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智能科技觀察」原創,獨家發布於「頭條平臺」,禁止抄襲搬運!
近些年來,雖然國產科技發展非常快,但是卻面臨來自西方的壓力,尤其是在晶片等半導體產業,在很多領域都受到了限制,從去年國產科技企業的半導體進口總額來看,高達3040億美元,因此如果從源頭上被限制了,國產晶片產業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為國產科技提供幫助,華為就是前車之鑑。
從去年開始,華為就因為所謂的「安全威脅」,被打入「限制名單」,限制華為獲得先進的技術,所以我們也看到了,當時很多科技巨頭都宣布斷開華為的合作,幸好華為擁有眾多底牌,比如鴻蒙系統、海思、鯤鵬處理器、華為5G等,一夜之間就轉正了,因此去年的華為影響不大,甚至在手機、5G等領域還實現突破。
不過晶片領域風雲突變,在9月15日,打壓華為再次升級,全面限制華為使用新規的技術,不管是直接使用,還是間接使用,都不被允許,這樣的新規一出,打亂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我們可以看到,以前和華為有合作的供應商,比如臺積電、高通、三星、索尼等,紛紛停止了供貨,即便都提出了申請,不過均未通過。
而且更讓整個晶片行業震動的是,9月13日,晶片巨頭英偉達對外宣布,已經與日本軟銀達成協議,將斥資4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660億元)收購英國IP巨頭ARM,作為全球晶片最大IP,ARM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像華為、高通、蘋果、三星等半導體巨頭,都以ARM的架構設計晶片,因此ARM的歸宿直接影響全球半導體的發展。
英偉達能否收購ARM,仍需要得到相關機構的批准,近日,針對ARM被收購的問題,華為高通等均表示反對,此前矽谷多家科技巨頭反對英偉達收購ARM,比如高通、英特爾、特斯拉等,10月21日,華為等國產科技企業就提出了強烈的擔憂,要麼否決該交易,要麼提出附加條件。
為何華為高通等要提出反對意見呢?對於高通等半導體企業來說,如果英偉達收購成功,那麼將對高通的業務產生巨大衝擊,因為雙方在手機晶片方面將形成直接的競爭關係,從而削弱高通的市場份額;對於華為來說,如果ARM掌握在英偉達手裡,那麼在新規實施的情況下,ARM很有可能停止授權,這對華為來說,將是非常致命的影響。
如今高通、華為、英特爾,甚至英國半導體產業鏈,都反對ARM被收購,尤其是華為等國產半導體產業,更不會輕易答應,因為這是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英偉達沒有處理好,ARM這2660億元很有可能要泡湯?最終或竹籃打水一場空,當然對於國產晶片產業來說,還有備胎可以選擇,那就是免費的公版架構RISC-V,不過相對ARM來說,生態方面還不夠完善。
如今西方打壓華為等國產科技企業,也反映出我們的不足之處,那就是在晶片設計、晶片原材料以及晶片製造環節,完全跟不上國產科技的發展,因此從去年開始,國產晶片就開始了大力發展之路,比如上海臨港片區,還專門拿出1600多億元,發展晶片全品類供應鏈,因此國芯未來可期。
好了,華為高通等巨頭表示反對,英偉達收購ARM再遇阻礙,你怎麼看呢?