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生銀行堅持加大幫扶力度,以脫貧攻堅為目標,以教育扶貧為根本,以醫療扶貧、產業扶貧、駐村幫扶為重點,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精準扶貧項目和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民生銀行武漢分行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組成領導專班小組,設立駐村扶貧工作隊數次前往定點貧困地區進行考察,深入了解當地實際情況實地駐村,同當地政府部門聯動,制定差異化的扶持政策,精準幫助扶貧對象。民生銀行南昌分行章思強和毛文義作為扶貧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成員,被派往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塘坊鎮北坑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為儘快掌握村情民意,工作隊逐戶走訪了全村68戶貧困戶,與他們面對面交流和溝通,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為貧困戶排憂解難。民生銀行烏魯木齊分行選派多人奔赴生活條件艱苦的南疆和田地區和田縣塔瓦庫勒鄉三個貧困村,分行駐村幹部們自覺在脫貧攻堅戰中當好宣傳員、幫扶員、戰鬥員,深入田間地頭、庭院炕頭,真心訪、深度訪,打通了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多維度推動金融扶貧工作
沿著鹹寧市通山縣通羊鎮泉港村平整的村道漫步,一幢幢嶄新的房屋分布在綠樹叢中,陽光從雲的縫隙間投射在清澈的河面,恬靜安寧。田野旁轉角處新建的文化廣場,讓村民在茶餘飯後有了一個休閒好去處。
眼前展現的新風貌,是民生銀行武漢分行近年來實施定點幫扶、助農脫貧的一個縮影。如今,在各項政策支持與民生銀行武漢分行的精準幫扶下,泉港村實現了道路硬化,安裝了路燈,各項公共基礎建設得到完善。原有農戶、貧困戶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山縣也於2018年提前摘掉「貧困縣」的帽子,村民踏上致富路,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
久困於貧,冀以小康。在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越是走到最後,越是要慎始如終,越要繃緊弦、加把勁,堅定信心,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將繼續兩手抓,一手抓黨建引領,夯實定點扶貧縣黨建工作,一手抓金融生態環境,提升完善產品功能,引金融活水為發展賦能。
駐村建檔立卡,制定精細幫扶政策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找到問題,對症下藥,扶貧工作才能有成效。民生銀行武漢分行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組成領導專班小組,設立駐村扶貧工作隊數次前往定點貧困地區進行考察,深入了解當地實際情況。與政府、村民深入交談,針對不同的貧困區差異問題,實地駐村,同當地政府部門聯動,制定差異化的扶持政策,精準幫助扶貧對象。
鹹寧崇陽縣棠棣村,常年因交通問題而使天然具備養殖業發展的優勢無法發揮出來。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同鹹寧崇陽小微支行聯動制定解決方案,由駐村扶貧工作隊聯絡崇陽縣路口鎮黨委共同研究棠棣村實際情況,經過兩年多的駐村工作,在2019年幫助棠棣村建好龍蝦養殖基地1個,發展吊瓜種植產業100畝。為建設美麗鄉村,駐村扶貧團隊還組織分行幫扶幹部和村黨委、政府工作團、扶貧專崗人員一起,對棠棣村的水庫、河道和主要交通幹道進行了全面清理。
棠棣村整體環境煥然一新,居住環境也得到極大改善,村裡的龍蝦養殖發展勢頭也很好,成為村民致富的主要來源。
開展文化知識宣傳普及,豐富村民的閒暇生活,也是民生銀行武漢分行駐村工作隊的常態工作。
駐村工作隊時常組織「灣子夜話」「吃連心飯」等多個文化活動;以張貼宣傳畫冊和實地入戶走訪等多種形式,向村民宣傳掃黑除惡、人居環境整治、精準扶貧等知識,宣傳醫保、教育和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通過一系列科普,棠棣村村民對各類政策、幫扶措施有了更詳細的了解,對未來有了更具象化的展望。
「以購代捐」「以買代幫」,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
農戶遇難題,幫扶有渠道。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民生銀行各類政策匯總齊下,重點圍繞全國832個貧困縣展開的消費扶貧成績亮眼。
