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華麗的名稱、誘人的包裝,琳琅滿目的食品讓人選擇困難。作為食品「名片」的食品標籤,是購物的最佳「小助理」。不過,有些生產銷售者並不太守規矩,在標籤上動起心思,給消費者「挖坑」。
為進一步規範食品標籤標識,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江西省市場監管局近期在該省組織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食品標籤標識專項監督檢查。
該局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督促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對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規制度要求的,立即停止使用,主動召回已銷售的產品,還未使用的標籤採取補救措施或者銷毀。結合日常全覆蓋監督檢查及各項專項整治任務,重點從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品種的標籤標識、委託加工食品和分裝食品的標籤標識行為等方面開展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利用標籤標識造假、欺詐和虛假宣傳的違法違規行為,尤其是食品標籤、說明書明示或暗示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及保健功能的違法行為。
行動中,執法人員發現部分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沒有了解掌握食品標籤標識相關法律法規,致使食品標籤標識存在錯誤或瑕疵。如產品外包裝執行標準標註錯誤、執行標準過期,食用植物油產品標籤未標註質量等級和加工工藝,冷凍飲品類的儲藏溫度標識不規範,產品標籤標識上仍然標有「QS」標誌等。個別企業存在虛假標註等標籤誤導行為,如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食用植物油調配製成的食用油脂不按規定標註為「食用植物調和油」,而標註成價格較高的成分名稱,且未標註各食用植物油組成成分的比例。部分食品小作坊未在食品包裝顯著位置標明「作坊食品」字樣。
對此,執法人員進行了相應處理。目前,該局共出動檢查人員9691人次,檢查食品生產企業3473家次,發現問題170家次,檢查產品6093批次,發現問題247批次,立案37起,涉案貨值金額7.56萬元。
下一步,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將加大食品標籤標識監督檢查力度和查處力度,對發現的問題,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積極組織開展食品標籤標識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的宣貫培訓,進一步增強食品生產者主體責任意識、守法生產和誠信經營意識;引導廣大消費者正確辨識食品標籤標識,讓以食品標籤標識違法違規行為為載體進行食品欺詐的行為無處遁形,營造良好社會共治氛圍。(通訊員 馮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