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碧江區把消費扶貧作為推動產業扶貧、增收脫貧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全力構建組織保障、生產管理、市場營銷、全民消費「四大體系」,推動消費扶貧進入「快車道」,帶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成果。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碧江區在消費扶貧上超常規出硬招,戰疫戰貧兩手抓、兩促進,截至目前,全區實現消費扶貧金額30242.9萬元。
一、構建組織保障體系,確保消費扶貧行動實。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區委副書記和分管副區長為組長,區政府辦、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工業和商務局等10個單位為成員的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專班,定期安排部署、統籌調度、督促指導消費扶貧工作,研究解決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保障消費扶貧工作高效運轉。明確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確保各部門圍繞工作職責高位推動消費扶貧。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消費模式,組建消費扶貧月活動組委會,開展農特產品展、特賣會、直播帶貨等活動,大力推介扶貧產品。二是強化政策引導。出臺《關於支持銅貨出山助推脫貧攻堅的獎勵扶持辦法》,通過資金支持、服務配套、獎勵辦法等方式,支持區內企業積極向東部市場銷售農特產品。鼓勵具備流通能力的企業直接對接貧困村開展直產直銷,對於建立省外渠道銷售農特產品的企業,按交易額進行分類獎勵,最高獎勵達20萬元。支持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在省外開展農特產品推介和宣傳活動,每次給予參展企業3000元補貼。落實全省多彩貴州促消費百日專項行動,爭取商務發展資金88.9萬元,為相關企業提供消費扶貧服務保障。鼓勵電商企業開展農特產品促銷活動,對年銷售達500萬以上的電商企業,快遞物流按每單3元進行補貼。三是強化工作指導。制定《碧江區消費扶貧行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開展「需求制定、保供體系、產品認定、品牌提升、優先採購、線上線下、以購代幫、旅遊體驗」9大行動,明確工作方向和措施,提升扶貧產品附加值,拓寬銷售渠道,擴大消費扶貧覆蓋面和影響力。以產權為核心、產業為紐帶、股份合作為重點,探索建立以股份合作、訂單生產、資金股權量化、集體經濟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廣泛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帶動增收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二、構建生產管理體系,確保扶貧產品質量優。一是提升基地生產標準。圍繞「4+2」產業定位,縱深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擴大果蔬、食用菌、油茶、生態畜牧四大主導產業,珍珠花生、白水貢米兩大特色產業種植規模。2020年,蔬菜產業種植面積達19萬畝,投產果園面積達5萬畝以上,食用菌種植4000萬棒,油茶低改撫育油茶林3萬畝,年計劃出欄生豬10萬頭。大力推動白水貢米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實行統一「供種、管理、生產、銷售」,推動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獲銅仁市十佳優質農產品稱號,種植地滑石鄉老麻塘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珍珠花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開發出以珍珠花生為主的系列休閒食品120個,形成標準化、規模化運營的產供銷聯合體。二是提升產品加工品質。按照產業與加工企業相對應原則,強化龍頭企業培育和品牌產品打造,通過標準化生產加工,促進產品變商品,延伸產業鏈。引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湖北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貴州桃李春風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貴州同德藥業等29家精深加工企業入駐碧江,強化對扶貧產品的再加工和品牌塑造。其中,裕國菇業以年產值7億元為目標,全力保障全區香菇加工需求。桃李春風利用企業自主研發技術、建設完成花生精深加工生產線,年加工花生1.5萬噸,生產銅仁珍珠花生、噴點花生、酥脆花生等120餘個產品。三是提升物流運輸質量。以降低快遞物流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為突破口,整合各類優勢資源,大力支持物流運輸網建設,建成全區二級物流運輸體系,建設電商服務站點45個,規劃物流線路4條,覆蓋全區深度貧困村,實現「T+1」天到達。著力撬動民間資本,整合貴州融頤物聯網產業園孵化管理公司、圓通公司、申通公司等多家物流企業,投資打造武陵山區域快遞物流分揀收發中心,建成近2萬立方米的智慧雲倉全自動分揀線和半自動分揀線各一條,日分揀快遞40萬件,實現進出銅仁市及周邊市州貨物,快遞物流經濟成本可降低40%,時間成本縮短半天,有效提升扶貧產品市場競爭力。
