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在多少度以上,屬於發熱?不同溫度計測量,為何有誤差

2020-12-17 神經內科李明超

今年一提到發燒就讓人莫名的恐懼,主要是受到新冠病情的影響,在疫情最嚴重大的那段時期內,聽到別人發燒簡直就是一種噩耗。直到現在為止我們進出公眾場合還是要不定時的測量體溫,體溫計是每個家庭必備的一種儀器,尤其是家中有小孩的平時經常會感冒頭疼發燒,體溫計就起到了一個關鍵性作用。

大家都知道38度屬於發燒,但是對於發燒大的具體界限還很模糊,那麼究竟體溫在多少度以上才屬於發熱呢?

人的體溫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變化著,例如清晨的體溫是最低的,午後的體溫是最高的,對於這種情況想要判斷出體溫度是否標準,一定要進行反覆多次測量,那麼究竟體溫多少度才算是發熱呢,我們人體也我的溫度36-37度,在這個範圍內波動幅度不大都屬於正常的範圍內,一般體溫超過37.3度就可以判斷為發熱,體溫在37.3-38度之間屬於低熱,在38-39度之間屬於中熱,超過39度就屬於高熱。

不同溫度計測量,為何會存在誤差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溫度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兒童和青少年的溫度相對較,但是中老年人的溫度都是普遍很,只要不超過一定範圍內都屬於正常現象,對於體溫計的選擇也是有區別的,不同部位的溫度都是不一樣的,例如肛溫在36.6-38之間都屬於正常,口腔的溫度在35.5-37.5之間也是屬於正常範圍內,如果超過或者低於正常範圍都屬於發熱。

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很多人都會購買電子體溫計、耳溫槍等不同類型的體溫計,但是普遍存在一些溫度偏差,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耳溫槍雖然方便、節省時間,但是在測量時很容易受到外部的環境和條件幹擾,所以測出來的數值並不是很精準,建議大家應該多測量幾次取平均值,誤差並不會太大,所以也不需要過度擔心數值不準確,相比較於水銀體溫計,耳溫槍更加的安全省事,尤其是美國等國家已經逐漸用耳溫槍取代水銀體溫計。

對於耳溫槍的測量非常簡單,不需要觸碰到人體肌膚就可以測量到提問的具體數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耳溫槍應該是放額頭前面或者耳後測量,不應該直接放於手腕等其他部位,手腕相較於額頭而言,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最大,所以測量出的數值一定是不準確的。

第二水銀體溫計在測量時可能會不方便,尤其是兒童由於疾病的不適,在測量過程中反覆的躁動,造成測量的數值不夠準確,或者因為患者測量的方式有問題導致誤差較大,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把水銀甩到起始部位,把溫度計放於腋窩下面夾緊等待五分鐘,保持不動,這樣就不會存在誤差。

綜上所述,大家對於體溫應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成人體溫不超過38、兒童體溫不超過38.5都不建議立即去醫院就診,可以先進行物理降溫,如果不能緩解在進行藥物治療,這樣對於身體的傷害更小。

