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五大發電集團最新世界排名!

2020-12-18 騰訊網

世界500強中國企業,五大、兩網赫然在列!

2019年五大發電集團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哪家強?比比看!

2019年,世界經濟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六穩」並進,「三大攻堅戰」取得超出預期的成果。

過去一年,發電行業聚焦結構調整重大任務,著力推動增優減劣,堅決淘汰落後過剩產能,有序發展優質先進產能,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消納,不斷提升能源普遍服務水平,節能減排工作紮實開展,產業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

2019年,全國電力生產運行平穩,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全年全社會用電量7.2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1億千瓦,電力延續綠色低碳發展態勢。

但因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疊加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影響,經濟發展也面臨下行壓力加大的考驗,特別是生態與環保剛性約束進一步趨緊,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加突出,供需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新業態新模式將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發電行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發展動能的攻堅期。

規模及贏利能力

2019年,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進一步加快,市場競爭主體數量快速增多,量、價競爭不斷加劇。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經營性發用電計劃全面放開、「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電價機制、現貨市場建設加快等對發電企業經營的影響愈來愈深。煤炭市場供需有所緩和、減稅降費力度加大、清潔能源消納得到緩解等信息提振了發電企業信心,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好於預期,降槓桿減負債、提質增效、瘦身健體、處置特困企業成效明顯。

營業收入(億元)

2019年,煤炭市場供需有所緩和、減費降稅力度加大、清潔能源進一步緩解、資金市場趨於寬鬆,發電企業營業收入保持增長態勢。國家能源集團全年營業收入5556億元,同比增長3.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3%。華能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7%,為2991億元。國家電投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25億元,同比增長20.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9.2%。華電集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347億元,同比增長9.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7.1%。(大唐集團數據略)

資產負債率(%)

2019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態勢持續鞏固。中央企業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2019年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5.1%,比年初下降0.6個百分點。電力行業資產負債率較年初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

截止到2019年末,國家能源集團資產負債率59.6%,同比降低1.18個百分點,首次低於60%。華電集團資產負債率降至72.8%,同比下降4.75個百分點。國家電投集團資產負債率較年初下降近3個百分點,為75.61%,財務狀況持續改善。(華能集團、大唐集團數據略)

發電量(億千瓦時)

2019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為7.3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7%。其中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增長快速。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825小時,比上年降低54小時,水電和太陽能表現亮眼,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比上年提高。五大發電集團落實中央穩增長相關政策舉措,加強市場形勢分析預判,加大市場營銷力度,發電量穩中有升。

國家能源集團發電量96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5%,處在領跑位置。華能集團完成發電量(國內)71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6%。華電集團完成實發電量57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9%。國家電投集團全力以赴增產增收,全年發電量55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大唐集團完成發電量5453億千瓦時。

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9年,隨著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發電領域競爭從成本、價格的比較逐步擴大到客戶市場、營銷服務的角逐,加上降低製造業電價、完善煤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等政策影響,發電企業壓力持續增大。電煤供應由緊平衡轉向總體平衡,但電煤全年綜合價超過綠色區間上限,煤電企業經營形勢嚴峻。新能源受補貼退坡、平價上網、競爭性配置資源及風電「保電價」「搶裝潮」等因素影響,發展面臨更多更大挑戰。

2019年,我國堅決淘汰落後過剩產能,深入推進煤炭結構性去產能,關閉退出落後煤礦450處以上,淘汰關停2000萬千瓦煤電機組,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

裝機容量(萬千瓦)

截至2019年底,國家能源集團全年新增電力裝機757萬千瓦,裝機容量達24644萬千瓦。華能集團裝機總量達到18200萬千瓦。華電集團裝機容量為15300萬千瓦。國家電投集團裝機規模達15100萬千瓦。(大唐集團數據略)

核准電源項目(萬千瓦)

2019年,華能集團新能源發展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年新增502萬千瓦,是上年的4倍,項目核准(備案)、開工、投產均創歷史新高。華電集團全年核准電源項目212.45萬千瓦。國家電投集團取得魯固直流通遼基地100萬千瓦風電項目核准。國家能源集團完成四川綽斯甲電站(39.2萬千瓦)核准。(華能集團、大唐集團數據略)

關停落後煤電產能(萬千瓦)