2月中下旬,農產品物流受到疫情嚴重影響,多家農戶的鮮魚鮮肉出現滯銷。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孝感支行在得知情況後,立即聯繫農產品商戶,採購滯銷產品,並以社區支行為單位開展團購活動。在抗擊疫情最艱難時刻,對接最新鮮的食材到轄區居民,幫助解決農戶產品滯銷的燃眉之急,同時也服務了受疫情影響的社區居民。
4月份以來,全國疫情防控向好趨勢不斷鞏固,但湖北地區農副產品滯銷問題仍然嚴重影響農戶的基本生計,牽扯著農戶的心。民生銀行總行迅速響應黨中央號召,推動消費扶貧助力湖北解決特色農產滯銷問題。民生銀行武漢分行「戰『疫』」「戰貧」兩不誤,主動聯繫襄陽保康縣、恩施來鳳縣、宜昌長陽縣、黃岡羅田縣、孝感孝昌縣等多個國家級貧困縣以及監利等特色農產品產區,採購了蝦稻米、板慄、土雞、雞蛋、綠豆、香菇、木耳、小龍蝦等各類扶貧物資121萬元,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為湖北地區受困農戶排憂解難。
消費扶貧是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方式。民生銀行武漢分行通過自身方式,助力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銷售,幫助貧困群眾創收的同時,也在著力謀劃如何將城市的「菜籃子」「米袋子」與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有效結合,通過開展消費扶貧活動,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提高扶貧可持續性。
扶貧先扶智,多方協同幫扶貧困學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良好的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扶貧先扶智,教育幫扶也被民生銀行列為扶貧工作的板塊之一,在幫扶貧困對象的具體工作中,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專門制定政策,解決因貧困而無法讀書的問題。
「這女伢太可憐了,接連失去父母成了孤兒,眼看就要高考了,辦完父親的喪事,還要去縣醫院照料弟弟……」被村民們唏噓不已的女孩就是精準扶貧戶王軍的女兒王琳(化名)。
王軍(化名)是民生銀行崇陽小微支行幫扶的貧困對象,家境十分貧困,屬教育幫扶的重點貧困戶家庭。兩年前王軍妻子患肺癌先後花去醫治費40多萬元,讓本就一貧如洗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妻子去世後,王軍既當爹又當娘,靠打短工、零工拉扯讀高中的女兒和讀小學的兒子。誰能想到,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5月18日傍晚,一場意外的車禍奪去了王軍的生命,並造成其兒子身受重傷。
事故發生後,民生扶貧工作隊重新制定了幫扶措施。一方面,積極組織社會募捐,共籌集善款50多萬元,用於重傷弟弟的醫藥救助;另一方面,向政府申請政策救助,為兩小孩申請孤兒證(每月一個小孩1100元生活補助),教育補助,保障兩個小孩正常生活學習。在多方幫扶下,弟弟恢復健康回到了學校,由學校暫時照顧,姐姐也考上了大學,目前在武漢讀書。
感受到民生銀行武漢分行扶貧工作隊的決心和用心,把貧困群眾的信心扶起來,才能讓村民看到未來的期望,才有足夠強大的內因驅動有力的外部行動。
創新小額快捷產品,拓寬涉農服務渠道
金融扶貧多樣性,創新思路拓平臺。民生銀行武漢分行聯通多個渠道,打造多條幫扶的線路,整合資源平臺將創新智慧融入扶貧工作,以全方位多模式扶貧策略幫助貧困企業、地區良好發展。
小微企業、涉農企業是支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力。民生銀行武漢分行通過本地區人民銀行、銀保監局、省市工會等單位和組織聯繫了多家貧困縣、貧困村加以幫扶。以「小微專項支持、產業項目支持、合作模式創新」等相結合的扶貧方式,幫助貧困地區的涉農企業自力更生發展壯大。
在宜昌夷陵區倉屋榜村開設助農取款服務點,以助農取款服務點作為民生銀行在農村地區的金融教育宣傳陣地和惠農金融陣地,真正實現利民、惠民。
為更好支持貧困地區涉農企業發展,儘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民生銀行武漢分行積極推廣經營性「微貸」「超吉貸」和「網樂貸」等小額快捷產品,以便更好開展金融扶貧工作;同時安排民生村鎮銀行積極嘗試整村授信、農戶擔保、土地承包權抵押等創新型支農金融產品。
截至2019年6月末,民生銀行武漢分行涉農相關的小微貸款餘額近2億元,近一年土地承包權抵押54戶,累計發放金額294萬元。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力爭把「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通過助力優選扶貧項目,支持帶貧企業發展,間接帶動貧困農戶增收。