相關焦點

  • 體溫怎麼測才準確?超過多少度算發熱?提示:不同溫度計標準不同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現在只要是去公共場合,基本都需要測量體溫。有很多人即便不出門,也會在家主動測量體溫。測量體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若是一些細節沒有注意到的話,很容易出現測量不準確的情況。測量體溫的設備有多種,包括水銀溫度計、電子溫度計、額溫槍。
  • 體溫高於多少是發熱?怎麼測才更準?
    :非常經典的測量工具,通過看水銀上升的數字來知道體溫是多少。(3)耳溫槍:潮流產品,通過在鼓膜附近測量溫度,告訴你人體內部的溫度是多少。優點:測量時間短、讀數方便。缺點:價格比較貴,如果操作不正確會有誤差,比如沒對準、有耳shi。(4)額溫槍:篩查神器,測量的是額頭的溫度,不直接接觸皮膚。優點:讀數快,沒有交叉感染風險。
  • 體溫多少度正常?哪種方式測更準確?如何正確測量?
    相信很多人每天出門還是必戴口罩,上班之前還是會被測體溫,體溫稍微高點就非常擔心,懷疑自己。但你知道人體的體溫多少度算正常嗎?是不是很多人以為的37度?測量體溫有多種方法,每個人選擇測量的部位也不盡相同,到底哪種方式測得更為準確呢?多了解一些體溫的知識,擔心就能少一些。
  • 孩子體溫超過37度是發熱?如何正確判斷?哪種體溫計好?
    這水銀溫度計好像不能給孩子用吧。沒辦法,夫妻兩隻能將寶寶送往醫院。到了醫院,一測體溫,37度3,可沒想到醫生說,沒事,這正常的,並不是發熱。欣欣不解了,體溫超過37度,不就是發熱了嗎?為何醫生說,孩子是健康正常的呢?
  • 三種溫度計測溫均不同 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差5℃
    有市民向《法制晚報》反映,自己購買了不同的溫度計,但測溫結果卻不相同。  記者購買了常用的指針式、玻璃管和電子數字式溫度計送至專業實驗室,在常溫、寒冷、恆熱等四種不同環境下進行測試並與標準溫度計進行比對,結果顯示,玻璃管溫度計與標準溫度計的誤差最小,在0.5℃之內,多功能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最高差5℃。
  • 水銀溫度計、額溫槍哪個更準?想正確量體溫,你需要知道這些……
    發熱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何判斷是否發熱,量體溫成為最常見的手段。但是很多人測量的方法不得當,容易測不準,這要怎麼辦呢?1選擇合適的時間要排除體溫波動的影響,選擇合適的時間來測量。2使用溫度計要規範使用溫度計要規範,不同的溫度計測溫方法不同,結果也許存在誤差。常見的水銀溫度計、紅外測溫儀和電子體溫計要根據不同的場合來選擇。
  • 急死了,孩子發熱,不讓測體溫,怎麼辦?
    問這位媽媽孩子發熱了,那麼到底多少度呢?因為我們醫生只有知道了孩子的溫度之後,才能夠給予及時而準確的建議,但是這位媽媽說只是用手摸了摸,感覺孩子很燙,然後認為孩子發熱就過來了。他說孩子哭鬧厲害不配合,沒有辦法給孩子測量體溫。那麼就涉及到了一個怎樣給孩子測量體溫的問題。我們傳統的測量體溫的用具是水銀溫度計。
  • 冷知識,溫度計是誰發明的?華氏度與攝氏度有什麼不同?
    最近,天天和溫度計打交道(不是給別人測量體溫,就是被測量體溫),那麼溫度計是誰發明的?華氏溫度與攝氏溫度的區別又在哪裡?今天讓我們學習學習!書上說,1593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了最早的溫度計。史上第一支溫度計非常簡單,由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加上核桃大的玻璃泡組成。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但這種溫度計受到大氣壓的影響比較大(因為下面裝水的瓶子不是密封的,大氣壓力直接作用在水面上。
  • 正常體溫是多少度?測量時,口溫、耳溫、腋溫、肛溫,哪個更準?
    特殊期間,大家的防護措施做的都比較好,為了減少被感染,不管是在家還是去上班,每天都需要測量體溫,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身體狀況,以免給自己、身邊人帶來麻煩。測量體溫時,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正常的體溫是多少?可能有人隨口就會說出36度5,或者是37度,這真的是正常體溫嗎?
