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美科技戰爭愈演愈烈,首當其衝的便是華為。如今,美國針對華為的舉措愈演愈烈,且有向整個半導體行業蔓延的趨勢。目前在美國禁令的影響下,臺積電已明確表示9月14日後,不會再為華為晶片代工服務,麒麟9000將成為絕唱。
而根據美國8月份新增細則,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晶片也無法被出售給華為。美國新禁令對華為造成打擊的同時,對自身晶片行業也有不小的傷害。而為了應對這一危機,鼓勵美國企業投建晶片工廠,此前華盛頓提出了一份2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550億元的援助提案。
而在近日,VLSI Research執行長丹·哈切森卻表示,如今的援助金額遠遠不夠用,要增加至500億美元時,才能夠起到效果。丹·哈切森表示,美國制裁華為引來代價,使得晶片行業出現積壓庫存的境況。美國的舉措,可以說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對美國半導體行業造成打擊。
而在前段時間,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也就美國制裁華為問題發出警告。半導體產業協會表示,美國限制商業晶片的行為,也將嚴重破壞美國自身的半導體行業,最直接的便是令顧客對美國供應技術產生不可靠之感,從而動搖美國產品的客戶基礎。
同時,國際半導體協會還表示這會「刺激取代美國技術的努力」。多年來,美國在全球的銷售收入是其科研費用的主要來源,若是這部分研發費用減少,那可能會造成美國技術落後,從而難以維持其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從長遠來看,美國禁止華為外購晶片的行為,對於自身造成不小的影響。
此外,與華為有密切合作的美國巨頭美光科技,曾在美國被列入實體清單時表示,這會使美光自身遭受經濟損失,並提高了被競爭對手超越的可能性。而在美國科技近日宣布,9月14日後無法對華為發貨後。有不少分析師調低了對美光科技的目標價。
美國的舉措,打醒了許多還沉浸在幻想之中,抱有「造不如買」思想的中國科技企業。只有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擁有話語權,否則只能受制於人。美國的行為,也激發了我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決心,刺激我國早日實現晶片產業自主可控。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