扶貧,扶的是人間有愛,扶的是萬家希望,扶的是心中未來。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在扶貧道路上始終踐行著「為民而生、與民共生」的責任初心,認真落實各項扶貧舉措,憂民生之所憂、急民生之所急,讓「民生精神」在扶貧事業的土壤裡生根發芽。
脫貧攻堅顯成效 扶貧路上民生情——民生銀行南昌分行積極助力脫貧攻堅
「漫漫扶貧路,殷殷民生情,既然選擇踏上扶貧路,我們定會風雨兼程」。這句話是中國民生銀行南昌分行駐村工作隊成員的鏗鏘心聲,也是他們對扶貧工作做出的承諾。
2018年10月,在民生銀行南昌分行管理部室工作的章思強和毛文義作為扶貧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成員,被派往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塘坊鎮北坑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開啟了這段莊嚴而又意義重大的駐村幫扶之旅。
了解民情,打牢群眾基礎
一本筆記本、一支筆,是扶貧村第一書記章思強走訪貧困戶的標配,幾本筆記本滿滿記錄著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和需要。到任伊始,為儘快掌握村情民意,工作隊逐戶走訪了全村68戶貧困戶,與他們面對面交流和溝通,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包括致貧原因,家庭收入來源,家庭成員以及面臨的困難等,並鼓勵他們樹立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駐村環境艱苦,工作隊仍然堅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把自己當做村裡的一份子,與村民多親近,多溝通,和他們打成一片,把他們當朋友當親人,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章思強笑稱,他從剛開始聽鄉音都吃力,現在都能講些蹩腳的「土話」了。民生銀行南昌分行行領導對於扶貧工作非常重視,也十分牽掛貧困戶的生活情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石鵬飛和工會主席、副行長丁成輝多次來到北坑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走訪看望貧困戶,與貧困戶聊家常,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
排憂解難,解決貧困戶銷售難題
「章書記、毛隊員,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幫我解決了大難題啊!」貧困戶陳聲榮握著手中近一萬元的現金激動地說道。陳聲榮是北坑村低保貧困戶,本人有輕度殘疾,與老婆在家務農,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種植白蓮。有一次工作隊在走訪陳聲榮時發現他家還有兩百多斤蓮子沒有銷售出去,他也因此事愁眉不展,家中有小孩讀書和老人贍養,蓮子的積壓導致他們生活陷入窘境。了解到他的情況後,工作隊又前往另外幾戶務農的貧困戶家中調研,發現也存在類似問題。於是工作隊迅速將該情況向分行反饋,行領導高度重視,並決定將工會原計劃購買的員工福利調整為採購貧困戶的蓮子。為儘快幫貧困戶解決問題,工作隊親自到貧困戶家中收購蓮子,並現場交付採購款,讓他們在家門口解決了蓮子銷售難題。兩年來,民生銀行南昌分行陸續向他們採購蓮子四千餘斤合計17萬元,極大解決了貧困戶蓮子銷售難題。
參與救災,落實幫扶資金
「章書記、毛文義,高家組到坪腦嵊組道路旁的山體發生了塌方,我們快去看看」。一天上午,北坑村村主任黃宗傳急促的呼喊。工作隊立即趕到塌方地點,現場一片狼藉,道路被滑落的樹木、泥土和石塊掩埋,已經完全無法通行。幸虧當時沒有村民路過,沒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工作隊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確定不會出現二次災害後和村幹部一邊組織群眾,一邊聯繫挖機,爭分奪秒疏通道路,很多村民自發的加入到疏通道路的隊伍裡,有的拿著鏟子,有的拿著簸箕,還有些徒手搬著石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道路很快得到了疏通,進出的村民也能正常通行。2019年上半年,由於江西汛情,北坑村一些水渠水壩等設施遭受損毀,山體滑坡,道路堵塞,貧困戶的農作物種植受此影響大幅減產。為儘快幫助北坑村進行災後救助和重建,工作隊將相關情況向分行匯報,分行領導高度重視,2019年向北坑村撥付12萬元扶貧救災資金,用於受災貧困戶的幫扶,北坑村地址災害的處理以及白蓮、烤菸等扶貧產業的配套設施的修復。同年,分行還下撥6萬元貧困戶走訪慰問資金和扶貧工作經費,用於支持北坑村扶貧工作的開展。