三、構建市場營銷體系,暢通扶貧產品銷售路。一是建好東部扶貧市場。依託昆碧扶貧協作載體,構建昆碧縣級結對、鄉鎮部門結對、村級結對、家庭結對「四級結對」體系,打造消費扶貧大市場,實現兩地園區共建、產業共培、資源共用、市場共享,崑山與碧江13個鄉(鎮、街道)、8個深度貧困村、36個一般貧困村、16家基層醫院、55所學校、788戶貧困家庭結對全覆蓋。採取兩地共建的方式,在崑山市商業中心打造「昆碧樂比鄰」展示中心,分設農產品展銷區、文化旅遊區及產業招商區,主營碧江區農特產品,展示推廣碧江文化、旅遊資訊等。積極動員崑山民營企業、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市場主體,與碧江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集中定期採購扶貧產品。今年,東部市場帶動碧江「黔貨出山」4495.81噸,銷售收入2.17億元。二是建好區內微循環市場。聚焦本地市場,立足「4+2」脫貧攻堅農業產業,在商圈市場、火車站、農貿市場等區域,專設農特產品直銷點6個,銷售農特產品,疫情期間增設5個疫情期間蔬菜直銷點,11個蔬菜直銷點平均每天銷售蔬菜3噸。實施扶貧專櫃進機關單位、進學校、進交通站點、進醫院、進企業等「五進行動」,目前在醫院、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建設消費扶貧專櫃28個,專館19個,在二級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居民小區建設專區51個,成為居民「網紅打卡點」。動員和支持超市、食堂直接和農業壩區籤訂長期穩定供銷合同,形成自種植上遊到銷售終端的良性產業循環。今年,本地市場消化農產品1.49萬噸,銷售額達17306.9萬餘元。三是建好線上融通市場。採取「大數據+產業+電商服務站點+市場」模式,依託「扶貧832」「一碼貴州」等線上銷售平臺,整合淘寶網、貴農網、崑山「昆意濃」「食行生鮮」「郵政與你有約」等電商平臺,指導訪山客公司、奎恩電子商務公司等14家企業入駐電商平臺,碧江白水貢米、聶大姐酸缸豆、和平香柚、桐木坪黃桃、珍珠花生、幹竹筍、羊肚菌等33類農特產品入駐電商平臺銷售。依託銅仁鄉土鄉味食品有限公司成熟的營銷團隊,在拼多多、淘寶等平臺銷本地特色農特產品,年銷售額1800餘萬元。
四、構建全民消費體系,健全消費扶貧社會鏈。一是塑造產業品牌。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三品一標」認證發動,強化綠色食品檢查員培訓,深入挖掘特色優質農產品,鼓勵支持具備條件的市場主體申報。印發「三品一標」獎勵辦法,對獲標企業、合作社給予資金扶持,鼓勵企業保證產品質量,培育產業品牌。嚴把扶貧產品質量關,督促「三品一標」獲證企業、合作社完善農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加大抽查、檢查力度,杜絕不合格農產品上市經銷。目前,全區認定91個產品,種植面積約2539公頃,總產量22615噸,涉及44個供應商,農殘快速檢測樣品合格率達98%以上。二是規範市場行為。以營造和諧放心的消費扶貧環境為目標,按照「黔貨出山」助力農民增收總基調,優化扶貧產品市場準入渠道,大力支持「三品一標」產品進入市場,辦理農特產品供銷經營企業營業執照85家。圍繞抓好農村「四小經濟」,幫助特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早生產、早經營,辦理特色食品生產經營作坊許可50家。積極運用「食品安全雲」智慧監管系統,聚焦食品監管「生產、流通、餐飲」三個環節,按照巡查監管、經營信用公示、抽樣檢測等途徑,常態化對特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開展技術監督指導,加大技術檢測,著力規範市場行為。三是強化氛圍營造。多形式舉辦扶貧日活動,鼓勵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採取「以購代幫」等方式對接貧困地區產品,募集愛心認購金額達100餘萬元。積極開展直播帶貨、產品短視頻等方式,開展「區長直播」「昆碧異地直播」等公益宣傳活動,通過直播帶貨、拍攝產品宣傳視頻的方式,提升農產品知名度。今年,共開展網絡直播帶貨活動46場,累計銷售金額240多萬。通過舉辦促銷活動、美食節、農民豐收節、產品推介活動等形式,創辦特色農產品展,加大對農特產品、文旅產品等扶貧產品宣傳推介。舉辦「貴州省黔菜美食消費季碧江區分會場暨『約惠』銅仁全民消費文化節」,營造「人人就能為、人人就可為、人人皆願為」消費扶貧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