2019年,我國深入推進煤炭結構性去產能,組織實施年產30萬噸以下煤礦分類處置,關閉退出落後煤礦450處以上。淘汰關停2000萬千瓦煤電機組,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目標。同時,持續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煤礦產能達到總產能的四分之三。

華電集團淘汰煤電落後產能60萬千瓦,近3年合計淘汰403萬千瓦,減排二氧化碳1526萬噸。國家能源集團淘汰關停落後機組97萬千瓦。國家電投集團淘汰化解過剩產能,關閉退出煤礦產能90萬噸、電解鋁產能11.5萬噸。(華能集團、大唐集團數據略)

節能減排

世界能源轉型變革步伐明顯加快,清潔化低碳化態勢強勁,能源格局向清潔主導、電為中心轉變。清潔能源特別是新能源已成為我國電力增量的主體。2019年,我國有序發展優質先進產能,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消納,著力提升能源普遍服務水平,能源產業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水電、風電、光伏發電、核電裝機分別達到約3.6億千瓦、2億千瓦、1.9億千瓦和4874萬千瓦。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新能源發展正進入新的時期。

供電煤耗(克/千瓦時)

電力在我國終端能源的消費比重將不斷增長,清潔低碳是大勢所趨。近5年來,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從14.5%提高到22.1%,2019年,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歷史性地下降到了60%以下;煤電機組供電煤耗累計下降13克標準煤,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單位GDP能耗下降20.3%。

2019年,華電集團供電煤耗完成298.3克/千瓦時,同比下降2.03克/千瓦時,實現了300克/千瓦時以下的歷史性突破。國家電投集團供電煤耗同比降0.54克/千瓦時,為299.84克/千瓦時。國家能源集團供電煤耗完成304.8克/千瓦時,同比下降1.6克/千瓦時。(華能集團、大唐集團數據略)

超低排放機組佔比(%)

2019年,華能集團汙染防治攻堅深入推進,累計289臺、96%的煤機實現超低排放,完成「十三五」國家改造任務的110.5%。大唐集團超低排放燃煤機組容量佔比達97.04%。華電集團抓好超低排放機組改造,超低排放機組佔比超過90%,單位電能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同比降低13.5%、11.1%、5.8%。國家能源集團開展汙染防治,在運常規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汙染排放績效同比分別下降 21.1%、12.4%和9.64%。國家電投集團加強超低排放改造,加大汙染物排放管控力度,實現排放達標。(國家電投集團數據略)

清潔能源裝機佔比(%)

從清潔能源裝機佔比來看,2019年,國家電投集團清潔能源裝機佔比50.5%;光伏發電裝機1929萬千瓦,繼續保持世界第一。華電集團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達到40.4%,同比提高0.71個百分點。華能集團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低碳清潔能源裝機超過6100萬千瓦,裝機比重超過34%。國家能源集團非化石能源裝機佔比為24.9%,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大唐集團數據略)

日前,五大發電旗下上市公司「巨頭」2019年年度經營情況均已披露,從多個維度對比了5家「巨頭」2019年的成績:

說明:在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重組之後,國電電力以所屬部分火電資產和中國神華所屬部分火電資產合資成立北京國電電力有限公司,控股57.47%,合併新增控股火電裝機30530MW。由於國電電力的火電裝機及總裝機規模大幅上升,中國神華的裝機規模相應減少,因此,本次對比將不採用中國神華的經營數據。

本文涉及的5家「巨頭」分別為:華能集團旗下華能國際,華電集團旗下華電國際,大唐集團旗下大唐發電,國家電投旗下中國電力,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國電電力。

裝機容量:華能國際1,國電電力2,大唐發電3,華電國際4,中國電力5

截至2019年底,華能國際擁有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106924MW,其中,煤電裝機88832MW;華電國際控股裝機容量為56615MW,其中,煤電裝機43235MW;大唐發電裝機容量為64422.6MW,其中,煤電裝機46654MW;中國電力權益裝機容量21113.2MW(中國電力未披露可控裝機),其中,煤電裝機13603.1MW;國電電力控股裝機容量89376.9MW,其中,火電裝機(含氣電等)68737MW。