  • 3歲孩子花費5萬「高燒」不退,醫院:體溫計有誤差很正常!
    到最後江先生才發現,給兒子量體溫的那支水銀溫度計似乎有問題,用其他溫度計測量時顯示兒子並不發燒,為了驗證自己的看法,江先生12月27號給護士要了一支新的體溫計,測試的結果顯示,壞掉的體溫計是39度,而新體溫計顯示37度左右。
  • 只要體溫超過了37℃以上就屬於發熱?提醒:切忌盲目服用退燒藥
    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只要體溫超過了37℃以上就屬於發熱,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人在測量體溫時,可通過口腔、腋下、直腸等三處進行判斷。通常情況下,口腔溫度的正常數值在36.3~37.2℃左右,而腋下溫度在36~37℃,直腸溫度則是36.6~37.6℃。
  • 不同人群的正常體溫範圍是多少?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
    在醫學上看,不同人群的基礎體溫都是不同的,體溫也會受到測溫部位不同,測溫時間差異和季節影響,並不能單純地認為超過37攝氏度就是發燒了。首先根據測溫的部位不同,將體溫主要分為三種,口腔溫度,肛門溫度和腋下溫度。這三種溫度的測量結果各不相同。
  • 26年全面禁止水銀溫度計,替代方案有哪些?
    用它來測量溫度,不僅簡單直觀,而且還可以避免外部遠傳溫度計的誤差。相比於其他類型的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經濟實用,由於其中沒有其他轉換電子介質和電源,因此測量數值不會受體溫計內本身因素的影響出現偏差。這種體溫計一旦封裝出廠,在生命周期內一般不用調校,可以做到「終身精準」。
  •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範圍。機體深部的體溫較為恆定和均勻,稱深部體溫;而體表的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稱表層溫度。臨床上所指的體溫是指平均深部溫度。一般以口腔、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其中直腸體溫最接近深部體溫。
  • 人的體溫測量多少度是正常的?
    在人的體溫測量中,不同的測量方式正常溫度也是不同的。  肛溫在36.6℃-37.8℃是正常溫度,大於38.0℃就屬於發熱;  腋溫在36.0℃-37.0℃是正常溫度,大於37.5℃就屬於發熱;  口溫在
  • 寶貝如何正確測體溫?啥時候應該去醫院就診?
    常見的5種測體溫的儀器對照1、水銀溫度計:傳統、便宜、準確,但有水銀洩露的危險· 咱們小時候用的都是這種水銀溫度計,誤差小,價格便宜,但測量時間長(至少堅持5分鐘),且冰冷不舒服· 同時,易碎,有水銀洩露的風險!
  • 兩個月的嬰兒體溫35.5正常嗎 兩個月的嬰兒體溫多少正常
    此外,由於水銀溫度計易碎,人們擔心水銀對家居環境的汙染,也開始不再使用水銀體溫計。耳溫槍有很多優點:1.測量更為精確:耳膜又稱為鼓膜,是可以最早偵測到人體是否有發燒的地方,耳溫槍就是通過耳膜來測量人體溫度,因為反應出來的數值更為適當,測量結果也更為精確。
  • 測體溫大有講究 | 再見,水銀體溫計
    有不少網友稱水銀體溫計是「童年回憶」:使用水銀溫度計的「習慣姿勢」是先把體溫計甩一下,讓刻度到36度以下。還有六年就要斷舍離很多人發出了「靈魂拷問」水銀體溫計現在還能用嗎?不用水銀體溫計,家裡可以選擇哪種替代?
  • 100元以內電子體溫計!這款1秒測溫、誤差0.2度,值得入手
    而汞是很穩定的,所以水銀體溫計的穩定性也相對較高,用水銀體溫計測量出來的結果,通常都是比較準確的。由於水銀體溫計易碎、且測量時間和部位都比較特殊,對急重病患者、老人、嬰幼兒等使用不方便,讀數也比較費事,才會影響它的使用體驗。
  • 額溫槍測體溫準嗎如何使用 記者直擊「溫度計實驗室」
    劉偉攝溫州網訊 這段時間,「體溫」成了很多人最關注的熱詞。疫情期間,我們出入小區、超市、車站、公園、市場、單位等公共場所時,總會有工作人員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成了我們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