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說醫療丨孩子沉迷打遊戲是網癮?家長需警惕抑鬱症

2020-12-15 瀟湘晨報

廖崢孌門診工作中

「玩手機、打遊戲,打到手都抽搐了,你這腦子是不是有問題了!」近日,一位煩躁不已的媽媽帶著孩子走進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門診,接診的廖崢孌副主任醫師發現,孩子右手插在衣兜裡一言不發地站在一邊,對媽媽的數落充耳不聞。

「不好玩。」

「不好玩為什麼還要玩呢?」

「就是煩,不想幹其他事情。」

經過交流,廖醫生發現,這個叫小宇的孩子問題不簡單,不是媽媽認為的「網癮」,而是抑鬱症。

不是遊戲成「癮」,而是遊戲「澆」愁

小宇上初中了,但是每天回家就抱著手機玩遊戲,尤其是這個寒假不出門,「忘我」地沉浸在遊戲中,開學了也不想去上課。「讓他走動走動,到最後房門都不給我們開了。說也說了,罵也罵了,實在是沒辦法,只好請醫生來幫幫我們。」媽媽倒了一肚子苦水,表示對兒子的「網癮」無能為力。

經過一番交流,醫生得知,因為父母忙於工作,平時只看到孩子打遊戲,卻沒發現這個孩子其實一年前就因為學業壓力開始出現情緒低落的「喪」狀態,不願意交流,成績下降,又容易心煩易怒。「不想跟人說話,打遊戲可以打發時間。」小宇說。

「孩子沉迷遊戲,本來就是父母的一個大難題,但還有一種更為複雜的情況,沉迷遊戲只是表象,抑鬱症才是背後的原因。」廖醫生表示,近幾年她接診了很多青少年抑鬱症患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借打遊戲「澆」愁。父母如果揪著「打遊戲」這個點管教孩子,孩子的狀況不僅不會有改善,還可能加重孩子逆反心理,使情況更加糟糕。經過專業評估,醫生認為,小宇已經到了必須住院治療的程度。

遊戲很「燃」,但心情仍然很「喪」

抑鬱症患者還喜歡打遊戲?

不,這和「喜歡」一點都沒關係。

抑鬱症的孩子少言懶動,做啥事都提不起精神來,煩躁不安,但遊戲卻可以讓他們暫時逃避現實的環境,在虛擬的世界中得到解脫和放鬆。他們沉迷於玩遊戲,但一點都沒有「燃」的感覺,相反還挺「喪」的。

廖醫生說,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抱著手機玩遊戲,家長要高度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是不是經常悶悶不樂、唉聲嘆氣,不愛言語,不愛和同學交往?家長多說幾句,孩子就大發脾氣,嚴重時還摔東西?如果是這樣的情況,請一定要帶到精神衛生科來進行專業的評估。

廖醫生提醒,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打遊戲就是「青春期叛逆」或者「遊戲成癮」而隨意責罵。

少年已知愁滋味,父母不可亂推諉

別以為孩子沒有煩惱!別以為孩子的煩惱都不是大事!廖醫生說,她曾接診過一位高中生,一天能嘆氣幾百回,說一句話就要嘆氣,父母覺得他小題大做,十幾歲的年紀能有什麼憂愁的,結果當天就被診斷為「抑鬱症」收治住院治療了。

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大約有3億多人,大約有3000萬人有心理障礙,其中青少年抑鬱更是常見。廖醫生指出,從多年的接診情況來看,現實中身為「問題父母」而不自知的有不少,對孩子過度關注,控制欲強,過於強勢,習慣於「管教」孩子,或是缺少關愛和陪伴,與孩子沒有足夠的交流互動,有些父母自身也很焦慮,這些都有可能是導致孩子抑鬱的「問題環境」。

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一次機會,一次修復關係的機會,幫助孩子人格完善的機會,更是讓家長自己覺察和成長的機會。抑鬱症患者常常「一個人獨自悲傷」,他們的感受是真切的,不是「作」,也不是「叛逆」,家長如果能及時覺察到孩子的情緒問題,應給予更多理解和關愛,至少在這個時候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一般來說,輕度抑鬱症可進行心理治療,視具體情況是否需要藥物輔助。但中重度抑鬱症,還是需要儘早接受藥物治療,並且結合相關的心理治療。