專家義診,醫療扶貧送健康
去年3月,工作隊對接分行工會,由民生銀行南昌分行工會邀請南昌市第三醫院的內科專家來北坑村進行義診,全村60歲以上的村民,無論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均可以免費參加義診。第三醫院的專家們現場為村民進行診斷,在診斷的同時也為村民講解了一些健康養生的知識,村民診斷完後還可以免費領取一些常見的藥品。對於這樣的義診活動村民們都非常高興和支持,能在家門口就能得到省城專家的診斷,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便捷,也為他們帶來了健康,看著現場村民臉上露出的笑容,工作隊覺得所做的工作都是值得的,「群眾的所需所想,就是我們工作隊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上述事例只是民生銀行南昌分行駐村幫扶工作的一部分,南昌分行自駐村幫扶開始做了大量的工作,為村委會購置電腦、印表機等辦公器材,改善北坑村辦公環境;對接電商平臺,促進村扶貧產業的發展......這兩年北坑村在民生銀行的幫扶下取得了快速發展,村委會辦公環境及村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貧困戶各項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收入也在逐年攀升。隨著2019年底最後兩個貧困戶脫貧,北坑村所有68戶貧困戶共241人實現了全面脫貧。
扶貧的漫漫之路,留下了民生銀行南昌分行工作隊成員一步步堅實的腳印。他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扎紮實實做好每一項扶貧工作,以決戰決勝的信念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役。
金融戍邊強基礎 脫貧攻堅聚民心——中國民生銀行烏魯木齊分行2020年精準扶貧紀實
秉承「為民而生,為疆而來」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2017年以來,烏魯木齊分行積極響應自治區黨委「訪惠聚」駐村號召,選派多人奔赴生活條件艱苦的南疆和田地區和田縣塔瓦庫勒鄉三個貧困村,緊緊圍繞黨中央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只爭朝夕的狀態、背水一戰的決心,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想辦法、出實招、見成效,切實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戰鬥堡壘作用,為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行駐村幹部們自覺在脫貧攻堅戰中當好宣傳員、幫扶員、戰鬥員,深入田間地頭、庭院炕頭,真心訪、深度訪,打通了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不忘初心 甘當脫貧攻堅鋪路石——博爾贊村駐村幹部 王佩
博爾贊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土地貧瘠,常年降水少,一颳風黃沙就滿天飛。「要問苦不苦,一天三頓土,白天吃不夠,晚上補一補」這是當地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全村共有1165人,人均耕地僅1.06畝,貧困率達60%,25-50歲之間的勞動力僅佔31%。當地群眾的收入來源多來自小農經濟的傳統種植與養殖,技能單一,創收意願低不願外出就業。「環境惡劣、人多地少、就業單一」這三大病根是壓在當地群眾致富道路上的三座大山。
一、問診把脈,精準滴灌
「要拔掉窮根子,甩掉窮帽子,首先在於開對藥方子」。自2018年1月起赴博爾贊村開展脫貧攻堅及相關工作至今的駐村幹部王佩說道。駐村期間他與工作隊員、村幹部,圍繞著「兩不愁三保障」、「一降五通七有」等各項指標,重點對村民的種植收入、養殖收入、就業收入等,對全村所有家庭開展全面摸排入戶走訪。在認真做好一戶一檔的基礎上,還針對每戶家庭每個成員自身實際量身制定具體的脫貧方案。
二、產業扶貧,創收增收
(一)火紅辣椒助脫貧
傳統的種植方式,農民辛苦一年也收穫不了多少,脫貧致富更是遙不可及。得知臨近的巴克墩種植紅色辣椒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駐村幹部王佩同村幹部第一時間前往去實地現場取經。經過調研,了解到辣椒種植管理到位,畝產可以達到400公斤,刨去各項成本,純收入預計可以達到2000元左右。
