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HEA.CN報導:最初的起火事故發生在2008年11月份,大金公司累計15件空調和空氣淨化器產品起火、冒煙事故中,有10件是因火情警報而出動了消防部門,有3件事故燒毀了用戶的牆壁和天花板。
10月17日,大金空調在日本和中國官方網站同時發布一則家用空調和空氣淨化器產品召回公告,引發了包括日經、產經、朝日在內的日本五大主流媒體關注。
在家電網(HEA.CN)上周六(18日)報導該消息後,同樣引發業界、網友和消費者的強烈關注。後臺數據顯示,截止19日,家電網(微信號:jiadianwangHEA)官方微信該報導已超過15萬人次閱讀。
據悉,由於風機馬達零部件存在起火、冒煙隱患,大金計劃在日本市場召回26萬1199臺空調,同時召回57萬6144臺空氣淨化器,共計約84萬臺。
最初的起火事故發生在2008年11月份,大金公司累計15件空調和空氣淨化器產品起火、冒煙事故中,有10件是因火情警報而出動了消防部門,有3件事故燒毀了用戶的牆壁和天花板。
而10月17日大金空調於中國官網稱,過去在日本銷售的部分家用空調和家用空氣清潔器中出現極少數冒煙起火情況。
這顯然與大金上述待召回問題產品在日本本土的實際事故情況不符。
據家電網(HEA.CN)了解到,這一召回規模僅次於大金2010年87萬臺空氣淨化器大召回事件。這次84萬臺產品大召回,僅修理費用預計就將超過1億元人民幣。
作為大金在中國的合作廠商,格力電器在這一事件中,同樣備受關注。
有網友評論稱,這麼些年,感覺日本家電企業有點「利潤至上」,相比80-90年的日本家電業,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海外所生產的。
而據家電網(HEA.CN)了解到,大金空調在華最大的委託代工商就是格力電器。
日本大金工業2013年度委託給珠海格力電器生產的家用空調產品在80萬臺左右,主要是低端、普及型家用空調,且都是供應日本國內家用空調市場。進入2014年,由於日元持續貶值,大金從格力代工中回遷了部分產能回其本土。
不過,從此次大金空調大召回的產品製造日期看,在日本市場發生起火事故的產品,絕大多數是在雙方合資工廠投產前投放市場的。
根據2009年2月19日珠海格力電器的公告,格力電器和大金工業共同成立兩家合資公司,公司名分別為珠海格力大金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投資總金額達9.1億元人民幣。
據家電網(HEA.CN)查閱格力電器2014半年度報告,這兩家公司目前仍然是格力電器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
當時,格力和大金的合作意向包括大金委託格力生產面向日本市場的變頻家用空調以及聯合採購空調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當時預計,珠海格力大金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達產後年產值可達11.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3360萬元,投資回收期6年左右,項目建設期為一年。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達產後年產值可達2.24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430萬元,投資回收期為9.6年左右,項目建設期為一年。
即2010年3月份後才投產,向大金大量供應家用空調產品則可能更晚些。而此次大金在日本市場召回的138個型號空調產品,主要是在2006年9月份~2010年8月份之間生產製造的。
從時間上看,第一家合營公司2015年才到投資回收期,第二家投資回收期則在2018年。公告內容顯示,格力電器與大金工業的上述2家公司合同期限均為20年。
據家電網(HEA.CN)了解,憑藉代理店模式,近4年大金空調在中國市場可謂一年一個變化。2009年和2010年,大金空調在中國的銷售門店只有約3000餘家,空調銷售量在30~40萬臺之間。
但到了2013年,大金空調去年1-9月份在中國實現754億日元(約合43億元人民幣,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檯成交價為準)的營收額,同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55%。截止今年3月底,大金在中國市場的代理門店(專賣店)數量也從上年度末的1萬2000家增加到了將近1萬4000家。
據家電網(HEA.CN)觀察,雖然在國內以外資高端、高品質著稱,但大金空調的質量神話並不可信。
早在與格力合作之初的2009年7月份,即使經過修理後的大金空調召回產品,仍然在日本發生了14起火災事故,原因是召回修理後的大金商用空調依舊沒有配置漏電斷路器,導致火災繼續發生。
有雪球網友評論稱,大金是土豪的消費品,價格貴,質量未必好,就是一個牌子比較響。
據家電網(HEA.CN)查閱蘇寧易購、京東、國美等電商購物網站,大金空調產品最低售價產品在4100元以上,平均售價高達6000~7000元,遠高於國產名牌空調產品,土豪空調之稱所言不虛。
業內人士指出,格力目前營收超1200億元,往海外發展是必然選擇,而格力目前只是為大金生產代工低端空調,根據當時協議,大金也沒有幫助格力在日本或海外其他市場拓展格力品牌的內容,此次召回事件也折射出,雙方聯合採購零部件也是一大潛在的風險。
據家電網(HEA.CN)觀察,中國家電企業正在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外資品牌紛紛有意收縮家電戰線。典型的如西門子退出家電圈、三洋電機從合肥三洋離場、通用拋售家電業務等等。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國內家電企業的發展經歷了從單純引進國外廠商的生產線、設備,到引進國外技術並在中國合資建廠,再到與國外廠商共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三個階段。
格力與大金的合作就是第三階段的典型,當時系國外空調企業首次在產品設計、零部件開發階段與中國企業合作。
時過境遷,當時雙方合作中所稱的優勢互補、提升二者國際競爭力的暢想,在格力方面效果越來越弱。一方面是格力自身技術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中國、美國、日本三國的空調廠商在全球的市場競爭逐漸激化。
資料顯示,格力電器2012年的技術研發投入就達到近40億元,幾乎相當於大金空調2013年1-9月份在中國市場的營收額。中國空調廠商的技術實力和產品設計水平與5年前相比,也大為提升。
對于格力而言,與大金合資5年,國際品牌形象塑造也並非盡善盡美。
去年,格力因除溼機著火事件遭到美國合作夥伴Soleus起訴索賠事件,目前還尚未判決。但從發布英文版業績報告到亮相美國時代廣場,格力顯然有意加速推進公司國際化進程。
在當年與大金的合作公告中,格力稱,以上投資項目旨在推動中國空調行業及模具行業的發展,通過合營施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製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但目前大金委託格力代工的多是低端空調產品,而大金在日本市場銷售的中、高端空調產品是在日本滋賀縣的一家工廠生產製造的,每年約有88萬臺。大金今年在全球的家用空調總銷量目標為585萬臺。
(家電網® H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