營業收入:華能國際1,國電電力2,大唐發電3,華電國際4,中國電力5

2019年,華能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734.85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13%;華電國際實現營業收入936.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約4.86%;大唐發電實現營業收入954.5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21%;中國電力實現營業收入277.6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9.8%;國電電力實現營業收入1166億元,比上年同期(調整後)增長8.04%。

淨利潤:華電國際1,國電電力2,華能國際3,中國電力4,大唐發電5

2019年,華能國際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6.86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7.21%;華電國際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4.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約97.44%;大唐發電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0.66億元,同比減少約13.68%;中國電力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2.84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6.94%;國電電力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7.18億元,比上年同期(調整後)增長19.05%。

資產負債率:中國電力1,華電國際2,國電電力3,大唐發電4,華能國際5

2019年,華能國際資產負債率為71.64%,比上年同期減少4.19個百分點;華電國際資產負債率為65.61%,比上年同期減少4.78個百分點;大唐發電資產負債率為71.02%,比上年同期減少4.61個百分點;中國電力資產負債率為63%,比上年同期增長3個百分點;國電電力資產負債率為68.03%,比上年同期減少1.2個百分點。

【來源】火電廠技術聯盟

相關焦點

  • 揭開「五大四小」發電集團的2020光伏「戰績」
    有數據顯示,「五大四小」發電企業在過去十年間風光裝機佔比最低增長4.22%,最高增長19.27%,平均增長10.31%,在由煤電轉新能源發電路上堪稱神速。事實上,如今業內提及的「五大四小」是經一番重組整合後誕生的「新五大四小」,其中包含「五大發電集團」: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電、中國華能、國家電投和大唐集團;「四小豪門」:華潤電力、國投電力、中廣核、三峽集團。
  • 中國五大發電集團的重組與發展
    兩大電網、五大發電之中,國家電網一家獨大。從資產規模上看,國家電網資產總額4.1萬億,資產體量相當於四家發電央企資產之和。從經營範圍上看,國家電網的業務範圍覆蓋全國26個省、區、市,而南方電網的業務僅包括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5省、區。不僅電網企業之間實力懸殊,五大發電集團的實力也不一而足。國家能源集團成立之前,中國華能一直被認為是電力「一哥」,發電裝機量穩劇第一。
  • 2020中國電力大學最新排名
    下面是具體學校名單及排名,僅供參考。水利電力大學排名2020在最新2020中國特色大學排名中,河海大學、華北電力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東北電力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名列艾瑞深校友會網2020中國水利電力大學排名前5強。電力專業實力最強的高校排名1.清華大學(實力最強的電氣工程高校,出去的學生基本上都可以獨當一面,可惜留在國內發展的太少。)
  • 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你知道幾個?這發電量真大!
    中國實施了「廠網分離」,形成了發電公司和電網公司。電網業務形成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國家級電網集團,及一些地方獨立電網公司。發電業務形成了五大發電集團,中國五大發電集團是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 30年風雲際會,五大發電集團不斷在川深耕布局
    30年風雲際會,五大發電集團不斷在川深耕布局 電網智囊團 發表於 2020-12-09 17:07:51 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集團,被稱為國家五大發電集團
  • 搶跑2020!五大發電集團在光伏領域有哪些大動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自2015年光伏領跑者計劃出臺以來,在光伏領域頻現國企身影,而五大發電集團憑藉雄厚實力更是躋身光伏電站巨頭。2020年作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五大集團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的關鍵之年,五大集團又有哪些新動向?國家電投:夯實光伏霸主地位 2020年計劃新增裝機5GW2019年,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過50%,在五大發電集團中率先實現能源結構從傳統火電為主轉變為綠色電力為主。
  • 新五大發電集團2018年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解讀
    國內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全社會用電需求繼續回升,清潔低碳發展成為主流,能源革命、技術創新催生更多新業態、新需求,為發電企業提供了機遇,經營局面呈穩中向好態勢。   在2019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我們權威披露2018年新五大發電集團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並從規模及贏利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節能減排3個方面對其數據進行解讀。
  • 五大發電崛起!
    如果以1997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為標誌,中國電力體制改革至今走過了23年。十八年前,中國電力工業發生了一次影響深遠的大變革,那就是兩大電網和五大發電集團的橫空出世。2002年2月,國發5號文開啟的電力體制改革拆分了原國家電力公司,其發電資產一分為五;當年12月末,佔據全國發電資產半壁江山的中央五大發電集團正式成立,由此也拉開了「五大」雄霸發電江湖的歷史帷幕。伴隨新一輪央企整合潮,在過去的三年裡,被合併重組緋聞淹沒的電力公司資產總額直奔10萬億之巨。
  • 新五大發電集團2019年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比拼