隨後駐村幹部王佩和隊員積極引導當地農民種植,2018年試種植50畝色素辣椒後,50戶農民家庭取得了比種玉米、小麥更好的收益,2019年進一步引導農戶在搶收完冬小麥後,輪種鮮食辣椒,到年底獲得更為豐厚的收益。2020年全村計劃種植1000畝,屆時將形成規模化產業效益,讓「土餑餑」真正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二)潔白肉鴿助致富
在駐村幹部王佩和工作隊一起的努力下,藉助兵團「五共同一促進」專項資金購買了2000對成年肉鴿種鴿並免費發放給貧困戶。隨後,鼓勵村裡的專業養鴿戶如則麥麥提·阿卜杜拉作為發起人,成立了種鴿合作社,與70戶貧困戶269人一一籤訂入股分紅協議。貧困戶以種鴿為股本,集中託養給合作社,實行統一託養、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養鴿子的事我們不操心,賣鴿子的事我們也不費心,1000元的分紅年底還等著我們呢,我們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村民艾散·麥提尼亞孜一說到這,總是笑地合不攏嘴。
(三)外出務工助創收
土地裡刨出來金子是有限的,外出務工才能帶動全家脫貧。為進一步擴大「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成果,駐村幹部王佩帶上村幹部,積極入戶給村民做思想工作,宣傳當地先進致富能手的創業務工事跡。根據貧困戶的技能實際推薦村民外出採摘棉花、賣乾果、賣羊肉串等多種方式增收創收。在駐村幹部王佩的激勵下,村裡還出了全鄉的拾花狀元,熱孜宛古麗·艾則孜赴庫爾勒採摘棉花,兩個月時間創收14000多元,為此當地政府還表彰獎勵了5000元,極大激勵了當地農戶外出就業的增收熱情。
三、脫貧摘帽,不忘初心
經過2018年和2019年辛勤的付出,全村逐漸形成了以天上飛、地上走、土裡種為組合的增收脫貧新格局。從多方面保證了農民的錢袋子、米袋子長久地鼓起來,村裡的古麗妹妹、庫爾班叔叔們,雖然皮膚黑了,但笑容多了,雖然蹲在牆根曬太陽的次數少了,但是糧場上麥西萊普的歡聲笑語多了。2018年底就實現了105戶家庭脫貧,2019年再接再勵,村裡剩下的70戶家庭人均收入也相繼達到了國家脫貧線,最終,博爾贊村摘去了國家深度貧困村的帽子。以實幹踐行初心,用擔當履行使命,駐村幹部王佩本人也因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貢獻突出,榮獲新疆金融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
「想到全國眾多奮戰在脫貧第一線的幹部群眾們,都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無所保留地貢獻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咬定目標、苦幹實幹、久久為功,就更加堅定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圓滿收官的信心。」 ——烏魯木齊分行駐村幹部 王佩
答好增收「三道題」 考出脫貧好成績——也先巴扎村駐村幹部 張希勝
也先巴扎村,緊鄰千裡大漠,沒有礦產資源,水資源匱乏,荒漠化侵蝕嚴重,可耕種土地少,自然生態環境惡劣。駐村幹部張希勝2017年初到工作隊時,全村總人口583戶245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42戶1432人,佔比58.3%,人均耕地面積0.98畝,缺乏土地及沒有穩定的產業成為致貧的主要原因。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幾乎全部依靠政策補助,50歲以上村民文化程度幾乎全部為文盲或半文盲,大部分青壯年村民在家待業。
「貧瘠的土地,原始落後的農業,脆弱的交易環境,這是擋在也先巴扎村發展農業產業之路的攔路虎,但再落後再貧窮也阻擋不了工作隊完成脫貧攻堅政治任務的堅強勇氣和決心」,第一書記在村民大會上鏗鏘有力的講話再次堅定了駐村幹部張希勝的信心。
一、特色種植 答好增收基礎題
作為扶貧專幹,駐村幹部張希勝與工作隊同事逐一走訪入戶,從村民的餐桌炕頭到田間地頭,詳細了解村民的農作物品種和收益情況,隨後經過認真分析,決定引導村民發展色素辣椒種植。
在村民種植色素辣椒過程中,駐村幹部張希勝積極發揮業務優勢,與工作隊一同幫助缺乏資金的村民申請小額貸款,幫助聯繫收購商解決銷售難題,實施農田灌溉項目解決缺水問題等各類困難。村民的種植熱情像這火紅的辣椒一般越來越高、越來越紅火。今年初,全村158戶村民加入到色素辣椒種植的行列,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預計實現戶均年增收2萬元。