抑鬱症就像心靈上的「感冒」一樣,每個人都有可能不期而遇,勇敢面對,積極治療,才是正確的應對之道!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孩子抱著手機打遊戲 醫生:這不是遊戲成癮,而是抑鬱症
    其實,小宇不是媽媽認為的「網癮」,而是抑鬱症。不是遊戲成「癮」,而是借遊戲「澆」愁小宇上初中了,但是每天回家就抱著手機玩遊戲,尤其是這個寒假不出門,「忘我」地沉浸在遊戲中,開學了也不想去上課。「讓他走動走動,到最後房門都不給我們開了。說也說了,罵也罵了,實在是沒辦法,只好請醫生來幫幫我們。」
  • 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記住!孩子有網癮,絕不是王者榮耀之過
    不少家長因此集體陷入焦慮,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 徐海春, 畢業於瀋陽醫學院精神衛生專業,曾在中國醫科大學心理衛生醫院工作多年,曾任于洪區嚴重精神障礙應急醫療處理組長,目前從事精神心理臨床工作2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診治,以及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鬱症、器質性精神障礙、酒依賴、神經症(失眠、焦慮、強迫、軀體化障礙等)。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不妨試試馬雲的方法,一招幫兒子戒掉網癮
    雖然孩子們在家裡上網課,但家長們很擔憂。不少家長吐槽:孩子本來就喜歡玩手機遊戲,現在上課也手機,網癮越來越大了,還有很多偷偷玩遊戲。手機對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孩子們自制力差,抵制不了遊戲的誘惑,常常會沉迷手機遊戲,打罵都不管用。那麼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不妨試試馬雲的方法,一招成功幫兒子戒掉網癮。
  • 孩子網癮 家長揪心:山東全面實施家長監護工程
    山東省於201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網路遊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  孩子網癮,家長揪心  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開診的幾次大規模網癮調查顯示,自2005年至今,網癮和有網癮傾向的人群隨著國內網民的迅速增多也在迅速同步增長。其中導致網癮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網路遊戲。  孩子陷入網癮,家長們最為揪心。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只需4招,孩子輕鬆擺脫「遊戲癮」!
    孩子沉迷於遊戲的情況比較普遍,我相信不少家長也為此而著急,不知道怎麼辦,打過罵過,甚至還摔過手機,但是似乎並沒有什麼效果。成人的思維和孩子的思維是不一樣的,用成人的思維去解決孩子的思維,往往適得其反。小文的爸爸硬拉著小文坐在椅子上打遊戲,小文也不想玩了。這也是厭惡療法的一種,長時間地重複某件事會降低人的興趣,遊戲也一樣。二我在家長群裡看見有位家長是這樣的做的——利用孩子的虛榮心。他去找了自己的朋友,幫著兒子的遊戲帳號打到了最高級別。
  • 刪遊戲帳號就可以幫孩子戒掉網癮?這些偏激的措施家長別再用了
    刪遊戲帳號就可以幫孩子戒掉網癮?這些偏激的措施家長別再用了受疫情影響,我國原定的春季開學時間一再延期,學生們大多在5月份才相繼入校上課。在延期開學的這段時間裡,孩子們對於網路遊戲的沉迷,讓不少家長頭疼不已。
  • 戒網癮學校待三天,孩子全身多處淤青牙齒掉了兩顆,家長已報案
    導語: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問題越來越嚴重。家長忙於工作,平日對此也疏於防範。等家長發現孩子沉迷網絡時,孩子的成績及其他方面已經落下一大截。這時有些家長關心則亂,會做出病急亂投醫的愚蠢決定。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家長的引導很重要,這4件事情要注意
    說到孩子愛玩遊戲這個話題,不少家長心中都有共鳴,那就是孩子沉迷遊戲難以自拔,想要教育卻不知道從何下手。看這孩子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屏幕上的畫面,沒有絲毫分心,不少家長都覺得,要是孩子能把這份專注力和不通關誓不為人的毅力放在學習上,上個清華北大都不是問題。
  •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馬雲就用了這一招,成功幫孩子戒掉「網癮」
    但是,不僅僅是普通人會遇到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問題,就連「馬爸爸」馬雲也遇到過這個問題。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馬雲就用了這一招雖然馬雲的兒子很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也絲毫不影響大家對於他的好奇心。也是因為馬雲想要保護兒子的心理,並沒有將他公開。現在馬雲的兒子已經前往國外求學了,但是他小時候也經歷過網癮「風波」。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不用打不用罵,聰明的家長用這四招