    (華能集團、大唐集團數據略)  發電量(億千瓦時)  2019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為7.3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7%。其中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增長快速。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825小時,比上年降低54小時,水電和太陽能表現亮眼,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比上年提高。
  • 《2020至2024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展望》摘譯
    2020年6月,歐洲光伏產業協會發布了《2020至2024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展望》。在最新一期賽迪譯叢中,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對該報告節選了部分內容進行了編譯。全球太陽能光伏市場2019年最新進展1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與在能源中的地位太陽能光伏仍是2019年最具吸引力的發電能源。
  • 川觀解碼:國家五大發電集團大佬集體入川,有啥新動向?|聚焦央地...
    四川在線記者 李欣憶 攝影 郝飛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集團,被稱為國家五大發電集團。2019年,我國全口徑發電量7.33萬億千瓦時;其中,五大發電集團發電量3.36萬億千瓦時,佔比45.8%,近半壁江山。
  • 國內光熱發電最牛公司_光熱發電十大企業排名
    光熱發電企業排名一:精功科技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精功集團控股,200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4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SZ002006、公司系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機械工業先進集體、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優秀創新企業、中國太陽能光伏設備優秀供應商、中國建材機械行業20強企業、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副會長單位
  • 國網、南網、五大發電集團中期業績大比拼:誰最賺錢?誰最虧錢?
    作為電力行業「風向標」和「頂梁柱」的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五大發電集團集體公布了上半年業績。2020年上半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3354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3%;全國工業用電量2211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4%。用電市場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作為電力行業龍頭的兩網、五大電力的業績如下:
  • 2020年全球知名展覽公司最新排名
    2020年全球知名展覽公司最新排名(前10名)1、MesseFrankfurtExhibition(法蘭克福國際展覽公司)介紹: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 (Messe FrankfurtExhibition GmbH) 總部設於德國法蘭克福市,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展覽會主辦單位之一2、DeutscheMesseAG,Hannover(德國漢諾瓦展覽公司)介紹:總部位於德國漢諾瓦市的德國漢諾瓦展覽公司成立於1947年,擁有世界最大的展覽場館—漢諾瓦展覽中心,淨可展出面積49.7 萬平方米。
  • 國網、南網、五大發電集團半年業績大比拼:誰最賺錢?誰最虧錢?誰...
    作為電力行業「風向標」和「頂梁柱」的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五大發電集團,也集體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3354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3%;全國工業用電量2211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4%。用電市場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作為電力行業龍頭的兩網、五大電力也免不了受影響,體現在業績上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 人保集團世界500強最新排名第208位
    本報訊 記者張蘭報導 在日前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最新榜單中,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以營業收入495.636億美元,排名世界500強第208位,較2013年躍升48位。此外,兩岸三地上榜的公司數量達到100家,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在上榜的100家中國公司中位列第35位。
  • 大唐集團又來了兩位新副總!一周內,新五大發電四家連發重要人事
    2020年7月9日下午,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了中共中央組織部決定:張傳江、彭勇同志任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算上大唐集團,一周內,新五大發電已有四家現人事變動!
  • 2020年全球光伏發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  為應對全球變暖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2016年11月,《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凸顯了世界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決心。太陽能以其清潔、安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等顯著優勢,成為發展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 中國首富是誰排名第一 中國首富排行榜2020最新排名
    北京時間2月26日,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出爐,馬雲家族以3150億繼續位居中國首富,世界排名第21,許家印的恆大集團以2310億元位居中國第三,世界第31位,另一位和中國足球有關的則是王健林的萬達集團,以1190億排名中國第14,世界第68位。
  • 國家能源集團福建福州發電公司五大措施做好A修工作票辦理
    國家能源集團福建福州發電公司五大措施做好A修工作票辦理 發布時間: 2020-12-23 09:40:27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鍾邦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