二、促進就業 做好增收必答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工作隊始終把轉移就業作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駐村幹部張希勝在工作隊帶領下,摸排走訪,對全村富餘勞動力性別、年齡、就業意願等信息進行分類登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隨後駐村幹部積極和人社部門對接,開辦國語、美容美髮、烹飪、建築等培訓班,內容豐富的「加油站」使得村民習得一技之長。先後實現了6批次462名村民到北疆、江蘇、安徽、山東、福建、廣東等地務工,人均月工資達到4000元。
除了幫助村民轉移就業之外,駐村幹部張希勝還積極鼓勵在外務工的青年回鄉創業。如今,村內沿街的60餘間商鋪內,顧客絡繹不絕,熱情的老闆亞森·阿卜拉端起熱氣騰騰的烤包子大聲的叫賣著,飯點時餐館內更是座無虛席。服裝店內海日古麗·麥提如則正在給顧客試穿鞋帽,青年男女熙熙攘攘,人來客往。駐村幹部張希勝在工作隊帶領下,實現67名村民在村創業,帶動246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元,生活的變化都蘊藏在村民的笑容裡。
三、招商引資 答好增收加分題
也克先拜巴扎村距離和田市區97公裡。駐村幹部張希勝所在的工作隊駐村後,發現當地缺乏購物的地方,附近村民所需物資只能在每周三的巴扎天購買,生活很不方便,工作隊和村「兩委」決定通過招商引資打造一個商品城。
在派出單位的支持下,駐村幹部張希勝與隊員積極與多家企業對接,2019年9月引進湖南一家企業在村投資300萬元,利用村集體閒置房屋改建了一條佔地1500平方米的商業街。商貿城不僅解決了周邊村民的購物問題,也為15名貧困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順利解決本地穩定就業246人,佔全村勞動力的30%,實現了「小商戶」撬動「大產業」,小商鋪託起了也先巴扎村的致富夢。
如今,村集體收入不斷增加,村民收入不斷增長,駐村幹部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行動鐫刻初心,書寫了一幅幅幹群一條心,致富路上心連心的奮鬥畫面。最終,也先巴扎村順利脫下了貧困村的帽子。駐村幹部張希勝也因表現突出,獲得2019年度「優秀工作隊員」。
履行社會責任落實維穩要求,金融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2017年以來,烏魯木齊分行認真落實總行及自治區黨委關於新形勢下推進脫貧攻堅的各項部署要求,積極踐行黨中央治疆方略,全面貫徹落實總目標,從信貸扶貧、定點扶貧、消費扶貧、黨建扶貧多維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金融之力助力脫貧脫貧攻堅戰。
分行黨委高度重視分行「訪惠聚」駐村幹部所在的和田縣塔瓦庫勒鄉也先巴扎村、博爾贊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就辦公陣地建設、增加村集體收入、改善村容村貌方面多次與訪惠聚工作隊、村委會溝通、交流,了解其實際困難和需求,在2018年-2020年已累計捐助99萬元。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們絕不能有一絲鬆懈之心」,烏魯木齊分行孫興行長強調到,「為防止徘徊在國家脫貧線的農戶返貧風險發生,我們要重點抓好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技術扶貧,變輸血為造血,讓貧困群眾靠自身發展切實脫貧。」2020年由烏魯木齊分行行領導親自帶隊奔赴南疆,向和田縣塔瓦庫勒鄉也先巴扎村、博爾贊村分別捐助了10萬元,共計20萬元,助力2個村改善村基礎設施、增加村集體收入,加快脫貧攻堅的步伐。
在駐村幹部全心投身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烏魯木齊分行積極用消費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金融消費扶貧工作。依託電商商城,採取「線下+線上」模式,打通銷售渠道,建立覆蓋全國的扶貧線上線下集市,讓「三區三州」中南疆四地州田間地頭的扶貧產品直達都市消費者的家庭,通過線上線下發力,解決扶貧產品滯銷難題。在線下,分行緊緊發揮和依託工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和暢通好職工與扶貧產品銷售戶之間的連心橋,進一步增加對貧困地區消費扶貧產品的採購力度,激發貧困縣鄉企業的內生動力,有效提升信心,穩收增收,加強扶貧可持續性。
下一步,分行將持續動員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發揮金融助力脫貧攻堅的特有優勢,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讓民生銀行在疆旗幟高高飄揚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確保如期完成各項脫貧攻堅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