在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叫法最多的一個,粗略數了一下,有多達二十多個。有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龍節、正陽節、女兒節、粽子節、天中節等。現在用得最多的當數端午節這個名稱。但是你知道端午節這個名稱的由來嗎?
  • 我們的節日|廣東河源端午節的客家習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6月25日就是端午節了,記者了解到,在廣東省河源市客家地區,每至端午,市民都會以吃粽子、賽龍舟、洗龍舟水、掛菖蒲等習俗緬懷先賢、傳承愛國精神。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作為我們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人都知道是農曆五月初五,可是不是太清楚是公曆幾月幾日,幾天小編就分享下,順帶說說端午節的來歷由來,端午節的習俗等等。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 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其一,為了紀念屈原。
  •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但靠譜的極少.如紀念屈原說:農曆五月初五是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汨羅江殉國的日子,端午節就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賽龍舟是為了打撈這位英雄的屍體而演化來的活動,包粽子是為了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但靠譜的極少.
  • 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民間習俗
    在二十四節氣中「芒種」前後的節日,以端午節最為有名,端午節也是一年中的三大節之一,「端」是「初」的意思,所以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被稱為「端五」後來又稱為「端午」「端陽」又因為月日重疊為五,也稱為重五。臺灣南部習慣稱為五月節。北部叫做五日節。
  •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時值清明,又到了準備祭掃用品的時候,與往年不同的是,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個殯儀館、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定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在其中。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端午節簡介 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2020年6月25日便是端午節了,很多老師也會布置端午節相關的手抄報作業,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手抄報內容,希望能幫到小朋友們。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 粽情飄香話端午-德開小學一年級端午節活動
    為大力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德開小學結合今年的端午節,通過「說」端午、動手包粽子、大手拉小手等形式,在學校、家庭中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說」端午。圍繞「端午」這一主題,各個班級精心準備,通過豐富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利用班會活動時間,組織學生學習了有關端午節的知識。
  • 端午節由來+習俗+手工作品+手抄報模板,有娃必備款
    明天就是端午節啦,今天和大家分享關於端午節的節日由來、習俗和手抄報模板。各位同學可以動手做一做奧~~。1.端午節的由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2.端午節的習俗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 端午節傳統習俗活動有哪些呢?進來一看就全知道了!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