    每天孩子都盯著電腦打遊戲,專注的眼神仿佛使出了全力,如果把這份專注力放到學習上,清華北大說不定也考上了。可惜的是孩子把努力用錯了地方。這句話的道理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一旦孩子沉迷到遊戲當中,遊戲就佔據了他們全部的生活,會讓他們的大腦中充斥了各種遊戲人物角色,聽不進別人說的話,只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 孩子沉迷網絡 如何幫他走出
    孩子的心理有困惑,這些困惑它解決不了,就逃避、轉移到網絡世界裡,躲進去迴避。」他認為,要真正幫助孩子走出網絡成癮,需要根本解決他所面臨的困惑。   中國毒理學會藥物依賴毒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何日輝表示,臨床上看,孩子網絡成癮分成兩類,一種是真正的網路遊戲成癮,在遊戲中獲得興奮感;另一類是花大量的時間在遊戲上,但其實他並沒有太多愉悅感,這種孩子很可能有創傷經歷。
  • 孩子沉迷手機、網路遊戲?家長用好這6招,幫娃擺脫「行為上癮」
    前幾天,看到有網友呼籲2020年取締網路遊戲,結果引來一大批家長留言響應,紛紛表示孩子沉迷於遊戲,手機不離手,茶飯不思,視力下降,心思不在學習上,甚至還有家長說,孩子為了玩遊戲天天和父母鬧,家長管嚴點,孩子就離家出走,媽媽都氣得快抑鬱了。
  • 疫情期間孩子遊戲更加上癮?這位媽媽卻成功幫孩子戒掉了網癮!
    什麼吃雞,我的世界,王者榮耀這些遊戲可以說玩得非常熟練了。豆豆從兩三歲就接觸遊戲,每天必玩,有時玩到凌晨3點才睡覺。豆豆爸媽當然很著急,中間採取了很多措施,但終究熬不過豆豆的軟磨硬纏,遊戲也越來越上癮。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想寫。豆豆媽媽很著急,查閱了各種資料,諮詢了很多和她有同樣困惑的媽媽,終於找到了幫助孩子戒掉網癮的辦法。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四:抑鬱症合併遊戲障礙/成癮的困局如何破解
    孩子沉迷電子遊戲,家長、老師們頭疼不已。現在,頭疼的還有精神科醫生,尤其是碰到既沉迷遊戲,又有抑鬱症的年輕患者時。2018年6月,經過多年的討論和爭議後,國內外醫療界的專家們終於對「遊戲障礙」這一精神疾病形式達成基礎共識。
  • 孩子沉迷遊戲,教育專家出招——格雷盒子防沉迷軟體
    馬女士介紹說「現在孩子已經23歲了,每天就是在家打遊戲,不去工作,也不和人交流。原因就起於當年高考前,沉迷遊戲逃學不上課,而導致高考失利。原來活潑的孩子,就變得沉默多疑,幾年來,幾乎每天一天有十幾個小時都在打遊戲,父母若勸說,孩子或離家出走,或用自殺威脅過。」
  • 馬雲兒子也曾是網癮少年,他不勸反支持,一招幫兒子戒掉網癮
    沉迷遊戲原因多,網路遊戲職業化成網癮少年追捧對象,父母應搞清原因相信每個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原因也大多和馬元坤差不多,沒什麼可幹的,父母工作忙也顧不上管孩子。在遊戲中能夠體驗一把當大佬的感覺,享受遊戲時擊殺其他玩家的快感。
  • 孩子沉迷遊戲、網癮難戒,家長不要慌,學會這幾招,輕鬆解決!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關於孩子們沉迷手機、電腦的問題已經屢見不鮮,孩子們成了手機、電腦的奴隸,家長們既苦惱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孩子滿足了自己的榮譽感,可媽媽卻經常因為孩子成績差被班主任老師三番五次叫去辦公室談話,眼看著孩子馬上就要步入初中,他卻還只是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打遊戲,一點緊張感和危機感都沒有。
  • 王恆晉老師談心理:網癮的孩子都是在呼喚愛
    但許多家長卻把正常的娛樂和社交放大化,為孩子貼上「網癮」的標籤。在我從事青少年心理工作中,遇到過太多認為孩子有「網癮」的家長,拔網線、砸電腦、摔手機、甚至打罵孩子,用盡了所有極端的方法,也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家庭中的許多衝突都是因為網絡、遊戲,硬碰硬的對抗,只能是兩敗俱傷。
  • 聚焦遊戲成癮現象調查 多管齊下治網癮
    將遊戲成癮列入疾病,有利於堵住非法診療我國有近百家網癮戒斷機構,還有各種戒網癮訓練班、夏令營。一些父母因孩子沉迷遊戲而憂心忡忡,採取各種手段幫助孩子戒網癮。有人擔心,遊戲成癮正式列入精神疾病後,各種非法治療手段、機構極有可能死灰復燃,藉機斂財。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意味著診斷治療有了權威依據。
  • 有效控制孩子打遊戲,家長快來看一下,這些你真的需要知道
    我們不難發現在很多網吧或者是公共場所都有很多的小學生,看起來年齡不是很大,都在拿著手機一直在那打遊戲或者是在網吧成天的和那些烏煙瘴氣的朋友們一塊。在網吧酣暢淋漓的打遊戲,其實讓很多家長看到這樣的場面都覺得特別的寒心,但是很多孩子進入遊戲世界之後就慢慢的沉迷到裡面無法自拔。我們很多做家長的心裡都感覺特別的不舒服,但是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